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现的障碍及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规划即是对未来人生职业的一种设计、预设,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我国,职业规划在20世纪90年代才从国外引进的,高校普及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近几年才开始的。由于资讯的发达,短短的几年里,大学生职业规划飞速地发展着,各类职业规划竞赛也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有人甚至赞誉其为高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大学生职业规划在走出高校的大门后,是否依然如此风光呢?答案是否定,职业规划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几乎是大学生们的共识。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本人和学生接触密切,通常是学生职业规划的第一个阅读者,也是学生初次就业的见证者。本人亲历过多届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及其艰难的“变现”过程,发现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现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要逾越这些障碍对学生和高校老师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一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现的障碍因素分析
  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现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规划通常只留存于纸上,难以见效。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诸多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
  1对待职业规划态度不端正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新生在面对职业规划时,普遍认为时间充裕,无须太早进行职业规划。所以每年新生入学时,我针对职业规划的初步调查几乎是失败的。一些学生视职业规划摸底调查为一项游戏,随便编些材料或上网复制粘贴别人材料应付调查;甚至还有些学生视调查为一项考试,出现逆反情绪,不予配合。已接受过就业指导课程或职业规划培训的学生,也通常对职业规划不以为然,很多学生只是把职业规划当作课程争取学分的一种途径,对待职业规划很不负责,从网上下载或改编别人的职业规划就草草了事。
  对职业规划不以为然的态度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据2010年新浪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62%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的职业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有规划但非常模糊,只有5%的大学生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
  2职业规划设计存在缺陷
  职业规划由国外引进我国历史还不是很长,引进过程中基本是翻译外文资料,职业规划的精神或实质并没有很好地被诠释。高校在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时,生搬硬套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做职业规划无疑也是赶鸭子上架,凭个人悟性,导致职业规划设计问题多多。
  首先,职业目标设计出现偏差。学生在设计职业规划时,普遍存在设想自己想要的工作而不是寻找自己适合或适合自己的工作,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职业目标设计出现偏差的情况很常见,诸如职业目标是要找到编制内工作;或具体到几年内买车买房甚至小房换大房之类的“规划”时就不足为奇了。在笔者的学生中,不科学且只有空洞理想的职业规划比比皆是。
  其次,学生对个人认识不足也是导致规划设计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职业规划通俗地说就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规划的过程,即“我能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现在学生做事讲究效率,这本身是件好事,但个人的自我认识,却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是通过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来认识自己的。而职业生涯测评系统的内容设置是有限的,往往只归纳了几种类型,导致学生的自我认知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不外乎外向内向,好动好静,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价值观等。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简单的归类是无法体现出个人的特质,而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恰恰想法过于简单,自我认识不足,做出的职业规划实现起来自然渺茫。
  3社会实践观念出现偏差,导致规划停滞固化
  职业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修正,规划才有真正的实际意义。实践这一词对当今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们也乐于实践,但由于我国学生从小接触的是严格的应试教育,在考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所以对社会实践学生们自己并无正确的理念。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和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大学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他们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和重点,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质的要求,不但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很大。
  (二)阻碍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现的外部障碍分析
  被赞誉为高校一道靓丽风景线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为何离开高校的大门就变得灰暗难以实现?大学生职业规划为何只能“墙内开花墙内香”,除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自身的一些“先天不足”外,究其原因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分不开的。纵观历史,我国自古以来职业观中存在一种极其严重的偏差:历史上长期追捧某一种职业,忽略甚至歧视其它职业的风气,对很多人至今影响巨大。
  1传统的职业观、就业观严重影响当今大学生职业规划在社会中的实现
  我国古代关于职业的划分虽然粗略但也早已有之,各历史时期虽有所不同,但主流观念是通行不变的,即“三教九流”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考取功名几乎是所有学子的唯一目标,“做官”成了最终极的职业目标。科举考试虽然被取消了很多年,但这一思想的影响并没有从国人心目中消除。2013年国家公务考试报名人数达到138.3万人,录取比例大约90:1,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在国考热前必然失衡,更谈不上在社会上实现了。
  2就业难的社会现实
  职业规划毕竟还只是个规划,它的实现和修正都必须在就业中完成。当社会不能提供充裕的就业时,职业规划不过一张废纸,就像“空有屠龙术,无龙可屠”,屠龙术还有何意义可言?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社会问题,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其归咎大学生素质不高,并指点大学生找工作应先就业再择业,这些观点放在特殊的单个的大学生身上,也许有其正确性。但如果广而扩之推及至所有大学生,则既不公平,又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后,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3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设计的急功近利
  职业规划设计并不是我国职业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产物,而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理念,因此一开始就有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后果。而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主要原因还是源于扩招后的压力,也就是说被动的因素要超过主观的意愿。所以很多高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设计中普遍急功近利。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由辅导员兼职,或只是请专人以讲座的形式来进行生涯规划指导,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高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急功近利做法,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离开高校大门就黯然失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帮助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现的对策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企业、高校、家庭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如果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真可谓既利国又利民。
  (一)社会应给大学生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
  早在古代就有人指出一个好的社会应“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观点与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学生作为现在以及将来很长一时间内的劳动力主力,更应该“壮有所用”。宽松的就业环境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大前题。
  社会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笔者认为,首先政府要扩大就业,使绝大多数学生应该有业可就,即实现“壮有所有”。其次,宽松的就业环境还应包括学生“学有所用”。目前通行的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学非所用,一个学生可以,十个也可以,但如果大学生中普遍出现“所用非学”的话,对整个社会必将是巨大的损失。
  (二)国家应加大对职业规划的研究工作和投入
  从微观上来讲,大学生职业规划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但从宏观上来看,大学生职业规划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兴旺。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70年代,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拨款计划,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90年代后,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计划进一步加强,其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准备。
  国家不仅应加大在研究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并且要推广职业规划教育,改变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主要限于大学阶段这一局面,也应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
  (三)高校应该认真对待职业规划教育
  鉴于目前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局限于高校,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应负有更重大的责任,应该更认真地对待职业规划教育。首先各高校应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职业规划专业辅导队伍,至少在学生做职业规划时,把学生“引进门”。其次,学校要为在校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修正个人的职业规划。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跟踪调查,积累案例,修正和完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
  (四)大学生本人应重视职业规划设计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不乐观的是,根据本人调查和体会,绝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规划有着很高的热情,主要表现在积极参加各种规划竞赛和热衷于各类职业测评。但真正做个人规划时,往往流于表面的一些东西,反而不认真不客观。这一点必须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虽然我们可以把问题的出现原因推向社会、学校,但从自身找原因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个严峻的问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不仅是个人问题也将是社会问题,本文不过是一管之见,希望对问题的解决能有一定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燕明.美国生涯教育发展历程、特点与借鉴[J].成人教育,2011(7)
  [2]常雪梅,陈靓慧.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
  [3]田飒.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与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09(14)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千年,其间产生很多包括生产方式、生活观念、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今而言的,是我们的祖先在过去较长时间段的历史发展中慢慢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在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开始提升德育的重要性。“五育人”是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实践育人五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
期刊
众所周之,一所大学其发展关键是教师,其核心工作是教学,其生命线是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把三者有机结合,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长春中医药大学探索并实施了基于专业发展的创新性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专项团队”建设。下面,笔者将就这一建设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一“教学改革专项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教师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
期刊
不可否认,思政课堂是一个不讨好,也不讨巧的课堂。我们随处可见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做其他事情的行为在不断发生。思政课被公认为教师不好讲、讲不好,学生不爱听。认真推想其原因,笔者认为是传统思政课堂的弊端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影响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思考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思辨性,让课堂内容充实而有趣,让学生对思政课堂充满期待。试想,如果课堂内容毫无乐趣可言,年
期刊
如果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能及时转变,只知道“仰望星空”胸怀理想,不知道“脚踏实地”认清现实,美好的愿望就难免会屡屡碰壁。  近日,一名曾经的县理科状元、考入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因大学毕业后没找到理想工作而四处流浪的新闻引发广泛评议。虽然据最新消息,故事的主人公已与某软件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但这件事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站在就业“十字路口”的大学毕业生们应该反思。“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
期刊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办学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3月29日,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共有303所,其中湖北最多26所,江苏25所,山西8所。如今,各大独立院校都在按照新机制、新模式,积极
期刊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确定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中份量最重的一门
期刊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是高校共青团建设的中坚力量,重视并加强研究生团学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发展与创新的需要,是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研究生会是研究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重要载体,旨在增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研究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空间、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加强研究生心理健
期刊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它采用建立在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会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并能将这些知识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学习与实践中综合与灵活地应用。研究以提升组织的运营水平、满足顾客消费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运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交叉性应用科学,其概括了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了一系列指导企业运营管理活动的战略、战术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而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
期刊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课,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学语文在高职高专中前景令人担忧。我们课题组于2013年10月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进行调研,结果显示,82.9%的学生认为应该在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并意识到大学语文对提升他们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77.4%的学生要求大学语文的讲授内容适当与他们专业结合。在被调查的3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