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练刚劲 爱憎分明

来源 :语数外学习·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jmy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个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张脸看上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从哪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了。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来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给老汉戴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做。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自己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尽管她一直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掉自己的棉袄……
  那时候天还没黑。
  一个男人说:“大兵,把棉袄卖给我吧!我出100元!我身上倒不冷。可我的皮鞋冻透了。我用你的棉袄包脚。怎么样?怎么样?……”一个女人说:“我加50元卖给我!他的大衣比我的大衣厚。我有关节炎,我得再用什么护住膝盖呀……”
  兵对那男人和女人摇摇头。在人们的注视下,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
  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打火机。他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禁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说:“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会冻掉你的双脚呢!你们当兵的都练过功夫,瞧你多禁冻呀!不会的。唉,说你太傻了点儿了吧!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没人会知道你是卖给我的!大家都睡着了,听不到咱俩这么小声说话……”
  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于是他又按着打火机,回到自己的座位那儿,取来了他喝剩下的半瓶酒交给了兵……
  于是兵弯下腰,默默解自己的鞋带儿……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男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比一个贪心。反正黑暗掩盖着贪心,谁也看不见谁喝得太多了……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底谷。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欢呼,就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面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穷困乡村的多子女的农家的长子。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
   【赏析】
  风雪交加,天寒地冻,一辆客车被困在公路上已经很长时间,车上的乘客都快被冻僵了。车上那稚气未脱的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暖和的人,后来却是最感寒冷的人。他把温暖给了别人,把寒冷留给了自己;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沉寂留给了自己。当他在车轮下变成一具冰雕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仿佛都经历了一次洗礼。
  读梁晓声的这篇小说,就像观摩一位大师从容地雕刻他的一位昔日朋友的塑像,语言简洁洗练,文字刚劲有力。文中的兵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甚至没有一点多余的心理斗争。也许正因为作家没有落入铺排亮点和大肆煽情的窠臼,他笔下的兵才那般的真实、自然、质朴,才没有庸俗化为“这一类”而脱胎成为“这一个”。梁晓声之所以采用这种洗练的叙事写人的手法,源于他将人物定格在典型困境中的创作处理方式。在要温暖还是禁受寒冷的生死考验面前,用不着刻画兵的音容笑貌,只要写出他发自内心的抉择,就能很好地凸显其灵魂的高尚。正像我们观看过的许多灾难题材的影片一样,文中的主人公在面临危险时冷静清醒(为了让怯懦的司机下车求援,他毫不犹豫地把大衣脱下来给司机穿上;当人们都昏昏欲睡时,他敏锐地觉察到车开始悄悄倒滑,立即下车用肩顶着车后轮,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以阻止灾难的降临),善良无私(他不仅把大衣给了司机,还把羊剪绒帽给了老汉,把棉手套给了少女,把棉袄给了冻得嘴唇发青的孩子,还将最后一样能御寒的大头鞋换了半瓶酒给全车乘客驱寒……),在生死抉择面前表现出美好的灵魂和军人的高尚品质。
  梁晓声是蜚声文坛的“硬汉”作家,文如其人,外冷内热,爱憎分明。
  作家用客观的笔触描写兵,其坚硬的语言外壳里蕴涵着对兵的“最爱”之情。如“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句中的“其实”一词暗含作家对公众不理解、不尊重“大兵”们的不满,“实在”一词又包含着对这些稚嫩、淳朴、可爱的“大兵”们的怜惜之情。又如“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穷困乡村的多子女的农家的长子。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作家宛如兵的亲友在其灵前哽咽泣诉,饱含对兵英勇牺牲的痛惜之情。
  对文中企图用高价收买兵的棉袄和大头鞋的一男一女,作家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作家对他们的语言进行了精彩的描写:“大兵,把棉袄卖给我吧!我出100元!我身上倒不冷。可我的皮鞋冻透了。我用你的棉袄包脚。怎么样?怎么样?……”“我加50元卖给我!他的大衣比我的大衣厚。我有关节炎,我得再用什么护住膝盖呀……”作者还对车上乘客的动作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写:“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两段台词,两个动词(一个“裹”,一个“灌”),两句冷冷的旁白,两个自私丑陋的灵魂便原形毕露了。作家不发一句议论,也不有意将兵和他们作对比,但二者的道德境界在读者的心里自有天壤之别,作家藏于笔端的褒贬之情激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兵,被视为最可爱的人感动过中国,现在乃至将来仍会被视为民族的魂魄和脊梁感动中国。难怪梁晓声会高声宣告:最爱是兵!掩卷深思,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什么时候,高尚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民族唯一的通行证呢?
其他文献
2001年,我到日本留学。我的儿子也随我来到日本,在福冈市的城浜小学度过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光。在那段日子里,作为家长,我与那所学校、那里的老师有了一些近距离的接触,对日本的基础教育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    平易近人的班主任老师    我最先接触到的自然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孩子入学的那天早上,我和丈夫带着他来到城浜小学,老远就看见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端立于学校大门的左侧。她个子不高,留着齐耳短
期刊
在初中英语中,出现了have sth. done, have sb. do sth.与have sb. / sth. doing三种结构,不少同学对这些结构区分不清,把握不准。本文拟对这三种结构作一简单的分析和归纳,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have sth. done    “have + sth.(宾语) + 过去分词(宾语补足语)”意为“让/叫/使/请别人做某事”。宾语sth.后面用过
期刊
There was a handful of clay in the bank of a river. It was only common clay, coarse (粗糙的) and heavy; but it had high thoughts of its own value, and wonderful dreams of the great place which it was to
期刊
David joined the army when he was eighteen. And in several months he was taught how to be a good soldier. He did quite well in everything except shooting. One day he and his friends were practicing th
期刊
On the wide grassland, a cruel wolf was running after a rabbit with all his might. Soon the wolf ran near to the rabbit, when the wolf nearly caught the rabbit, suddenly the rabbit ran to the opposite
期刊
编辑同志:  你好!  我是湖北省鄂州市的一名初中毕业班的数学教师,非常感谢我们湖北的本土刊物《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为我“教学导航”,给我提供“名师名题”,使我和我的学生深受教益,衷心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  看了2007年第5期《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九年级)刊登的山东省荏平县实验中学韩玉海老师所写的《一道代数题的三种几何解法》一文后,我受益匪浅,视野大开,让我和我的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体会到
期刊
【作文试题】   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以“孝敬父母”为话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做人从开始”。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作文,可以叙事、议论、编写故事等,要求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不少于600字。    【试题解析】    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的中考作文题贴近考生生活,旨在考查学生感情的细腻程度及对生活的洞察力。“孝敬父母”这类反映家庭生活琐事的
期刊
There were many people on the bus and no vacant(空的)seats. When a young man entered, an old lady near him attempted to rise, but the young man forced(强行做某事)her back into her seat.  “Thank you,” he said
期刊
开学不久,校园里就刮起了一阵“笔旋风”。  学生握笔写字的时间很多,捏笔不写的空当儿也不少。所谓“笔旋风”,是指校园里流行的以拇指为支点,顶着笔的中部,用中指和食指不断拨动笔的一侧,使之在手中不停旋转的行为。乍一看,就像戏曲舞台上的“扇子功”。旋转的方法很多:正转,反转;右手转,左手转。玩的结果是男生转,女生转;上课转,考试也转,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  面对这一阵“笔旋风”,老师们颇为恼火,他们
期刊
试题回放   请以“_________让我学会(坚强、关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一空只能从“坚强”和“关爱”两个词中任选一个。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工整、规范。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__________让我学会(坚强、关爱)”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以“我”为写作主体,以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为写作内容,以表达对生活乃至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