中华老字号的前世今生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y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中华老字号”都是一个品牌奇迹,“天津狗不理”有150多年的历史,“同仁堂”的有300多年的历史,北京最老的老字号“鹤年堂”的历史已超过600年,今天它们不单单只是民族品牌,更多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当我们提起这些品牌,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不为人熟知的动人故事。
  全聚德烤鸭:引百名元首竞折腰
  “全聚德”始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创始人为杨寿山,河北冀县杨家寨人。清咸丰初年,聪明肯干的杨寿山来到北京,开始做鸡鸭的买卖。有一定积蓄后,就把前门大街濒临倒闭的卖干鲜果品的店铺“德聚全”给盘了过来,听从风水先生的话改名为“全聚德”,当时米市胡同的便宜坊买卖很兴隆,焖炉烤鸭供不应求。杨寿山便想用烤小猪的方法烤鸭子。经过多次试验,挂炉烤鸭终于成功了。其色香味都不次于焖炉烤鸭。经过10多年的经营,到了宣统和民国年间,发展成北京有名的大饭馆。
  “全聚德”三个字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来以“全”字代表杨寿山本人,二来“聚德”就是聚拢德行,标榜杨寿山做买卖讲德行。他请来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三个苍劲有力、浑厚醒目的大字,并制成了金字匾额悬挂于门楣之上。
  烤鸭是“全聚德”的主要经营品种,从选鸭、填喂、宰杀,到烧烤,都是一丝不苟的。鸭肉鲜嫩,肉肥而不腻,味美香甜,使人常吃不厌。杨寿山死后,他的儿子杨庆长携手几个兄弟继续经营“全聚德”。在天津南市开了一号“全聚德”分号。从此,全聚德烤鸭,誉满京津,名扬海外,“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是发自国外宾客的赞词,加利、尼克松、希思、海部俊树、李光耀、甘地、西哈努克亲王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首脑、总理及官员都曾光顾过久享盛名的“全聚德”。
  五粮液酒:600年窖池留新香
  自古川贵多好酒,“五粮液”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之一。四川宜宾是“五粮液”酒的故乡,酿造五粮液酒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年以上。相传,宜宾早在汉时已盛行酿酒,唐代大诗人杜甫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到戎州(今四川宜宾),在所写《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中,就“重碧牛青酒,轻红臂荔枝”之句。其时所产“重碧酒”和“荔枝绿”均为唐宋时期的名酒。而“五粮液”原名杂粮酒,据说创始于明代,至今酿造用的酒窑,乃是明代遗物。当时系仿宋代名酒荔枝绿之制法,用多种谷物配合酿制,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而成。
  明朝初期,四川宜宾一位姓陈的老板,创“温德羊”酒坊,潜心研究,探索出雜粮酒的配方,嫡传六代。到了清代,因陈家绝子,最后一代陈三便将“秘方”口授给徒弟赵铭盛。赵铭盛去世前,又将“秘方”传给徒弟邓子均。邓子均根据其“秘方”几经调整,确定了新配方。1909年,宜宾县团练局长雷东垣有一天大摆家宴,席间使用杂粮酒,满堂称绝。在坐的举人杨惠泉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鄙俗。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从此,邓子均就把自己配制的杂粮酒改名为“五粮液”了。“五粮液”因此而得名。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世界各地的商品包装精美,目不暇接。为庆贺“五粮液”获得巴拿马国际金奖,“利川东”商行还特意制作了一块用彩色玻璃镶边的匾牌赠送给“五粮液”的传人邓子均,上书“名振华夏”。自此以后“五粮液”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及名酒美誉、铸造了80年金牌不倒的辉煌,不愧为神州神酒。
  而更神奇的是,600多年来“五粮液”酒厂的明代地穴武酒窖发酵池得以不断使用,这16口明代古窖池经过几百年的连续使用和不断维护,成为我国唯一现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其微生物繁衍至今从未间断,而且这16口明代古窖池五粮液一直使用至今。这是五粮液集团的瑰宝,也是白酒业的一个奇迹。
  张小泉剪刀:乾隆皇帝也心动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这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的一首赞美诗。说的是张小泉剪刀“剪切锋利、开合和顺、手感轻松”的特点。
  張小泉剪刀的制作,已有34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就已出名。张小泉的父亲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后在黟县城边,开了个张大隆“剪刀铺”,前店后家。张思家做事认真,他打磨的剪刀,坚韧锋利,备受人们的称赞。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下和自身不断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清兵入关时父子俩逃到杭州,在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开设了“张大隆”剪刀作坊,悉心研究打造技艺。在打制剪刀中运用了“嵌钢”工艺,一改用生铁锻打剪刀的常规,选用的又是浙江龙泉、云和之钢,还采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使剪刀光亮照人,生意格外兴隆。张小泉子承父业后,由于制作认真,质量上乘,加上地处清河坊一带,是杭州商业中心,故而生意兴隆,利市十倍。清康熙二年(1663年)为防别家冒用“张大隆”招牌出售剪刀,张小泉把招牌改用自己的名字“张小泉”。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到杭州时,乔装打扮,混入香客之中,信步_上山游览。正当游兴正浓,天公却不作美,突然下起雨来,只好下山寻屋避雨,匆忙中走进一间挂着写有“祖传张小泉剪刀”字样招牌的作坊。乾隆好奇,顺手拿来一把剪刀一看,只见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便买了一把带回宫去。他很喜欢这把剪刀,作为宫内用剪。从此,张小泉剪刀名声大振,打出“张小泉”牌号做剪刀的,最多时曾达到86家,出现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
  吴裕泰茶庄:热情书生成佳话
  “吴裕泰”茶庄始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创始人吴锡卿,安徽歙县昌溪村人。当年吴锡卿随从一位举人进京会试,出门时带了些茶叶,到了北京,举人忙着应试,吴锡卿的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逐渐也和住地周围的北京人熟悉了起来。为感谢邻居对他们的照顾,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茶叶送给了邻居。没想到,这些人喝过这些茶后赞不绝口,极力劝说吴锡卿摆个地摊卖茶叶。数日后吴锡卿就在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大门洞里摆起了茶摊,没过几天茶叶便销售一空。   细心的吴锡卿发现在内城这满汉居住最密集的地方,无论贫富贵贱,人们有事没事都喜欢喝茶。举人落榜后要继续留在北京苦读,等待下次科考。他派吴锡卿回歙县老家替他取些银两,吴锡卿回到家乡,铆足了劲儿,尽其所能带回了大量的茶叶,正式开始了在北京的茶叶生意。
  清末时,“吴裕泰”的创始人吴锡卿把茶栈的生意越做越大,以“吴裕泰”字号先后开设了10多家门市商号。吴锡卿在去世前,将所有产业平分成五份,分别写了五张字条,让五个儿子抓阄,谁抓到哪就分到那份产业,凑巧的是五个儿子由大到小刚好顺序抓到了“仁”“义”“礼”“智”“信”。于是几位兄弟就商议将各自分得的商店、房屋等财产重新合并,共同居住生活,共同经营商号。
  100多年的时光,在历史课本里也许就是一页纸的厚度,但对于“吴裕泰”来说,却是几代人的奉献和追求,100年前,北京人会说:“北新桥有家安徽人开的茶栈叫吴裕泰。”100年后,北京人会说:“吴裕泰茶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
  同仁堂药店:官府带头打李鬼
  “同仁堂”创办于清康熙年间,确切年代已无法考证,但不晚于1669年。“同仁堂”的创办人姓乐,是浙江宁波人,祖上早在明永乐年间就来到北京,几代人都是以行医卖药为业。到了清初,乐家的后代乐尊育进人太医院,当过吏目。他立志提高中药的质量,于是就在前门外打磨厂开办了一家制药作坊,后来又将“乐家老铺”改名“同仁堂”。
  乐尊育的儿子乐梧岗在康熙十四年乡试落第,于是继承父业在大栅栏开办“同仁堂”药店。“同仁堂”前边是店,后边是作坊,自制自卖。由于“同仁堂”一向注重药材的质量,信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承诺,“同仁堂”的中成药在市面上一向声誉很高。
  从清雍正元年开始,“同仁堂”就开始专门为清宫御药房提供中药了,连皇帝、后妃吃的药也是“同仁堂”制作的,这样“同仁堂”就从经费上获得了朝廷的大力支持,有时清官一次拔给“同仁堂”的经费就够用上几年的。“同仁堂”多次为宫内办药,都要先由太医院奏明皇帝,再下圣旨到全国各地,命令各地将上好的药材上贡送到北京。“同仁堂”还常常打着朝廷的旗号到处收购上等药材,使其他药店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同仁堂”的名气大,外地的一些商人也将自家药店改名“同仁堂”,为此在成丰、同治年间,官府特地下告示,声称对冒着“同仁堂”之名开办药店者一律治罪。也确实有药店因此事被查封,店主被游街示众三天。在没有经济法的旧时代,官府为一家商店如此兴师动众,可以说是十分罕见。
  杨裕兴面馆:神仙难吃刀下面
  闻名遐迩的百年老店杨裕兴面馆,由店主杨心田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3),至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始在湖南长沙三兴街租一铺面,经营米粉及汤圆,为图利市大吉,店主取“富裕兴盛”之意,冠名“杨裕兴”。因经营有方,杨裕兴获利颇丰。1929年,杨心田利用所获盈利,购置房产扩大经营。1934年,杨心田病重,杨裕兴由其子杨菊村经营,并于1937年在青石桥(今解放西路)开设支店。次年,长沙“文夕”大火,两店均被焚毁,数十年基业毁于一旦。火后,三兴街老店重建开业,青石桥支店盖棚屋经营。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三興街老店再度为炮火所毁。两店只好合并于青石桥,并于次年建成三层新房,转营汤面,因汤面质优味鲜,杨裕兴盛名传于长沙。改革开放后,杨家后人重新恢复杨裕兴面馆的招牌和经营特色。在保持传统品种的基础上,相继推出高、中档新品种和大众化品种,深受广大顾客所喜爱。杨裕兴之所以盛名远播,主要原因是讲求质量。所有鲜、干原辅料,均选上乘正品,不用残次。聘请名师,层层把关。每道工序,每一环节的师傅,均为行业中的知名人物。该店首创手工鸡蛋面条,均匀柔软,味道鲜美,经10多种工序而成,顾客每当品尝,必交口称赞,常喻为“神仙难吃刀下面”。
  130余年来,杨裕兴本着“营养美味、清洁实惠、服务社会”的方针经营,已成为湖南长沙传统特色餐饮的代名词、湖湘民俗餐飲文化之瑰宝、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金匾,成为全国面食中仅有的老字号烫金品牌。2006年11月,商务部认定杨裕兴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六必居酱园店:
  因制作严格而成为宫廷御品
  六必居酱园坐落在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路西,它是全国闻名的老字号。由山西临汾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由于赵家人很会经营管理,又由于六必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开张后,生意很兴隆。
  相传“六必居”的牌匾是明朝宰相严嵩所题,当时“六必居”店主要严嵩亲题,但家人怕他拒绝,就找严嵩夫人,可她也没办法。一个丫鬟献计给严嵩夫人:请她在严嵩回府前一遍又一遍书写“六必居”三个字。一日,严嵩醉醺醺回来,醉眼蒙咙看见夫人“六必居”三个字写得歪歪扭扭,一气之下龙飞凤舞写下“六必居”三个字,严家人立即把字送给了店主。店主欣喜万分,将它制成扁而高挂店中,自从严嵩手书“六必居”的黑地金字大匾挂出后,原来无名的小酱园身价倍增,“六必居”的名声很快传遍北京城,来买东西的越来越多。由于酱菜卖得快,以后就专营酱菜了。“六必”的要求代表了我国古代几千年积累的酿造工艺水平的最高要求。“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炽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的名称即源出于此。
  “六必居”在清代时就被选作宫廷御品。为送货方便,清朝宫廷还赐给“六必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这两件衣帽一直保存到1966年。遵循古训,讲求厚德务实,让“六必居”靠着一瓶瓶微利销售的酱腌菜成为全国酱腌菜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使得这一老字号驰名中外。
  老凤祥银楼:
  金银细工的制作技艺名扬天下
  坐落在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老凤祥”,是中国仅有的原店原址一直延续至今的银楼,历史已有百年以上。当年在银楼大门上方,雕刻着一个初升的旭日,下面则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组成“丹凤朝阳”的图案。这座西式银楼建于1905年,当时老凤祥第二代传承人费祖寿投资把大楼买下,几经翻新改造,将原来设在南市大东门的银楼迁址于此。
  那时,上海滩的达官贵人做寿办喜事,宾客们都要送珠宝金银玉器摆件等作为贺礼,老凤祥就专门承接来料定制、来料加工等生意。当时的广告渠道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如何将服务内容“广而告之”?“老凤祥”当家人想了个绝妙的主意,将服务内容和生意范畴写成对联,刻在大门两旁。当时有位叫王恩生的,苏州人氏,是银楼里的“跑街先生”,服务到位,经常送货上门并听取客户意见。多年后,成为凤祥首席发言人的他对“老凤祥”的年轻员工说:“要将顾客当作太阳,‘老凤祥’就是丹凤,始终要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只有丹凤朝阳,百鸟才会朝凤!”当时的九大银楼,都在时代的磨砺下自生自灭了,唯有“老凤祥”得以留存,并不断扩容,蒸蒸日上。
  翻开“老凤祥”的历史文献《凤凰集》,那一段辉煌依然耀眼: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金银器件的所有内容;海上文人、达官贵胄、中外宾客、国际组织、名胜庙宇、典藏精作都与“老凤祥”结下了不解之缘。国际奥委会、国家体委、国务院、人民大会堂、“八一”南昌起义、淮海战役纪念碑、井岗山纪念碑……上海“老凤祥”金银细工的制作技艺名扬天下。
  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凤祥”成为国营金店,20世纪80年代,“老凤祥”的“金字招牌”恢复了,老凤祥品牌、公司和银楼也实行了三统一。费祖寿的儿子费诚昌还将“老凤祥”当成自己的家,成为银楼顾问。费诚昌去世后,他的女儿费佩珠接管了“老凤祥”。“老凤祥”跨越三个世纪,160余年聚集了许许多多老凤祥人的心血。这只1848年在上海滩起飞的金凤凰也在越来越多新老凤祥人的助推下展开双翼,飞得更高了。
其他文献
作为文科政治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记忆技巧,提高记忆准确率,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所以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象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我十分信奉这句名言。我理解这里所说的这种“爱”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热爱,来培养学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爱。“教育的一切奥秘在于如何爱学生。”教育之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教师的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催化剂”,它时时激发着学生内心的活力,不断转化为学生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动因。  情感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
人物简介  巴格达迪,1971年生于伊拉克萨马拉。2005年曾被美军俘虏,后获释。2010年成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部头目。后成为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首领。  以巴格达迪为首的伊拉克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下文称“伊斯兰国”),近几个月以来攻占了伊拉克、叙利亚的大片土地,气焰嚣张。不久前,极端分子又公开杀害了美国记者詹姆斯·福利,疑犯很可能来自英国,引起舆论哗然。美英两国
尽管已过了花甲之年,满头白发的瓦吉特·阿列克佩罗夫依旧保持着年轻人一样的活力。他的名字在俄罗斯尽人皆知,因为正是他缔造了俄罗斯第一家垂直一体化的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并使其发展成世界第十大、俄罗斯第二大石油企业。作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阿列克佩罗夫,既是经济学博士、俄自然科学院院士,也曾担任过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不久前,阿列克佩罗夫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独家专访,围绕俄罗斯油气行业的
[关键词]情绪管理;小学低年级;生气;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7-0047-04【活动设计背景】  快乐“偶”育是上海市嘉定区金鹤小学的心育品牌。它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帮助学生成为“快乐健康的金小鹤”为目标,以发展其适应力、自信力、情绪力等七力为内容,以“偶”社团、“偶”课程、“偶”展示、“偶”文化为实施网络,以 “吾能
关于明刻道藏,一九四九年版陈国符《道藏源流考》序言:“及明正统十年,告成天字至英字。万历三十五年续成杜字至樱字,都五百十二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册,镂板行世,今尚流传。”(此据台湾古亭书店一九七五年影印本)其《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则谓:“当时盖仅据各处宫观所存元刊残藏,增入元明二代道书,校刊成藏耳”;“正统道藏,多避宋讳。盖虽系明刊,而渊源固自政和道藏也”;“明刊道藏,典籍所载,及国符所目见
〔关键词〕个案辅导;关注与爱;友情;亲子关系  她走进咨询室的脚步很轻,低头看书的我浑然不觉。  “老师,我想去宣泄室,可以吗?”声音很小且显得犹豫。我抬起头看见一张清秀面孔,低着头,微微咬着下嘴唇,手指来回搓着。  “她看起来难过而焦虑,是遇到什么事情了?”我心里一边想着,一边给她打开门并叮嘱她两句,然后走出来轻轻把门扣上。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面静悄悄,没有一点动静,不像很多学生在里面会发出一阵
摘要: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商务礼仪的要求逐步增多。商务谈判作为商务活动的起点,对交易的成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贸易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从事商务谈判的人来说,学习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技能策略是极其必要的。本文从商务谈判和礼仪的含义和原则出发,着眼于商务活动和礼仪教学,阐述商务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从而为更好地进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提供帮助。在日趋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要赢得国际商务工作的优胜地位,
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退休教授谢尔顿·沃林于二○○八年出版的《民主大公司——管制的民主和反向极权主义的幽灵》(Democracy Incorporated——Managed Democracy and the Specter of Inverted Totalitarianism)一书在今年二月发行了平装本,添加了一篇在二○○九年七月写成的新序言。沃林是一位资深的政治哲学学者和托克维尔研究者,另著有
主题阐释  本期的主题是安静,每个人的生命都充满了喧嚣与热闹,但是也需要安静与品味。如果只向外面看,就会被这些喧嚣和热闹占据了更多的心理能量,就像一条河流,有高潮迭起也会有潜溪暗流。在今天,能够安静下来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力量。你每天能留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吗?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声音,轻嗅花儿的香气,感受季节的流转,注视孩子天真的眼睛……当我们能够安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感受更加稳定的力量。  《在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