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西藏山南地区的首府——泽当市两行约30公里,就来到桑耶渡口,隔着宽阔的雅鲁藏布满江,看见在群山环抱下的高大寺院,金灿灿的寺院金顶闪闪发亮,缕缕轻烟依稀在寺院上宅升腾
山南地区是藏族的发祥地,这也就是处于山南地区札囊县境内的桑耶寺有幸成为西藏第一所正规佛寺的原因吧。桑耶寺始建F公元8世纪术期,是住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亲自主持下,修建起来的,这里北倚连绵的群山,南临宽阔的雅鲁藏布江,仿佛超脱于尘世之外
桑耶寺与在拉萨看到的其他藏式寺院不同,它是按照佛教对于世界的理解而修建的。佛家说世上的人们分别居住在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他们被浩渺的大洋分隔开来,只有佛能来往其间。因此,桑耶寺分别建有东南西北四人殿以象征这四大部洲;四大殿又各建有两座小殿,以象征八小洲;在四大殿的中央是主殿,象征着须弥山时过境迁,当初壮观的桑耶寺建筑群,如今只有主殿保留完整,其他大殿只剩一些遗物散落在藏民的村落中
保留完整的桑耶主寺是一座呈“回”字型结构、典型的藏式城堡建筑,它分外城与内殿外城有两层楼,一楼挂满转经筒,墙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二楼则是喇嘛们的住所,有回廊相连。内殿是高耸的经楼,一楼是佛殿与经堂;二楼是围绕着佛殿的回廊;三楼则是环绕佛殿金顶的平台,在佛殿二楼大厅的序侧有两间铺着地毯,摆设简朴的小室,据说五世达赖喇嘛曾在这里下榻过。
按藏人习惯,进入寺院先得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动转经筒。以消灾祷福,一圈下来手臂酸得几乎抬不起。桑耶寺以其精美的壁画闻名,这些壁画几经世事沧桑,色彩仍很鲜艳壁画的内容主要是文成公主入藏图、松赞F布功业图、布达拉宫以及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三大寺兴建图、桑耶寺竣工喜庆图等,画上的故事大都是佛家对藏族古老传说的解释。
桑耶寺的佛殿坐北朝南,正北边供奉着几尊高大的佛像,佛像的表情虽说是无喜无忧,面目慈祥,但在闪烁的酥油灯光映照下,显得十分威严佛像前的大堂中摆放着十多排坐床。正好碰到喇嘛们在做功课。喇嘛们念经的声音抑扬顿挫,平缓、整齐,倒更像是在朗诵。这整齐的朗诵声,常被尖细的声音破坏.因为不少喇嘛还只是十来岁的儿童。中间两排坐床,有几位喇嘛操持着法器,在念经的段落之间,藏鼓、钹、长号、牛角号一起奏响,声响动天,仿佛人的心灵也要感受到佛的震撼。
两位衣着鲜亮的藏民正在向喇嘛们发放布施,每位喇嘛布施10元人民币,一圈下来总要上千元吧。在拉萨的时候,一位喇嘛告诉我,他们的经济来源,寺院提供一部分,家庭资助一部分,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喇嘛,则要到街头去化缘。桑耶寺的喇嘛主要靠寺院的资助,加之人们的布施,但布施不常有,寺院也主要靠政府的拨款。西藏的寺院不设功德箱,也没有向游人出售门票的概念。如果要表达对佛的敬意,可以在寺院里买束哈达,敬献给佛像,或给酥油灯添加些酥油,布施多少随意,喇嘛们也决不请你上功德簿或功德碑。这里喇嘛寺的商品经济观念远不及内地寺庙那么发达。
桑耶主寺的南边有座保留较为完整的小寺,这座小寺的结构十分简单,颇像内地的山神庙,小寺的殿中供奉着三排塑像,每排塑像为九尊,正中供奉的塑像与两厢供奉的塑像,从大小形制上说没有什么区别,不像内地祠庙主祀的对象高大突出,配祀的则矮小恭敬。每排塑像的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塑像都是鬼怪头形,狰狞可怖,这是护教明王。据说有时候佛法会受到鬼怪的侵扰,必须要以更恐怖的鬼怪才能保护佛法。对鬼怪的创造,藏人极尽想象之能事,据说这些鬼怪大都是从藏人原始宗教中移植过来的。
在这座小寺大殿的左侧有间偏殿,供奉着三尊塑像,一位小喇嘛告诉我,中间的是“松赞干布”。右边的是“宗咯巴”,左边的是“赤松德赞”。藏族之所以能在世界屋脊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也许佛教起到了融合与凝聚的作用。
围绕桑耶寺的村庄有百多户人家,民宅也全是典型的藏式城堡,一个城堡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但这些藏式民居都是呈“口”字型。桑耶寺大门左侧的一个城堡是全村唯一的旅社,旅社管住不管吃,要就餐只能到村中唯一的一家小餐馆去,餐馆中只供应藏式面条与甜茶,藏式面条用青稞做成,吃起来很不习惯,这家餐馆实际上是全村男人的聚会场所。除此之外,村里还有唯一的一家小商店,大多数商品是印度和尼泊尔生产的。在这远离人群的地方,商品把桑耶和外面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傍晚,当游客登上旅社房顶的平台放眼望去,雅鲁藏布江像条飘带,蜿蜒而过。山峦如锦绣一般,苍翠欲滴。群山环抱中的村庄处处升起炊烟,寺院金顶在晚霞映照下金碧辉煌。
(责任编辑
程 景)
山南地区是藏族的发祥地,这也就是处于山南地区札囊县境内的桑耶寺有幸成为西藏第一所正规佛寺的原因吧。桑耶寺始建F公元8世纪术期,是住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亲自主持下,修建起来的,这里北倚连绵的群山,南临宽阔的雅鲁藏布江,仿佛超脱于尘世之外
桑耶寺与在拉萨看到的其他藏式寺院不同,它是按照佛教对于世界的理解而修建的。佛家说世上的人们分别居住在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他们被浩渺的大洋分隔开来,只有佛能来往其间。因此,桑耶寺分别建有东南西北四人殿以象征这四大部洲;四大殿又各建有两座小殿,以象征八小洲;在四大殿的中央是主殿,象征着须弥山时过境迁,当初壮观的桑耶寺建筑群,如今只有主殿保留完整,其他大殿只剩一些遗物散落在藏民的村落中
保留完整的桑耶主寺是一座呈“回”字型结构、典型的藏式城堡建筑,它分外城与内殿外城有两层楼,一楼挂满转经筒,墙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二楼则是喇嘛们的住所,有回廊相连。内殿是高耸的经楼,一楼是佛殿与经堂;二楼是围绕着佛殿的回廊;三楼则是环绕佛殿金顶的平台,在佛殿二楼大厅的序侧有两间铺着地毯,摆设简朴的小室,据说五世达赖喇嘛曾在这里下榻过。
按藏人习惯,进入寺院先得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动转经筒。以消灾祷福,一圈下来手臂酸得几乎抬不起。桑耶寺以其精美的壁画闻名,这些壁画几经世事沧桑,色彩仍很鲜艳壁画的内容主要是文成公主入藏图、松赞F布功业图、布达拉宫以及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三大寺兴建图、桑耶寺竣工喜庆图等,画上的故事大都是佛家对藏族古老传说的解释。
桑耶寺的佛殿坐北朝南,正北边供奉着几尊高大的佛像,佛像的表情虽说是无喜无忧,面目慈祥,但在闪烁的酥油灯光映照下,显得十分威严佛像前的大堂中摆放着十多排坐床。正好碰到喇嘛们在做功课。喇嘛们念经的声音抑扬顿挫,平缓、整齐,倒更像是在朗诵。这整齐的朗诵声,常被尖细的声音破坏.因为不少喇嘛还只是十来岁的儿童。中间两排坐床,有几位喇嘛操持着法器,在念经的段落之间,藏鼓、钹、长号、牛角号一起奏响,声响动天,仿佛人的心灵也要感受到佛的震撼。
两位衣着鲜亮的藏民正在向喇嘛们发放布施,每位喇嘛布施10元人民币,一圈下来总要上千元吧。在拉萨的时候,一位喇嘛告诉我,他们的经济来源,寺院提供一部分,家庭资助一部分,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喇嘛,则要到街头去化缘。桑耶寺的喇嘛主要靠寺院的资助,加之人们的布施,但布施不常有,寺院也主要靠政府的拨款。西藏的寺院不设功德箱,也没有向游人出售门票的概念。如果要表达对佛的敬意,可以在寺院里买束哈达,敬献给佛像,或给酥油灯添加些酥油,布施多少随意,喇嘛们也决不请你上功德簿或功德碑。这里喇嘛寺的商品经济观念远不及内地寺庙那么发达。
桑耶主寺的南边有座保留较为完整的小寺,这座小寺的结构十分简单,颇像内地的山神庙,小寺的殿中供奉着三排塑像,每排塑像为九尊,正中供奉的塑像与两厢供奉的塑像,从大小形制上说没有什么区别,不像内地祠庙主祀的对象高大突出,配祀的则矮小恭敬。每排塑像的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塑像都是鬼怪头形,狰狞可怖,这是护教明王。据说有时候佛法会受到鬼怪的侵扰,必须要以更恐怖的鬼怪才能保护佛法。对鬼怪的创造,藏人极尽想象之能事,据说这些鬼怪大都是从藏人原始宗教中移植过来的。
在这座小寺大殿的左侧有间偏殿,供奉着三尊塑像,一位小喇嘛告诉我,中间的是“松赞干布”。右边的是“宗咯巴”,左边的是“赤松德赞”。藏族之所以能在世界屋脊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也许佛教起到了融合与凝聚的作用。
围绕桑耶寺的村庄有百多户人家,民宅也全是典型的藏式城堡,一个城堡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但这些藏式民居都是呈“口”字型。桑耶寺大门左侧的一个城堡是全村唯一的旅社,旅社管住不管吃,要就餐只能到村中唯一的一家小餐馆去,餐馆中只供应藏式面条与甜茶,藏式面条用青稞做成,吃起来很不习惯,这家餐馆实际上是全村男人的聚会场所。除此之外,村里还有唯一的一家小商店,大多数商品是印度和尼泊尔生产的。在这远离人群的地方,商品把桑耶和外面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傍晚,当游客登上旅社房顶的平台放眼望去,雅鲁藏布江像条飘带,蜿蜒而过。山峦如锦绣一般,苍翠欲滴。群山环抱中的村庄处处升起炊烟,寺院金顶在晚霞映照下金碧辉煌。
(责任编辑
程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