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震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探讨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会造成对城市的巨大破坏以及灾区自然环境的重大改变,进而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件。如何开展应急监测,密切监视环境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根据四川地震灾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综合各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一些探讨,供同行参考很有必要。
  地震之后急需展开环境应急监测
  
  一、地震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1)城市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
  城市里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制药等行业以及化学品仓库一般都贮存着大量的酸、碱、光气、氯气、石油类物质以及其他化学品,多用卧式贮罐,在露天或罩棚内贮存。如果贮罐没有进行固定,地震时有可能会造成罐体翻滚、管路破损,导致罐内物质泄漏或流洒。
  (2)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被破坏
  地震强大的扭曲力很容易使城市排污管道破裂,造成大量污水四溢,弥漫于城市之中,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可能对污水处理厂造成严重破坏,削弱城市处理废水的能力,间接地影响城市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引起地表水环境的恶化。
  (3)细菌和病毒从实验室外溢
  城市中保存的细菌和病毒,主要集中在有关的科研和防疫单位。菌种的种类和毒株虽很多,但数量都不大,一般存放在电冰箱内,地震时只要冰箱不被破坏就不致于外溢。但临时保存的菌种、病毒株多存放在玻璃试管、玻璃皿或玻璃瓶内,一旦遇到破坏性地震,试管、器皿被打破,就有可能外溢,造成传染。
  (4)放射性物质泄漏
  放射源主要集中在核电站、辐射防护研究和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其次分布于煤田地质勘探、医疗防疫单位,教学和生产单位较少存放。目前,我国核电站都是按照很高的抗震级别来建造的,抗震系统完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他放射源则分布较散,一旦在工作时发生地震,或者个别单位不按规定包装、贮存,就有可能会对空气和水造成污染。
  
  二、应急监测的主要对象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环境
  保障灾区饮用水安全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开展应急监测是地震应急监测工作的头等大事,做好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是灾区防疫和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
  (2)城市大气环境
  地震可能会引起工厂、化学品仓库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如果地震引起城市火灾的话,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城市大气环境开展应急监测十分必要。
  (3)辐射源
  地震中可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开展对辐射源的监测很有必要。
  (4)土壤与地下水
  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垃圾填埋场和尾矿库的破坏以及水灾,可能会造成土地和地下水污染。如果农业用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源被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将会给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和人畜正常饮水带来威胁。
  
  三、建立高效率的环境应急监测制度
  
  (一﹞做好应急小组组成工作,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
  (1)明确应急监测小组的工作职责。在国家、省、市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
  下开展工作。调度应急监测人员、仪器等,组织应急监测小组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小组展开行动;通知监测站启动“应急监测预案”进行监测分析,制定应急监测方案,负责采样及分析化验工作;监测数据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现场监察组。
  (2)应急监测人员的选派。震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事关防治次生环境灾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支持灾区重建的艰巨任务,责任极其重大;灾区基础设施被毁、生活条件艰苦;余震不断带来房屋倒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险;各种监测设备复杂和监测方法繁多,监测劳动强度大。这就需要應急监测小组的领导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的应急处理经验和很高的专业水平。另外,需要挑选组织纪律性好、知识技能全面、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组成应急小组。
  ﹝二)建立运转顺畅的工作制度
  (1)建立灾区环境预警和紧急监测工作制度。应急小组进驻灾区,长期进入应急状态,开展对灾区区域水环境、空气环境等的应急监测;如果一旦发生工厂、仓库化学物质泄漏或污水处理厂破坏等突发状况,就需要进入紧急监测状态。因此,尝试建立灾区环境预警和紧急监测工作制度很有必要。灾区环境预警需要根据饮用水源地与地表水系、主要污染源调查结果建立预警体系,并由此制订紧急监测预案。建立以预警体系、制订紧急监测预案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对保障应急工作的良好工作状态会起到关键作用。
  (2)建立地表水重要监测断面、点位和饮用水源地的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定点展开现场巡查,仔细调研现场状况,精心遴选常规监测项目,适时增加特殊项目的监测;紧急状态下加大巡查频次、监测频次,确保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做出报告。
  (3)应急值班制度。设置值班电话,实现24小时专人值班,确保监测信息上传下达,快速处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4)预警报告制度。对发现的可能发展或引发环境污染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监测小组应立即向本级和上级监测主管部门报告,在出现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下,自动进入预警状态,进行跟踪监测,实行一天一报告制度。
  ﹝三﹞现场特殊情况的应对
  地震过后的余震、暴雨和雷电天气以及随时可能产生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将给现场应急监测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地震知识,在余震到来的时候不慌张,正确避险;及时掌握天气信息,做好恶劣天气作业的心理准备,做好现场防雷工作,合理选择点位,避免暴雨形成的城市内涝、道路泥泞给应急车辆行驶和人员的行走安全带来的难题;注重了解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预报,规避在奔赴现场监测的道路上以及现场监测点位上可能出现的危险。
  灾区情况复杂,人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现场监测条件复杂,瓦砾、碎玻璃、石子、树枝、钢筋铁丝等都可能划伤工作人员,很多监测任务需要监测人员靠近废墟危房、深沟水塘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源、辐射源;灾后有毒有害物质的弥漫、大量尸体腐败,水土气候的不适应、监测人员的疲劳,都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影响监测人员的战斗力。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员伤病的危险,在现场监测中重视防护服装的使用,尽可能避免划伤和中毒,要尽可能采用双人或多人现场采样,避免单人采样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要时刻关注自身和其他监测人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生可疑症状,立刻去医院检查治疗。
  目前,人类对地震的认识还比较浅薄,难以对地震灾害进行准确预测。一旦发生地震灾害,环境应急监测队伍将会提供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在防范污染事故、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地震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将有利于开展对灾区的应急救援工作,有利于保障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有利于灾区的恢复重建。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本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人是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在缺陷,提高学生管理的水平,达到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的目的。  关键词:人本主义 教育 学生管理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需要依靠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
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及北部湾经济开发新格局的形成,广西的对外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而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种人才,特别是外语人才的大
高职教育是自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即以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培养有益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其中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展现出了
摘 要: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给组工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组工干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争做一名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优秀组工干部。  关键词:学习型 服务型 创新型 复合型 奉献型  组工干部是从事党的组织工作的主体,是从事党员教育管理、从事干部选拔管理工作的党员干部。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组织部门的整体形象,事关党的整体形象。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管
摘 要: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技术,越来越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实现高校共青团网络建设,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这是当前各高校共青团面临的紧迫课题。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网络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培养.将学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其中,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备受师生认可.基于此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国各地区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技创新人才之间的竞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提
摘 要:高校生后进生问题是当今高校教育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任何一个教育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敏感问题,没有后进生的教育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却不是真实的教育,真实的教育一定存在着后进生。好的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差异。优秀的学生固然是我们培养的重点,后进生也同样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只有对他们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之以恒,形成合力,才能在家庭、学校、社会、学生等几方面对症下药,真正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有效转化策
本文在总结学界已有的有关高技社团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南昌航空大学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对大学生社团和素质拓展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探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