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金秋十月,暖阳普照,南川区白沙镇满目苍翠。
CSA(社区支持农业)蔬菜基地,65岁的老农田茂均正在劳作,他脸上泛出一片兴奋之色。
“CSA让我这个月又多领了300元工资,还是那三亩地,收入却是原来的五倍。”田茂均脸上溢满笑容,“真得好好感谢市人口计生委!”
CSA是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帮助白沙镇引进的产业之一,从2009年12月开始,市人口计生委便与白沙镇结对共建,四年来,通过帮扶共建,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他们就像是我们的亲人一样!”田茂均说。
从“瞧到影”到“摸到腿”:我们都是一家人
“嗦——嘘——哇——转……”
2012年布谷催春时节,白沙镇黄阳村一块明晃晃的水田里,一位“村民”左手执鞭,右手稳扶犁头把手,口中不停吆喝着。
只见犁铧从水中翻起,一片片泥土往犁铧两边分开去。
“李主任真是犁田的好把式!”在田坎上“看稀奇”的农民禁不住赞叹。
农民称赞的“李主任”,就是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李世奎。
村民们没想到这位从城里来的官员会犁田。
“五六十年代能摸到腿,七八十年代能听到声,近些年只能瞧到影。今天,能摸到腿的干部又回来了!”当地群众很感慨。
2010年,市人口计生委把白沙镇当作机关干部“接地气”的试验田,从“开种”时起,这些劳作者的所言所行,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共建之初,每一位机关负责人各率一个组,各走一个村——摸清群众到底想什么、盼什么,结对共建到底干什么、建什么,机关干部在白沙镇应该留下什么、收获什么。
随后,市人口计生委干部的足迹遍布白沙镇七个村32个农业社。
“红庙村发个言!”
“顺竹村发个言!”
“井泉村发个言!”
…………
结对帮扶联席会上,市人口计生委的干部皆以“村民”自居,争先恐后介绍情况、提出建议。
随后,“三年三步走”帮扶规划出炉——完善基础设施、助推产业发展、打造靓丽村庄。
蓝图绘就,市人口计生委和白沙镇开启了共建之路。
从“竹扁担”到“金扁担”:困难一起挑
“新修公路进山洼咧,汽车嘀嘀到我家……公路好像金扁担也……”
顺竹村的孩子们开心地唱着《金扁担》,庆祝公路四通八达。
白沙镇三山夹两沟,交通极为不便,货物进山出山,全凭村民一根“竹扁担”。“比行路更艰难的是饮水。”白沙镇党委书记向焱说,“遇到天旱的时候,有的村民挑回一担水要一个多小时。”
两大“拦路虎”横亘在前,村民渴求的眼神刺痛了市人口计生委干部的心。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解决好他们的难题,我们就是忘了根!”李世奎说。
此后,市人口计生委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从笔墨纸张中省,从会议经费中省,从公务开销中省……四年来,硬是筹集到600余万元资金。
“用这600余万元在白沙镇实施了便民路、便民桥、人饮工程等60多个帮扶项目,全镇8500余人受益。”向焱掰着指头如数家珍。
同时,白沙镇以这些扶持资金撬动区国土、交通、建设等部门在本镇实施了50多个项目,配套资金达2000余万元,极大改善了全镇发展硬件。
2013年夏天,白沙镇连晴高温40多天,人畜饮水却得到了保障。
千里村村民王福寿家,水缸口安装着一白一蓝两个水龙头。
“白的是以前的,一遇天旱就不出水,蓝的是市人口计生委新安装的,两个龙头安在一起,一是提醒不要忘记了从前缺水的历史,二是要记住市人口计生委的这份恩情。”王福寿说。
从“老把式”到“CSA”:土里刨出金娃娃
以前,白沙镇农民有苗木、笋竹种植经验,但“小打小闹”,经济效益差。而且镇里留下来的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小孩、老人,土里刨不出金娃娃。
但现在不同了。“农民就是种庄稼的,以前‘头上顶块布,估到活路做’的‘老把式’,不曾想活到65岁,CSA让我们长了见识,增了收入。”田茂均说。
“能不能靠种植引导农民赚钱呢?”
几经合计,市人口计生委决定引进CSA蔬菜项目。
“CSA即社区支持农业项目,从运作模式来讲,即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获取一定的土地流转金;公司再将土地承包给农户耕种,每月按亩数给农户发工资,产量多的时候还会有奖金……”
当市人口计生委提出这一项目时,村民们却望而却步。
“种了地,会不会收不到钱哟?”
“CSA?有这么好的事?”
…………
于是,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
一个月下来,终于有20多户村民参加CSA蔬菜项目。
“CSA让农民有三部分收入,加到一起人均收入十分可观。”白沙镇镇长李如军说。
初尝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参加到蔬菜项目中来。规划的1500亩蔬菜基地目前已有100多户村民加入,种植规模达600多亩。
CSA蔬菜项目的带动,加上对全镇七个村花卉、苗木等产业的扶持引导,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白沙镇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的5900元增加到如今的9698元。
“现在收入多了,生活好了,也就不再出去打工了。”村民李代强说。
从“一帮一”到“狗不咬”: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稻收时节,一天晚上10点。
市人口计生委纪检组长冉凤莲接到结对帮扶的红庙村村民刘益德的电话。
“今年丰收了,想请你来我家吃新米饭!”刘益德说。
冉凤莲听后非常激动。“这份感情让我们觉得群众真是最可亲可敬的人!”冉凤莲说。
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陈远辉也接到报喜电话——他帮扶的千里村的村民黄楠就要学成毕业参加工作了!
一个个喜讯传来,一股股温情流淌。
从2010年开始,除了单位之间的结对共建外,市人口计生委的100余名干部职工,与白沙镇138户计生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一帮一”让他们成了常来常往的“亲戚”。
白沙镇当地一位干部满含深情地记录了市人口计生委帮扶的点点滴滴:干部职工自行出资20余万元,帮助计生困难户发展生产、开展培训等,已有47户成功脱贫;组织村社干部150余人次,到上海崇明、山东寿光、江苏华西村培训学习;在白沙镇率先实行了“一工一农”半边户奖励扶助政策、村级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并配齐了计生女专干……
“很多机关干部说,现在到了白沙乡下,连狗都不会叫,知道我们是村里常来常往的‘亲戚’!”市人口计生委机关党委书记唐亚辉骄傲地说。
CSA(社区支持农业)蔬菜基地,65岁的老农田茂均正在劳作,他脸上泛出一片兴奋之色。
“CSA让我这个月又多领了300元工资,还是那三亩地,收入却是原来的五倍。”田茂均脸上溢满笑容,“真得好好感谢市人口计生委!”
CSA是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帮助白沙镇引进的产业之一,从2009年12月开始,市人口计生委便与白沙镇结对共建,四年来,通过帮扶共建,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他们就像是我们的亲人一样!”田茂均说。
从“瞧到影”到“摸到腿”:我们都是一家人
“嗦——嘘——哇——转……”
2012年布谷催春时节,白沙镇黄阳村一块明晃晃的水田里,一位“村民”左手执鞭,右手稳扶犁头把手,口中不停吆喝着。
只见犁铧从水中翻起,一片片泥土往犁铧两边分开去。
“李主任真是犁田的好把式!”在田坎上“看稀奇”的农民禁不住赞叹。
农民称赞的“李主任”,就是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李世奎。
村民们没想到这位从城里来的官员会犁田。
“五六十年代能摸到腿,七八十年代能听到声,近些年只能瞧到影。今天,能摸到腿的干部又回来了!”当地群众很感慨。
2010年,市人口计生委把白沙镇当作机关干部“接地气”的试验田,从“开种”时起,这些劳作者的所言所行,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共建之初,每一位机关负责人各率一个组,各走一个村——摸清群众到底想什么、盼什么,结对共建到底干什么、建什么,机关干部在白沙镇应该留下什么、收获什么。
随后,市人口计生委干部的足迹遍布白沙镇七个村32个农业社。
“红庙村发个言!”
“顺竹村发个言!”
“井泉村发个言!”
…………
结对帮扶联席会上,市人口计生委的干部皆以“村民”自居,争先恐后介绍情况、提出建议。
随后,“三年三步走”帮扶规划出炉——完善基础设施、助推产业发展、打造靓丽村庄。
蓝图绘就,市人口计生委和白沙镇开启了共建之路。
从“竹扁担”到“金扁担”:困难一起挑
“新修公路进山洼咧,汽车嘀嘀到我家……公路好像金扁担也……”
顺竹村的孩子们开心地唱着《金扁担》,庆祝公路四通八达。
白沙镇三山夹两沟,交通极为不便,货物进山出山,全凭村民一根“竹扁担”。“比行路更艰难的是饮水。”白沙镇党委书记向焱说,“遇到天旱的时候,有的村民挑回一担水要一个多小时。”
两大“拦路虎”横亘在前,村民渴求的眼神刺痛了市人口计生委干部的心。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解决好他们的难题,我们就是忘了根!”李世奎说。
此后,市人口计生委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从笔墨纸张中省,从会议经费中省,从公务开销中省……四年来,硬是筹集到600余万元资金。
“用这600余万元在白沙镇实施了便民路、便民桥、人饮工程等60多个帮扶项目,全镇8500余人受益。”向焱掰着指头如数家珍。
同时,白沙镇以这些扶持资金撬动区国土、交通、建设等部门在本镇实施了50多个项目,配套资金达2000余万元,极大改善了全镇发展硬件。
2013年夏天,白沙镇连晴高温40多天,人畜饮水却得到了保障。
千里村村民王福寿家,水缸口安装着一白一蓝两个水龙头。
“白的是以前的,一遇天旱就不出水,蓝的是市人口计生委新安装的,两个龙头安在一起,一是提醒不要忘记了从前缺水的历史,二是要记住市人口计生委的这份恩情。”王福寿说。
从“老把式”到“CSA”:土里刨出金娃娃
以前,白沙镇农民有苗木、笋竹种植经验,但“小打小闹”,经济效益差。而且镇里留下来的都是“386199部队”——妇女、小孩、老人,土里刨不出金娃娃。
但现在不同了。“农民就是种庄稼的,以前‘头上顶块布,估到活路做’的‘老把式’,不曾想活到65岁,CSA让我们长了见识,增了收入。”田茂均说。
“能不能靠种植引导农民赚钱呢?”
几经合计,市人口计生委决定引进CSA蔬菜项目。
“CSA即社区支持农业项目,从运作模式来讲,即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获取一定的土地流转金;公司再将土地承包给农户耕种,每月按亩数给农户发工资,产量多的时候还会有奖金……”
当市人口计生委提出这一项目时,村民们却望而却步。
“种了地,会不会收不到钱哟?”
“CSA?有这么好的事?”
…………
于是,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
一个月下来,终于有20多户村民参加CSA蔬菜项目。
“CSA让农民有三部分收入,加到一起人均收入十分可观。”白沙镇镇长李如军说。
初尝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参加到蔬菜项目中来。规划的1500亩蔬菜基地目前已有100多户村民加入,种植规模达600多亩。
CSA蔬菜项目的带动,加上对全镇七个村花卉、苗木等产业的扶持引导,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白沙镇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的5900元增加到如今的9698元。
“现在收入多了,生活好了,也就不再出去打工了。”村民李代强说。
从“一帮一”到“狗不咬”: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稻收时节,一天晚上10点。
市人口计生委纪检组长冉凤莲接到结对帮扶的红庙村村民刘益德的电话。
“今年丰收了,想请你来我家吃新米饭!”刘益德说。
冉凤莲听后非常激动。“这份感情让我们觉得群众真是最可亲可敬的人!”冉凤莲说。
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陈远辉也接到报喜电话——他帮扶的千里村的村民黄楠就要学成毕业参加工作了!
一个个喜讯传来,一股股温情流淌。
从2010年开始,除了单位之间的结对共建外,市人口计生委的100余名干部职工,与白沙镇138户计生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一帮一”让他们成了常来常往的“亲戚”。
白沙镇当地一位干部满含深情地记录了市人口计生委帮扶的点点滴滴:干部职工自行出资20余万元,帮助计生困难户发展生产、开展培训等,已有47户成功脱贫;组织村社干部150余人次,到上海崇明、山东寿光、江苏华西村培训学习;在白沙镇率先实行了“一工一农”半边户奖励扶助政策、村级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并配齐了计生女专干……
“很多机关干部说,现在到了白沙乡下,连狗都不会叫,知道我们是村里常来常往的‘亲戚’!”市人口计生委机关党委书记唐亚辉骄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