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答中外記者问”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是翻译专业学生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基于目的论,分析张璐在翻译答中外记者问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时所采取的口译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张璐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特定的受众以及翻译的目的选取增译、转译、减译等策略,从而到达传递信息以及政策解读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口译;答中外记者问
【作者简介】刘琦琪(1990-),女,汉族,吉林省长春人,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一 、前言
口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口译活动与翻译理论的结合和各种口译活动的开展,口译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口译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口译过程中译员所采取的口译策略。由于时间的压力,口译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没有机会或足够的时间进行精细的修改或斟词酌句。口译过程不仅是一个记录原文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处理信息、寻找对原文所传达信息的准确、可接受的解释的复杂过程。
译员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影响翻译的质量。在策略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译文的接受对象。既然口译被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那么目的的传达与表达方式尤为重要。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中外记者针对他们关心的话题提问,总理予以解答,因此话题具有较强的信息性,新闻发布会文本则是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目的是让观众了解,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对某些事情的态度,答中外记者问文本的口译文本便成为口译研究的重点。中国学者主要从释意理论、奈达功能对等和目的论等视角对于总理讲话的口译文本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可能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张璐对于答中外记者问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为例,旨在分析其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
目的论由弗米尔(1989)在其《翻译行为的目的与委任》中提出,主要包括3个重要的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规则认为翻译行为是由其目的决定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为这个目的服务。当然,大多数翻译活动都有不同的目的,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决定不同目的的重要性,并且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相关的翻译策略。
连贯原则是指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者对目的语文本的理解以及使用目的语文本的交际情境。为了使文本译文的读者理解,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使文本的翻译与译文目标文本接收者的认知连贯一致。从连贯原则来看,原文不再是最权威的,而只是翻译中的一部分。翻译的目的在于使目标语读者和观众理解所译信息。
忠实原则更强调对于源语语篇的忠实。忠实原则指出译文和原文之间必须有连贯性,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简而言之,即忠实于原文,但是目的论强调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三、张璐译本口译策略分析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内涵词,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词组),具有该文化特有的烙印。其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和译员们关注的重点。答中外记者问中使用了许多文化负载词,本文依托目的论对其进行分析。
从连贯原则看翻译策略与从忠实原则看翻译策略存在差异。以忠实原则为指导的策略与直译中的策略相似,而以连贯原则为指导的策略是为了实现语境内的连贯,这就要求在微观层面上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如果口译员对源语导向的翻译策略不满意,将在微观层面上使用目的语导向的翻译策略。因此,转换、增译和省略是口译过程中常用的策略。
1.转换。在口译过程中,译员有时会根据口译的目的重新安排句子的结构或所涉及的文化信息。口译员应尽一切努力帮助目标受众获得原创作品的原始信息。然而,译者不能对句子或文化信息进行太多的重构,使读者失去欣赏文化探索的机会。因此,译员必须正确地重构句子模式或文化缺省。
Example 1:
原文:中美经贸关系会更加密切,这个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会更沉更稳。
译文: China-US business ties will get even closer and it will put the overall China-US relationship on more solid footing.
“压舱石”字面意思是 “压在舱底的石头(ballast stone)。”考虑到描写中美关系的特殊性,张璐将原文的句法模式由以“坚实的基础”为主语改为句子的状语,用“solid(实)”来表示中美关系。这种移情在表达期望和交际需要方面是有效的。
Example 2:
原文:高手在民间,破茧就可以出蚕。
译文: I believe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ith brilliant talent among the people, and we must lift all the restrictions so they can bring their talent to best use.
一般而言,两种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差异。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尤为重要。到底是遵循忠实原则还是连贯原则是摆在译员面前的难题。“破茧就可以出蚕”源自成语“破茧而出”,带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其直译会导致一些外国记者的误解或理解失败。张璐在翻译中国特色的词语时,将“破茧”解释为解除所有限制。
Example 3:
原文: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
译文:To declare war against smog and other pollution doesn’t mean that we are declaring war against Nature. Rather, what we mean is that we are going to declare war against our own inefficient and unsustainable model of growth and way of life. “老天爷”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负载词,如将其译为heaven,外国记者将很难理解其意义。考虑到为了能够使信息得以有效传递,在翻译过程中以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其次考虑到语内连贯原则,将其翻译成西方记者所熟悉的大自然(nature),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2.增译。由于答中外记者问所涉及的话题都是中国特色的话题,有些表达方式对外国记者来说有些陌生,翻译人员应在口译中加入相关背景信息,以弥合“信息鸿沟”。由于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属于不同的文化群体,他们对所指的对象和现象的了解程度并不相同(Nord,2001:41)。为了让西方记者更好地理解总理传达的信息,附加的解释是有用和必要的。
Example 4:
原文: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译文:We must ensure that the law will work as a powerful and effective tool in fighting pollution instead of being soft as cotton stick.
如将“棉花棒”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cotton stick,不足以显示“棉花棒”和“杀手锏”在汉语中的对比。为此,张璐采用了增译策略,soft增加了棉花棒柔软特性的描述。“杀手锏”是指中国主动进攻时使用的武器,这是总理关于污染斗争的一种表达方式,张璐将其译为a powerful and effective tool (“有力而有效的工具”),既可以展示它的力量,又展现它的功能。
Example 5:
原文:要说中国搭便车,中国这么大块头,搭谁的便车?中国是和大家一起在推车。
译文: Talking about China’s free riding, for such a big country as ours, how could it be easy for it to get a free ride on anybody’s train? What China is doing is working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pursuit of common progress.
“一起在推车”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政府与世界各国合作的决心。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为拉大车,那就不能有效地表达中国追求共同进步的力量和决心。同时,in pursuit of common progress(共同进步)的增加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政治理念:共同富裕。信息的增加清楚地表明了政府理念宣传的目的,即表达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和平、同步发展、共同进步的决心。
Example 6:
原文:(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译文:Bones may be broken, but they are not split, because we are compatriots.
张璐在翻译中增加了“…because we are compatriots”(因为我们是同胞)。中国成语“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字面意思“bones may be broken, but they are not split”(骨头可以折断,但不能劈开)。因为中英文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没有“因为我们是同胞”这句话,外国记者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汉语的表达。
3.略译。诺德(2001:35)强调,原文与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关系,二者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相互联系取决于译文的功能。主题信息应优先于源语中的其他信息,即可以编辑不太重要的信息,可以压缩或删除不相关或冗余的信息;因此,口译员面临着决定如何保存最重要信息的挑战。翻译的特点是用一种语言(目标语言和文化)向一种文化的成员提供关于另一种语言在另一种文化(源语言和文化)中最初提供的信息。翻译是信息的二次提供,提供关于情境中源文本某些方面的信息。无论是从原文中选择信息还是口译活动目的的决定,都是由译文接受者的需要、期望等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信息可以被简略地翻译而无需详细描述。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Example 7:
原文:当然,我们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目标要有个过程,但古人说“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假以时日,必有成效。
译文: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in China will take time. But our ancestors believe that one needs to be persistent in one’s pursuit of the objective. With persistent efforts over time, I believe we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our goal.
由于現场口译的特殊性,张璐在翻译原文中的两个成语时采取了略译的策略,persistent over time 中已经把“假以时日”的意义表达出来,因此重复信息未做翻译处。
四、结论
在决定口译目的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译文的读者。为了达到将原文的解读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外国记者,张璐在翻译过程中坚持目的原则优先,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采取了多种策略,进而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参考文献:
[1]Nord, C.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t. Jerome Publishing.
[2]Vermeer, H. J. 1989.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 Helsinki: Oy Finn Lectura Ab.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口译;答中外记者问
【作者简介】刘琦琪(1990-),女,汉族,吉林省长春人,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一 、前言
口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口译活动与翻译理论的结合和各种口译活动的开展,口译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口译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口译过程中译员所采取的口译策略。由于时间的压力,口译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没有机会或足够的时间进行精细的修改或斟词酌句。口译过程不仅是一个记录原文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处理信息、寻找对原文所传达信息的准确、可接受的解释的复杂过程。
译员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影响翻译的质量。在策略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译文的接受对象。既然口译被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那么目的的传达与表达方式尤为重要。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中外记者针对他们关心的话题提问,总理予以解答,因此话题具有较强的信息性,新闻发布会文本则是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目的是让观众了解,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对某些事情的态度,答中外记者问文本的口译文本便成为口译研究的重点。中国学者主要从释意理论、奈达功能对等和目的论等视角对于总理讲话的口译文本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可能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张璐对于答中外记者问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为例,旨在分析其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
目的论由弗米尔(1989)在其《翻译行为的目的与委任》中提出,主要包括3个重要的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规则认为翻译行为是由其目的决定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为这个目的服务。当然,大多数翻译活动都有不同的目的,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决定不同目的的重要性,并且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相关的翻译策略。
连贯原则是指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者对目的语文本的理解以及使用目的语文本的交际情境。为了使文本译文的读者理解,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使文本的翻译与译文目标文本接收者的认知连贯一致。从连贯原则来看,原文不再是最权威的,而只是翻译中的一部分。翻译的目的在于使目标语读者和观众理解所译信息。
忠实原则更强调对于源语语篇的忠实。忠实原则指出译文和原文之间必须有连贯性,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简而言之,即忠实于原文,但是目的论强调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三、张璐译本口译策略分析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内涵词,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词组),具有该文化特有的烙印。其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和译员们关注的重点。答中外记者问中使用了许多文化负载词,本文依托目的论对其进行分析。
从连贯原则看翻译策略与从忠实原则看翻译策略存在差异。以忠实原则为指导的策略与直译中的策略相似,而以连贯原则为指导的策略是为了实现语境内的连贯,这就要求在微观层面上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如果口译员对源语导向的翻译策略不满意,将在微观层面上使用目的语导向的翻译策略。因此,转换、增译和省略是口译过程中常用的策略。
1.转换。在口译过程中,译员有时会根据口译的目的重新安排句子的结构或所涉及的文化信息。口译员应尽一切努力帮助目标受众获得原创作品的原始信息。然而,译者不能对句子或文化信息进行太多的重构,使读者失去欣赏文化探索的机会。因此,译员必须正确地重构句子模式或文化缺省。
Example 1:
原文:中美经贸关系会更加密切,这个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会更沉更稳。
译文: China-US business ties will get even closer and it will put the overall China-US relationship on more solid footing.
“压舱石”字面意思是 “压在舱底的石头(ballast stone)。”考虑到描写中美关系的特殊性,张璐将原文的句法模式由以“坚实的基础”为主语改为句子的状语,用“solid(实)”来表示中美关系。这种移情在表达期望和交际需要方面是有效的。
Example 2:
原文:高手在民间,破茧就可以出蚕。
译文: I believe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ith brilliant talent among the people, and we must lift all the restrictions so they can bring their talent to best use.
一般而言,两种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差异。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尤为重要。到底是遵循忠实原则还是连贯原则是摆在译员面前的难题。“破茧就可以出蚕”源自成语“破茧而出”,带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其直译会导致一些外国记者的误解或理解失败。张璐在翻译中国特色的词语时,将“破茧”解释为解除所有限制。
Example 3:
原文: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
译文:To declare war against smog and other pollution doesn’t mean that we are declaring war against Nature. Rather, what we mean is that we are going to declare war against our own inefficient and unsustainable model of growth and way of life. “老天爷”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负载词,如将其译为heaven,外国记者将很难理解其意义。考虑到为了能够使信息得以有效传递,在翻译过程中以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其次考虑到语内连贯原则,将其翻译成西方记者所熟悉的大自然(nature),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2.增译。由于答中外记者问所涉及的话题都是中国特色的话题,有些表达方式对外国记者来说有些陌生,翻译人员应在口译中加入相关背景信息,以弥合“信息鸿沟”。由于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属于不同的文化群体,他们对所指的对象和现象的了解程度并不相同(Nord,2001:41)。为了让西方记者更好地理解总理传达的信息,附加的解释是有用和必要的。
Example 4:
原文: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译文:We must ensure that the law will work as a powerful and effective tool in fighting pollution instead of being soft as cotton stick.
如将“棉花棒”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cotton stick,不足以显示“棉花棒”和“杀手锏”在汉语中的对比。为此,张璐采用了增译策略,soft增加了棉花棒柔软特性的描述。“杀手锏”是指中国主动进攻时使用的武器,这是总理关于污染斗争的一种表达方式,张璐将其译为a powerful and effective tool (“有力而有效的工具”),既可以展示它的力量,又展现它的功能。
Example 5:
原文:要说中国搭便车,中国这么大块头,搭谁的便车?中国是和大家一起在推车。
译文: Talking about China’s free riding, for such a big country as ours, how could it be easy for it to get a free ride on anybody’s train? What China is doing is working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pursuit of common progress.
“一起在推车”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政府与世界各国合作的决心。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为拉大车,那就不能有效地表达中国追求共同进步的力量和决心。同时,in pursuit of common progress(共同进步)的增加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政治理念:共同富裕。信息的增加清楚地表明了政府理念宣传的目的,即表达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和平、同步发展、共同进步的决心。
Example 6:
原文:(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译文:Bones may be broken, but they are not split, because we are compatriots.
张璐在翻译中增加了“…because we are compatriots”(因为我们是同胞)。中国成语“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字面意思“bones may be broken, but they are not split”(骨头可以折断,但不能劈开)。因为中英文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没有“因为我们是同胞”这句话,外国记者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汉语的表达。
3.略译。诺德(2001:35)强调,原文与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关系,二者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相互联系取决于译文的功能。主题信息应优先于源语中的其他信息,即可以编辑不太重要的信息,可以压缩或删除不相关或冗余的信息;因此,口译员面临着决定如何保存最重要信息的挑战。翻译的特点是用一种语言(目标语言和文化)向一种文化的成员提供关于另一种语言在另一种文化(源语言和文化)中最初提供的信息。翻译是信息的二次提供,提供关于情境中源文本某些方面的信息。无论是从原文中选择信息还是口译活动目的的决定,都是由译文接受者的需要、期望等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信息可以被简略地翻译而无需详细描述。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Example 7:
原文:当然,我们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目标要有个过程,但古人说“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假以时日,必有成效。
译文: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in China will take time. But our ancestors believe that one needs to be persistent in one’s pursuit of the objective. With persistent efforts over time, I believe we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our goal.
由于現场口译的特殊性,张璐在翻译原文中的两个成语时采取了略译的策略,persistent over time 中已经把“假以时日”的意义表达出来,因此重复信息未做翻译处。
四、结论
在决定口译目的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译文的读者。为了达到将原文的解读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外国记者,张璐在翻译过程中坚持目的原则优先,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采取了多种策略,进而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参考文献:
[1]Nord, C.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t. Jerome Publishing.
[2]Vermeer, H. J. 1989.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 Helsinki: Oy Finn Lectura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