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强简历
贺强,男,54岁,满族,1952年9月14日出生,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嘉实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西藏自治区政府聘请的客座教授,是国内著名的金融证券专家。
贺强教授长期从事股份制与金融证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总计主编22部、合作编写9部,共31部著作;共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科研项目共5项,以及多项各级课题;同时发表有关证券市场的论文400多篇。 其中,1998年9月,贺强教授在对广东和福建等地的法人股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之后,所写出的《关于法人股市场的调查报告》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朱总理亲自签名批示,并转呈证监会领导研究。2000年12月,贺强教授参与主持编辑的大型文献著作《中国证券1942—2000》出版,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同志对此书亲笔写了批语,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2006年我国股市运行状况
2006年1月4日,上海股市于1163点开盘,于1180点收盘,新年股市开盘的第一天出现了开门红的走势,股指稳稳地站到了年均线之上,预示着我国股市良好的开端。随后,股市出现了连续上扬的行情。至2006年5月16日,上海股市最高已运行至1678点。此后,股市出现了横盘震荡的走势,经过两个多月的蓄势整理,股市出现连续上扬屡创新高的走势。到2006年11月10日上海股市最高已运行至1920点,2000点整数大关近在咫尺。目前股市已运行了11个月涨幅高达756点,涨幅之大是近5年以来从来没有的。
2006年我国股市运行特点
从2006年初至今我国股市运行的情况来看,整个大盘的走势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股市连续大幅暴涨,没有出现深幅的回调。
2006年,上海股市在不断地上涨过程中,只有在2月份运行至1300点附近以及5月份运行至1600点以上时出现过横盘振荡的走势,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幅调整。每一次股市短暂的下跌,都引起了大量资金抢盘。每一次横盘震荡之后均出现了创新高的行情。
第二,股市成交量不断放大,沪市创出了历史天量。
沪深两市成交量由3月13日109.82亿元的低点起步,到5月16日已经猛增到889.97亿元。这一成交量的水平仅次于2000年2月17日暴涨行情中创出的925.39亿元天量,以及2002年6月24日在推出不减持国有股政策推动下所创出的898.01亿元次天量。尤其是沪市,在2006年5月16日创出了541.50亿元的历史最高量。
同时,沪深两市单周成交金额的历史纪录被打破。在5月15日至19日的一周内,沪市成交2292.77亿元,深市成交1374.7亿元,两市合计成交3667.47亿元。这一成交金额超过了2000年2月14日至2月18日沪深两市3368.87亿元的周成交记录(沪市成交1784.49亿元,深市成交1584.38亿元,两市合计成交3368.87亿元)。
第三,个股曾一度走势活跃,涨停股票数量激增。
在行情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每日都有许多个股打出涨停板,有些股票甚至连续打出涨停板,例如,G成大在5月放长假之后接连打出6个涨停板。贵州茅台在50元以上的价位仍然不断地涨停,在宣布股改股票冻结之前已经涨至93.20元。5月16日,封在涨停板上的股票达到100多家,行情出现空前火爆的场面。
特别是许多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在复牌之后,由于当日没有涨跌停板限制,股价不但没有自动除权,反而出现大幅暴涨。例如,G雅戈尔在5月16日复牌的当天,大涨了72.43%。以对价形式支付的雅戈尔认购权证(QCB1)在5月22日上市的当天就上涨了30.18%,而雅戈尔认购权证(QCP1)在5月22日上市的当天暴涨了414.44%。茅台(JCP1)上市当天暴涨922%以上。
第四,近期股市严重脱节,股民只赚指数难赚钱。
目前,在超级大盘股上涨的带动下,股指屡创五年新高。但是,在股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每日上涨的股票少,下跌的股票多,给投资者的操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2006年我国股市大幅上涨的原因
2006年,我国股市一扫过去的低迷状况,交投活跃,成交量逐步放大,价格不断上扬,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牛市特征。目前我国股市出现的这种大幅上涨的行情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推动的。
第一,我国股市下跌的时间已经够长,下跌的深度已经够大。
从2001年6月至今,我国股市下跌的时间已长达四年多,上海股市从2001年的2245点已经跌至2005年的998点,下跌的点位已达到1247点。这一轮股市持续的下跌已经基本到位。
第二,股权分置改革导致的融资政策放松,吸引了各路资金纷纷入市。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股票市场中的股票大量扩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资金的扩容,必然会打破股市中的供求平衡,引起股市大幅下跌,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管理层想方设法吸引合规资金入市。由于管理层一手抓股改,一手抓资金,在股改的过程中,原有的利空转化为利好,吸引了大量资金不断地入市,最终引发了一轮像样的行情,确保了股改的成功。
第三,股权分置改革的送股模式,带来了股票的投资价值效应。
股改的送股模式是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由大股东拿出一部分自己的股权送给流通股股东。在上市公司送股,股价自动除权之后,由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税后利润和平均每股净资产没有发生变化,而股价却因自动除权降低了许多。因此,除权后的股价相对于股改前的股价,更具有投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炒作填权行情,从而推动了股价不断上涨。
第四,随着A股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效应增强。
一是各国股市均出现了创新高的行情。例如,香港股市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恒生指数曾经涨至16000多点,但随后连续暴跌至6000多点。但是,在前不久已经涨至了18900多点,创出了历史新高。由于各国股市不断走高,而我国股市的点位相对较低,具有了较大的投资价值。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市,国内的股市也随之节节走高。
二是国际原油、黄金与有色金属价格不断暴涨。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中国石化的股票价格也不断攀升,有利地推动了A股市场的上涨。特别是在国内股市中,有色金属板块成为了领涨板块,出现了持续大涨的走势。许多有色金属股票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几倍,例如,宝钛股份从去年的6.90元最高已经涨至59.86元,如果加上每10股送2.6股的比例,宝钛股份的价格实际上已经上涨了10.93倍。有色金属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与人气,带动了市场整体的不断上扬。
第五,管理层不断强调,要想方设法吸引合规资金入市,推动了各方面资金不断入市,引发了资金推动型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期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渠道受阻,大量的资金积压在货币市场,而资本市场严重缺乏资金,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严重失衡。随着我国金融业从分业向混业的迈进,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渠道必然要被打通,资金必然要向资本市场与股市流动。
此外,国内资金充裕,国内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6万亿元,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单一,难以充分运用,出现流动性过剩,银行的存差达到9万多亿元,大量资金迫切需要寻找合理的投资渠道。
再有,由于政策的放宽,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不断入市,增加了我国股市中的资金供给。而且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我国,其中有部分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我国A股市场。
第六,宏观经济良性运行,为股市的上涨提供了基础。
目前我国经济的运行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200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9.9%,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为1.8%。
2006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性运行状态。2006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10.2%,上半年GDP增长率为10.9%,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10.7%。在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同时,2006年前九个月,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均低于2%,增幅最高的月份是今年1月,为1.9%;增幅最低的月份是今年3月,为0.8%;今年9月最新的统计数据为1.5%。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状况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种经济运行的大好局面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上市公司业绩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股市不断的上扬。可以说,本轮股市的大牛市行情,是真正由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所支撑的行情。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2004年4月,由于经济过热,我国实施了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股市暴跌。
在2005年上半年的中央文件中还不断提到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而在下半年的中央文件中已经不再提到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政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股市也开始悄悄启动。
2006年上半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信贷规模过大,宏观调控政策再次收紧。央行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但是股市不跌反涨。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国股市为何会出现与从紧的宏观政策相背离的走势?主要原因在于:
1.今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收紧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其调控的目的主要不是针对股市,而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宏观调控的重点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以和银行贷款规模过大。
2.在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的同时,股市政策却不断地放松,特别是股市融资政策的转化,导致资金源源不断地入市,推动着股市不断上涨。
3.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各国经济进入上升阶段,资源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国内相关产品以及股市中石油、黄金和有色金属板块的不断上涨。由于相关产品的定价权在国外,因此受国内宏观调控影响较小。
4.目前证券机构已经介入股市很深,成为市场做多的主要动力。由于各证券机构仓位很重,没有出货。如果股市下跌,将会面临套牢的风险。因此,在管理层推出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时,为了防止股市暴跌,证券机构必然要想方设法拉抬股指,从而出现股市与宏观政策相背离的走势。
5.在本轮上升的行情中,广大的投资者形成了一种认同,认为这次行情是一次运行时间较长的大行情。在这种心理预期的作用下,投资者做多的愿望强烈,持股心态稳定。因此,在每次管理层推出利空的宏观调控政策时,抛压较轻,股指难以下跌。
总的来讲,当前在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各项经济指标正在向可控的范围转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从今年6月份的31.3%逐渐下滑至9月份的28.2%;贷款增长率也从今年7月份16.3%下滑至9月份的15.23%。如果到今年底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向可控的范围转化,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有可能调,从而使股市的行情得以进一步的延续。如果经济又出现过热迹象,宏观调控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紧,股市也可能出现回调。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坏事,股市在充分蓄势之后,行情可能会走得更远、更长。
摘自《财经时报》2006.11.14
贺强,男,54岁,满族,1952年9月14日出生,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嘉实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西藏自治区政府聘请的客座教授,是国内著名的金融证券专家。
贺强教授长期从事股份制与金融证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总计主编22部、合作编写9部,共31部著作;共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科研项目共5项,以及多项各级课题;同时发表有关证券市场的论文400多篇。 其中,1998年9月,贺强教授在对广东和福建等地的法人股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之后,所写出的《关于法人股市场的调查报告》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朱总理亲自签名批示,并转呈证监会领导研究。2000年12月,贺强教授参与主持编辑的大型文献著作《中国证券1942—2000》出版,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同志对此书亲笔写了批语,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2006年我国股市运行状况
2006年1月4日,上海股市于1163点开盘,于1180点收盘,新年股市开盘的第一天出现了开门红的走势,股指稳稳地站到了年均线之上,预示着我国股市良好的开端。随后,股市出现了连续上扬的行情。至2006年5月16日,上海股市最高已运行至1678点。此后,股市出现了横盘震荡的走势,经过两个多月的蓄势整理,股市出现连续上扬屡创新高的走势。到2006年11月10日上海股市最高已运行至1920点,2000点整数大关近在咫尺。目前股市已运行了11个月涨幅高达756点,涨幅之大是近5年以来从来没有的。
2006年我国股市运行特点
从2006年初至今我国股市运行的情况来看,整个大盘的走势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股市连续大幅暴涨,没有出现深幅的回调。
2006年,上海股市在不断地上涨过程中,只有在2月份运行至1300点附近以及5月份运行至1600点以上时出现过横盘振荡的走势,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幅调整。每一次股市短暂的下跌,都引起了大量资金抢盘。每一次横盘震荡之后均出现了创新高的行情。
第二,股市成交量不断放大,沪市创出了历史天量。
沪深两市成交量由3月13日109.82亿元的低点起步,到5月16日已经猛增到889.97亿元。这一成交量的水平仅次于2000年2月17日暴涨行情中创出的925.39亿元天量,以及2002年6月24日在推出不减持国有股政策推动下所创出的898.01亿元次天量。尤其是沪市,在2006年5月16日创出了541.50亿元的历史最高量。
同时,沪深两市单周成交金额的历史纪录被打破。在5月15日至19日的一周内,沪市成交2292.77亿元,深市成交1374.7亿元,两市合计成交3667.47亿元。这一成交金额超过了2000年2月14日至2月18日沪深两市3368.87亿元的周成交记录(沪市成交1784.49亿元,深市成交1584.38亿元,两市合计成交3368.87亿元)。
第三,个股曾一度走势活跃,涨停股票数量激增。
在行情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每日都有许多个股打出涨停板,有些股票甚至连续打出涨停板,例如,G成大在5月放长假之后接连打出6个涨停板。贵州茅台在50元以上的价位仍然不断地涨停,在宣布股改股票冻结之前已经涨至93.20元。5月16日,封在涨停板上的股票达到100多家,行情出现空前火爆的场面。
特别是许多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在复牌之后,由于当日没有涨跌停板限制,股价不但没有自动除权,反而出现大幅暴涨。例如,G雅戈尔在5月16日复牌的当天,大涨了72.43%。以对价形式支付的雅戈尔认购权证(QCB1)在5月22日上市的当天就上涨了30.18%,而雅戈尔认购权证(QCP1)在5月22日上市的当天暴涨了414.44%。茅台(JCP1)上市当天暴涨922%以上。
第四,近期股市严重脱节,股民只赚指数难赚钱。
目前,在超级大盘股上涨的带动下,股指屡创五年新高。但是,在股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每日上涨的股票少,下跌的股票多,给投资者的操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2006年我国股市大幅上涨的原因
2006年,我国股市一扫过去的低迷状况,交投活跃,成交量逐步放大,价格不断上扬,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牛市特征。目前我国股市出现的这种大幅上涨的行情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推动的。
第一,我国股市下跌的时间已经够长,下跌的深度已经够大。
从2001年6月至今,我国股市下跌的时间已长达四年多,上海股市从2001年的2245点已经跌至2005年的998点,下跌的点位已达到1247点。这一轮股市持续的下跌已经基本到位。
第二,股权分置改革导致的融资政策放松,吸引了各路资金纷纷入市。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股票市场中的股票大量扩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资金的扩容,必然会打破股市中的供求平衡,引起股市大幅下跌,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管理层想方设法吸引合规资金入市。由于管理层一手抓股改,一手抓资金,在股改的过程中,原有的利空转化为利好,吸引了大量资金不断地入市,最终引发了一轮像样的行情,确保了股改的成功。
第三,股权分置改革的送股模式,带来了股票的投资价值效应。
股改的送股模式是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由大股东拿出一部分自己的股权送给流通股股东。在上市公司送股,股价自动除权之后,由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税后利润和平均每股净资产没有发生变化,而股价却因自动除权降低了许多。因此,除权后的股价相对于股改前的股价,更具有投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炒作填权行情,从而推动了股价不断上涨。
第四,随着A股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效应增强。
一是各国股市均出现了创新高的行情。例如,香港股市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恒生指数曾经涨至16000多点,但随后连续暴跌至6000多点。但是,在前不久已经涨至了18900多点,创出了历史新高。由于各国股市不断走高,而我国股市的点位相对较低,具有了较大的投资价值。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市,国内的股市也随之节节走高。
二是国际原油、黄金与有色金属价格不断暴涨。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中国石化的股票价格也不断攀升,有利地推动了A股市场的上涨。特别是在国内股市中,有色金属板块成为了领涨板块,出现了持续大涨的走势。许多有色金属股票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几倍,例如,宝钛股份从去年的6.90元最高已经涨至59.86元,如果加上每10股送2.6股的比例,宝钛股份的价格实际上已经上涨了10.93倍。有色金属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与人气,带动了市场整体的不断上扬。
第五,管理层不断强调,要想方设法吸引合规资金入市,推动了各方面资金不断入市,引发了资金推动型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期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渠道受阻,大量的资金积压在货币市场,而资本市场严重缺乏资金,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严重失衡。随着我国金融业从分业向混业的迈进,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渠道必然要被打通,资金必然要向资本市场与股市流动。
此外,国内资金充裕,国内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6万亿元,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单一,难以充分运用,出现流动性过剩,银行的存差达到9万多亿元,大量资金迫切需要寻找合理的投资渠道。
再有,由于政策的放宽,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不断入市,增加了我国股市中的资金供给。而且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我国,其中有部分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我国A股市场。
第六,宏观经济良性运行,为股市的上涨提供了基础。
目前我国经济的运行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200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9.9%,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为1.8%。
2006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性运行状态。2006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10.2%,上半年GDP增长率为10.9%,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10.7%。在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同时,2006年前九个月,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均低于2%,增幅最高的月份是今年1月,为1.9%;增幅最低的月份是今年3月,为0.8%;今年9月最新的统计数据为1.5%。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状况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种经济运行的大好局面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上市公司业绩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股市不断的上扬。可以说,本轮股市的大牛市行情,是真正由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所支撑的行情。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2004年4月,由于经济过热,我国实施了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股市暴跌。
在2005年上半年的中央文件中还不断提到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而在下半年的中央文件中已经不再提到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政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股市也开始悄悄启动。
2006年上半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信贷规模过大,宏观调控政策再次收紧。央行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但是股市不跌反涨。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国股市为何会出现与从紧的宏观政策相背离的走势?主要原因在于:
1.今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收紧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其调控的目的主要不是针对股市,而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宏观调控的重点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以和银行贷款规模过大。
2.在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的同时,股市政策却不断地放松,特别是股市融资政策的转化,导致资金源源不断地入市,推动着股市不断上涨。
3.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各国经济进入上升阶段,资源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国内相关产品以及股市中石油、黄金和有色金属板块的不断上涨。由于相关产品的定价权在国外,因此受国内宏观调控影响较小。
4.目前证券机构已经介入股市很深,成为市场做多的主要动力。由于各证券机构仓位很重,没有出货。如果股市下跌,将会面临套牢的风险。因此,在管理层推出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时,为了防止股市暴跌,证券机构必然要想方设法拉抬股指,从而出现股市与宏观政策相背离的走势。
5.在本轮上升的行情中,广大的投资者形成了一种认同,认为这次行情是一次运行时间较长的大行情。在这种心理预期的作用下,投资者做多的愿望强烈,持股心态稳定。因此,在每次管理层推出利空的宏观调控政策时,抛压较轻,股指难以下跌。
总的来讲,当前在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各项经济指标正在向可控的范围转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从今年6月份的31.3%逐渐下滑至9月份的28.2%;贷款增长率也从今年7月份16.3%下滑至9月份的15.23%。如果到今年底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向可控的范围转化,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有可能调,从而使股市的行情得以进一步的延续。如果经济又出现过热迹象,宏观调控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紧,股市也可能出现回调。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坏事,股市在充分蓄势之后,行情可能会走得更远、更长。
摘自《财经时报》20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