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对眼科疾病抗菌类药物的使用方法,给药量,给药途径及药物选择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得到抗菌类药物在眼科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减少抗菌类药物的毒性或者过敏反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因治疗眼部疾病服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回访,结合眼局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给药方式和途径等总结。结果 给药途径方面,局部给药临床应用相对合理。结论 眼部疾病的临床治疗要注重抗菌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不可从一而终。
  【关键词】抗菌类药物;眼科疾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58-02
  眼睛非常容易受微生物感染,微生物可分为真核、原核和非细胞等三种种类,其中真核中的真菌以及原核中的衣原体和支原体,非细胞类属中的病毒三种病菌的眼部感染率逐年增高。加上现在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对眼部危害很大,而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屏幕对眼部强刺激性是危害眼部健康的最重要原因,其中以手持式电子设备为甚。针对眼部病菌感染需要对患者注射抗菌药物针剂,抗菌药物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抗菌药物的药性也出现了一些副反应,比如药物的毒性,患者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病菌的耐药性。所以探究抗菌类药物的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极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后,选择并收集某医院在2011年到2013年期间有眼科临床治疗记录的患者的病历共246例,根据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回访调查。246例患者有127例是男性患者,年龄在12-67岁,119例是女性患者,年龄在14-72岁。
  1.2治疗方法
  246例患者分别从抗菌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方式)两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抗菌类药物的选择方面统计,常用的眼部抗菌类药物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及其他药物,合理选择药物的有93例,详见统计表1;从给药途径方面统计,给药途径主要有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结果表明局部用药更合理,再具体到给药方式方面统计,给药方式包括直接滴入眼部,静脉注射,口服,局部注射,详见统计表2。
  1.3专家评判
  权威眼科专家对抗菌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判,在这246例患者中,药物合理选择的有93例,给药途径合理的有142例,给药方式合理的有77例,药物选择合理同时给药途径也合理的有71例,药物选择、给药途径以及给药方式三个方面都合理的只有34例,占患者总数的13.8%。
  2 结果
  3讨论
  抗菌药物主要用来杀菌或者抑制菌类活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药物等,均属于经过微生物培养得到的化学合成类药物。抗菌药物主要分为八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大环内酯类,不同的抗菌药物应针对相应的菌类服用。抗菌性药物的剂型主要有针剂、片剂、粒剂与糖浆类[1]。
  感染性的眼科疾病的治疗都会使用抗菌药物,但是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在医学界仍未有合理的使用原则。医学技术的进步改革促使出现很多的新型的抗菌类药物,虽然这些抗菌类药物在服用初期能够取得非常明显的疗效,但经不起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很多新型抗菌药物给患者带来很严重的副作用,主要是药物毒性,尤其是对肝肾组织以及神经组织。正确合理的选用抗菌药物首先要了解感染性眼科疾病的病因,即主要了解感染性眼疾的病原体、感染部位以及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表现。比较容易感染眼睛的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真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而容易被感染的部位有眼睑边缘、泪腺和眼角膜,葡萄球菌会引发泪腺发生囊炎和眼睑红肿,变形杆菌会引发眼角膜炎症,了解掌握这些之后才能正确合理选择抗菌类药物;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之后要了解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与剂量,根据眼局部药物代谢动力学抗菌药物在眼内的过程分为吸收、分布、转化以及排出四个阶段[2],给药途径主要分为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后药液经过巩膜浸润、扩散,然后进入眼角膜基质,由此通过眼角膜内皮层然后进入前房,或者药物在巩膜扩散再通过前房角的睫状体基质或前玻璃体膜进入眼睛内部,眼表感染疾病一般选择局部用药,但是有些抗菌药物通过局部用药(眼周注射)后会造成眼角膜坏死或损害视神经,目前眼周注射已被禁用。全身给药药效较慢,而且带来的不良反应作用范围更广,会引起生理功能异常,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最常见表现是药物毒性,对患者的肝肾组织,神经组织,血液组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额损坏,但是针对眼部感染严重的患者还是选择全身用药;联合用药[3]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以治疗病原菌不明的急性严重感染和术后眼内感染,联合用药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或拖延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治疗多种病菌混合性感染,但是联合用药的效果会出现增强、相加、拮抗和无关四种,带来的副反应更是毒性叠加,二重感染或出现抗菌药物活性大大降低,所以要根据药理学结合临床情况慎重选择。除了上述三种因素,还有药物使用剂量和服用疗程也会影响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使用。
  每一种抗菌药物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副反应,因为抗菌药物除了杀死体内有害菌也能杀死人体内有益菌,应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菌谱分布与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等,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李广东. 浅谈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J].求医问药,2013,(6):311-312.
  [2]李金英,周国威. 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J].综述报告,2011,(17):77-79.
  [3]肖以钦,陆肇曾.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J].合理用药,2010:293-29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案例通过对一例迟发性脾破裂伤者的法医学鉴定分析,探讨探讨迟发性脾破裂的形成机制和法医学鉴定要点。为今后对迟发性脾破裂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迟发性脾破裂;法医学鉴定;百拇医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39-02  脾脏是腹部最易受伤的实质性脏器,占各种腹部伤的40%-50%,主要危险在于大出血,死亡率约1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瘤术后的换药及护理。方法。3例背部脂肪瘤术后出现积液,积血,采取输液管引流式的换药方法。结果。3例背部脂肪瘤术后出现积血,积液的现象,均达到满意的换药结果。结论。管式引流方法对术后积血,积液的创面是理想的换药方法。  【关键词】:脂肪瘤;术后血肿;换药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42-02  脂肪瘤为正常
期刊
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98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尿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治疗为80.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术后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常见于减速伤患者,以额颞部最多见;合并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高危人群;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术后意识无好转、骨窗压力增高是其重要征象;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者愈后较差。结论 术后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时复查头颅CT,并把握需行CT复查的
期刊
要】目的 对应用阿立哌唑对患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奋乃静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阿立哌唑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精神障碍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宫腔镜治疗妊娠物残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妇科手术之一,本文选择38例典型案例进行汇总分析,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宫腔镜治疗;妊娠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49-02  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可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访子宫腔内病变。宫腔镜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
期刊
【关键词】脑梗死;血塞通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48-01  诊治脑梗死是内科常见病,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我院自2013年以来,采用血塞通治疗36例脑梗死患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后均行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 方法 2011年 6月~2014 年 6月,选择性地对 28例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随访治疗效果。 结果 28 例均获成功,一期缝合胆总管,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 70min。术后胆漏 1例致积液再引流后治愈。术后住院 5~13d,平均8d。术后随访 5~36个月,平均 14个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49-01  病例  况某,男,44岁,因“恶心半月”于2013年08月09日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完善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尿液分析、粪便常规、肿瘤全套未见明显异常。胸腹部CT:1、左肺上叶下舌段及下叶后基底段纤维条索,2、肝脏多发囊肿,予以泮托拉唑抑酸及补液对症治疗,患者仍反复感恶心,请我科会诊后加用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特点。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8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均手术治愈出院,手术治愈率100%;术后并发切口感染8例(9.1%),肠粘连2例(2.3%)。结论 及时诊断,及时手术切除阑尾,把握老年、肥胖、异位等特殊阑尾的特点,注意手术切口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提高急性阑尾炎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