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那么,造成留守儿童有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同样,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无法诉说。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
二、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①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②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③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二)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學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
(三)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作用,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總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那么,造成留守儿童有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同样,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无法诉说。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
二、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①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②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③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二)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學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
(三)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作用,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總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