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磨利剑 字斟句酌品妙言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jm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品析语言作为实现文本细读的主要方式,一直是散文教学的重点。教师采取的品析语言教学方式主要有示范引领式、发现总结式和聚焦“锤打”式。这三种教学方式或侧重于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或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发现,或侧重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情,选择合适的方式。
  关键词
  品析语言 示范引领 发现总结 聚焦“锤打”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品析语言是教学的重点,是实现文本细读的主要方式。如何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才能帮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潜心涵泳、咬文嚼字、体会妙处呢?笔者最近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上课的文本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壶口瀑布》。三位授课教师依据单元提示的要求,都把“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但具体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效果也各有差异。
  一、示范引领式
  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以“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的这些特点的呢?”这一问题过渡到语言品析环节,然后投影示例: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品析一: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河水的气势比作千军万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波涛汹涌、雄奇壮阔的形态,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品析二:多用短句,“推推搡搡”“前呼后拥”,一词一句,精练生动,节奏紧凑,表现了黄河波涛翻滚、奔腾激越的气势,富有力量。
  品析三: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壶口水势的惊叹之情,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生自读示例,讨论、总结语言品析的角度,如修辞、句式、写作手法、用词等,学习品析文字的格式要求。然后,学生学以致用,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品味语言的妙處,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从教学实效来看,多数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模仿样例,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从一个或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品析,表述文字也基本符合格式要求。
  这种品析语言的方式突出的是教师的示范引领,强调的是规范的文字表达,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语言鉴赏类考题的能力,更多地迎合了应试的要求。但是,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不能自主发现,随心表达,阅读文本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思维也受到了束缚,不利于自身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发现总结式
  教师单刀直入,明确“品析语言”的任务:“‘语言美’是梁衡游记写景散文的‘四美’之一。本文突出体现了他的语言风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理解、赏析,体会语言的妙处。”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品析的角度,组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个人赏析成果,互相评议、修改,推荐代表发言。从现场讨论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讨论积极热烈;从展示环节来看,学生各抒己见,赏析角度独特,表达自然。下面试举两例:
  例一: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品析:“跌”字形容河水急坠;反复强调“跌”字,突出了黄河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的气势,表现了其百折不挠的精神。文中连续五次使用“跌”,三次使用“碎”,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适当的语言重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效果。
  例二: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品析: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钻”“觅”“淌”“夹”等动词,分别描写了泉、溪、漩涡三种细小的水的形态,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在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语言特点并加以明确:“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句式多样,缓急有致;四字短语,典雅凝练;系列动词,准确精当。”
  这种品析语言的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发现机会、更广的思考空间和更自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徜徉于字里行间,领略语言文字的妙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自主组织语言,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的赏析文字鲜活灵动,闪烁着思想的火花。但是,相对而言,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感受比较碎片化,需要依靠教师进行系统的总结、提升。
  三、聚焦“锤打”式
  教师把“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作为原句,组织学生进行了四次比较品析,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比: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学生自读,比较去掉“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之后的语句与原句的区别,最终明确:“挤着”“撞着”突出黄浪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密度很大;“推推搡搡”是河水的横向动态,“前呼后拥”是河水的纵向动态,这两个词语准确地表现出水的不同动态;原句动词使用精准,把“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具体、生动。
  再比: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不断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学生齐读,感受修改后的语句与原句的差别。原句更多地使用短句,不仅表现出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而且读起来富有节奏感,体现了语言的音韵美。
  三比: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学生自读、比较。叠词“排排”“堆堆”“推推搡搡”,读起来朗朗上口,突显了黄河波涛汹涌、排山倒海的雄壮气势。   四比: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男生齐读原句,女生齐读比较句,分析两者的风格差异。原句表现了黄河雄奇壮阔的气势,富有阳刚之美;比较句描写了黄河柔和、优美的姿态,富有温柔之美;将两句放在一起理解,可以得出黄河“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结论。在学生品析、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标注了朗读提示(停顿和重音)的两句话,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妙处,理解黄河的伟大品格:
  (男生)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女生)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在这种语言品析方式下,教师聚焦文中典型语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比较、辨析,“重锤敲打”,反复揣摩,感受语言上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语言的着意锤炼。教师有意避开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修辞赏析,另辟蹊径,从用词准确,描写具体,短句、叠词增强气势,深入理解风格差异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如何运用、建构语言,语文素养获得了提升。
  纵观上述三种品析语言的方式,示范引领式侧重于教师的指导和示范,适合初步学习如何品析文本语言的学生;发现总结式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辅以教师的总结提升,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语言品析能力;聚焦“锤打”式侧重于教学目标的要求,训练点更加具体、集中,力求“一课一得”,学生的语言习得更为扎实有效。
  千锤百炼磨利剑,字斟句酌品妙言。品析语言,教师要依据具体学情,遵循文本特质,突出教学重点,选择合适方式,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用心涵泳感悟,逐步走进“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初中生阅读素养测评的研究”(编号:B-b/2020/02/190)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适应时代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融入信息化技术、多学科知识等的融合课堂,能让学生在多元的思维组合中构建学习网络,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品质,形成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多项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主动、有效。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数字化学习 融合探究  数字化时代,为数学课堂的融合创新提供了更多
期刊
摘要  区域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认识和教学行为、教研态度和成果、教师视角的教研问题及期许等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问卷调查对于了解这些方面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服务区域初中英语教学,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区域教研 调查分析 对策研究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
期刊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作文课,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使学生获得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文指导课的上法。赵怀巧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取材于学生的期中考试作文,学生印象深刻,有话可讲。  我们知道,平时的课堂作文和考场作文有所不同。考场作文是学生经过细致构思后创作的,往往能够反映他们真实的写作水平。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大多局限在父母之爱上,因而本次作文中,表达父母之爱的文章较多,但
期刊
针对本地区农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对教材体系理解不透”“对编者意图领会不深”两大问题,培育站最终确定了“初中語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研修主题。下面,笔者分享自己在研修过程中,利用助读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和思考,并重点谈谈自读课文教学设计的几种视角。  视角一:借助单元说明进行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是编者意图的集中表达,教师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研究单元说明。统编教材的单元说明,由两
期刊
摘要  数学核心素养落地于课堂教学,需要对目标、活动、素材和评价进行改进,使其适合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确定目标需要关注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设计活动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选取素材需要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设定评价需要学习与发展的内部转换。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目标确定 活动设计 素材选取 评价设计  如何促进数学核心素养落地是一线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組织教学的难点问题。实践中,
期刊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对八年级学生来说,传记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文体。熟悉,是因为传记和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有相似之处;陌生,是由于传记文体具有“半诗半史”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了解传主的生平事迹,感受传主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感知、发现、明确传记文体“半诗半史”的特点,这是教师在进行传记文体教学时必须完成的任务。  为此,笔者对七、八年
期刊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散文是作者通过写景记事状物来抒发真情实感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写人写事背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作者的感情往往隐藏在特意设置的一些细节里。因此,品读一篇好的散文,应该对文章进行细致入微的品读,在细微之处感受人物生动的形象,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本节课教者选取了朱自清的《背影》《匆匆》《冬天》三篇文章,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对散文的“细微之处见真情”这一
期刊
编者按  今年5月,江苏省200余名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相聚徐州市第十三中学,参加“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教学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名师示范课、专家主题讲座以及对话沙龙等方式,与会教师共同探寻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本期节选部分名师示范课及教学反思,敬请关注。  随着统编教材的实施,“1+X”的群文阅读引发一线教师极大的探究兴趣。笔者试图把群文教学与诗词的特质有效融合,力求上出一节既有群文阅读特征,又具诗词味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存在种种不当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准确剖析病因,有针对性地寻求优化对策,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阅读 教学 对话 优化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审视目前的阅读教学,不难发现,由于认识的偏差、思想的忽视、操作的失误等,课堂对话的失范行为并不鲜见,这无疑降低了课堂的效益。以下分析了教
期刊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教师可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设置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下面以译林版九(A)Unit3 Teenage problems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以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飞跃。  一、教学设计  1.读前阶段。  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和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问题:“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