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教之本 习惯学所成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aijuan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那些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有两大特点:一是博览群书,二是勤做笔记。可见,做读书笔记是一个人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体现。这不正是我们常强调的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吗?于是我想,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否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来抓呢?几年前,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也有了一些认识和收获。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不教的境界从学习方面来说实际上是指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不需他人的帮助进行自主学习。所以,知识的积累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部分是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长久的学习能力。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说“重要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课堂上程序性和方法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结论性的知识。常规的阅读教学是“教中学”,以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是“学中导”,它还原了学生的主体角色,还原了“教学”的本真。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按正确的阅读程序和方法自主参与阅读过程,在自主合作中获得阅读的结果,展示阅读的收获,交流阅读的体会,解决阅读的困惑。课堂教学由侧重教师的教转为侧重学生的学,由重视知识的传授转为重视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教师由授业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所学知识由陈述性知识转化为方法性知识,由结论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成为学习方法、养成习惯和训练能力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必备的阅读能力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在实践中也渐渐收获这一做法的有益成果:还学生以主动,学生便愿学;给学生以时间,学生便会学;让学生有收获,学生便乐学。学生的愿学、会学和乐学,不正是我们所期盼和追求的吗?所以,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应是教之本,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则为学有成。
  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这样。小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做读书摘记,许多初中教师也在继承运用。但读书摘记只是积累性的初级阅读,如果只是继承,没有改革创新,没有提高要求,没有加深程度,这对初中学生而言,又太小儿科了,它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并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笔者安排了三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第一阶段,初一上学期,深化读书摘记。在摘记中,通过好词好句欣赏等形式,进行语言的积累。通过联词成句、仿写等形式,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培养并形成初中的文章阅读和语言鉴赏与运用的能力,为做读书笔记作必要的准备。
  第二阶段,初一下学期,学做读书笔记。教师首先对怎样做读书笔记进行指导,提出基本要求,形成基本格式,便于操作。课堂上,对各种文体,按正常阅读程序和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有意识地选择各文体浅显易懂的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做读书笔记,而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所得,纠正学生阅读中方法和理解上的偏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逐步迁移到名著阅读中。让学生在阅读名著后,做一份读书笔记,每月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和展出,学期结束进行评比,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笔记的有效性,促进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初二和初三,强化读书笔记。灵活运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进行课内外的阅读,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在读书笔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作品的改写、续写、仿写及写读后感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可有意识地选择部分课文让学生进行分工上课,让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这三个阶段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从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规律出发,按新《课标》对各年级阅读水平的不同层次要求,进行梯级训练和培养,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有操作性强的有效训练方法。笔者设计的读书笔记,按“读、查、思、记”学习方法和由浅到深的阅读过程,主要由“题目猜想、初读收获、语言品读、拓展阅读”四大板块组成。
  题目猜想:为引起学生对题目的重视,寻找阅读切入口,学习拟题方法,鉴赏命题效果,提高审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前仔细审题,把握题目关键词和主要信息。可以从文体、内容、结构顺序、作者情感、自身感受、拟题方法等方面提出疑问,大胆猜想,在阅读文章后,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合理;也可以进行同题写作构思,在阅读作品后,将自己的构思与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领悟作者的创作方法,这样既加深阅读,又更好地将作者的创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初读收获:阅读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个性化的,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是有规律的。先是通读,边读边圈出读错或不会读的字词、读不通顺的句子和重要的词语,通过查注释、查字典、朗读、造句或联词成句等方式,学习字词,读通句子;再是研读,用圈点勾划法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而后是学习小组阅读交流,互相补充,并提交学习困惑。教师的责任是适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或把握不准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补充材料,指导方法,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学而后教的目的是让阅读主体主动获得内心的感悟和阅读的体验,主动进行文化的积淀和写作的借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语言品读:语言是语文学习的落脚点,课文只是语言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写得生动的形象,精彩有趣、能集中表现文章主题,体现文章风格的句或段,进行写作内容、方法和效果的鉴赏,进行朗读技巧的点评和练习体会,进行句式的仿写运用,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品析中理解,在写作中运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拓展阅读:其主要内容是对重要的作家和难理解的文章,查一查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对感受深刻的文章,写一写阅读感悟、启示、收获等,进行情感迁移;对感兴趣的重要作家作品,读一读原著或相关作品,扩大阅读范围。好的作品,常常让读者生发联想和想象,激起感情的波澜和共鸣。能将这些感受述之于笔端,或有意识地去阅读相关的作品,这样的阅读才是高质量的阅读。
  以上是读书笔记的基本内容,运用时可根据作品特点、阅读要求和学生程度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如果学生掌握得好,也就拿到了开启语文学习大门的钥匙;如果教师运用得好,语文课堂的针对性会更强,课堂会更加轻松,更有生机和活力。更为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后,学生学习的方式会发生变革,他们会学得主动,学得深入,学得精彩,学得成功。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素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将“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相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而且还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中职教师应在德育内容和形式方面作出改革,采用最优化的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質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德育;“工匠精神”;有机融合  在当前的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帮助学
什么样的教学法才是好方法?笔者坚信:学生喜欢的、考试卓有成效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语文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领域主要有实用和审美两部分,最为审美的肯定是最为实用的,最为实用的也一定要符合审美规律,因此语文课堂首先是点燃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形象思维的场所;其次,学科的科学化是对学科本质的清晰认识,这样的认识是
[摘 要:中职阶段开展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工作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整体质量,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模式调整,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本文从课程设置不完整、教师重视程度不高,两个角度对中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又从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定位、展现时代特征,三个角度对中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阅读方法,还要在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乐于阅读、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积极整合现有阅读教学资源,采用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引言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備的一种
摘 要:语文作为很重要的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收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如何学好语文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教师的工作也是一大挑战。比较可行的一个方法就是运用课后习题来督促学生的学习,好多学生课后不愿意花时间去对语文进行一个复习,课后习题就成了一个监督管理的作用。高质量的课后习题可以保证学生度对知识点更加的掌握,从而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进行,对整个语文课堂其一个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后习题;落实学习
[摘 要: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纸艺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感性认知,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和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并从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合理投放游戏材料、从生活实际角度出发,三个角度对幼儿园纸艺美术教学策略进行了整理,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纸艺美术;艺术梦想]  纸艺为我国民间艺术,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该有剪纸的机会”。幼儿园阶段开
当今的语文教学背负太多: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传承文化、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所以,语文课堂上呈现出多元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纷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于是,教师担心学生掌握不了,又会出现反复的填鸭式讲解。  这种现象的成因是考试范围太广、时有变化,导致教学内容繁杂,有些教师担心要考
拼音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拼音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拼音教学方法不够理想,这就要求采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趣味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趣味性强、自由发挥性高,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趣味教學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识字的基础,识字能力是培养学生读写
近来观摩数节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课,课题分别为“加入生动的描写,把短文写长”“巧用日记体进行记叙文写作”“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加强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等,这些课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把教学目标聚焦在写作技巧的点拨上。学生在课堂上似乎有所收获,但是后续跟踪发现,学生习作情况并没有明显进步。与学生交流,学生普遍反映,他们写作文最愁的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教给的方法、技巧确实有用,但是实际写作时常
[摘 要:教育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改变他们的态度,诚恳的态度会带动他们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升华他们的性格,健康的性格最终会让他们收获美丽的人生,所以,在德育教学中,老师应该给每一个孩子都种上这颗“感恩”的心灵种子,让它开出灿烂的“感恩”之花。  关键词:感恩;感谢;教育;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习惯把“感恩教育”放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