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接触铜镜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儿时在南城居住,闲暇时到琉璃厂文物商店看看,被铜镜纹饰所吸引。参加工作后,在位于府学胡同的北京市文物局“文革”文物库房,见到著名收藏家关祖章等先生旧藏的数千面铜镜,深为其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而震撼。遂与铜镜结下了不解之缘。
  傅大卣、程长新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凡是图案精美的铜镜都做了拓片,至上世纪80年代初累计上千张之多。由此,我热衷于拓片收藏,个中缘由是文物工作者不能收藏文物,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曾为我题写“千镜墨影之堂”堂号。
  从“破四旧”回炉熔炼,到2004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专场拍卖著名收藏家关祖章老先生收藏,再到2009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铜镜专场第5785号拍品唐代海兽葡萄镜以268万元成交,铜镜骄人的市场价格背后包含着鲜为人知的坎坷命运。
  
  关于铜镜记载
  
  铜镜是古代梳妆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绚丽的金属工艺品,中国古代钟爱金石收藏,古玩行经营也以金石为重。当然,我认为青铜器是第一位的,铜镜、佛像位列杂项,也是古代青铜文化重要且自成体系的门类,是备受世人关注和收藏的一种文物。历史文献记载中看到很多,如《轩辕黄帝传》记载:“……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说铜镜起源于黄帝,历史悠久。战国文献亦有记载,《庄子·天道篇》:“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韩非子·观行》亦有“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
  有趣的故事《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早晨,邹忌对着镜子整理衣冠,观赏自己的容颜,然后分别问妻、妾、客人:我长得美还是城北徐公美?妻、妾、客人皆回答是邹公美。邹忌又到镜子前照,观察自己的容颜,又与城北徐公比较,才发现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思之再三,邹忌认为:妻子因为爱我,妾因为怕我,客人因有求于我,故皆说我比徐公美。邹忌以观镜自美、妻妾爱己、客人奉承的故事来规劝齐威王应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其苦口良言终于使齐国富强起来。这些也仅能从古书记载中说明铜镜至少到战国晚期已经广泛流行了。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段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镜不仅是人们照面饰容的一种工具,而且成为了一种象征——是反应事物真实面目的载体;一种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从容颜的反应,到人生的观照,这种由本质至外延的扩展,正是中国古代铜镜的特性。
  
  铜镜命运
  
  民国以前的铜镜收藏,可从文献中看到,上至宋徽宗、清乾隆帝,下至历代收藏家罗振玉、陈介琪、刘体智、梁上椿等人,都将其视为心爱之物,无不庆幸中华民族有青铜镜这样的艺术瑰宝。但近40多年铜镜的命运,我是见证人。
  “文革”时期,铜镜被当成废品论斤收购。那时,所有的文物都难逃劫难,更别提铜镜了!铜镜的下场只有送到废品站,几分钱或一二毛钱一斤收购,再回炉熔化,实际就是卖个铜价。废品收购站遍布北京,我去过永定门、德胜门、朝阳门等较大的收购站,城里的就是北新桥、菜市口、天桥门市部。有个朋友说喜欢铜镜,让我陪着去过几家有熟人的门市部。在门市部,破铜烂铁成堆,内有废旧管子、工业废料,也有宣德炉、佛像、铜钱、墨盒,多有缺损。当时,门市部的熟人对着废品堆说,这是最近拣选出一堆铜镜。我一看,大部分为宋元明清铜镜,品相不太好,也有裂纹或砸过的痕迹。装在麻袋里上秤一称,200块钱。一位老收购师傅还说,这路东西黑色的(黑漆古)、绿色(绿漆古)、银色(水银浸)(也就是现在所说战国、汉代、唐代铜镜)锈蚀多,熔化后出铜少,铜厂不爱要;这路(指现在所说的宋元明清镜)熔化后损失少出铜多。而“文革”“破四旧”伊始,文物是可砸可毁,但不能买卖收藏,那时有买卖文物罪和投机倒把罪的罪名。
  这就是当时文物命运的写照。
  那时,北京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有很多老先生,保护了大批珍贵文物。“文革”期间,文物管理处设拣选组,负责到各废品站、铜厂、造纸厂拣回属于文物的破烂。据有关文献披露,至1971年底,查抄物资的拣选工作基本结束。统计表明,通过清理8000户被查抄的物资(不包括北京市财政局各实物库的无主户),拣选清理出文物53.85多万件,字画18.53多万件,图书(含资料)235.7多万册(捆),木器5000多件。另外,从造纸厂,废品站、炼铜厂拣选出图书约314吨,铜制文物85吨。我参加工作后还曾见过程长新先生经常到铜厂拣回青铜器等文物,姜东方先生骑着三轮摩托车到铜厂拣选文物,著名的班簋就是程先生拣回的。铜镜不被重视,一般不选,偶尔拣回,也是挑选重要的。程长新先生《铜镜鉴赏》一本书中有些就是拣选回来的。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对抄家物品落实政策。退回文物中铜镜很多,都是著名人士或收藏大家所藏,多有锦缎盒或木盒包装,带铭文者均有释文和收藏者对铜镜简单的考证。当时老一辈藏家已不在了,他们的子女也不懂这些物品,对古玩收藏也没兴趣。加之刚“文革”阴影仍在,有人受玩物丧志影响不敢收藏,但也有人好古爱古偷偷收藏,但不敢让外人知道,跟做贼似的。后来,朝外、潘家园、月坛等地摊逐渐形成有规模的市场,铜镜有以几元钱变现,80年代末铜镜可卖到几十上百上千元了。
  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了收藏事业的发展,也为艺术品拍卖业的发端创造了条件。真正开中国铜镜拍卖市场先河者,就是2004年中国嘉德的中国历代钱币铜镜专场中的关祖章铜镜专场。这是铜镜收藏史划时代的事件,至今已过6年,铜镜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从几十万元再到上百万元,今天又要从几百万元上冲千万元。会出现上亿元的铜镜吗?我看一切皆有可能。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国宝级铜镜浮出水面,很多都是国有博物馆未见品种,也诞生了一批铜镜收藏大家和鉴赏家。更重要的是校正了过去道听途说的观点,明确了铜镜的时代和名称,初步建立了中国铜镜谱系。
  
  铜镜艺术价值
  
  铜镜经过长期流传存世铜镜得到重视,普通品相铜镜数量较多,能称为“王器”的精品少之又少,完美保存者更为稀少。纵观海内外知名博物馆,每座博物馆所见铜镜精品也就一二件而已。
  为什么铜镜精品如此之少?相传铸镜技术极为复杂与神奇,从四千多年前有了齐家文化铜镜的初创期,到春秋战国铸镜的成熟期,历代工匠千辛万苦,努力探索,反复实践,经过将近两千年的时间才算摸索出合理的铸镜配方和最佳的铸镜技术,这是当时最高科技成就,能够拍至几百万元的铜镜,是工艺精湛达到极致的“王器”,极其罕见,在存世铜镜中可谓万里有一。可想而知,这类铜镜制作之艰辛。作为“王者之器”的铜镜,从构思绘图、造型雕刻、铜料配比、冶炼火候、泥范浇铸等等,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只要任何一道工序上出现极小瑕疵都会被淘汰,只有尽善尽美地完成制镜的每个步骤才不至于前功尽弃。另外,保存也至关重要,锈蚀过重、有裂纹、黑漆古水银浸亮度不够都将被淘汰。
  古镜有铭:“幽炼三商、炼形神冶、莹质良工”,所表述的就是冶炼的功夫,俗称百炼镜,直至把铜内杂质提炼得干干净净。因此,青铜镜的铜质之精,是所有其他青铜器物无法比拟的。经过冶炼火候、铜料配比等多重工序,铜镜制作的成本大大增加。当然,制作精品在历朝历代都是不惜一切工本的。所以说,能够震撼人的视觉感官的每件作品均来之不易,又历千年仍保存完美,实乃无价之宝。
  岁月凝结的铜镜皮壳增添了美感。以战国、两汉、隋唐时期铜镜为例,很多铜镜的表皮光亮如新,似有一层厚厚的玻璃光。这些皮壳是内因铜质外因土壤所成,南方的“黑漆古”铜镜几乎就如一块玄色的玉,北方的“水银沁”白光如银。如此美妙神奇的青铜表皮变异而形成的青铜皮壳,是其他青铜器不可能达到的。
  
  铜镜收藏前景
  
  近年,投资铜镜的人一定会被一场高过一场的拍卖价格而欢欣鼓舞。因为古代铜镜艺术开始被重新认识。铜镜收藏重精品一是铜质佳,二是工艺精,铜镜的数目相比其他门类,数目较少,精品更是少之又少,而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上涨是必然的,看一面铜镜是否有价值,审美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趋向,必须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必须是人见人爱的藏品,精美绝伦,很少有瑕疵。
  但是铜镜的一路看涨,也不会是永恒的。艺术品市场与楼市、股市一样会在特定周期即高增长时期做出调整、刹车,艺术品市场的整顿是没有规律的,邮币卡市场的一蹶不振,中国当代艺术品泡沫的虚无缥缈,是所有艺术品投资的明鉴。因此铜镜只有在公正合理的收藏市场里才能一步一扎实地稳步前进。
  作为承载了四千年中华文明的古代青铜镜,它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需要认识他的人懂得研究,懂得欣赏,更懂得珍爱。
其他文献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藏品,其中有两套清代《秦邮帖》拓本。一套为清嘉庆《秦邮帖》两本,计四卷(图一)。另一套为三本,共六卷,其中清嘉庆《秦邮帖》两本,计四卷;清光绪《秦邮续帖》一本,上、下两卷。纵25厘米,横13.8厘米。这两套拓本拓制精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让人爱不释手。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苏轼途经高邮,
期刊
明代景德镇民窑瓷业,在明代景德镇瓷业史上有着重要的一页。过去,由于明代景德镇官窑烧造的辉煌业绩,民窑的成就基本上被掩盖了。从发展情况看,当地民窑瓷业的发展似乎仅仅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历史过程,没有烧造高峰,质量也无法同官窑瓷相比,因而似乎无须从更深的层次研究其烧造历史、制作工艺和作品的艺术性。所以,尽管有不少专家、学者曾撰文赞颂明代景德镇民窑瓷的质朴自然、奔放热烈风格,考证其烧造历史及工艺,但在学术界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4月1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2011年春季拍卖会。为期8天的春拍将呈献逾3600件珍品,总估价逾24亿港币,涵盖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传统中国书画、20世纪中国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当代东南亚艺术、珠宝、腕表及洋酒等八大拍卖项目。部分拍品将于2月中旬起至3月期间,在雅加达、上海、北京、曼谷、新加坡及台北等地巡回展览,而所有拍品将于4月1-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公开展出。  4月3
期刊
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来表达自已的情操和精神境界。尤其是宋代以来,在讲究形态美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作品的内涵、画外之意。鸿雁入画,由来已久,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鸿雁飞、呜、食、宿的作品。五代黄筌、徐熙,宋代崔白,元代王渊,明代林良、吕纪等均有画雁之作。清代产生了一位以芦雁自命、以画雁名世的杰出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边寿民的《芦雁图》是典型的文人派画风、文入画笔法
期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文管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年审工作。经过两次公示后,现将2009年度年审结果通知如下:  一、北京雍和嘉诚拍卖有限公司等215家企业(名单见附件1)年审合格,予以核发文物拍卖许可证;  二、因申报材料不合格,暂停北京宝鼎拍卖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
期刊
兔,是一种常见的家畜,它在人们心中则是机智、善良和吉祥的化身。古代,兔子就格外受到人们的垂青,在中国古代无论红兔、白兔或黑兔都被视为太平盛世将临的吉兆。梁孙柔之《瑞应子图》说“赤兔上瑞,白兔中瑞”。那时,各地发现白兔之后,多要载歌载舞献给朝廷,显示君主贤明、海内大治。据记载,汉代建平元年、元和三年以及永康元年,三次向朝廷晋献白兔。古代的野生兔子毛色多为灰褐色,白兔极为稀少,是一种变异现象,因此被古
期刊
明清两代的瓷器在元代瓷器的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主要缘于明清历朝皇帝和官府对官窑瓷器有序的介入与推动,并与随之发展的民窑瓷器,共同把中国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推向顶峰。不同阶层的需求和喜好使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两种面貌。  在古代,瓷器代表着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习俗喜好、文化艺术修养、宗教信仰和制瓷工艺水平,甚至是使州者及制造者思想意识,根据使用者的地位在制造时被划分成了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两大发
期刊
为规范文物拍卖行为,加强文物拍卖市场管理,推动文物拍卖市场健康发展,国家文物局从08年起开始对文物拍卖企业进行年审工作。10月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09年文物拍卖企业年审结果。日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就2009年年审工作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安排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2009年共有文物拍卖企业多少家?整体情况如何?  段勇: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具有
期刊
2010年北京秋拍中:1944年《毛选》精装红绒面本21.28万元成交、1976年版的《诗刊》大字礼品本13万元成交、证明钓鱼岛归属中国的《海国记》1457万元成交,三物有一共性即政治读物,蕴藏巨大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书报刊收藏市场能否在2011年红透半边天?    2010古籍秋拍新特点    如火如荼的北京2010古籍秋拍频曝天价。有关数据测算,2010年11月,2500亿元热钱恐慌逃出股市
期刊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古代的体育活动也不断地被创造、丰富和发展起来了。从现存的古代青铜器、墓葬壁画、瓷器、铜镜等古代遗留物上,经常能看到古代体育活动的图案纹饰。作为延续时间长,历朝历代皆有的铜镜,当然是古代体育活动纹饰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在现存的古铜镜上就有许多古代体育运动纹饰图案。这些图案有博局纹、蹴鞠、打马球、狩猎纹、对弈纹等。到了唐宋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