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寂寞在唱歌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后,我们在某个地方相遇。
  在香醇的阳光下。你是否会想起年轻时飞扬的日子?多么希望,在我们经过岁月刀削的脸上仍能荡漾起纯真的笑容。就像当时的甜美。
  我们在花季笑。在雨季哭。恣意的笑容,风干的眼泪,以为转身便会消逝,可它们终究还是不曾被遗忘,而是在青春的道路上刻下美丽的剪影,就这样陪伴我们一直走下去。
  明媚的笑脸,勾起的小指,用虔诚的神态去呵护小小的承诺。庄严肃穆。在此时的眼里高于一切胜于一切。
  将头埋在胳膊里。肩头颤动。无需言语,安静地站在你的身旁看见你泪流干了,便轻轻拍你的头,“乖,哭过了就要好起来哦!”
  在阳光下追逐嬉戏。银铃般的笑声谱成一首欢快的乐曲,静静的坐在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下,看着透彻淡定的蓝天。心儿也随着自由的云朵去飞翔。
  温柔的夜在天台上数着星星诉说自己的梦想,畅想美好的未来。突然来袭的暴风雨也不会害怕,手拉着手奔跑在雨中,享受那种忘乎一切的疯狂,看着湿漉漉的对方,咧着嘴肆无忌惮地笑。发下的试卷,醒目刺眼的分数,会让人伤心好一阵子,可在彼此面前却用扬起的嘴角掩饰一切忧伤。
  青春,常常充斥着你我他的身影,而很多时候会是一个人的忧伤。若即若离的两人要冷静一阵子,便只剩下孤单的身影,惆怅叹息。听寂寞在唱歌,温柔的,婉转的,歌声是那样残忍,让人忍不住泪流成河。
  一瞬一季,一季一年。岁月的痕迹让人学会成长。
  许多许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还会不会为一句承诺坚持很久很久,会不会为一个约定而兴奋,会不会在哭泣时借用别人的手背擦眼泪,风平浪静后却满不在乎的强调我没有哭,会不会在争吵后双方固执僵持义莫明其妙握手言笑,会不会突发奇想拉着朋友的手要去流浪,会不会听《寂寞的季节》听到难过心伤,会不会看《猜火车》看到眼泪泛滥,会不会为菲戈的进球激动疯狂,会不会因为与老师斗气而逃到校外吃着冰淇淋狠狠的跺脚,会不会千里迢迢跑到球场只为一睹传说中的帅哥,会不会抬起落叶悄悄写下心中的秘密然后扔得远远的把它遗忘,会不会……成长是不是意味着丢掉纯真与任性学会伪装学会勉强?
  那么,能不能不要成长?青春年少,希望寂寞永远都不会是主格调。品着苦涩的茶,偶尔听听寂寞在唱歌,笑着说再于一杯,青春万岁!
其他文献
★江苏师大何永康教授:高考作文不能玩深沉,应是“二锅头”而非“碧螺春”;那些观点隐晦、予人视觉模糊之作,往往难获阅卷者的青睐,甚至可能是优秀之作,也往往被忽视。  文章缺乏视觉的冲击力,其原因有三。一是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语言晦涩,语意不明。二是段落不清。文章脉络混乱。尤其是一些考生不会分段,段落过大,甚至是800字文章,三四段定全文。三是文章中心隐晦,几遍阅罢,还茫然不知文章与题目或所给的材料的
期刊
一篇考场记叙文要想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进而得高分,必胜的法宝是要写得生动形象,真挚动人。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巧妙地掌握“加法”的技巧:加点细节,让文章生动形象;融入感情,使文章真挚感人。    加法之一——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人物描写手法,甚至还可以包括景物环境描写。你可用人物描写的各方法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风貌,
期刊
文章材料翔实,引例丰富,满天星斗,金碧辉煌,既能显示作者之“富有”。又能夺读者之“眼球”,这固然是上作。然而,身在考场,脑子里一时半刻未必能立即组织许多材料。这时候不妨转换思维,搞“单兵作战”,或就话题本身的材料,或另外精选一个材料。进行切割剖析。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复运用材料,以议论取胜。  与其满天星斗。莫如一枝独秀。    【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
期刊
衬托和对比都属于积极修辞。且都涉及两个对象,容易混淆。我认为辨析它们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来考虑:  一是衬托和对比所涉及对象的地位不同。衬托所涉及的被衬托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是主次关系。被衬事物是主要事物。它居于主要地位:衬托事物是用来陪衬烘托主要事物的,它居于次要地位。如: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鲁迅《社戏》)这个句子是一个
期刊
唯一现象,指多音字中那些只有在某种特殊情形下才会读另外的音,而其他情况下读音都相同的现象。譬如“胖”,只有在表示“安泰舒适”义时才会读成pan,其他则多读pang。显然,对于这种存在“唯一”异读的多音字,只要记住这个“唯一”。则一切就可迎刃而解。此类异读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形:
期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潜)力(qiǎn) 三(番)五次(fān) (剖)析(pōu) 鳞次(栉)比(jié)  B (歼)灭(jiān) (翘)首以待(qiáo) 愤(懑)(mèn) (栩)栩如生(xǚ)  C 厌(恶)(wü) (数)见不鲜(shù) 债(券)(quàn) 负(隅)顽抗(yǜ)  D (假)期(jiǎ) 按(捺)不住
期刊
一、下面一首诗中的的关键宇词隐去了,请补充,并说明所填字词的理由。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爽。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 )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解析】此种考查是“炼”字型试题的翻新,但难度加大。既要“用”字准确,又要赏析合理。此题的答案应为“凉”,凉,既指天气凉,又指作者的心凉。一语双关,而写“照”“白”“愁”等都不如“凉”字准确。  二、根据要求,调整下列诗句的语序。  A
期刊
X  在2009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涉及对作品尾段的考查就达9套10个题目,可见其被考查的活跃性。其一般命题问式和答题模式如下:  问式一: (2009年北京卷《司马祠》阅读)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信心?  【解题方略】这是理解尾段(句)中的某个词语类题型。①答案组成:“词性特征”(视题目要求情况取舍)+“思想内容”+“情感倾向”。②思考路径:先看词性,再看词义,三看其语境
期刊
坐在车内,静静地享受着初春还不算耀眼的朝阳,任凭还带有一丝凉意的春风肆意摩挲车窗外始终连绵的群山,让我不免觉得毫无新意。  这是通往公墓的必经之路,或许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情怀在潜滋暗长。车内的气氛一直很压抑。加之没有过多的言语,我只好选择欣赏山路边廉价的风景。  不知过了多久,我便觉得身体变得越来越轻,轻到可以随风飘荡。和着风轻柔的旋律,我慢慢地飘到了初春的乡间。  在阡阡小路上,我感觉到了脚下松软
期刊
一、摘录    古今中外的名人在阅读中对摘录的方法是非常重视的。像司马迁在下笔写《史记》前。广泛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参考图书,并从中摘录了许多内容,如各种观点、故事、人物、文章的体制、不同风格的语言等等。这些摘录最后汇总在一起,据说厚度远远超过了成书的《史记》,对历史文化的研究而言,其价值不可小觑。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研究土地问题时,花费十年时间摘录了德国、法国、美国的大量文献著作和统计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