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h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我参与了县教研室举行的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先后去了18个乡镇,在18个不同的学校给不同的孩子上了同一课——《丰碑》。以下是我在这18节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得。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个性在课堂上张扬
  在石湾镇中心小学上完这堂课后使我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那是在引导学生体会了将军的内心感受后,指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大多学生认为,在读将军的话时,该用急促的语速、生气的语调去读。因为他由生气变得愤怒了。我也表示赞同,可是有一个女孩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我觉得不该读得太快!该读得结结巴巴,断断续续……”她的话刚说完就有一男孩反驳,其他同学也附和着,我用赞许的口吻让男生坐下,也挥手示意那个女生也坐下,谁知她撅着嘴用不服输的眼睛盯着我,当时我真怕她再说出让我难以收场的话来,就再次示意让她坐下,她不情愿地坐下了。可快下课的时候,倔强的女孩又把手高高地举起,而且似乎有不让她开口,誓不罢休之势,无奈之下我叫起了她。她说:“我认为我刚才的想法是对的,天那么冷而将军穿的薄,他会冻得连嘴唇都要打起哆嗦来,从前文我们知道他是个关心战士的好将军,冷、急到了极点,他说出的话就可能是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所以这样来读才能体现出将军此时的心情。”一口气说完,她一脸的释然,在座的老师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被她的一番话震撼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何其的丰富,她的感受是多么的细腻呀!课后我在想,要不是小女孩的执著,我几乎成了扼杀学生个性、封杀其想象力的杀手,可能一个托尔斯泰就会被这样扼杀!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感受平等,拥有自由。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张扬。这样一来,我们的课堂也就不会再出现那种要么鸦雀无声,要么一呼百应的场面了。
  二、转变教师角色,让主体在课堂里凸现
  在响水镇中心小学上课时,当学到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时,我让学生设身处地谈谈自己或将军看到这一幕时的心情,有学生说:“军需处长冻死了,我很伤心,很敬佩他,将军也是如此。”我又问他:“将军现在知道他是军需处长吗?”他不容置疑地说:“知道。”当时我真是急呀!不配合的出现了,怎么办呢?还是我去配合他吧!于是我笑着对他说:“你真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你能不能再读读这段话?”他刚开始读的时候声音宏亮并透着一股自信,可当读到“他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时,他的声音顿时低了下来,随后停下来了,他一脸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将军现在还不知道他是军需处长呢。”我笑着拍拍他的肩,问他:“那你刚才为什么不这样认为呢?”他腼腆地笑着说:“老师,我以后读书的时候,会认真、细心的。”那节课虽然拖堂了,但我很高兴,因为在短暂的时间里,达到了一个事先没有预设的教学目的,那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他们读书习惯的养成。今后在读书时他们就不会囫囵吞枣、草草了事了。
  是的,世上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尤其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配合。那堂课倘若让那个学生来配合我,那他无论如何也跟不上我的节奏。
  三、开展互动交流 让师生在课堂中成长
  《丰碑》是篇老课文,我一直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所以在备课时我也没太注意其所属时代。结果,有一堂课快要结束时,我让学生与与军需处长对话,一名学生发出了“我们要打倒日本鬼子,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的肺腑之言后,我对他的精彩发言喝了彩。哪知我话音刚落,就有个学生站起来了,他说:“故事不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而红军队伍面临的敌人也不是日本鬼子。”在我不确定答案是否正确的情况下,只表扬他是个博览群书的孩子,听到我的表扬看得出他很高兴。课后我查了很多资料才得知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央红军为解决粮草问题和支援绥远而进行的东征途中,地点在晋西北,面对的敌人是国民党反动派。
  这使我不由想起了李汝珍说的“学问无大小,能者尊”和韩愈说的“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困,再由“知困”到“自省”。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困省中,我由学生的一句话了解了一个为我所不知的时代背景,学生也由我的一句鼓励激起了更大的读书热情。学问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思想也就这样不断丰富起来了!
  作者单位 陕西省横山县城关小学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顺应儿童天性,挖掘儿童潜能。  一、自主探究学习的意义  1.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期刊
音乐是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它影响着人们意识活动的状态与发展,从而使人们产生美妙的、身心愉悦的感官享受,进而调动主体内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去生活抑或是学习。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对学生的美感教育,为音乐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巧妙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美感熏陶  人是一种极为敏感的动物,他通过身体的各个感官去感知、认识、解读周边的环境,在不断丰富积累的感官经验中,得到一种全面的学习与成长
期刊
中国水墨画在世界美术领域里自成体系,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学习水墨画,在笔墨的无穷变化中产生出的生动、古朴、简洁、概括的艺术感悟,可以促进学生审美发展。如何通过水墨画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呢?  一、基础入手,渐次扩展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手段,清朝的画家说过“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
期刊
组合式选择题是近几年中考和平时练考政治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此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它是不定项选择题的变形,其难度介于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之间,具有选项多,知识容量大等特点,非常适合综合能力测试的知识要求和难度要求,也符合课改要求。根据政治组合式选择题的特点和试题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解答方法:  一、排列序号直接选取法  由于组合式选择题正确题肢的组合答案只有一个
期刊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主渠道。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重组结构、更新内容、滚动发展”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形成了小学数学的新序列;通过“主题介入、数学建构、差异发展”的策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形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方式,实现“提高数学素养,降低学习难度”的目标。这项研究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贡献了
期刊
暑假作业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但在现实中,传统的暑假作业却因机械冗繁备受诟病。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用眼去发现、用脑去思考、用手去创造,是摆在教育界同仁面前的共同课题。为此,我们结合校本课程,对优化小学暑假作业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一、创新探索契合教育发展方向  暑假作业创新性设计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既有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考量,也体现了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学校所
期刊
樊宽勋,毕业于陕西省商州师范学校。197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陕西省丹凤县棣花中学、资峪中学和商州市夜村镇两岔口中学任教。  我的母校是一所普通的山村中学。如果用一种“标准”的眼光来看的话,初中时代的我简直是一个“问题学生”。  我喜欢逃课,而且有“志同道合”者。冬天里,我们会三五成群,在山坡上梯田里晒太阳、闲聊。炎热的夏天,我们会溜到山脚下的小山沟里,这里有纤弱的溪流,我们在这里乘凉、玩水。在我的
期刊
李元斌夫妇正在和宁强县二郎坝镇中心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做游戏  李元斌和何桂萍是一对教师夫妻,在边远高寒山区的村小坚守24年,不计工资报酬,建成“夫妻学校”。他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文化,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筑牢人生的根基。2014年在由TCL公益基金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首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评选活动中,李元斌荣获十大“烛光榜样”称号。  张著校长介绍,由于学校老师比较少,李元斌和妻子
期刊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画中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2.展开合理想象,把“洗衣”和“拥抱”丰满成立体的场景,具体通顺地表达出来。  3.让学生受到相互关爱的真情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还记得他们吗?秋天,是谁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放在小溪方便他人?是谁为白血病患者小钱捐赠骨髓。小男孩卡罗纳不幸失去母亲,是谁默默无闻地关爱着他。圣诞节前夜,
期刊
作为品德常态课,其活动的内容、形式都要求更实在,更有效。因为这些活动,不是“秀”,而是实实在在为学生成长服务的乐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在轰轰烈烈的活动后面,也出现了一些“病态”的课堂。  症状一:偏离目标的“低效活动”  有位老师上《我的家乡在哪里》,在书本29页有一个活动角是这样要求的:你的家乡在哪里?请你找出地图中家乡所在的省份,剪下来贴在下面的空格中。孩子们一听可开心了,整整10分钟时间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