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集体是每个学生的另一个“家”,家中成员是否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家是否能让每一个成员感到温暖,每一个成员是否都有一份博爱的心、爱家的情。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除了要有一份爱心,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通过参与,让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进而达到整个班集体和谐共进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班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事实上,有些班不是制度不完善,而是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学生在执行时出现抵触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制度未能真正被学生所认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班集体的管理中,就要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制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且被学生认可的制度。主要做法分以下几个阶段:1.民意调查阶段:让学生自己思考应制订哪些制度,应有哪些具体内容;2.汇总统计阶段:请学生代表协助班主任将学生的意见汇总,形成建立制度的初稿;3.讨论确定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制度初稿,班主任进行适当的补充,形成制度;4.制度完善阶段:根据实际执行的情况,每半学期对制度进行一次调整、补充,从而使制度更加完善。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制订出班集体的常规管理、奖励以及处罚等方面的条例。这样制订出的制度,一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便于实施;另一方面制度制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制度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明确了自己该怎样做。
二、让学生参与班集体的管理
谈到班集体的管理,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事情。其实不然,班集体的管理应该是每个学生的事情,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去体会管理的酸甜苦辣。只有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在管理中遭受挫折的痛苦、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他们才会形成主人翁的意识。在班内除了设立班委会外,还建立了值日班长、值日劳动委员制度,让学生轮流参与管理。另外,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让两位学生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半个月更换一次的黑板报让学生分组轮流负责。通过这些措施,让每个学生都有为班集体做贡献的机会,从而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参与,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让学生参与学习竞争
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而竞争则是一项重要的外因。怎样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以竞争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值得每个教师研究的问题。可以提出“在互助的前提下公平竞争”的口号,采取分组竞争法,具体做法如下:1.思想动员:明确竞争的意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2.分组竞争:将学生分成五个大组,各组学生学习基础相当;3.成长记录: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记录;4.成绩展示:根据学习成长记录定期进行评比,并对优胜方进行适当的鼓励;5.互帮互助:根据评比结果,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
四、让学生参与评价
对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各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的评语是评价的重要内容,评语应包含道德品质、自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完成评语往往经过三个阶段:1.学生自我评价阶段,由学生对自己一学期各方面的表现作书面评价;2.学生互评阶段,在自评的基础上,分组互评,由组长归纳总结做出书面评价;3.教师评价阶段:班主任结合各组的书面评价、任科教师的评价以及班主任本人的评价,对每个学生进行总的评价。
一、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班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事实上,有些班不是制度不完善,而是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学生在执行时出现抵触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制度未能真正被学生所认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班集体的管理中,就要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制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且被学生认可的制度。主要做法分以下几个阶段:1.民意调查阶段:让学生自己思考应制订哪些制度,应有哪些具体内容;2.汇总统计阶段:请学生代表协助班主任将学生的意见汇总,形成建立制度的初稿;3.讨论确定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制度初稿,班主任进行适当的补充,形成制度;4.制度完善阶段:根据实际执行的情况,每半学期对制度进行一次调整、补充,从而使制度更加完善。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制订出班集体的常规管理、奖励以及处罚等方面的条例。这样制订出的制度,一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便于实施;另一方面制度制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制度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明确了自己该怎样做。
二、让学生参与班集体的管理
谈到班集体的管理,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事情。其实不然,班集体的管理应该是每个学生的事情,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去体会管理的酸甜苦辣。只有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在管理中遭受挫折的痛苦、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他们才会形成主人翁的意识。在班内除了设立班委会外,还建立了值日班长、值日劳动委员制度,让学生轮流参与管理。另外,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让两位学生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半个月更换一次的黑板报让学生分组轮流负责。通过这些措施,让每个学生都有为班集体做贡献的机会,从而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参与,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让学生参与学习竞争
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而竞争则是一项重要的外因。怎样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以竞争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值得每个教师研究的问题。可以提出“在互助的前提下公平竞争”的口号,采取分组竞争法,具体做法如下:1.思想动员:明确竞争的意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2.分组竞争:将学生分成五个大组,各组学生学习基础相当;3.成长记录: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记录;4.成绩展示:根据学习成长记录定期进行评比,并对优胜方进行适当的鼓励;5.互帮互助:根据评比结果,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
四、让学生参与评价
对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各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的评语是评价的重要内容,评语应包含道德品质、自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完成评语往往经过三个阶段:1.学生自我评价阶段,由学生对自己一学期各方面的表现作书面评价;2.学生互评阶段,在自评的基础上,分组互评,由组长归纳总结做出书面评价;3.教师评价阶段:班主任结合各组的书面评价、任科教师的评价以及班主任本人的评价,对每个学生进行总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