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崖城,是古城。有着两千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古崖州名城,在历史上一直是海南岛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军事重镇。
1954年,崖县人民政府从崖城迁往三亚镇后,崖城依然还以世代于崖城宁远河两岸居住的城东、城西、水南,为谋稻菽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为主体人口。崖城依然因了宁远河还保留着“东西水抱孤城小”的格局。在崖城人民的物質生活没有如今丰富的年月,在我年幼最初的感觉崖城并不美丽。崖城城内城外的土道上那一早一晚牛群出城回城捣起的泥尘土,与街头弥漫着雾气的晨光和斜阳西下的霞光满天相映成趣,成为这个古城的特有的剪影。城内除了木屐“嗒嗒”敲击响街头,还有行人赤足行街。原先的南宋以及元、明、清几代修建的城墙早已是断壁残垣,废弃的城墙断砖瓦块全部倾入原先高高的护城墙下的河里。护城河已不成河,日积月累的淤泥杂物填塞满满,留下的是一条浅沟。随着雨水的到来,才注满的一滩水,古城里人家散养的猪牛,就与这滩水为伍。
崖城人可曾记否,臭油街的十字路口处,有一面墙,据说从民国以来,这面墙上,各种公告或什么的一类文书,需要时都往这面墙上粘贴。据说文革动乱大字报到处铺天盖地,这面墙也得到了宠幸。我少年时就见到了这面墙上贴出来的大字报。有论阶级成分的,有为个人历史问题纠缠不清的,也有为了二个红色阵营,双方轮番舌战。更瘆人的,大字报还配上丑化某某人的一幅幅漫画,或在几个人的名字上,连连打上几个红笔交叉,红笔打交叉,那是拿到刑场上毙掉的,这种活生生的场景,我真的被勾魂夺魄一样的害怕。
此时,崖城的旧时光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是斑驳陆离又驳杂的碎片,接拼出一个个完整的动感画面。
有一回,我在骑楼街将一个行人拦下来,询问他,街上原来有一家蒸粉的作坊现在哪一个位置时。那人一脸的茫然。然而我自个先就笑了,这个没上五十岁的青年小伙子他怎么识得这家作坊呢?这家作坊有一位老大娘,她是广东阳春人氏,曾经跟随丈夫闯北走南经商,后来在崖城城东骑楼街,置房产立家业,眼下子孙后代也该是满堂的了。当然,这个老人一定是不存世了。可我有着一个迫切而变得强烈的愿望,欲立马重新走入这个骑楼下的作坊,作坊能唤起我对崖城从前旧往的记忆。真的,骑楼下,我仿佛嗅到了来自作坊的烟火气味和熟粉出屉蒸汽腾腾的香味,而且当年我和同伴经常出入作坊内,用大米换取粉皮,由此而结识了一位讲着白话的广东老大娘的情境,竟也变得如此真实起来,挥之不去。
日月如白驹过隙,当年翩翩的少年,已是两鬓斑白的人了,你们生活得好吗?我有了泪目的冲动。
百年过去了,古城这个最后保留的历史意义的商业见证,曾经激荡过崖城人心灵、铭刻着崖城人风骨的民国骑楼,如今在新建筑中夹缝生存。
然而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精明的崖城人,已认识到老街,骑楼,这方寸之地的重要性,为了继续发挥百年骑楼商住功能,已开始着手对骑楼修复。
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犹如窖藏的老酒,愈老愈有味道……
1954年,崖县人民政府从崖城迁往三亚镇后,崖城依然还以世代于崖城宁远河两岸居住的城东、城西、水南,为谋稻菽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为主体人口。崖城依然因了宁远河还保留着“东西水抱孤城小”的格局。在崖城人民的物質生活没有如今丰富的年月,在我年幼最初的感觉崖城并不美丽。崖城城内城外的土道上那一早一晚牛群出城回城捣起的泥尘土,与街头弥漫着雾气的晨光和斜阳西下的霞光满天相映成趣,成为这个古城的特有的剪影。城内除了木屐“嗒嗒”敲击响街头,还有行人赤足行街。原先的南宋以及元、明、清几代修建的城墙早已是断壁残垣,废弃的城墙断砖瓦块全部倾入原先高高的护城墙下的河里。护城河已不成河,日积月累的淤泥杂物填塞满满,留下的是一条浅沟。随着雨水的到来,才注满的一滩水,古城里人家散养的猪牛,就与这滩水为伍。
崖城人可曾记否,臭油街的十字路口处,有一面墙,据说从民国以来,这面墙上,各种公告或什么的一类文书,需要时都往这面墙上粘贴。据说文革动乱大字报到处铺天盖地,这面墙也得到了宠幸。我少年时就见到了这面墙上贴出来的大字报。有论阶级成分的,有为个人历史问题纠缠不清的,也有为了二个红色阵营,双方轮番舌战。更瘆人的,大字报还配上丑化某某人的一幅幅漫画,或在几个人的名字上,连连打上几个红笔交叉,红笔打交叉,那是拿到刑场上毙掉的,这种活生生的场景,我真的被勾魂夺魄一样的害怕。
此时,崖城的旧时光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是斑驳陆离又驳杂的碎片,接拼出一个个完整的动感画面。
有一回,我在骑楼街将一个行人拦下来,询问他,街上原来有一家蒸粉的作坊现在哪一个位置时。那人一脸的茫然。然而我自个先就笑了,这个没上五十岁的青年小伙子他怎么识得这家作坊呢?这家作坊有一位老大娘,她是广东阳春人氏,曾经跟随丈夫闯北走南经商,后来在崖城城东骑楼街,置房产立家业,眼下子孙后代也该是满堂的了。当然,这个老人一定是不存世了。可我有着一个迫切而变得强烈的愿望,欲立马重新走入这个骑楼下的作坊,作坊能唤起我对崖城从前旧往的记忆。真的,骑楼下,我仿佛嗅到了来自作坊的烟火气味和熟粉出屉蒸汽腾腾的香味,而且当年我和同伴经常出入作坊内,用大米换取粉皮,由此而结识了一位讲着白话的广东老大娘的情境,竟也变得如此真实起来,挥之不去。
日月如白驹过隙,当年翩翩的少年,已是两鬓斑白的人了,你们生活得好吗?我有了泪目的冲动。
百年过去了,古城这个最后保留的历史意义的商业见证,曾经激荡过崖城人心灵、铭刻着崖城人风骨的民国骑楼,如今在新建筑中夹缝生存。
然而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精明的崖城人,已认识到老街,骑楼,这方寸之地的重要性,为了继续发挥百年骑楼商住功能,已开始着手对骑楼修复。
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犹如窖藏的老酒,愈老愈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