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作为一门艺术,首先应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艺术的核心是思想,是责任感。作为班主任,经常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学生谈话,更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一、旁征博引激励法
班主任的言行在学生中有表率作用,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终身受用。好的话语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语文教师担负着德育重任,教师要用真诚去鼓励学生,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炬。教师的偶尔一句话,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次批阅日记时,我发现一学生用炙热的话语写道:“老师,您还记得吗?你曾经说过一句话:有理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虽然这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但你可否知道,你那12个字给了我最大的信心与力量,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无意的一句话竟会给学生如此大的动力!这使我深受感触,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心理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其实属于一种心理激励。
心理激励实质就是从人们的内心世界强化人们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增强人的内驱力,使人朝着集体组织目标方向发展的动态过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史,造就了一批批名人;一部部辉煌的革命史,留下了不少伟人的足迹。这些都可对学生起着模范激励作用:越王勾践忍胯下之辱,结果一举灭吴,可启发学生“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有远大抱负;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应教育学生明白父母的苦心,立志求学;鲁迅的“早”字,要引导学生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张海迪身残志坚,须告诉学生遇到挫折要坚强面对……教师可列举名人﹑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心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从“小胜”开始,不断尝试成功,进而为自己喝彩,鼓掌加油。
二、婉言批评教育法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尖锐的言语会使他们无地自容,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产生抵制情绪,将对抗进行到底。应采用婉转的语言来教育,婉言的批評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在一般情况下,它比直言不讳的批评更有效,不易造成师生间的误会与隔阂。如在评价考试分数排在最后的学生,不说“他是成绩最差的”而说“他还有很大的潜力和上升空间”。这样,既给学生下了个台阶,又能激发学生的斗志。
一次阶段考试中,班上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居然没写作文,我知道后,并没有责备他。我了解他的处境,父母在外打工,他在学校寄宿,他已经很久都没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爱,遇上“ 的温暖”的题目时,他一时有了情绪,我关心地对他说:父母工作忙,但他们也是迫不得已的,不能因为短暂的分离而怨恨他们,路始终是自己走出来的,如果因一时的情绪而影响自己的前程,那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任。明白事理的他很快就接受了,以后再没发生类似的事。
教师批评学生时应多用婉言,婉言的运用有多种方法,有时可反话正说,有时可先藏后露,先将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藏起来,而后再摆出事实和道理,使得学生在明白道理后改变自己态度,最终接受婉言的“批评”。
三、动之以情感化法
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是学困生,比较敏感而脆弱,甚至具有叛逆心理。对于他们,应重在启发觉悟,拨动心弦。不是轻视﹑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团结他们,多利用平时说话和课外活动与这些学生加强情感的交流和联系,鼓励他们前进。
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只有具有正确的道德情感,才容易使社会和教师对青少年的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最终教育目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情理交融、寓情于理,运用情感的力量去拨动人的心弦,以情感的交融带动思想的合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化。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教育和塑造学生。
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一片真诚,在教师的耐心“感化”中逐渐改正自身的不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帮他们消除抵触心理与对立情绪,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对于住宿生和留守儿童,教师的关怀对他们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邱丽
一、旁征博引激励法
班主任的言行在学生中有表率作用,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终身受用。好的话语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语文教师担负着德育重任,教师要用真诚去鼓励学生,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炬。教师的偶尔一句话,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次批阅日记时,我发现一学生用炙热的话语写道:“老师,您还记得吗?你曾经说过一句话:有理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虽然这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但你可否知道,你那12个字给了我最大的信心与力量,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无意的一句话竟会给学生如此大的动力!这使我深受感触,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心理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其实属于一种心理激励。
心理激励实质就是从人们的内心世界强化人们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增强人的内驱力,使人朝着集体组织目标方向发展的动态过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史,造就了一批批名人;一部部辉煌的革命史,留下了不少伟人的足迹。这些都可对学生起着模范激励作用:越王勾践忍胯下之辱,结果一举灭吴,可启发学生“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有远大抱负;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应教育学生明白父母的苦心,立志求学;鲁迅的“早”字,要引导学生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张海迪身残志坚,须告诉学生遇到挫折要坚强面对……教师可列举名人﹑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心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从“小胜”开始,不断尝试成功,进而为自己喝彩,鼓掌加油。
二、婉言批评教育法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尖锐的言语会使他们无地自容,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产生抵制情绪,将对抗进行到底。应采用婉转的语言来教育,婉言的批評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在一般情况下,它比直言不讳的批评更有效,不易造成师生间的误会与隔阂。如在评价考试分数排在最后的学生,不说“他是成绩最差的”而说“他还有很大的潜力和上升空间”。这样,既给学生下了个台阶,又能激发学生的斗志。
一次阶段考试中,班上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居然没写作文,我知道后,并没有责备他。我了解他的处境,父母在外打工,他在学校寄宿,他已经很久都没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爱,遇上“ 的温暖”的题目时,他一时有了情绪,我关心地对他说:父母工作忙,但他们也是迫不得已的,不能因为短暂的分离而怨恨他们,路始终是自己走出来的,如果因一时的情绪而影响自己的前程,那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任。明白事理的他很快就接受了,以后再没发生类似的事。
教师批评学生时应多用婉言,婉言的运用有多种方法,有时可反话正说,有时可先藏后露,先将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藏起来,而后再摆出事实和道理,使得学生在明白道理后改变自己态度,最终接受婉言的“批评”。
三、动之以情感化法
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是学困生,比较敏感而脆弱,甚至具有叛逆心理。对于他们,应重在启发觉悟,拨动心弦。不是轻视﹑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团结他们,多利用平时说话和课外活动与这些学生加强情感的交流和联系,鼓励他们前进。
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只有具有正确的道德情感,才容易使社会和教师对青少年的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最终教育目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情理交融、寓情于理,运用情感的力量去拨动人的心弦,以情感的交融带动思想的合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化。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教育和塑造学生。
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一片真诚,在教师的耐心“感化”中逐渐改正自身的不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帮他们消除抵触心理与对立情绪,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对于住宿生和留守儿童,教师的关怀对他们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