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区情、文化多元、宗教、法制四个方面对民族团结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阐述,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案首先是建立由教育厅、宗教局、民族所、宗教所以及历史所组成的联合培训机构对广大师生进行培训;其次是各中学教师要加强自身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学习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
一、民族团结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必要性
民族团结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习主席在出席2014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参会讨论时强调,“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因此树立各民族的团结意识,是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新疆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民族团结教育显得比其他地区更为重要。2009年7·5事件以后,2013年的“天安门自焚”事件,到2014年的昆明“3·1事件”,事实上表明新疆各民族之间的民族隔阂在加深,由此也深刻表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早在2010年6月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书记就指出“民族团结面临新的挑战”就这些事件的事后国家、自治区的社会调查反馈来看,新疆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为此本人拟对民族团结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做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二、初中教育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政治中民族主义和宗教因素的影响在明显上升。但现实情况是广大教师(各民族)对国家民族政策、自治区实际情况、宗教政策、法制政策的不甚了解,造成了自身知识与疆内外实际情况的相对滞后性。
2、面临新疆文化多元的实际存在,广大中学一线的教师,尤其是南疆地区,往往强调文化的多元,而忽视了文化多元的前提是对国家的认同,这直接造成了广大中小学生在认识上往往过于强调维护自己的权利,却忘记了自己首先应该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3、网络流传的信息,尤其是负面的信息,缺乏足够的监管,对于属于本应属于民事、刑事的案件,一经网络别有用心的人宣传,就引起舆论的恐慌,对于事实缺乏足够的判断,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
4、“进教材、课堂容易、进头脑难”。2008年教育部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保证相应学时。2009年8月25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当年秋季开学后立即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察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在我们不断地强化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的同时,对于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进头脑”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必须考虑的问题。
5、缺乏长效机制的建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小学、初高中、大学阶段的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这方面教育的长期规划与协调;(2)對重大的民族、宗教等理论问题讲解不清楚,对一些敏感问题采取回避态度,教学方法较单一。(3)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和认识,教师未能及时纠正,未能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进而造成学生在国家认同观念和公民意识的缺失。而这部分学生恰恰是国内外分裂势力关注的重点。
6、广大教师(各民族)对国家民族政策、自治区实际情况、宗教政策、法制政策的不了解,说明缺乏一个由教育厅及下属教育机构、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宗教所和民族所的联合机构,对全疆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教师进行培训。
三、初中教育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的解决方案
1、教师自身要加强对国家民族政策、自治区实际情况、宗教政策、法制政策的学习,基础教育阶段中尤其是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师(不论民、汉)都需要长期不停的了解国内外及新疆本地的实际情况,促使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解惑答疑。
2、加强广大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要让广大中小学生意识到只有建立在维护国家统一基础的文化多元,才能维护新疆的安定繁荣的局面,脱离了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的文化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3、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对属于民事、刑事的案件,一律在法律范围内解决,坚决杜绝将某个或某些案件上升到民族的高度去看待,个人代替不了本民族,同时建议取消“两少一宽”,法律范围内无特殊的对象。
4、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初中教育阶段还要做好“课堂以外的专题教育和各类实践活动,比如组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知识竞赛、学习民族绘画手工歌舞、参与民族节目、开展社会调查等。学校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利用好各种社会教育资源,比如民俗馆、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学校还可以聘请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人物、具备资格的民族学研究学者做校外辅导员。”;首先在孩子年幼和少年时代,就要强化其国家认同的意识,树立他们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其次“将民族团结的本质化教育过程的渗透与分解步骤,从而在民族团结意识、价值导向标准、学校教育体系与学生成才标准上,培育学生‘56个民族是一家’的朴素的自发性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并实践对于公平、正义、平等、权利与爱的本质的认知”;最后基础教育机构要扎实的建立民、汉中小学和幼儿园相互结成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对子”,经常性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早在2004年春天,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教育系统随即将贯彻落实《决定》当做进一步搞好民族团结、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时机,在全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双语教育工作。
5、面对事实上新疆各少数民族同胞信仰伊斯兰教的事实,各级教育机构和教师要充分运用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教育民众劝人向善,强化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在南疆的边远地区可以尝试聘请著名的宗教界人士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传播宗教的正能量,进而为新疆民族团结稳定作出贡献。
6、建立一个由教育厅及下属教育机构、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宗教所和民族所的联合机构,首先对广大中小学校级领导进行培训,使他们在理论上充实;其次对思政和历史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进而由他们对全校的师生进行讲解学习,比如在历史课上要结合史实讲明各民族是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要讲述各民族历来都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要全面分析中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要热情歌颂各族人民在反对黑暗统治和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巨大贡献。在新时期,就更要经常性宣传新鲜的民族团结的事例。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09-29.
[2] 张春贤:《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伊犁日报》,2011-10-28.
一、民族团结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必要性
民族团结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习主席在出席2014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参会讨论时强调,“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因此树立各民族的团结意识,是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新疆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民族团结教育显得比其他地区更为重要。2009年7·5事件以后,2013年的“天安门自焚”事件,到2014年的昆明“3·1事件”,事实上表明新疆各民族之间的民族隔阂在加深,由此也深刻表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早在2010年6月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书记就指出“民族团结面临新的挑战”就这些事件的事后国家、自治区的社会调查反馈来看,新疆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为此本人拟对民族团结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做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二、初中教育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政治中民族主义和宗教因素的影响在明显上升。但现实情况是广大教师(各民族)对国家民族政策、自治区实际情况、宗教政策、法制政策的不甚了解,造成了自身知识与疆内外实际情况的相对滞后性。
2、面临新疆文化多元的实际存在,广大中学一线的教师,尤其是南疆地区,往往强调文化的多元,而忽视了文化多元的前提是对国家的认同,这直接造成了广大中小学生在认识上往往过于强调维护自己的权利,却忘记了自己首先应该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3、网络流传的信息,尤其是负面的信息,缺乏足够的监管,对于属于本应属于民事、刑事的案件,一经网络别有用心的人宣传,就引起舆论的恐慌,对于事实缺乏足够的判断,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
4、“进教材、课堂容易、进头脑难”。2008年教育部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保证相应学时。2009年8月25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当年秋季开学后立即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察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在我们不断地强化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的同时,对于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进头脑”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必须考虑的问题。
5、缺乏长效机制的建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小学、初高中、大学阶段的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这方面教育的长期规划与协调;(2)對重大的民族、宗教等理论问题讲解不清楚,对一些敏感问题采取回避态度,教学方法较单一。(3)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和认识,教师未能及时纠正,未能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进而造成学生在国家认同观念和公民意识的缺失。而这部分学生恰恰是国内外分裂势力关注的重点。
6、广大教师(各民族)对国家民族政策、自治区实际情况、宗教政策、法制政策的不了解,说明缺乏一个由教育厅及下属教育机构、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宗教所和民族所的联合机构,对全疆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教师进行培训。
三、初中教育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的解决方案
1、教师自身要加强对国家民族政策、自治区实际情况、宗教政策、法制政策的学习,基础教育阶段中尤其是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师(不论民、汉)都需要长期不停的了解国内外及新疆本地的实际情况,促使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解惑答疑。
2、加强广大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要让广大中小学生意识到只有建立在维护国家统一基础的文化多元,才能维护新疆的安定繁荣的局面,脱离了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的文化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3、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对属于民事、刑事的案件,一律在法律范围内解决,坚决杜绝将某个或某些案件上升到民族的高度去看待,个人代替不了本民族,同时建议取消“两少一宽”,法律范围内无特殊的对象。
4、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初中教育阶段还要做好“课堂以外的专题教育和各类实践活动,比如组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知识竞赛、学习民族绘画手工歌舞、参与民族节目、开展社会调查等。学校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利用好各种社会教育资源,比如民俗馆、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学校还可以聘请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人物、具备资格的民族学研究学者做校外辅导员。”;首先在孩子年幼和少年时代,就要强化其国家认同的意识,树立他们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其次“将民族团结的本质化教育过程的渗透与分解步骤,从而在民族团结意识、价值导向标准、学校教育体系与学生成才标准上,培育学生‘56个民族是一家’的朴素的自发性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并实践对于公平、正义、平等、权利与爱的本质的认知”;最后基础教育机构要扎实的建立民、汉中小学和幼儿园相互结成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对子”,经常性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早在2004年春天,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教育系统随即将贯彻落实《决定》当做进一步搞好民族团结、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时机,在全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双语教育工作。
5、面对事实上新疆各少数民族同胞信仰伊斯兰教的事实,各级教育机构和教师要充分运用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教育民众劝人向善,强化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在南疆的边远地区可以尝试聘请著名的宗教界人士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传播宗教的正能量,进而为新疆民族团结稳定作出贡献。
6、建立一个由教育厅及下属教育机构、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宗教所和民族所的联合机构,首先对广大中小学校级领导进行培训,使他们在理论上充实;其次对思政和历史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进而由他们对全校的师生进行讲解学习,比如在历史课上要结合史实讲明各民族是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要讲述各民族历来都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要全面分析中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要热情歌颂各族人民在反对黑暗统治和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巨大贡献。在新时期,就更要经常性宣传新鲜的民族团结的事例。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09-29.
[2] 张春贤:《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伊犁日报》,20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