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受国家政策扶持、快速城市化发展、城市病、短黄金周和双周末假期以及居民旅游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近郊风景区旅游变得异常火爆。与此同时,近郊风景区也出现了城市化与人工化严重、功能布局不合理、旅游项目设置千篇一律,以及吸引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沈阳七星风景区发展专项规划为例,探寻如何在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的环境中实现文化、景观与旅游环境的融合,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风景区。
关键词: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文化挖掘;土地置换
1、近郊风景区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1.1近郊风景区概念
近郊风景区指能在(车行)一日之内完成往返游的旅游目的地的总和,包括近郊区以及与城市交通联系便捷的少部分远郊区域。近郊风景区旅游是以自然风景为基础,放松身心为目的的旅游形式,其客源主体为城市居民。
1.2近郊风景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质量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城市居民对近郊环境好、交通便捷的景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近郊风景区也出现了城市化与人工化严重、功能布局不合理、旅游项目设置千篇一律,以及吸引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多数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一般都比较杂乱,建筑缺乏地域特色,与风景区背景不和谐,造成了一定的视觉污染。另外景区的建设也过多的偏向公园化,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及新引入的植物和原有的自然背景不和谐。同时大量功能的设置未考虑廊道及植物群落的建立,影响自然生态景观的建设和自然物种的迁移。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多数资源在开发的过程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经济效益,缺乏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造成景区缺乏文化底蕴及地域特色。
2、沈阳七星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实践
2.1区域位置及规划范围
七星风景区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北端,东接铁岭,西、北与新民市、法库县隔河相望,距沈阳中心城市30公里左右。包括七星山、辽河滩地、石佛寺水库等自然与旅游资源,总用地面积为110平方公里。
2.2现状资源解读
(1)七星山:原有七座山峰,因其山势酷似北斗七星落地而得名。山体上历史遗存也非常丰富,主要以辽代遗存最为出名。(2)辽河及石佛寺水库:本段内辽河长18.4公里,河滩地面积12.3平方公里,水面平均宽度约120米,汛期可达到1公里,水位波动很大,是一条季节性特点非常突出的河流;石佛寺水库是建在辽河上的大型平原湿地型水库,水面面积16.1平方公里,既是重要的供水设施,又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3)多民族聚居区:石佛寺村是沈阳周围保留较完整锡伯族聚居数民族村落,全村总人口3586人,锡伯族人能占到全村总人口的75%,这里保持着锡伯族传统的生活方式。
3、总体规划
3.1规划理念
七星风景区的规划应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绿化先行的原则,围绕“山、水、人、文”的资源属性布置旅游项目及游线,强调在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形成自然、生态风景中的特色旅游景区。
3.2规划布局
规划将形成一带三区的布局形式
(1)一带即辽河生态景观带,规划以生态保护、生态培育为主,打造“大尺度的绿岸湿地”,营造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塑造辽河流域生态文明的载体,应以点带面,将其恢复成沈阳城区北部的绿色天然屏障与自然生态保护区。(2)三区—七星山景区(文化区),对原有山体进行修复完善,一方面充分挖掘辽代的历史遗迹与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对现有山体植被进行生态培育、恢复,形成自然风貌突出、历史风情浓郁的特色景观区。(3)三区—石佛寺水库湿地景区(生态区),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要充分保护好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适度开发,以现状库区为基础,依托交错的河网水系和湿地资源,规划形成生态湿地公园、生态科普馆、观鸟中心、生态主题度假中心等景观节点,向人们保护与宣传湿地的宝贵价值,形成北方地区独具特色的万顷平原湿地景观。(4) 三区—郊野休闲活动区域(过渡区),本区域为七星山景区和石佛寺湿地景区间的过渡区域,规划重点对拉塔湖进行原址重建,使其重现 “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的美丽胜景。以拉塔湖为中心,布置锡伯族民族风情小镇、演艺舞台以及拉塔湖剧场、艺术家聚落等景观节点,打造民俗风情浓郁的特色景观区及综合配套区域。
4、文化旅游策划
依据风景区的独特的地方资源,开启体验品读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于一身的特色之旅,打造七星旅游经济区的国家级旅游文化产业名片。
景区共形成三大旅游亮点:
亮点一:万顷湿地、候鸟聚集、花海、田园风光,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活乐园。划定生态保育区,在保育区内禁止游人进入,充分考虑候鸟的生活习性,形成贯通的“候鸟迁徙通道”。
亮点二:全国最大的锡伯族聚居地之一,打造浓郁民族风情的精神家园。结合石佛寺村、拉塔湖等原有的锡伯族、朝鲜族聚居村落,保留原生态民俗民风,打造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为市民提供一个参与少数民族生活、感受地域风情的场所。
亮点三:全国唯一的全面感受辽文化及其内涵的展示载体。重点突出辽文化主题,参考遼上京遗址保护,在双州城遗址进行修缮,修建遗址公园和辽文化主题园,结合辽文化主题园开展以游牧骑射生活为主题的活动。
5、村屯改造策划
采取就地改造、就近安置村民、利用村屯现有宅基地指标,结合新农村改造,集中合并安置建设农民住宅,腾迁的土地可建设旅游度假村,景点设施,停车场,广场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
6、结束语
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旅游越来越多的走进城市居民的生活,如何在不破坏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下,实现文化、景观与旅游设施的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生态性景观区,的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旅游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滨宜.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M].
[2]欧阳高奇.颜颖.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J].城建设计研究2006(4).
[3]刘滨宜等.自然原始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M].
[4]王宝强.城缘风景名胜区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连城县城为例[D].南京大学.2010
[5]庄优波.杨锐.风景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7(1).
(作者单位: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文化挖掘;土地置换
1、近郊风景区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1.1近郊风景区概念
近郊风景区指能在(车行)一日之内完成往返游的旅游目的地的总和,包括近郊区以及与城市交通联系便捷的少部分远郊区域。近郊风景区旅游是以自然风景为基础,放松身心为目的的旅游形式,其客源主体为城市居民。
1.2近郊风景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质量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城市居民对近郊环境好、交通便捷的景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近郊风景区也出现了城市化与人工化严重、功能布局不合理、旅游项目设置千篇一律,以及吸引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多数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一般都比较杂乱,建筑缺乏地域特色,与风景区背景不和谐,造成了一定的视觉污染。另外景区的建设也过多的偏向公园化,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及新引入的植物和原有的自然背景不和谐。同时大量功能的设置未考虑廊道及植物群落的建立,影响自然生态景观的建设和自然物种的迁移。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多数资源在开发的过程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经济效益,缺乏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造成景区缺乏文化底蕴及地域特色。
2、沈阳七星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实践
2.1区域位置及规划范围
七星风景区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北端,东接铁岭,西、北与新民市、法库县隔河相望,距沈阳中心城市30公里左右。包括七星山、辽河滩地、石佛寺水库等自然与旅游资源,总用地面积为110平方公里。
2.2现状资源解读
(1)七星山:原有七座山峰,因其山势酷似北斗七星落地而得名。山体上历史遗存也非常丰富,主要以辽代遗存最为出名。(2)辽河及石佛寺水库:本段内辽河长18.4公里,河滩地面积12.3平方公里,水面平均宽度约120米,汛期可达到1公里,水位波动很大,是一条季节性特点非常突出的河流;石佛寺水库是建在辽河上的大型平原湿地型水库,水面面积16.1平方公里,既是重要的供水设施,又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3)多民族聚居区:石佛寺村是沈阳周围保留较完整锡伯族聚居数民族村落,全村总人口3586人,锡伯族人能占到全村总人口的75%,这里保持着锡伯族传统的生活方式。
3、总体规划
3.1规划理念
七星风景区的规划应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绿化先行的原则,围绕“山、水、人、文”的资源属性布置旅游项目及游线,强调在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形成自然、生态风景中的特色旅游景区。
3.2规划布局
规划将形成一带三区的布局形式
(1)一带即辽河生态景观带,规划以生态保护、生态培育为主,打造“大尺度的绿岸湿地”,营造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塑造辽河流域生态文明的载体,应以点带面,将其恢复成沈阳城区北部的绿色天然屏障与自然生态保护区。(2)三区—七星山景区(文化区),对原有山体进行修复完善,一方面充分挖掘辽代的历史遗迹与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对现有山体植被进行生态培育、恢复,形成自然风貌突出、历史风情浓郁的特色景观区。(3)三区—石佛寺水库湿地景区(生态区),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要充分保护好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适度开发,以现状库区为基础,依托交错的河网水系和湿地资源,规划形成生态湿地公园、生态科普馆、观鸟中心、生态主题度假中心等景观节点,向人们保护与宣传湿地的宝贵价值,形成北方地区独具特色的万顷平原湿地景观。(4) 三区—郊野休闲活动区域(过渡区),本区域为七星山景区和石佛寺湿地景区间的过渡区域,规划重点对拉塔湖进行原址重建,使其重现 “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的美丽胜景。以拉塔湖为中心,布置锡伯族民族风情小镇、演艺舞台以及拉塔湖剧场、艺术家聚落等景观节点,打造民俗风情浓郁的特色景观区及综合配套区域。
4、文化旅游策划
依据风景区的独特的地方资源,开启体验品读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于一身的特色之旅,打造七星旅游经济区的国家级旅游文化产业名片。
景区共形成三大旅游亮点:
亮点一:万顷湿地、候鸟聚集、花海、田园风光,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活乐园。划定生态保育区,在保育区内禁止游人进入,充分考虑候鸟的生活习性,形成贯通的“候鸟迁徙通道”。
亮点二:全国最大的锡伯族聚居地之一,打造浓郁民族风情的精神家园。结合石佛寺村、拉塔湖等原有的锡伯族、朝鲜族聚居村落,保留原生态民俗民风,打造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为市民提供一个参与少数民族生活、感受地域风情的场所。
亮点三:全国唯一的全面感受辽文化及其内涵的展示载体。重点突出辽文化主题,参考遼上京遗址保护,在双州城遗址进行修缮,修建遗址公园和辽文化主题园,结合辽文化主题园开展以游牧骑射生活为主题的活动。
5、村屯改造策划
采取就地改造、就近安置村民、利用村屯现有宅基地指标,结合新农村改造,集中合并安置建设农民住宅,腾迁的土地可建设旅游度假村,景点设施,停车场,广场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
6、结束语
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旅游越来越多的走进城市居民的生活,如何在不破坏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下,实现文化、景观与旅游设施的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生态性景观区,的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旅游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滨宜.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M].
[2]欧阳高奇.颜颖.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J].城建设计研究2006(4).
[3]刘滨宜等.自然原始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M].
[4]王宝强.城缘风景名胜区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连城县城为例[D].南京大学.2010
[5]庄优波.杨锐.风景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7(1).
(作者单位: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