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本科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以武昌工学院为例,介绍了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根据理论分析与实例论证,对构建民办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素质养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进入新时期的核心任务。质量对不同的高校应有不同的要求,为此,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民办高校是根据市场要求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一般来讲,培养出的学生应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特别是要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实践教学成了民办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同高校有不同做法:如刘佳着眼提升就业能力提出的“大三战略”,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大三战略;成立各种创新团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细化个人拓展计划,技能考证、考研复习班、留学国际交流。[1]倪师军等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三大平台培养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创新教学三大平台为核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等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2]关于不同学科及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张洪田以工科为例提出构建思路:通识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专业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精神的核心,综合实践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主而设置。为此,构建了由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综合教育实践三大教育模块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3]
武昌工学院前身为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筹建,2004年成立的一所独立学院,2012年5月经教育部专家评审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办学10年来,先后4次修订人培方案,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提出了“技能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观,构建了以专业技能实践为导向,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运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图1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本体系由技能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实践和能力培养三大板块构成。围绕能力培养主线,开展技能实践和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技能实践教学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与创新技能组成。基本技能实践主要是指如工科的工程训练、金工、电工实习等,经管文科类专业的听、说、读、写、练、译等。专业技能实践是紧密围绕专业配置的,它分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前者安排在课程教学中;后者安排在课程结束后针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具体要求集中进行的实验和实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创新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毕业(社会)实习、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等。毕业(社会)实习主要是通过参加实际设计工作,社会实习是利用假期深入企业、街道、乡村,对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实际检验,沟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加深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毕业论文或专业综合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完成的综合设计;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经费资助学生科研课题研究,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专业研究领域,接触科学前沿,了解科学发展动态。通过实际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在实践的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探究未知的积极性与热情。近年来,学校资助校内学生科研课题近百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成果获得湖北省大学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素质教育实践模块。一方面把素质教育理念寓于学校教学和管理之中,贯穿于学校为学生服务的各部门中,从而使学校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如围绕文明行为养成开展文明用语活动、“读书月活动”,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等;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这一主渠道,在课程教学计划中,我们增设了素质教育模块,具体又分为人文素质和课外科技活动两大块。人文素质课主要是关于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和人的价值观、人文精神、方法论。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借鉴兄弟高校的经验,将人文素质课程分为七个板块:哲学类、语言文学类、艺术类、历史文化类、科技类、就业类、经济法律类。每一类安排了7门左右的课,每学期提供7门以上的课供学生选择,从第2学期至第7学期开设。为了提高学生的选课质量,要求各系配备选课指导老师,学生可以完整地选修某一类课,也可以在各类课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在开展课外科技素质教育活动中,主要围绕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要求学生修完规定学分方能毕业。如国家举办的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以及校内设置的各种科技竞赛、科技制作与发明等。
在能力培养上,按依次递进的原则分为技能认知与能力、自主学习更新知识与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四个层次。通过基本技能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专业技能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务实操作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综合创新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创业创新能力。
二、构建经管类专业仿真实习平台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实践教学的全面铺开,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是企业提供的实践岗位难以满足每年数以百万计学生的实习需求。从有效实习视角看,能够容纳学生实习的企业应具有一定规模,如员工数、经营规模等。显然,微型企业难以胜任。其次,在具备条件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中,以下两类企业还要排除,一是出于各种考虑不能或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二是企业结构与专业实习学生的人数不吻合的企业,这样还会加大大学生企业实践的供求矛盾。更要看到的是,在大学生企业实践供求矛盾突出的大概率下,由于经管类专业办学门槛低,所需经费少,自然成了各高校扩招后开设的主要专业。即使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也占到了40%以上。因而,高校学生企业实践的供求矛盾在经管类专业显得更加突出。
我校为了解决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难题,尝试在校内建立经管类专业仿真实习平台,并以此为题向教育部教育装备中心申请立项,经过专家评审,2013年底“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发中心”落户我校,成为全国首批14个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唯一获得立项的一所民办高校。
经管类专业仿真实习平台的构建思路是:第一步,教师搜集企业实例,建立专业资源库。第二步,对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按五大能力建立软件包;第三步,创建能力平台,资源数据对应能力入内;第四步,学生按照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顺序完成实践教学。在能力设计上,除了前面提到的四种能力以外,出于培养经管专业互通性考虑,增设了专业拓展能力,以经济和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各自通用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构建软件包,要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懂一点管理学知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懂一点经济学知识。
三、创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开展实践教学是一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等等,其中,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位居之首。可以说,没有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便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这就需要:
(一)加强实践教学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专职人员无论在地位上还是待遇上都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晋职困难、待遇偏低、重应用轻培训等问题致使一些从事实践教学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年轻人感到没有前途,不安心本职工作,实验技术队伍严重不稳,人员青黄不接,整体素质偏低。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人员的队伍建设,学校先后出台并落实了实验员的职称评聘制度。为了解决实验员的收入偏低的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实验员允许讲授实验课,这些做法对于稳定实验员队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一是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并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二是凡是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三年内必须到企业任职、实习2至6个月,通过了解企业或公司运营过程、流程,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案例教学等方面搜集资料。要求教师 “带着实习任务下去、带着培养应用型人才难题工作、带着初步成果(教材建设、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等)回来”。为了保证教师全身心的下到企业,学校拨出专项基金,保障教师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收入略高于在校教师的水平。三是学校在企业、公司、政府部门聘请了近50位兼职教师,这些大多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高管,从事本职工作大都在10年以上,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本专业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比较清楚。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特聘教授的作用并真正落实,在人培方案中以“专家讲座”的课程形式安排。从受聘教师的实际出发,在授课时间上给予了灵活的安排。
(三)下决心转换教师角色。实践教学的开展,教师功能、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将面临全新挑战,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
一是教师的功能会由传统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导”为主。在理论教学授课中,教师虽然也要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但就主要职能而言仍为教或授,即按照教学大纲讲清该学科的知识点,能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则为导,即引导,指导、教导、诱导。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为学生提供实习资源、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中获取知识。把教学焦点由“教”转向“导”,由“结果”转向“过程”,由“知识”转向“能力”,以学生获取信息、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为衡量尺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研究兴趣。
二是教学任务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传统教学以记忆知识量的多少为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要求的信息量和可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教材无法与之相比的。在实践教学环境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去利用信息。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教学任务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
三是教学过程由简单的讲与听转向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流。传统教学中,师生虽然是在教室里面对面学习,但真正意义上的心理交流并不多。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知识传递者和权威象征的传统作用大为减弱,而作为学生指导者、课程设计参与者的作用逐渐增强。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讲”与“听”的过程,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提高、共同探讨的双向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技能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重新分析、综合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之上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形式将被取而代之,我们只是强调在实践教学活动师生的地位和交流发生了变化,大学培养目标需要考虑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结合,探索出一套更能体现实践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会话商讨” “情景设计”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佳等.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实施框架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
[2] 倪师军.基于三大平台培养三大能力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关键词:民办高校;“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素质养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进入新时期的核心任务。质量对不同的高校应有不同的要求,为此,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民办高校是根据市场要求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一般来讲,培养出的学生应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特别是要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实践教学成了民办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同高校有不同做法:如刘佳着眼提升就业能力提出的“大三战略”,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大三战略;成立各种创新团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细化个人拓展计划,技能考证、考研复习班、留学国际交流。[1]倪师军等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三大平台培养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创新教学三大平台为核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等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2]关于不同学科及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张洪田以工科为例提出构建思路:通识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专业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精神的核心,综合实践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主而设置。为此,构建了由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综合教育实践三大教育模块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3]
武昌工学院前身为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筹建,2004年成立的一所独立学院,2012年5月经教育部专家评审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办学10年来,先后4次修订人培方案,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提出了“技能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观,构建了以专业技能实践为导向,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运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图1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本体系由技能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实践和能力培养三大板块构成。围绕能力培养主线,开展技能实践和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技能实践教学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与创新技能组成。基本技能实践主要是指如工科的工程训练、金工、电工实习等,经管文科类专业的听、说、读、写、练、译等。专业技能实践是紧密围绕专业配置的,它分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前者安排在课程教学中;后者安排在课程结束后针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具体要求集中进行的实验和实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创新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毕业(社会)实习、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等。毕业(社会)实习主要是通过参加实际设计工作,社会实习是利用假期深入企业、街道、乡村,对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实际检验,沟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加深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毕业论文或专业综合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完成的综合设计;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经费资助学生科研课题研究,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专业研究领域,接触科学前沿,了解科学发展动态。通过实际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在实践的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探究未知的积极性与热情。近年来,学校资助校内学生科研课题近百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成果获得湖北省大学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素质教育实践模块。一方面把素质教育理念寓于学校教学和管理之中,贯穿于学校为学生服务的各部门中,从而使学校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如围绕文明行为养成开展文明用语活动、“读书月活动”,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等;另一方面紧紧抓住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这一主渠道,在课程教学计划中,我们增设了素质教育模块,具体又分为人文素质和课外科技活动两大块。人文素质课主要是关于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和人的价值观、人文精神、方法论。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借鉴兄弟高校的经验,将人文素质课程分为七个板块:哲学类、语言文学类、艺术类、历史文化类、科技类、就业类、经济法律类。每一类安排了7门左右的课,每学期提供7门以上的课供学生选择,从第2学期至第7学期开设。为了提高学生的选课质量,要求各系配备选课指导老师,学生可以完整地选修某一类课,也可以在各类课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在开展课外科技素质教育活动中,主要围绕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要求学生修完规定学分方能毕业。如国家举办的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以及校内设置的各种科技竞赛、科技制作与发明等。
在能力培养上,按依次递进的原则分为技能认知与能力、自主学习更新知识与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四个层次。通过基本技能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专业技能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务实操作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综合创新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创业创新能力。
二、构建经管类专业仿真实习平台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实践教学的全面铺开,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是企业提供的实践岗位难以满足每年数以百万计学生的实习需求。从有效实习视角看,能够容纳学生实习的企业应具有一定规模,如员工数、经营规模等。显然,微型企业难以胜任。其次,在具备条件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中,以下两类企业还要排除,一是出于各种考虑不能或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二是企业结构与专业实习学生的人数不吻合的企业,这样还会加大大学生企业实践的供求矛盾。更要看到的是,在大学生企业实践供求矛盾突出的大概率下,由于经管类专业办学门槛低,所需经费少,自然成了各高校扩招后开设的主要专业。即使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也占到了40%以上。因而,高校学生企业实践的供求矛盾在经管类专业显得更加突出。
我校为了解决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难题,尝试在校内建立经管类专业仿真实习平台,并以此为题向教育部教育装备中心申请立项,经过专家评审,2013年底“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发中心”落户我校,成为全国首批14个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唯一获得立项的一所民办高校。
经管类专业仿真实习平台的构建思路是:第一步,教师搜集企业实例,建立专业资源库。第二步,对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按五大能力建立软件包;第三步,创建能力平台,资源数据对应能力入内;第四步,学生按照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顺序完成实践教学。在能力设计上,除了前面提到的四种能力以外,出于培养经管专业互通性考虑,增设了专业拓展能力,以经济和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各自通用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构建软件包,要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懂一点管理学知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懂一点经济学知识。
三、创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开展实践教学是一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等等,其中,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位居之首。可以说,没有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便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这就需要:
(一)加强实践教学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专职人员无论在地位上还是待遇上都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晋职困难、待遇偏低、重应用轻培训等问题致使一些从事实践教学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年轻人感到没有前途,不安心本职工作,实验技术队伍严重不稳,人员青黄不接,整体素质偏低。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人员的队伍建设,学校先后出台并落实了实验员的职称评聘制度。为了解决实验员的收入偏低的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实验员允许讲授实验课,这些做法对于稳定实验员队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一是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并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二是凡是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三年内必须到企业任职、实习2至6个月,通过了解企业或公司运营过程、流程,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案例教学等方面搜集资料。要求教师 “带着实习任务下去、带着培养应用型人才难题工作、带着初步成果(教材建设、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等)回来”。为了保证教师全身心的下到企业,学校拨出专项基金,保障教师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收入略高于在校教师的水平。三是学校在企业、公司、政府部门聘请了近50位兼职教师,这些大多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高管,从事本职工作大都在10年以上,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本专业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比较清楚。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特聘教授的作用并真正落实,在人培方案中以“专家讲座”的课程形式安排。从受聘教师的实际出发,在授课时间上给予了灵活的安排。
(三)下决心转换教师角色。实践教学的开展,教师功能、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将面临全新挑战,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
一是教师的功能会由传统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导”为主。在理论教学授课中,教师虽然也要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但就主要职能而言仍为教或授,即按照教学大纲讲清该学科的知识点,能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则为导,即引导,指导、教导、诱导。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为学生提供实习资源、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中获取知识。把教学焦点由“教”转向“导”,由“结果”转向“过程”,由“知识”转向“能力”,以学生获取信息、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为衡量尺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研究兴趣。
二是教学任务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传统教学以记忆知识量的多少为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要求的信息量和可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教材无法与之相比的。在实践教学环境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去利用信息。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教学任务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
三是教学过程由简单的讲与听转向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流。传统教学中,师生虽然是在教室里面对面学习,但真正意义上的心理交流并不多。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知识传递者和权威象征的传统作用大为减弱,而作为学生指导者、课程设计参与者的作用逐渐增强。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讲”与“听”的过程,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提高、共同探讨的双向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技能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重新分析、综合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之上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形式将被取而代之,我们只是强调在实践教学活动师生的地位和交流发生了变化,大学培养目标需要考虑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结合,探索出一套更能体现实践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会话商讨” “情景设计”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佳等.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实施框架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
[2] 倪师军.基于三大平台培养三大能力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J].中国大学教学.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