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近入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并伴随着阶层分化、城乡差距、区域失衡等社会问题,其自身不断衍生新问题、新矛盾。面对纷杂的择校乱象,2014年的就近入学新政在争论声中开场,19个重点大城市,多是择校的重灾区,教育部这次专挑“硬柿子”捏。相比此前该政策原则性较强而实际操作性不足的局面,明确对19个重点大城市点名并制定时间表,细化了具体内容,彰显了大刀阔斧改革的魄力。
军令状已下,19个大城市纷纷接招,掀起改革风潮。如何通过新政彰显义务教育的平等性、普惠性、公益性,如何应对处理老问题期间产生的新问题,如何实现教育政策的最优作用,牵动了适龄学童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心。
本是义务教育法法定义务的就近入学,在国人的升学逻辑中屡屡遭遇误读和误用,此次新政从疑难最甚的19个大城市下手,以“免试”和“就近”重申了教育的本质,显示了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国人择校而居的传统可以上溯至“孟母三迁”,孟母式“顾虑”的当代版本折射出许多家长心头共同的犹疑:就近入学不等于就近上好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难觅出处的口号,更是驱赶着无数家长倾尽全力挤破择校的“独木船”,“争渡,争渡,挤落水中无数”。
尽管择校的基因古而有之,但孟母却不曾想象2 000多年后的“择校之难,难于上青天”。推优、共建、特长、点招、占坑、子弟、寄宿、直升、随班就读、密选、自选、双拥、定向、条子和私立……林林总总、眼花缭乱的择校之路如同根根细线,将家长绑上小升初的战车,这些线与权力、金钱纠缠在一起,成了择校的灰色地带。
为了能上一所“身边的好学校”,择校不仅“摧”了家长的腰,也让无数孩子在密密麻麻的补习班课程表前累得直不起腰。
此次新政重申“免试”“就近”两个关键词,考试、坑班、特长的时代似乎正渐行渐远,跨片区择校的大门也在缓缓关闭。
但老百姓仍有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择校乱局长久存在,之前一轮轮政策的努力一直停留在“放狠话”阶段,导致就近入学水到渠难成。
这次,免试就近入学不仅撂下了“狠话”,也刻下了改革的精确刻度:到2015年,19个重点大城市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教育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叫停19个大城市的招生乱象,向推进教育公平迈出关键性的一大步。90%的初中就近入学率向全社会传达了教育部力克择校顽疾,使教育还原本质的决心和魄力,10%的改革小尾巴意味着就近入学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运动。
在教育部的“最后通牒”压力下,各地开出了自己的时间表,进行大刀阔斧的教改:济南市以“无缝隙覆盖”的原则划分学区,对全市49个新建、插建小区安排了相应学区;沈阳市延续此前社区生源摸底的工作方式,在招生阶段对片区生源摸底,确保按照划片就近入学;北京市出台“史上最严禁令”,堵上了以钱、分、权择校的通道,比例严格压缩的特长入学方式成为除派位之外的唯一合法录取方式……
尽管前路坎坷,但民众已经尝到了甜头。2014年8月15日,石家庄的牛先生特意请了假,送孩子到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报到。没有考试,不用找关系,不用交学费,一切非常顺利。户口,成为孩子顺利升学的“门票”。
2014年,1.6亿名学生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一人一号,网上报名入学,学籍流向公开透明。有学籍系统的保驾护航,就近入学在分配终端上保证教育公平不留一处暗角,全面接受社会检阅。
新政的公平还在于提出对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政策,以彰显义务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质。多地启动了随迁子女登记制度,今年天津的小学招生中有两成为随迁子女,三亚对1 289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进行电脑随机派位。
在三亚开出租车多年的李长征在电脑派位结果出来后舒了一口气。他说:“之前为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一直很发愁,这样随机派位更公平些,我心里也踏实了。”这是一个普通家长对义务教育普惠性的由衷感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通过一小步、一小步的现实推进,就近入学的政策逐渐落地,消解着长年盘根错节的教育苦果。
军令状已下,19个大城市纷纷接招,掀起改革风潮。如何通过新政彰显义务教育的平等性、普惠性、公益性,如何应对处理老问题期间产生的新问题,如何实现教育政策的最优作用,牵动了适龄学童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心。
本是义务教育法法定义务的就近入学,在国人的升学逻辑中屡屡遭遇误读和误用,此次新政从疑难最甚的19个大城市下手,以“免试”和“就近”重申了教育的本质,显示了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国人择校而居的传统可以上溯至“孟母三迁”,孟母式“顾虑”的当代版本折射出许多家长心头共同的犹疑:就近入学不等于就近上好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难觅出处的口号,更是驱赶着无数家长倾尽全力挤破择校的“独木船”,“争渡,争渡,挤落水中无数”。
尽管择校的基因古而有之,但孟母却不曾想象2 000多年后的“择校之难,难于上青天”。推优、共建、特长、点招、占坑、子弟、寄宿、直升、随班就读、密选、自选、双拥、定向、条子和私立……林林总总、眼花缭乱的择校之路如同根根细线,将家长绑上小升初的战车,这些线与权力、金钱纠缠在一起,成了择校的灰色地带。
为了能上一所“身边的好学校”,择校不仅“摧”了家长的腰,也让无数孩子在密密麻麻的补习班课程表前累得直不起腰。
此次新政重申“免试”“就近”两个关键词,考试、坑班、特长的时代似乎正渐行渐远,跨片区择校的大门也在缓缓关闭。
但老百姓仍有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择校乱局长久存在,之前一轮轮政策的努力一直停留在“放狠话”阶段,导致就近入学水到渠难成。
这次,免试就近入学不仅撂下了“狠话”,也刻下了改革的精确刻度:到2015年,19个重点大城市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教育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叫停19个大城市的招生乱象,向推进教育公平迈出关键性的一大步。90%的初中就近入学率向全社会传达了教育部力克择校顽疾,使教育还原本质的决心和魄力,10%的改革小尾巴意味着就近入学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运动。
在教育部的“最后通牒”压力下,各地开出了自己的时间表,进行大刀阔斧的教改:济南市以“无缝隙覆盖”的原则划分学区,对全市49个新建、插建小区安排了相应学区;沈阳市延续此前社区生源摸底的工作方式,在招生阶段对片区生源摸底,确保按照划片就近入学;北京市出台“史上最严禁令”,堵上了以钱、分、权择校的通道,比例严格压缩的特长入学方式成为除派位之外的唯一合法录取方式……
尽管前路坎坷,但民众已经尝到了甜头。2014年8月15日,石家庄的牛先生特意请了假,送孩子到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报到。没有考试,不用找关系,不用交学费,一切非常顺利。户口,成为孩子顺利升学的“门票”。
2014年,1.6亿名学生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一人一号,网上报名入学,学籍流向公开透明。有学籍系统的保驾护航,就近入学在分配终端上保证教育公平不留一处暗角,全面接受社会检阅。
新政的公平还在于提出对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政策,以彰显义务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质。多地启动了随迁子女登记制度,今年天津的小学招生中有两成为随迁子女,三亚对1 289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进行电脑随机派位。
在三亚开出租车多年的李长征在电脑派位结果出来后舒了一口气。他说:“之前为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一直很发愁,这样随机派位更公平些,我心里也踏实了。”这是一个普通家长对义务教育普惠性的由衷感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通过一小步、一小步的现实推进,就近入学的政策逐渐落地,消解着长年盘根错节的教育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