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形式 探究意义 拓展运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英语语法课常因课堂内容与形式的枯燥乏味而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感知语法形式、探究语法意义、拓展语法运用的逻辑顺序,分三步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语境中灵活应用语言结构,从而提高语言技能,提升英语语言素养。
  关键词:语法教学;形式;意义;用法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这四大语言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语法。语法是语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要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支架。只有掌握英语语法知识,才能使听读成为有效的输入,使说写的输出也有章可循。但是,近年来,随着各地英语中考、高考中单选题的消失,人们对语法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低,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往往无意识地弱化了语法教学。事实上,英语新课程不主张淡化语法,只是提出教师不要过于强调单纯传授语法知识的做法[1]。因此,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优化语法教学,促进语言的有效生成。
  Larsen-Freeman指出,语法并不是静止的语言知识,而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动态应用的过程,故称为语法技能(grammaring),即一种形式和语义准确,而且得体地运用语法结构的能力,因而语法教学应包括三个维度:形式、意义和用法[2]。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的语法课安排在Section A部分的最后一个课时,而不是每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正是基于语法教学这三个维度的递进考虑。Section A部分第一课时的听力和口语表达以及第二课时的小阅读文本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来感知语法形式,让学生全方位接触语法知识现象。学生带着对语法知识的初步感知进入到语法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探究语法意义。随后,学生在Section B部分的学习中可以自然地巩固所学,拓展语法运用,由浅入深,直至完全掌握该语法现象。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中Section A部分的Grammar Focus (3a-3c)教学为例加以探究。
  一、感知语法形式
  感知语法形式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形式即读句子或语篇,从视觉上了解语法知识点的形态和组成。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演绎法教学,即教师先罗列语法规则,然后展示例句,而忽视了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探究式以及情景式语法教学行为[3]。这样的感知形式缺乏新意,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和乏味,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也有用听力导入语法教学的案例,教师播放听力资料,内含本单元语法点句子,学生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从听觉上感知语法形式。这种方式较为间接和隐晦,有些英语基础不佳的学生往往感知不到,因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将视觉效应和听觉效应结合起来,使用教材中出现的图片和人物,编辑对话,整合内容,制作了两个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语音听力、视频资源、文本资料三位一体进行感知,先在脑海中初步形成此单元语法的形式。
  本教学单元的重点语法为将来时态,是对未来的预测,包括There will be ...和People will ...两个句型,同时还结合了比较级。Section A第一课时中包含了许多对未来情况的预测,有正面积极的预测,也有负面担忧的预测。因此,教师在设计感知活动时,将Section A第一课时中出现的预测整合起来,编辑对话,邀请了两名学生进行朗读,配上图片,制作了两个视频。视频的内容为两名学生共同谈论未来世界。
  【课堂实录】
  T: Let’s enjoy a video. Try to find out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Play Video 1)
  Ss: The prediction about the future.
  T: That’s right. So what is Anna’s prediction about the future?
  S1: There will be fewer trees.
  T: There will be more trees, less trees or fewer trees. Which one is right?
  Ss: Fewer trees.
  T: Right! Let’s read it.
  Ss: There will be fewer trees.
  T: Any other prediction?
  S2: There will be more people.
  S3: There will be less fresh air and more pollution.
  S4: There will be more buildings in the city.
  S5: There will be less fresh water because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in the sea.
  T: These are Anna’s predictions. Let’s talk about them together.
  (A few minutes later)
  T: Now let’s go on watching another video. What are they going to talk about? Try to get the main idea.   (Play Video 2)
  Ss: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prediction about people’s lives.
  T: Very good answer. So what are their predictions about the lives in the future?
  S1: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S2: More books will be on computers, not on paper.
  S3: People will not use money.
  S4: People will have more robots.
  S5: People will live to be 200 years old.
  T: OK. Let’s talk about predictions about people’s lives in the future.
  【教学反思】通过观看两个视频,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对预测未来的将来时态的句子进行了初步双重感知。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又对这一语法知识进行了模仿运用。交流前,教师已经把相关的句子呈现在白板上,只不过,除了“There will be”“People will”“Kids will”“More books will”这些表示对未来预测的将来时态语法结构外,其他的具体内容都被纸条盖住了。在交流中,每当学生讲出一个句子时,教师撕开遮挡纸条,呈现此句,但是fewer, less, more的位置仍空缺,需要学生再次斟酌,选出最佳答案,随后教师再呈现正确答案。此举目的是让学生对此重点知识引起注意并思考,并自主对比三个词之间的差异。最后,教师请学生再次阅读板书上的句子,进一步巩固本课语法点。板书设计见图1。
  二、探究语法意义
  通过对语法形式的感知,学生已经在脑海里初步形成了此语法结构的形式。教师应趁热打铁,在感知语法形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并理解语法意义。每个语法点都有其内在含义,例如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具体差别,两者都表示过去发生的事,但是过去时表达的仅仅为过去事情的动作,而现在完成时强调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类似这样的意义理解,教师很难通过一两节课将其讲述清楚,学生一定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内化其差异,领悟其意义。以课本中3a习题为载体,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领悟本课语法点的意义。
  【课堂实录】
  T: It’s time to make our own predictions.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finish Activity 3a by yourself.
  T: Let’s check.
  S1: In 100 years, there will be more cars because there will be more people in the cities.
  T: Wonderful. Do you all agree with her?
  Ss: Yes.
  T: Are you sure? But I think there will be fewer cars because there will be more planes or flying cars. Is that possible?
  Ss: Yes.
  T: So you may find more than one answer to some questions. Let’s go on with the next one.
  S2: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less fresh water because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in the sea.
  T: Excellent. Do you have a different answer?
  S2: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more fresh water because there will be less pollution in the sea.
  T: Which one is right? Yes, I think both are right.
  【教学反思】在语法意义领悟部分,教师请学生完成课本中3a 的习题。刚开始学生的答案比较局限和保守,教师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有些习题可能不止一种答案,即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级的正反两面,全面认知和理解语法含义。在完成习题以及校对后,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一遍3a中所有的句子,目的是让学生顺利完成第一步骤中的语法形式到第二步骤中的语法意义的过渡。随后,教师展示课本中3b习题中的图片(见图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一句话完成图片对未来的描述,操练此课语法。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描述的内容都各不相同,发挥想象,相互讨论,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不难发现,在3a练习的铺垫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此课语法点的意义,在3b内容的表达上,学生自主组句,同伴间不同的表达方式既开拓了彼此的思维,弥补了不足,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理解此语法点的深层意义。
  三、拓展语法运用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从感知语法形式到探究语法意义,学生已经对本课重点语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语法运用拓展部分,教师可以依托课本材料,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非文字信息,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表达,灵活运用。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语言使用的语境。有学者提出,语法本身并不枯燥,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有趣、有意义。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设计一个语境,这个语境能使语法教学变得有意义,不再单纯要求学生简单地记忆规则[4]。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教师收集了本单元第一、二课时中出现的所有对未来预测的图片,并进行了适当补充和拓展,将这些图片整合起来,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教师播放动画,让学生首先欣赏图片,然后看图说话。整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生成语言,并将重点知识以语篇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到了在情境中操练语法和运用语法。
  【课堂实录】
  T: Here are more pictures. Try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them.
  S1: In the future,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not at school.
  S2: Books will be on computers, not on paper.
  S3: People will have more free time because robots will do more jobs for people.
  S4: People will not use money. Everything will be free.
  S5: People will spend more time with family.
  S6: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because there will be more cars in the cities.
  S7: There will be world peace.
  T: Now who can be a reporter and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one by one?
  【教学反思】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语言运用效果,教师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学习支架。第一步,教师播放flash,先请学生从头到尾观看。第二步,教师展示一幅图片,请若干个学生发表观点,通过对比,开拓大家的思维。第三步,教师请一名学生完成flash中所有图片的解说。科学合理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一闪而过的图片库中,达到由形式感知、意义探究,最后输出所学,即灵活运用语言的效果。
  综观整节语法课,教师一改往常讲授习题为主的单调模式,创立英语语法学习三步骤,从感知语法形式到探究语法意义,再到拓展语法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境中灵活应用语法知识,提高语法技能,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考试,不是新课程的天敌——关于英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评价关系的思考[J]. 人民教育,2007(6):35-37.
  [2] LARSEN-FREEMAN D.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112.
  [3] 王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1):14-18.
  [4] 张学平,夏卫华.情景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有效运用[J].基础外语教育,2015(8):75.
其他文献
那一年,妈妈、爸爸、姐姐先后离开家。每走一个人,家里就空一块。最后,家里只剩下我和两个弟弟了。  这时,姥爷来了。姥爷是个大高个儿,但背有点儿弯了;浓眉大眼,但眼角垂下来了。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弟弟们写给妈妈、爸爸、姐姐的信里,总会提到:我们很好,姥爷也很好……  家里日子过得紧,姥爷先给我们立了规矩,花钱得报账。  记得那时,姥爷派我和弟弟们出去给家里买东西,姥爷估摸着预支些钱。等我们完成
门卫又换了新保安。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换了五六个。  是一个来小区拾破烂的老太太“逼迫”他们离开的。  老太太来小区的频率比上班还勤,从周一到周日,一天不落,有时一天来三两次,围着垃圾车瞅、扒、翻、挑,认真耐心的劲儿仿佛垃圾车就是堆满金银财帛的藏宝洞。  阳光漫过高楼,流进垃圾车的时候,老太太正扒拉到兴处。飞扬跋扈的垃圾卧在地面上,仰在甬路上,刺激着行人的视觉和味觉。  保安警告老太太要注意公德,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作用要有清晰的认识,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拿来主义.教师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在教材原有设计基础上,必须融入教师对章节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生成的还原、对知识体系的架构.  关键词:不等式;类比推导;思维导图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在课前设计多么完美,课后反思都感觉有遗憾之处.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不断思索、在教案设计中不断取舍,
摘 要:就高中物理规律教学而言,物理规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展开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探索到相应的物理规律,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的这一问题,进而运用相应的案例佐证了激发学生认知情感、营造认知环境、增强学生感性认知等策略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教学价值,最后提
复习课是高中生物备考中用时较多的一种课型,在高三阶段常用4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生物的一轮复习,用2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和模拟综合训练。与新课教学相比,高中生物的复习课教学一直存在着知识内容多、主线较散乱、教师重教辅轻教材、教学重讲授轻启悟、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等问题,从而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生本教育”是一种为了学生好学而进行设计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
摘 要:邮票是图片史料的组成部分,也是达成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要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邮票中的历史元素,将其与学生认知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解释;邮票;罗斯福新政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在这一素养的达成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和促进学生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史料收集、解读、质疑、多角度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一首震撼心灵的诗歌—-_《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每当笔者和学生吟诵起它就热泪盈眶。在“5·12”四川大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面前,人们的生命意识开始迅速觉醒,凸现了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崇高价值。为此,笔者积极整合与拓展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营造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浓厚氛围。    一、生命课堂,实现师
当前,“微课”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怪象”.一方面,各种微课培训、微课比赛“热火朝天”,各种微课资源、学习网站也纷纷登场;另一方面,微课的观看却是“冷冷清清”,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举步为艰.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教学,倘若微课只是停留在“孤芳自赏”的层次,那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象”呢?笔者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微课的“质量”不过关. 比如,设计粗糙,人云亦云;表达生硬,单调乏
摘 要: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复习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策略之一,可以有效地克服遗忘、内化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提升思维品质。因此,在英语单元复习中,教师可以聚焦主题意义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同步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文化意识,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意义;单元复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一、理论背景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1]。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巧妙设计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