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落实“双基”到体现“四基”,我们的课堂是一道“做加法”的课堂吗?在“纷繁”的热情和“简约”的冷静思考中,怎样在“简单”中现“丰盈”。笔者试以苏教版五上“找规律——简单的周期”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简情境,凸内涵
【教学活动A】
1.猜一猜:下一个是谁?(播放图片,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依次重复出现)
2.赏一赏: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课件播放昼夜更替、四季变换等图片)
3.找一找:图中的物品的排列规律(呈现课本主题图)
【教学活动B】
1.谈话激趣:动物乐园正在举行一场盛会(呈现主题图)。哪串才是打开乐园之门的密码?(出示密码图)
○●■▲ ○●■▲ ○●■▲ ……
○●■▲ ●■○▲ ▲●■○ ……
○●○○●○○○●○○○○●……
2.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排列现象?
“认识周期现象”这一环节,A活动中教者在教材主题图的基础上增设了“以猜激趣”“现象欣赏”两个情境,让学生在经历“初识周期——丰富感知——形成认知”中逐步认识现象中的周期规律。这样的设计也做得很科学。B活动,以孩子乐于挑战的“解密”形式融入主题情境,激起孩子“找规律”的兴趣、给了学生“找”规律的机会,三串密码从“正、反”两面指向周期现象的“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固定结构,充分地彰显了规律内涵,学生在“能和不能”的争辩中认识周期现象、描述周期现象,形成对周期现象的充分、坚实的认识。凸显思考、彰显内涵的“简约情境”是数学的课堂情境。
二、简目标,显过程
【教学活动A】
1.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推理方法。
学生用画图、列举(奇偶性)、计算等策略判断: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2.独立尝试,逐步优化推理方法。
学生用的画图、列举(3倍数特征)、计算等策略判断:左起第17盏灯笼、第21盏是什么颜色?
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喜欢方法3)
讨论:怎样根据除法算式中的余数来判断?
3.自主练习,掌握方法。
学生自主选择并用计算的方法判断:左边起第( )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交流讨论:当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教学活动B】
1.同活动A。
2.比较辨析,重点理解。
追问: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还能用方法2进行判断吗?用什么方法判断合适?
对比练习:(1)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23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23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讨论:(1)两盏灯的颜色为什么相同呢?
(2)都是左起第23件,为什么两道题的除数不同?
追问:看来用规律进行预测时,与物品的哪些数量有关,与哪些数量无关?
理念不同,效果迥异。活动A中,“多种推理方法的体验和优化”和“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推理方法”两个教学目标并行,平分“课”色。这样目标简单堆砌的“多元”,占用有效教学时间,使教学出现“消化不良”,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活动B中,教者对非核心目标做简化处理,在学生有所体验后,即把重点锁定核心目标,围绕周期规律的要素,以具有相同条件的两个问题的推理判断、辨析讨论,形成丰富的探究过程。这样的设计,扣准知识的生长点,简化教学目标,以丰满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扣本质、有过程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发展。
三、简素材,拓层次
【教学活动A】
1.按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的第32个图形。
(1)△○□△○□△○□……( )……
(2)○○○□○○○□……( )……
2.一串珠子按白、白、白、黑这样的规律排列,第21颗是白珠还是黑珠子?
【教学活动B】
“数数游戏”——不同的数法,36各在左起第几列?
(1)1、2、3、4、5 (2)1、2、3、4、5
6、7、8、9、10 10、9、8、7、6
…… ……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的重要手段。活动A的练习设计,虽然运用了多个素材形成多个组题,但层次单一,只能起到简单巩固的作用。活动B用“数数”一个素材进行变式,形成了逐层递进的2个练习,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深切感受“每组数量” “一组的次序”这些要素的重要性,在挑战中培养观察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发展”。以简单的素材设计出层次丰富的练习,落实多元目标,是数学练习设计理想境地。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浓妆艳抹”的课堂,以纷繁的形式背离了追求内涵、思想、深度的预期。行走于探寻“简约课堂”之道的我们,从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出发,智慧地“剪” “减” “简”,打造自然、本真的数学课堂,以简约姿态贴近数学的本质。
一、简情境,凸内涵
【教学活动A】
1.猜一猜:下一个是谁?(播放图片,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依次重复出现)
2.赏一赏: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课件播放昼夜更替、四季变换等图片)
3.找一找:图中的物品的排列规律(呈现课本主题图)
【教学活动B】
1.谈话激趣:动物乐园正在举行一场盛会(呈现主题图)。哪串才是打开乐园之门的密码?(出示密码图)
○●■▲ ○●■▲ ○●■▲ ……
○●■▲ ●■○▲ ▲●■○ ……
○●○○●○○○●○○○○●……
2.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排列现象?
“认识周期现象”这一环节,A活动中教者在教材主题图的基础上增设了“以猜激趣”“现象欣赏”两个情境,让学生在经历“初识周期——丰富感知——形成认知”中逐步认识现象中的周期规律。这样的设计也做得很科学。B活动,以孩子乐于挑战的“解密”形式融入主题情境,激起孩子“找规律”的兴趣、给了学生“找”规律的机会,三串密码从“正、反”两面指向周期现象的“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固定结构,充分地彰显了规律内涵,学生在“能和不能”的争辩中认识周期现象、描述周期现象,形成对周期现象的充分、坚实的认识。凸显思考、彰显内涵的“简约情境”是数学的课堂情境。
二、简目标,显过程
【教学活动A】
1.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推理方法。
学生用画图、列举(奇偶性)、计算等策略判断: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2.独立尝试,逐步优化推理方法。
学生用的画图、列举(3倍数特征)、计算等策略判断:左起第17盏灯笼、第21盏是什么颜色?
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喜欢方法3)
讨论:怎样根据除法算式中的余数来判断?
3.自主练习,掌握方法。
学生自主选择并用计算的方法判断:左边起第( )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交流讨论:当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教学活动B】
1.同活动A。
2.比较辨析,重点理解。
追问: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还能用方法2进行判断吗?用什么方法判断合适?
对比练习:(1)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23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23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讨论:(1)两盏灯的颜色为什么相同呢?
(2)都是左起第23件,为什么两道题的除数不同?
追问:看来用规律进行预测时,与物品的哪些数量有关,与哪些数量无关?
理念不同,效果迥异。活动A中,“多种推理方法的体验和优化”和“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推理方法”两个教学目标并行,平分“课”色。这样目标简单堆砌的“多元”,占用有效教学时间,使教学出现“消化不良”,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活动B中,教者对非核心目标做简化处理,在学生有所体验后,即把重点锁定核心目标,围绕周期规律的要素,以具有相同条件的两个问题的推理判断、辨析讨论,形成丰富的探究过程。这样的设计,扣准知识的生长点,简化教学目标,以丰满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扣本质、有过程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发展。
三、简素材,拓层次
【教学活动A】
1.按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的第32个图形。
(1)△○□△○□△○□……( )……
(2)○○○□○○○□……( )……
2.一串珠子按白、白、白、黑这样的规律排列,第21颗是白珠还是黑珠子?
【教学活动B】
“数数游戏”——不同的数法,36各在左起第几列?
(1)1、2、3、4、5 (2)1、2、3、4、5
6、7、8、9、10 10、9、8、7、6
…… ……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的重要手段。活动A的练习设计,虽然运用了多个素材形成多个组题,但层次单一,只能起到简单巩固的作用。活动B用“数数”一个素材进行变式,形成了逐层递进的2个练习,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深切感受“每组数量” “一组的次序”这些要素的重要性,在挑战中培养观察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发展”。以简单的素材设计出层次丰富的练习,落实多元目标,是数学练习设计理想境地。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浓妆艳抹”的课堂,以纷繁的形式背离了追求内涵、思想、深度的预期。行走于探寻“简约课堂”之道的我们,从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出发,智慧地“剪” “减” “简”,打造自然、本真的数学课堂,以简约姿态贴近数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