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课余训练中网球发球技能的力学分析,其目的是提炼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为推动网球发球技术的发展在课余训练中提供理论的支持,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关键词 课余训练 网球发球 力学
一、前言
发球是网球中唯一一个可以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技术,不需要考虑对手的发挥。发球直接得分是得分的最有效手段,没有之一,体力消耗最小,增强自信,打击对手。而就算没有直接得分,好的发球会让你抢得主动,许多人说网球难发力,主要是来球速度快,旋转大,而一个好的发球就可以避免对手回出这种高质量的球。因此,改进发球提高发球,已成为当前网球技术训练中的焦点问题。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网球发球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提炼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为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二、网球发球技术的力学分析
采用高速立体摄像(500格/秒)和现场调研等方法,对我国男、女网球选手的发球技术进行了分析,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抛球、击球动作技术以及动作节奏问题的本质做了探讨,抛球高度落差过大是造成击球爆发用力动作不连贯的主要根源;提高发球速度重点是要发挥躯干力量,应采用螺旋式向上用力技术;上肢尽管对球拍有最后加速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控制用力方向和球的落点;新、旧发球技术在用力节奏上有本质性区别,新的发球动作节奏更符合动作目的和人体运动原理。同时得出结论:(1)新的发球技术有利于发挥全身肌肉用力。我国运动员应积极采用;(2)抛球过高不利于发挥躯干和下肢的击球力量;(3)我国运动员的抛球准确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4)应建立适合自身素质的发球动作节奏,尤其要重视抛球与击球动作间的配合训练,达到准确、稳定。重视网球运动员精确的时间、空间感知觉训练;(5)加强专项爆发力素质训练和腰背柔韧性训练,提高最大速度贮量。
从对世界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动作技术录像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发球过程共分为6个阶段:(1)准备站位阶段:从运动员有发球意识出现--球拍与球分离时刻;(2)抛球阶段:球拍与球分离时刻--球与手分离时刻;(3)过渡阶段:球离手时刻--膝关节屈曲最大(身体最低)时刻;(4)向后挥拍阶段:膝关节屈曲最大时刻--球拍在身后最低位置时刻("搔背"姿势);(5)向前挥拍击球阶段:球拍从身体最后最低位置--击球后瞬间;(6)随动阶段:击球后瞬间--脚着地。发球技术模式是按照整体动作完成的时间顺序描述和说明的,主要由动作目的和技术要求、动作顺序和描述、原理和可能变异、动作节奏等4个主要部分组成。动作描述都是以右手持拍,左手抛球为例。动作节奏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动作发生的顺序以及相对持续时间。他们还认为:左脚先进场地和右脚先进场地都可使用,两种技术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同时,他们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认为应该根据击球前、后躯干的运动状态决定。当躯干的侧弓释放不足时,应该先迈右脚,右脚的预先摆动有助于躯干旋转;如果躯干侧弓释放充分,旋转躯干肌肉有力,则躯干在击球后有较大的旋转动量,可能造成身体扭曲倾斜,可以先迈左脚进场地,协助维持落地时身体的平衡。借助三维高速录像及直线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网球选手大力发球技术运动参数,揭示网球大力发球属鞭打类动作的特征:(1)抛球的方向与高度、身体下蹲的深度是否适当,均对整个 发球动作技术起重要作用;(2)运动员向后摆动及从侧面举拍,这两种举拍动作之间无优劣之分;(3)影响"搔背"动作阶段的因素主要是下肢蹬伸、躯干扭转、屈肘和上臂外旋的幅度、速度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发球技术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胜负,通过对网球发球动作进行生物力学与解剖学分析,得出击球动作合理与否主要看全身运动的动量能否最终在击球瞬间传到肢体末端。
三、结束语
网球发球技术的力学研究是网球课余训练的重点。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尚在处于发展初期,对网球发球的力学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和不够深入,随着网球运动今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用力学来研究和分析网球技术的必将推动我国网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摘 要 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课余训练中网球发球技能的力学分析,其目的是提炼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为推动网球发球技术的发展在课余训练中提供理论的支持,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关键词 课余训练 网球发球 力学
一、前言
发球是网球中唯一一个可以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技术,不需要考虑对手的发挥。发球直接得分是得分的最有效手段,没有之一,体力消耗最小,增强自信,打击对手。而就算没有直接得分,好的发球会让你抢得主动,许多人说网球难发力,主要是来球速度快,旋转大,而一个好的发球就可以避免对手回出这种高质量的球。因此,改进发球提高发球,已成为当前网球技术训练中的焦点问题。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网球发球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提炼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为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二、网球发球技术的力学分析
采用高速立体摄像(500格/秒)和现场调研等方法,对我国男、女网球选手的发球技术进行了分析,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抛球、击球动作技术以及动作节奏问题的本质做了探讨,抛球高度落差过大是造成击球爆发用力动作不连贯的主要根源;提高发球速度重点是要发挥躯干力量,应采用螺旋式向上用力技术;上肢尽管对球拍有最后加速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控制用力方向和球的落点;新、旧发球技术在用力节奏上有本质性区别,新的发球动作节奏更符合动作目的和人体运动原理。同时得出结论:(1)新的发球技术有利于发挥全身肌肉用力。我国运动员应积极采用;(2)抛球过高不利于发挥躯干和下肢的击球力量;(3)我国运动员的抛球准确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4)应建立适合自身素质的发球动作节奏,尤其要重视抛球与击球动作间的配合训练,达到准确、稳定。重视网球运动员精确的时间、空间感知觉训练;(5)加强专项爆发力素质训练和腰背柔韧性训练,提高最大速度贮量。
从对世界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动作技术录像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发球过程共分为6个阶段:(1)准备站位阶段:从运动员有发球意识出现--球拍与球分离时刻;(2)抛球阶段:球拍与球分离时刻--球与手分离时刻;(3)过渡阶段:球离手时刻--膝关节屈曲最大(身体最低)时刻;(4)向后挥拍阶段:膝关节屈曲最大时刻--球拍在身后最低位置时刻("搔背"姿势);(5)向前挥拍击球阶段:球拍从身体最后最低位置--击球后瞬间;(6)随动阶段:击球后瞬间--脚着地。发球技术模式是按照整体动作完成的时间顺序描述和说明的,主要由动作目的和技术要求、动作顺序和描述、原理和可能变异、动作节奏等4个主要部分组成。动作描述都是以右手持拍,左手抛球为例。动作节奏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动作发生的顺序以及相对持续时间。他们还认为:左脚先进场地和右脚先进场地都可使用,两种技术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同时,他们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认为应该根据击球前、后躯干的运动状态决定。当躯干的侧弓释放不足时,应该先迈右脚,右脚的预先摆动有助于躯干旋转;如果躯干侧弓释放充分,旋转躯干肌肉有力,则躯干在击球后有较大的旋转动量,可能造成身体扭曲倾斜,可以先迈左脚进场地,协助维持落地时身体的平衡。借助三维高速录像及直线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网球选手大力发球技术运动参数,揭示网球大力发球属鞭打类动作的特征:(1)抛球的方向与高度、身体下蹲的深度是否适当,均对整个 发球动作技术起重要作用;(2)运动员向后摆动及从侧面举拍,这两种举拍动作之间无优劣之分;(3)影响"搔背"动作阶段的因素主要是下肢蹬伸、躯干扭转、屈肘和上臂外旋的幅度、速度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发球技术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胜负,通过对网球发球动作进行生物力学与解剖学分析,得出击球动作合理与否主要看全身运动的动量能否最终在击球瞬间传到肢体末端。
三、结束语
网球发球技术的力学研究是网球课余训练的重点。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尚在处于发展初期,对网球发球的力学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和不够深入,随着网球运动今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用力学来研究和分析网球技术的必将推动我国网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