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hine1116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越来越关注物质水平层面的东西。更加关注到精神层面的东西。中国作为一个园林大国,自古以来就对园林设计推崇备至。其中,绿化所用到的植物是园林绿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我们进行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不仅要讲究艺术性,而且要追求美感,与空间合理性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生态感官三者兼顾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绿化;园林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绿化园林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大潮下,我们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不仅要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更要以保护环境为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合理配置的园林植物绿化工作,我们才可以美化当地市容、优化当地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进行科学配置的植物绿化园还可以充分体现当地的艺术主题以及文化氛围以。通过环境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提供很好的美化城市,增加游客数量,从而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对于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及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进行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在引进绿化植物时表现出许新的变化。比如说引进种子规模以及数量都大大加大;而在引种方式上,从以前的枝丫、种子等繁殖体发展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植株,产生新品种的间隔明显缩短,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没有经过实验就直接引进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短期内有利于满足城市绿化发展对新优植物的迫切需求,但是长远看来,这种没有秩序的植物引进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可能严重到无法想象。
  2.1对当地植物种类重视不足
  喜新厌旧几乎是人类的通病,不管在面临什么事情上。城市绿化也不例外,它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城市绿化工作者常常十分青睐和喜爱外来物种,反而不太重视本土植物的驯化,从而有意或无意地放弃乡土物种,导致本土物种的衰退。然而外来种的无序引进可能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巨大的副作用,可能会排挤本土植物,使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其造成侵害。对周围野生生物缺乏互惠互利性,不利于地域特色构建以及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而且异种花粉可能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适性或者产生过敏等一系列现象。
  植物种类单一
  2.2对于植物的引种缺乏全面的认知
  现在国际间的交通运输的和高度发达为植物的引进以及运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同时也为外来植物入侵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现代社会环境下,各种国际间植物材料交流相当频繁,从而使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成为最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途径之一。但是要明白,绿化植物引种所带来的入侵生物不仅仅是植物的危害, 其中植物材料可能携带的危险性的微生物和昆虫等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尤其是目前在植物引种上,我们不仅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在引种安全上意识也相当薄弱。这一切因素都不利于生物入侵的防范。因此在目前城市绿化时,进行植物的引进,一定要相当注意,否则带来的伤害可能是毁灭性的。
  2.3引进植物较为单一
  我们现在盲目的引入植物,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加,而不是种类的增多。我们完全就是为了满足城市的绿化效果,而没有考虑整体性。总的来说,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的种类比较单一。我们现在除了在个别大城市或者距离山林较近的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的种类较多之外,大多数城市的物种数量在都是相当贫乏的。至于林荫大道两旁的绿化植物更是想当单调。
  2.4植物种类特色不明显
  我们在进行在绿化植物种类选择上要首先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其次要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品味及其功能划分。可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了一种可怕的抄袭现象,各城市之间的园林绿化存在惊人的雷同和相似,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表现更为明显,省会城市选择引进的某些品种,几年后则会漫延到中、小城市,这种会不利于各大城市的多样化发展。
  三、园林绿化合理的植物配置
  要想营造一个令人们满意的园林环境必须通过合理的观表现出来。进行合理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原则,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程序和步骤以及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才能在设计中体现出来,最后运用到实际中去。
  3.1坚持生态原则。
  在整体的生物大环境下,要明白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环境条件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长的好坏以及园林植物能否成活。为了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我们进行植物配置选择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对引进外来树种、花木需经过一定的驯化、实验,要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对植物的长期研究表明,草坪+植被(耐阴植物)+乔木,这类种植模式的相互搭配更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植被多样性的要求。并且可以提高绿化覆盖率以及植被存活率,同时可以使得城市植被绿化层次丰富,季节变化相当明显。
  3.2互惠共生原则
  在整个生态链中,两个物种彼此依存,互惠共生,使其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如兰科植物栎、雪松、桦木、白蜡、核桃、云杉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蜜环菌常作为天麻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天麻共生,地衣就是从藻类身上获得养料; 还有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白蜡、皂荚和黑接骨木等在一起生长时,都对彼此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还有互相不利的例子。比如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苹果、松树与松树、白桦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要尽量保持植物间互惠互利作用的最大化,才能更好地完成植物绿化的进行。
  3.3整体优先原则。
  在进行城市的绿化时,要明白进行那个的不仅仅是植被的种植。更要懂得,植被与整体的环境是一体的,要注意植被与环境的整体性。园林植物配置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城市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城市特点以及自然景观行科学改建。并且要高度重视保护当地历史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园林与它们的的关系,使的城市建设自然和谐,与当地环境相促进。既可以在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又可以城市的绿化当中加入自己的新元素,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活力。
  3.4适宜原则。
  适宜原则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强调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二是经常提到重视植物配置才能将植物以及各种建筑相调和。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的应用中,不管是以植物为主景,或者植物与其他园林、城市要素共同构成主要要素,一定要在植物种数量的确定、种类的确定以及位置的安排上面做到主次分明,从而可以清晰的表现整体空间景观的风格以及特色。
  总结:
  园林绿化的建设已经是现在城市化进程正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谨记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出城市的形象,文化特征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成功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符号或者标志,如同一些城市中显著的建筑或者雕塑等可以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一件艺术品。所以要通过对城市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找出问题所在,科学地提出了植物配置的理论和实施方法,更好地使城市园林绿化向着人性化、生态化的园林方向发展。只有做好园林以及城市绿化的建设,才能使经济的发展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品德,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与文化原则[J].贵州农业科学,2002,30(5):64-65.
  [2]严玲璋.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中国园林,1999(1):1-7.
  [3]何建伟.彭董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赵世伟.园林工程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与栽培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5]张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6]趙平.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套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导航系统,利用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通过北斗/GPS模块获取小车的姿态信息,采用超声波和红外传感器判断障碍物;通过设计基于特征提取与识别、多源信息融合的自主导航控制和避障算法,实现了园艺作业机器人平台的自主导航控制。该系统的研究为各类设施园艺机器人的研究和功能提升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针对微创下盆骨三钉钉棒内固定效果问题,设计了正向与逆向建模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建立了与实际盆骨结构相符的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三钉钉棒内固定技术,建立了固定物植入后整体模型,并对其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固定方式能够恢复盆骨力学传递特性,并且能保证正常站立位置下盆骨断裂面位移量在3.74μm以内,有利于骨骼恢复,研究设计的技术路线为验证新型骨科手术固定效果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
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研究了使用无沟槽型和双沟槽型钻头的普通钻削(CD)和使用双沟槽型钻头的超声辅助钻削(UAD)对Ti6Al4V合金钻削加工性能的影响,与普通钻削相比,双沟槽型钻头显著降低了钻削力和钻削温度。使用超声辅助钻削后,在更大程度上降低钻削力、钻削温度和扭矩。有利于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大型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存在难以避免的误差,误差超标将对后续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产生无法弥补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大型工件检测装置,并且针对其控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多次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满足此装置采集数据的需求。
为解决双相压电驱动器对频率一致性要求高,以及单相驱动器不易实现双向运动、正反向性能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一种单模态驱动且双向运动一致的压电驱动器。该驱动器采用带方孔的对称型结构作为定子部分,并在其中心块两侧黏结沿厚度极化的压电陶瓷,通过给一侧的压电叠堆陶瓷施加电压信号来激发驱动足的法向和切向运动,从而形成扁平的椭圆运动轨迹。而驱动器的双向运动将通过轮换激发两侧的压电叠堆陶瓷来实现。为研究驱动器的驱动机理,建立了定子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模态、瞬态分析,从而对其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仿真结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能有效地构建特征与刀具实时磨损间映射关系,但受限于自身参数的复杂性,无法获得最优模型性能,同时由于单个传感器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反映刀具磨损的多维信息。为进一步提升刀具磨损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号融合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参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刀具预测方法。通过对采集的传感器信号进行小波降噪,提取可用于反映刀具磨损的多域特征,并通过核主成分分析法对多域特征进行降维融合,采用经过粒子群算法优化参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构建融合后特征与刀具磨损的映射关系。通过公开数
在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时,客运站节点的划分会对列车的停站方案有很大影响。结合节点划分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提出了基于电力网络中网络凝聚度和割点等重要的评价指标,对网络中不同节点的不同属性进行脆弱性的分析,并且对其权重进行了确定。最后,以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为例子,结合各节点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客运节点等级属性,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拖拉机防护装置是在拖拉机发生事故时保护驾驶员的关键部件,而静态试验是检验其结构强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前期积累的大量试验数据进行梳理,总结了静态试验过程中的典型失效形式,并对每种失效形式的产生进行机理分析,可以为拖拉机防护装置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气悬浮技术目前运用在无接触运输领域,但气悬浮系统固有的非线性、不稳定性和外界干扰不确定性使得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以悬浮球为研究对象,针对悬浮球控制不稳定问题,建立了悬浮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悬浮球PID和模糊控制两种高度控制系统及仿真模型,并搭建实验平台,将实际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糊控制系统比传统的PID控制能更稳定地控制悬浮球的高度。
对离心式风机进行有限元仿真不仅可以减少实验次数,还可以降低时间周期与实验成本。设计了单因素仿真模拟,利用Fluent软件,在选择Standardk-ε湍流模型的基础上对风机进行流场特性分析,通过对影响风机性能的蜗舌半径、叶片弧度、叶片数目这三种参数的改变,分析这些参数对内部流场及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