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德化窑白瓷香炉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闽中戴云山麓的德化窑,是我国著名瓷窑之一,其制瓷业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最初烧制青釉瓷并延续到北宋,宋元时期生产的青白瓷已远销海内外,此时也兼烧白釉瓷,为后来卓有成就的白瓷开了先河。明代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之美誉,胎质细腻,釉色温润,造型新颖,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香炉是古代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物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炉的造型与青铜器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主要是用青铜和陶制成,也有银制和铁制,宋代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创烧了筒式炉、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等,开始流行三足炉,五大名窑等窑口均有烧造,瓷香炉逐漸取代了陶制和铜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元代瓷香炉在继承宋代的基础上,数量与品种增多,钧窑、耀州窑、龙泉窑烧有精美大器。明代瓷香炉受到铜宣德炉的影响较大,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炉、戟耳炉、鼓形炉等。随着香炉的实用性加大,清代瓷香炉器型更多,品种更丰富。在众多香炉中,以三足炉最为常见,各种造型大多在三足的基础上变化。瓷香炉品种有青釉、白釉、哥釉、酱釉、蓝釉、钧釉、青花、五彩、三彩、粉彩等等。明代德化窑香炉以白瓷为主,其余见有酱釉等,清代则以青花为大宗。
  


  在福建博物院德化窑藏品中,香炉占有一席之地。明代德化窑香炉构思奇妙,造型新颖,胎质洁白细腻,釉汁肥厚温润,釉面光亮莹润,工艺精湛,反映了德化窑这一时期高超的制瓷水平。
  
  印花窃曲纹双螭耳三足炉
  
  高9厘米 口径10.2厘米 底径9.2厘米
  敛口,平肩,扁腹,圈足下附三兽面纹足,肩腹间附双螭耳,肩部模印凸出四组对称窃曲纹,腹部饰多道弦纹,底外壁饰莲辦纹一周。胎质匀净,通体施象牙白釉,釉汁莹润,足底露白胎,造型优美,纹饰清新。
  
  堆贴梅花纹双耳三足炉
  
  高9厘米 口径8.4厘米
  敞口,平沿外折,上立扁方形双耳,浅弧腹,圜底,下接细长三象足。腹部对称贴折枝梅花,清新雅致。胎质洁白细腻,通体施象牙白釉,釉汁肥腴光亮,莹润如玉,外底露白胎。造型秀巧,制作精细考究。
  
  印花变体夔纹双螭耳炉
  
  高10.5厘米 口径14.5厘米 底径11厘米
  平口外侈,短颈,颈微束,鼓腹,腹附双螭形耳,高圈足,足底露胎。颈部饰弦纹两道,在弦纹间缀小圈点为锦地,上饰12个模印变形夔纹及对称兽面纹2个,足沿饰模印回纹和饕餮纹。外底正中钤“子孙永宝”金文方形款。胎质洁白细腻,通体施乳白釉,釉汁莹润透亮。造型端庄古朴,纹饰清新。
  
  印花夔纹双耳四足鼎式炉
  
  高14.2厘米 长12.6厘米 宽8.5厘米
  长方形炉。直口,平沿,方唇外折,上立对称扁方形耳,炉身四角出扉棱,腹壁上部饰夔纹。下部饰饕餮纹,以回纹作地纹,间以棱脊分隔,底下附四蹄形扁足,足呈内向连弧状,足面饰S纹,通体内外施牙黄釉,足底露白胎。器型浑厚敦重,纹饰精美。
  
  竹节三足炉
  
  高14厘米 口径17.5厘米 底径12.7厘米
  直口,平沿,筒身。外壁呈九道竹节状,下承三扁圆形足,外底微凸,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通体施乳白釉。釉汁莹润纯净。器规整厚实,色泽清雅。柔和悦目。造型新颖别致,纹饰朴实自然。
  明代德化窑白瓷香炉有以下特征:
  第一,器型多样,造型独特。有三足、四足、圈足,有圆形、长方形、六角形、竹节形;有钵式炉、筒式炉、鬲式炉、鼎式炉和簋式炉等等,大器不多,以中小型香炉为主。其中部分仿商周青铜器或明宣德炉,如鼎式炉和簋式炉。部分承袭宋元器型,如筒式炉、鬲式炉;部分器型有所创新,如竹节形炉。
  第二,胎质纯净洁白细腻,极其致密。由于采用了当地一种含铁量低、含钾量高的瓷矿土,经精工淘炼,再施以透明釉,高温烧成后,胎釉结合紧密,胎体中可见微小晶莹颗粒,俗称“糯米胎”,修胎规整。
  第三,釉色纯白或白中泛黄,呈乳白色、象牙白色或象牙黄色。釉质均匀纯净,肥厚莹润,釉面光亮,如脂似玉,透光性强,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出粉红或乳白色。
  第四,工艺上多采用土模压制拼接成型和轮制拉坯相接成型的方法,耳与足等部件相接在器坯上,器物上留有手压或修刀痕迹,器壁一般较厚。底部多露胎,并粘有少许沙粒,整体有稳重感。
  第五,采用刻花、划花、印花和堆贴等装饰方法,光素无华的釉面,将纹饰衬托得格外清晰秀美,使单色釉面焕然一新,充满生机,在洁白无瑕的釉面上,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图案。图案多仿青铜器纹饰,构思奇妙,令人耳目一新。
其他文献
民国瓷器主要是指1911年至1949年烧制的瓷器作品。原供职于清朝官窑的大量工匠与民间匠人一起烧造了不同风格的瓷器,以高低档次划分可分为陈设瓷器与日用瓷器,以景德镇瓷为代表,其中尤以新粉彩瓷、浅绛彩瓷等新瓷别具特色。    关注定律一:身在近代,不输古代    近十余年来,收藏界普遍认为民国瓷器难登拍卖市场的大雅之堂,对民国瓷器过于忽视,实际上,在过去的十余年,民国瓷器中的高档陈设瓷价格正以每年至
期刊
1月16日上午,北纬拍卖首届艺术精品拍卖会落槌,全场117件拍品共成交5542.1万元,成交率56%。其中“宫廷艺术精品专场”共40件拍品,成交4315万元,成交率55%。  拍前被广泛看好的数十件龙袍并未掀起高潮,全场30件龙袍仅半数成交,而且绝大多数是以起拍价成交。其中—件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蓝色龙纹男夹吉服袍以200万元成交,创下当日龙袍拍卖的最高价。拍前未被看好的—件清御用黄绸绣陀罗尼经
期刊
参观北京的紫禁城,无论是通过门廊向大殿内作惊鸿一瞥,还是屏息蹑足从金銮殿肃然穿过,或是漫步于内苑禁宫,都会将人的思绪带回往日的岁月,使人为那些富丽堂皇、千奇百怪的家具陈设所倾倒。这些家具,有的以漆制而描上纹饰或镀上金银,有的以木制而镶嵌宝石螺钿或是色彩斑斓瑰丽的掐丝珐琅,各自成套,依旧日宫廷布置而摆放井然,琳琅满目,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尤其令人惊愕的是,绝大部分木制桌、椅、柜、宝座、屏风以至香几都是
期刊
从2004年开始,每到金秋十月,景德镇市就会变得热闹起来,人们都在为一年一度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而忙碌。去年10月18日“2008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增加了一个新亮点——“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开馆。  景德镇是拥有千年制瓷历史的名城。尤其是明、清两朝,景德镇为皇家烧造的官窑瓷器使之成为世界瓷都而名扬四海。景德镇御窑代表了当时最精湛的制瓷工艺。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
期刊
“收藏家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陈丹青在获得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过去三十年出现的民间收藏家并不只是在收藏,而是在抢救——罗哲文先生抢救历史建筑和历史遗迹,樊建川先生抢救真实的抗战史与文革史。历史的伤痛,因为他们的抢救而有可能恢复局部的历史机能。我相信历史要是知道,会站起来向他们致敬!”  1月5日上午,“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十大事件”在京揭晓。该评选由农工党中央文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2009年4月4日至8日,假座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all3举办2009年春季拍卖会。八个拍卖类别包括常设的当代及现代亚洲艺术、传统中国书画、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珠宝及腕表拍卖,以及首次举办的名酒拍卖会,共呈献逾1700件珍品,总估价逾6亿港币。部分拍品将于3月在亚洲各地及纽约巡回展览,并于4月4日至7日在香港公开展出。    本季春拍“玳丽华瀛一日本承传盛唐御制玳瑁宝盒专拍”将为收藏家奉
期刊
中国古代漆器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科学的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利用天然资源发明了漆器,从此揭开了漆器发展的崭新篇章。在漆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的漆器品种和不同的制作工艺,如盛行于战国时期的彩绘漆器、汉代的金银扣漆器、唐代的金银平脱漆器等。雕漆是漆器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却以后来者居上之势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漆器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期刊
五大名窑之外,北宋崛起的陕西耀州窑系、南宋的龙泉窑系烧制了著名的南北青瓷;磁州窑、吉州窑则独辟蹊径,开创了有别于青瓷系的多样的诗文、图案纹饰装饰风格;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也崭露头角;由于“斗茶”的兴盛,黑釉茶器大行其道,福建建窑及河南黑釉瓷成为宋代名器。这些民间瓷窑名气远不如五大名窑,但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最为普遍,对社会风尚影响深远,从“饭店用耀州窑青瓷碗,饮食担子用定州白瓷瓶”,斗茶用黑瓷,胭脂盒用
期刊
淄博市博物馆现藏有两件清代书法家刘墉的行草书册,经折装帖本,真迹,一为绢本《行草书册》;一为纸本《行书册》。品相均为完好。由于较为珍贵,从保护的角度,一直收于本馆库房内,秘不示人,在文化传承的今天,艺术理应面向大众。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艺术价值,我们把它请出来,研究它,其目的除了传播外,更是对书写者书法艺术的再认识。鉴于此,谈点体会,与大家共识。    行草书册    该册为绢本,古旧色。外册高
期刊
釉里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长沙窑和邛崃窑,但是那时的釉里红仅是铜绿彩偶尔在烧成过程中出现的窑变,当时的窑工尚无法驾轻就熟地控制窑变的变化。到了金代的钧窑,才开始大量烧造铜红斑釉。而以铜红作为彩料,在高温中烧成釉下彩瓷器,则是景德镇窑工的一项伟大发明。釉里红瓷器的烧造比青花瓷器难度要大,其传世品比青花瓷器要少,尤其是元代釉里红瓷器更为珍贵,虽然在拍卖纪录中,元代釉里红瓷器没有超过青花瓷器,但是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