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的“缺震事件”──一种大地震中期预测指标的...

来源 :内陆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陆强震活动的起伏中,6级以上地震的大范围长时间缺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的研究者已将其作为将发生7级地震前的标志之一。作者系统地清理了1897—1988年8月间中国大陆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缺震事件”的始末,较多的震例表明,限定“缺震事件”起止的地震具有中期预报意义。它们在地震构造上的原因可能是代表区域最活跃的破裂,突然处于阻碍、闭锁状态,其持续时间大于10个月,再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为解锁,并随即出现新的一轮大地震活动。故可以作为一种大地震中期预测的指标。
其他文献
0 前言 昆仑山、秦岭和大别山造山带是中国一条最醒目的纬向构造带,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但在新构造期以来,它是否还是一条统一的新大地构造边界,对此认识就不同了。对秦岭向西
通过分析研究青海省航磁资料得出:区域磁场可划分为四大条块;存在四条北西西向一级深大断裂带,它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存在七条北北东—南北向走滑性控震带;矩形构造单元体角
利用仪器记录资料,讨论了自1954年以来昌马断裂带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0 引言 众所周知,地壳深部流体,特别是气体,其运动学特征同地壳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地球化学动力研究表明,地壳凡有结构面的地方,如块体界面、断层面等,其物质能量交换活跃,化学、物理作用强烈,往往成为地下流体外泄的通道。这使以研究土壤气体的组分含量空间变化来判定隐伏断层的存在及其走向、方位成为可能。地壳构造活动和岩石破裂运动常伴随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因而地下流体成份及其运动形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地
应用马尔可夫链和地震发生率统计关系,建立了鄂尔多斯周边地震带、带间和汾渭地震带各盆地间地震的相对时空转移概率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未来2——5年地震带间和盆地间至少发生
北天山带具有强烈新构造活动的背景,分析地震历史资料还可看出,强震活动具有明显的韵律特征。本文对北天山强震活动特征作了分析,并探对了未来强震活动三要素问题。
根据新疆天山活断层新活动特征、卫星影象显示的线性构造与地震活动显示的网络构造,确定出天山可能发生强震的警戒断层有:独山子——安集海活断层、清水河子与精河——阿什里
采用多因子综合概率法估计了乌鲁木齐市区及矿区的地震危险性。根据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性的研究,划分了潜在震源区,确定了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应用以结构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震损概率法,预测了乌鲁木齐的地震灾害。提出了减灾对策。
推导了改进后的Nakai拟合法计算公式,利用改进后的Nakai拟合法,对山东商河、威海、莒南和兖州四口水井的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对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过这
根据概率可靠性理论,计算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直埋管道的各个震害等级的概率值。假定在一段管子中,其破坏为泊松公布,求得这段管道供水的可靠性,最后用并联和串联分析法,得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