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父母回归大自然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归自然
  父母的骨灰,该流到祖籍地山东了吧?该漂流到大海了吧?连日来,我一直在这样推测,也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
  “人来自大自然,也应该回归大自然。”这是父亲生前不止一次说过的话。他在健康时多次表示:将来把我的骨灰撒入黄河,让我顺着河流漂到山东,我们家的老根在那里!
  今年清明节,我替父母实现了这个愿望:在黄河宁夏永宁县境内的一座浮桥上,我亲手将两位老人的骨灰撒入奔腾不息、直流入海的黄河,让他们真正融入江河,回归大地,在大自然中得以永生。
  父亲是2012年12月1日12时走完他89岁的人生之路的,而母亲是2010年2月19日20时告别人世的,也跨过了89岁的年轮。这两个时刻是我永生铭记的:母亲是因突发心脏病离世的,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留下。父亲是因下楼时摔伤股骨颈造成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卧床整整15个月后才告别这个令他无限眷恋的世界的,而真正夺去他生命的不是骨折,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现的肝硬化。2012年初他肚胀如鼓,我送他到医院诊治,连打5针人血白蛋白仍不见效,医生断定他的生命只有3~6个月,但他还是又顽强地活了10个月。
  父母虽然在三十多岁时才生下我,但却陪着我——他们唯一成人的孩子一起走过了五十多年不同寻常的岁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父母都是普通人,既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也没有留下任何遗产,但他们却有值得尊重的人格和品德,他们留给我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他们的言行不仅影响了我的大半生,而且还会影响我剩余的岁月。
  对待生死,父母都很达观。他们不止一次以平静的心情谈到自己的死,言谈中没有恐惧,没有忧虑,更没有对所谓来生的祈求,他们不但从没有提出过土葬之类的要求,也没有表达过要与远在东北的祖父母墓埋葬在一起的愿望。早在十几年前身体十分健康时,他们就自己买好了寿衣。
  母亲去世后,我把她的骨灰保存在殡仪馆里。父亲去世了,我把两位老人的骨灰盒放在了双人存放室,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再“团聚”。
  自报名参加“骨灰撒散黄河公祭活动”以后,我的内心一直在纠结。虽然这是父母生前的愿望,但我还是有些犹豫:一旦撒掉骨灰,就再也看不到了!真的就连这点寄托也不存在了。
  父母一生节俭,不愿铺张浪费,就连一片布条也舍不得丢掉,这在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他们也不愿做没有意义、没有益处的事,更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正是尊重他们的意愿,我在他们去世后,没有让任何亲友送花圈,也没有接受任何亲友的任何馈赠,就是遗体告别所用的花圈,也全部是我自己掏钱在殡仪馆租用的,此外,我再没有花钱买过花圈,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殡仪馆的告别厅外,都没有摆放一个花圈。除了通知住在当地的亲戚参加遗体告别之外,我没有告诉其他人,也没有通知外人参加。所以,前来向父母的遗体告别的,都是与父母有过密切交往的亲戚,没有一个外人。这样,前来向遗体告别的人很少,以致让人觉得父母的遗体告别仪式显得过于冷清。
  大孝无憾
  我父亲曾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的言行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当然,我不敢说自己也是大孝子,更不能说把该做的都做了,但我敢说:我对父母是问心无愧的,我为父母也基本做到了尽心竭力。30年前,在他们身体强健、也是我自己没有能力时,我为他们做的事不多,但在最近这二三十年,我让他们过得舒舒服服、轻轻松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烦无恼。我从没有干涉他们的生活,他们想怎样就怎样,饮食作息完全自便,做什么都不必考虑我的感受和好恶。虽然父母的收入极其微薄,但我不仅让他们衣食无忧,而且让他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用什么就有什么,我几乎每个月都要给他们钱,他们手上也一直有花不完的钱,我再也没有让他们为钱犯难过。不仅如此,我还经常为他们制造一点小惊喜,不断地把值得高兴的事告诉他们,让他们感到欣慰。母亲见我下班回来,曾不止一次对身边的其他老人说:这就是我儿子!我深深地感到:我是父母的骄傲,是他们活下去的资本,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我也不止一次在心里默念:我一定要让父母活得更幸福!
  父亲骨折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整15个月,我虽然先后请了3位保姆来照顾他,但我并没有因此放松自己的责任,也无数次为他喂饭、擦屎、倒尿。只要我在场,我就不会把这一切都推给保姆,我多次向保姆表达谢意,因为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而她们只是替我分担而已。除了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外,我还注意在精神上鼓励他战胜病魔,让他始终没有动摇信心,让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好起来。我也真的在他卧床半年后,用轮椅推着他到公园“旧地重游”,虽然此时他因白内障看什么都是模糊的,但他连去3次,心情大好。
  子欲孝而亲不待!尽管父母都活到近九十的高龄,但我还是觉得他们应该活得更长,不应该就这样离开。在与他们永别之后,我才感到还有许多遗憾,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永留心间
  坐在由银川市民政部门提供的面包车上,我和表弟分别抱着父亲和母亲的骨灰盒,眼泪止不住流淌下来。这是我最后一次亲近自己的双亲,我也将再经受一次“骨肉分离”之痛。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永宁县境内的黄河浮桥。打开骨灰盒,我将父母的骨灰放到一起,然后掺上有关部门统一提供的花瓣,一把一把地把骨灰撒入黄河,让这些花瓣伴随父母一起漂流而下,流到山东,最终流入大海。
  这是我第一次打开父母的骨灰盒,也是头一次看到父母的骨灰。看到原来的血肉之躯火化后竟变成这么几片零碎的白骨,我无限悲痛,也无限感慨。这就是父母的骨灰?这就是曾经鲜活的生命?我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这真是太残酷了。那么,就让父母相依相伴,一起融入黄河、回归大自然吧!回归大自然,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也将是我最终的归宿。
  从今以后,我怀念父母、祭奠父母,不必去一个固定的地方,随时随地都可以,因为父母已经融入大自然了,他们无处不在,也将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获得新生。而对于他们生命的延续者来说,他们并没有死,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开篇语  从本期起,本刊开设“中国梦·我出彩”专栏,聚焦那些为民族复兴梦奋斗半生,金色年华仍执着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老年人。征文要求:以“中国梦·我出彩”为主题,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用文字和图片讲述亲历的中国梦,展示人生出彩的追梦历程。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在经历了“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期刊
养老不能单靠养老金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在日前召开的博鳌论坛上表示,养老金确有缺口,“靠公共养老金养老根本是不行的”。他建议选择适当时机考虑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  其实,自去年年中以来,关于养老金存在缺口的报道就屡见报端,引发公众关注。延迟退休是解决养老困局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吗?这项政策在正式推出之前,有必要经过社会公众的充分讨论。  养老金够不够养老  由于观
期刊
春之息  安天保 76岁  河开冰已融,雷响动地声。  和煦微风暖,绵柔细雨盈。  枯枝新芽嫩,芜草老催青。  红粉苞蕾现,鹅黄柳丝轻。  树梢鸣鹊鸟,晴空舞风筝。  冬阑天乍冷,春始万物生。  待到花开盛,美哉北京城。
期刊
在女儿蒋志芳心目中,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蒲安清却是一个相当有智慧的人。  她说:“小时候我随妈妈在部队生活,姐姐比我漂亮乖巧,每次爸爸从外面回来,她就扬起小手呼着喊着往爸爸怀里扑,而我总是羞涩地躲在一边看着。这时,妈妈就会轻声劝说爸爸,你也抱一抱老二吧。”  天没有塌  让蒋志芳觉得母亲不止是智慧,而且“坚强””、“达观”、““高大”,是在经历了2010年8月父亲去世这场家庭大变以后。  那天,她去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我认为,三个“共同享有”奏响了中国梦的最美旋律,更诠释了“中国式幸福”——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个人就拥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广阔空间。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老人还是
期刊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现在,越来越多家庭不得不共同面对一个让他们头痛的问题,那就是按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古训,家中的女儿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两代人对于婚恋观存在的差异,使母女间的沟通成为难题。  “每逢佳节被逼婚”的小岳  “太不靠谱了,回家一趟,最多的一天相了三场亲。”27岁职场新人小岳的帖子一经发出,在网上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更引起了几十个同样被妈妈“逼婚”的“大龄剩女”的
期刊
几年前,一本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写的《虎妈战歌》,介绍她用严格的教育方式和妙趣横生的教育方法,把两个女儿教育成人的故事。它颠覆了慈母的传统,在网上引发了“虎妈”“狼爸”的争论。  反思近半个世纪的教子经历,我问自己:我是虎妈吗?是,也不是。“严是爱,松是害”,我至今认为这是对的。可我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严得有些出格,更缺少“美国虎妈”妙趣横生的教育方法。这里有时代的局限,观念的偏差,性格的缺陷。如今,
期刊
咏母爱  郝斌 80岁  东风送暖万木春,天下母爱最为亲。  甘献乳汁养生命,含辛茹苦育新人。  情系儿女泰山重,恩寄晚辈东海深。  亲亲祖国享母爱,敬奉一束康乃馨。
期刊
“中国梦”,代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和幸福的未来,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街谈巷议最流行的词汇。人人都在勾画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更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了美好的愿景。我身为普通退休职工,不仅参与见证着这一壮丽的时代,更有着“梦想成真”的个人成功。  我自小喜欢京剧,常去公园拉琴唱戏,我梦想着成立个老年京剧社,把散聚在公园里和社区里的京剧爱好者组织起来,登台演出。为此,我没少鼓动社区领导,愣是在办事处文
期刊
2013年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出现在两会会场,一条蓝色大围巾,一顶黑呢子小帽,微笑着向每一位认出他的工作人员点头致意。虽然已年过八旬,但是其演讲常常配合有力的手势,气势凌厉不下年轻人,他在不同场合呼吁“创造”,阐述了科技与“改革红利”的关联,重申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想当化学家,工业报国  1949年2月,19岁的厉以宁被保送到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他怀抱工业报国的梦想,梦想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