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美学力量(二)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0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绣是中国民间刺绣的独创,以其清雅脱俗之美,自成一派,艺术表现形式别具一格。以织绣设计中苏绣的艺术形态为例,通过论述苏绣艺术的产生,探讨苏绣艺术创造的形式美法则,并针对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特色以及文化内涵中所体现的美学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人们在进一步探究设计美学以及苏绣艺术的审美表现与特色方面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设计;苏绣;美学
  到底何为设计?这是个自这个问题产生以来一直作为被世人们争论不休且不断探讨的话题。原研哉大师曾这样解释:“所谓的设计,就是指在创造与交流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自身需要,通过不断地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活方式来认识并改变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因人类的需求而产生,其最终目标是为了美化人们的生活,是物质人化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美”的设计,称之为艺术。设计之美,形态各异,类型丰富多样,被设计构成“美景”的各种式样的艺术品随处可见,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审美体验。
  美是设计永恒的追求,它的产生是因为对美的需求,不仅如此,其设计的过程与结果也一直在不断地追求美并努力体现美。我们平常生活中对好的设计产品的评价,比如“时髦儿”“高端大气”“有品位”“有内涵”等词儿,其实都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官与体验。这是因为,当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得到充分满足的时候,此时我们已不仅仅是停留在追求物的实用性的范畴上,而是追求一种高于实用功能层面的快乐体验,是一种向着更高层次的情感与文化意义上的价值。
  设计美是人类创造的美,不但与人们的消费和需求密切相关,而且其审美的判断也在不断地迎合着时代变迁的步伐而变化。设计的美学力量是如此具有感染力,以至于我们在阐释设计审美的理论时都不能刻意回避这种力量所带来的影响。
  一、刺绣的起源与苏绣的由来
  (一)刺绣的起源
  刺绣是一种传统的工艺美术,在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其以绣代绘的创作技艺、悠久且丰富的经验成就和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使得它在中国艺术历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刺绣,又称针绣,是丝绣工艺,即以绣迹的方式施针线,将纹样应用于织物上绣成图案。说到刺绣的起源,人们不得不先提到丝织,可以说,是丝织的发展和不断完善造就了刺绣艺术的产生。刺绣是古代人类服饰的装饰手段之一,在原始社会,装饰服装采用画绘方法的模式,其纹样很容易损坏和脱落而不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人们在画绘和缝纫的基础上渐次发明了既牢固又美观的缝绣技术,并逐渐发展出“衣画而裳绣”的章服制度。1974年在陕西茹家庄西周古墓的发掘过程中发现的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刺绣品印痕,技法相当娴熟,足以证明在史前及夏商时期长时间的积累下已有了刺绣的萌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户户从事种桑、养蚕与纺织活动,丝织技术比以前更加发达,刺绣工艺也日趋成熟。
  (二)苏绣的发源与发展
  苏绣,指的是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包括江苏地区在内的刺绣品的总称。作为中国刺绣的分支,苏绣除了在技法和艺术形式的表现上与刺绣艺术具有着一些相似的共性特征以外,在历代绣工匠师不懈地探索和创新下,最终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刺绣艺术风格。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史料《左传》中就有关于战国吴王在重要场合穿锦着绣的记载。明朝是苏绣艺术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据史记记载,宋代以后苏州刺绣的基本针法以及艺术风格已基本奠定,明后期“苏绣”这一具有地域文化底蕴的地方品牌已经完全成熟,苏绣进入了商品化的发展阶段。此时,江南已经成为全国织造手工中心。在这里,丝织业在此发展成为后盾,以众多的刺绣艺术家为主力,为苏州刺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苏绣继续延续其历史的辉煌。
  二、苏绣的形式美法则及其应用
  (一)苏绣的表现种类
  刺绣最初主要应用于衣物等实用品的缝制,是我们生活日用品刺绣的主要类型,随着刺绣技艺的丰富和绘画的影响,一种特殊的刺绣类型——画绣应运而生。此后,苏绣艺术基本沿着日用品绣与观赏品绣这两大类并行发展。其作品的表现类型特别丰富,有作为日用绣品的民间绣品,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包头、暖耳、儿童帽、肚兜、鞋垫以及戏衣行头等;有由富家小姐闺房所绣的作为自用绣品与艺术品绣品的闺房绣,如扇袋、荷包、襟边、绣帕;而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商品绣用途更加广泛,如绣被、喜帐等婚礼饰品,以及以观赏性为主的高档画绣等,还有的绣品专门贡奉宫廷,如皇帝的龙袍、官服上的补子、披云肩等精品刺绣。
  (二)苏绣设计中关于针法与色彩的美学体现
  苏州刺绣因针法和配色的不同,加之受到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而苏绣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多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闻名。细致的针法搭配上秀丽的色彩可将山水花鸟等图案展现得活灵活现,甚至看上去给人一种以假乱真的视觉错觉。苏绣的表现针法有挑花、平金、齐针、错针、乱针等数十种,不同的对象采用的表现针法也随之不同。而苏绣最为擅长使用平绣与虚实乱真绣,虚实乱针绣主要是运用不同颜色丝线的交叉重叠来表现所绣题材的色彩与明暗面,使所绣出的作品似乱非乱,造型立体且层次丰富。
  苏绣艺术不仅针法活泼多样,构思也很巧妙,蘇绣作品按绣法可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两种。近代,苏绣在双面绣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正反两面所对应部位异针、异样、异色的三面绣绣品,使鉴赏者能够在一幅绣品上观赏到更多生动而真实的刺绣艺术形象。这类绣品,在中国刺绣的历史上是空前未有的。
  (三)苏绣设计中传统多样化题材的应用
  题材的丰富,一方面是由于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同时刺绣题材的表现受针法的创新推动而得以自由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题材的变化同样促使针法的变革。由于刺绣题材的选择须与针法和色调的表现特性相适应,因此自古画稿的选择大都图案简洁、线条清晰且造形美观。明清时期苏绣题材样式的表现,也无一例外延续着中国传统的图案纹饰。许多寄予内涵的花鸟草虫等吉祥图案装饰在袍服上或是绣帕囊袋等日常必需品上。明代苏绣图案露香园的顾绣所选的题材内容均以宋元时期的绘画为画稿主题,清代苏绣艺术题材的表现与选择更是突破传统走向创新,著名的刺绣艺术家沈寿通过融合西方绘画中物体明暗的技法绣制出的肖像画绣品,使苏绣艺术的面貌焕然一新。苏绣艺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抽象、装饰、风景等新题材的出现不断地拓宽着苏绣的艺术主题,此后的杨守玉、任慧娴、顾文霞等刺绣大师在继承优秀传统经验、开发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地为苏绣艺术选择更丰富的题材开拓着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三、未来苏绣设计中的美学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进入到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苏绣的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刺绣研究所、绣品厂纷纷从公有制的经济形式转向股份制;镇湖一带刺绣的研究也由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过渡到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私人的研究机构。苏州刺绣已逐渐由传统的手工艺品演变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消费品,在保留其艺术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地赋予新的文化内容,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其实每个时代的艺术面貌都是其时代的反映,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至今,社会产业的分类更加系统,设计也随之不断进化,真正地将时代的审美、美学带入到每一次的创新突破中,并且融合到每一个具体行业里,塑造着人类的审美意识。特别是近年来,苏绣艺术在推陈革新的过程中不仅以其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展现在众人面前并为人们所记住,并且其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同样彰显着中国高超的艺术文化水平。
  苏绣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闪现出其独有的魅力,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被称作“绣郎”的《星空·宇宙》创作者张雪,正是被苏绣所散发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所吸引,才会义无反顾做起了苏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者。诚如张雪所说:“创新才能更好传承发展苏绣”,在学习刺绣针法的过程中张雪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丰富着苏绣的题材。而在时装界里,很多时装品牌的设计师将刺绣工艺以及传统的刺绣图案元素表现在服饰上,甚至是高级定制的服装中,使刺绣艺术焕发了新的光彩。如著名设计师马艳丽设计的以奥运为母体的帆船婚纱以及人民大会堂礼服,都呈现出了苏绣要素,马艳丽利用大面积的苏绣图案的装饰效果向我们展现出符号化的民族艺术美。作为一种代表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苏绣艺术以独特的风格面貌呈现在高级定制服饰中,为中国的服饰设计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四、结语
  苏绣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变迁进程中艺术创作的结晶,且一直处于发展、丰富的创新之中。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文化潮流趨向大同的今日,苏绣艺术唯有坚守住其独特的民族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才能长盛不衰地在世界艺术之林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汪芳.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解读[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
  [2]刘治娟.丝绸的历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3]回顾.中国丝绸纹样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产品、品牌能够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值得我们去思考。产品标志设计的新颖、独特等特点,就显得格外重要。标志的渐变设计表现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设计中,使得标志造型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在未来的设计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渐变表现方法和思路,从全新的视角和技术来展现标志形态,从而区别于其他的产品品牌。  关
期刊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带动着文化的繁荣,敦煌文化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高度的重视与研究。敦煌舞蹈作为一个新兴流派,现在已经在部分高校和中专艺校运用于教学。试图对敦煌双人舞进行探索,通过分析壁画人物形象来挖掘并填充敦煌舞素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更有助于敦煌舞的传承与长足发展。  关键词:敦煌壁画;双人舞;欢喜金刚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项目,项目号:Y
期刊
摘 要:传统手工艺是民间代表性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也是人们智慧的体现。它像一个活化石一样见证着中国上下数千年的历史、人们的生活状态、风景面貌。随着大工业时期的到来,手工艺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艺,工艺人的手艺没有了用武之处,为了生活不得不转行,导致到现代不少手艺已经失传。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感受,冰冷机械大批量的生产品,不能满足很多人的情感需求
期刊
摘 要:孔子云:“谁能出不由户?”意为没有谁走路会不出入门户,可见“门”的概念在人们心中由来已久,除去防御和守护的基本意义外,后来人们在门饰上花费更多心思,赋予其更多的功能与内涵。但反观当下的“门”,尤其是“家门”,似乎已成千篇一律的局面,安全性能已占据主导地位,唯有在少数中式园林建筑空间中能见到传统“门”的身影。诚如《阳宅十书》中说道:“大门吉,则全家皆吉矣,房门吉,则满屋皆吉矣。”古人对于宅院
期刊
摘 要:三仙姑作为反面人物在《小二黑结婚》里属于被批判改造的典型人物,即使在阶级话语的重构下,她在集体主义的政治大环境下勇于追求身心自由的女性主体性魅力依然吸引读者眼球。虽然赵树理在延安文艺反对封建意识、破除愚昧思想的整风运动倡导下对三仙姑作了戏剧化的丑化处理,但正是在这样的戏剧化处理下,我们看到了三仙姑作为个体主体性的正常欲求,看到了在政治规训下她用巫神的幌子反而在不平等的男权社会获得了与男性抗
期刊
漆艺——木棉花首饰系列产品是以广州市市花木棉花作为设计元素的系列漆艺首饰产品。“木棉花”被称为广州市市花,是广州城市形象的象征。漆艺——木棉花首饰系列产品主要包括项链、手链、耳坠和戒指(图1、2、3)。该首饰系列产品以木棉花为造型,并采用在我国具有七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天然大漆作为髹饰材料,产品工艺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髹饰工艺,同时融合广州地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立足于现代人实用
期刊
摘 要:现代首饰设计是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内涵、创作者的设计理念和佩戴者的个性品味。在现如今设计大潮流的趋势下,首饰设计应该充分地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从东方的美学精神中去寻求适合现代的艺术风格。通过研究具有意象美的传统首饰,从而延伸到现代的首饰设计,并列举几例能够反映东方意趣特点的现代首饰作品,从首饰的构思主题、材质、造型和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这类首饰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期刊
摘 要:文创产业,全称叫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 l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局势下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台湾文创发展至今在全亚洲乃至全球首屈一指,主要在于台湾文创善于“小题大做”,挖掘特色卖点,善于将司空见惯的甚至不起眼儿的产品赋予“创意+文化”的洗礼,进而衍生出无限的可能。盐,是人生存必须的元素,全世界都有盐,但就是这到处都有看似平常的盐,却在台湾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探讨研究,对贵阳幼专学生的口语素养现状从学生、学校两方面做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培养策略的分析探究,以期对其它高职高专院校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一、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婴幼儿阶段又是人类语言技能的习得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习得语言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水平
期刊
摘 要:宗璞的《红豆》作为短暂的“百花时代”的最后一批绝唱,以爱情叙述为载体,阐明了知识分子自我斗争、艰难成长的心路历程。细读文本,发现作品中隐含着个体立场与集体意识的奇特混合、个人话语与政治话语的交锋以及本我和超我的对峙三对矛盾,这三对矛盾贯穿于江玫、齐虹及其周边“世界”中,展现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宗璞;《红豆》;矛盾;细读  宗璞的短篇小说《红豆》作为十七年文学中有着独特意义的一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