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之灵动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灵动是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特点、知识阅历的前提下,师生双方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语言沟通、思维碰撞、智慧启迪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综合,最终让学生切切实实达到训练语言、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最佳状态。具体地说,阅读教学中的灵动灵在不经意中的默契、看不出破绽的感应,灵在动态中运作、动态中发现、动态中积累与提升。
  【片段一】“灵动”在于心灵交换
  师:学完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归结成一句话,能用上格言、警句就更棒了。
  ……
  生: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一定要信任他。
  师:请你再说一遍刚才的话。
  生: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一定要信任他。
  师:孩子,要是坏人对你说话,你也信任他?
  (该生摇摇头)
  师:不要紧,我知道你并没有这个意思。你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起码的信任,是吗?
  生:是的。
  师:能不能修改一下你的话,让它更能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只有信任才能产生爱的力量。
  师(高兴地):我没看错你,因为我充分信任你!
  【赏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四者之间的对话。我们通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其实教师更需要倾听,因为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把语文知识演绎为教学语言活动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灵动在于心灵交换,如果教师不做教学的有心人,去捕捉信息,处理信息,那么教学就只能是照本宣科、一潭死水,所谓的灵动就无从谈起。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名师支玉恒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学生谈对课文的感受时,捕捉到学生的发言存在偏颇,巧妙加以引导。这是一种没有预设的交流,是师生间的一次心灵交换,更是一道语文作业题。其间,师生各有收获:对学生来说,认识到思考问题缜密的重要和力求表达准确的必要;对教师来说,体会到生成比预设更能有效指导学生,思想教育不见痕迹,教的精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片段二】“灵动”在于迁移拓展
  师:学了这篇文章,你们认为文中的生命是指什么?
  生:生命是极力挣扎的飞蛾。(板书:不屈地抗争)
  生:生命是砖缝中的小瓜苗。(板书:顽强地生长)
  生:生命是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板书:不息的声音)
  师:同学们,除了文中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存在,生活中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吗?请把“生命是”补充完整。
  生:生命是峭壁上的梅花。
  生:生命是冰山上的雪莲。
  生:生命是狼口中的小鹿。
  生:生命是忙碌的身影。
  生:生命是动听的歌声;生命是婴儿的啼哭;生命是老人艰难的步履……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大家对生命的理解写成一首小诗。
  【赏析】阅读教学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应局限于再现原文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教与学双向活动,展示大于文本的内容,进行显性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书本中积累的词句和生活中积累的阅历鲜活起来。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宋老师执教四年级《生命 生命》一文,首先提出:你们认为文中的生命是指什么,接着以补充句式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生命存在的现象。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是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最需要的是学生的感悟、理解,把所学演绎为生活,这就是价值所在。从思维训练上来看,文中谈生命那是“学中悟”,而文外谈生命的仿写,是在“悟中用”。这个过程既是学生理解力、想象力又是语言组织、词句推敲等诸多方面能力的集中体现。(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徐纯军
其他文献
《故都的秋》是高中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省首批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过福堂老师在上这一观摩课时,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将他们带到思维的边缘,让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片段一】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听录音朗读,已经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那么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  (部分学生认为是颂秋,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是悲
期刊
简约绝不是简单,而是超越与进步。正如布鲁纳所认为的:“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特级教师魏洁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就体现了这样的“简约而丰富”的思想。 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 精练导入“瞻前顾后”  师:与同学们初次见面,你们班的数学科代表坐在哪儿,你能用数学方法来表示他的位置吗?  生1:横2,竖2 。  师:能用一
期刊
提出“专家治校”是基于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我尝试寻找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契合点,希望还教育本真的状态。在现有的体制下,完全“去行政化”恐怕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我们开始构想并实践一种行政管理与业务督导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机制”,让行政管理体系保持不变,以保证行政效能的高效,同时,建立教育教学专家组领导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体制,形成“专家治校”的良好氛围。  让真正懂教育、爱教育、愿意干
期刊
世界名店希尔顿旅馆在1919年至1976年的57年时间内,从1家扩展到70家,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各个大城市,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旅馆之一。希尔顿旅馆生意如此红火,财富增长如此之快,其成功的重要秘诀就是其从上至下的“微笑服务”的影响力。老板希尔顿先生要求员工即使在非常辛苦的时刻也必须对旅客保持微笑。他身先士卒,随时都保持着微笑。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师。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知道“应该微笑着面对
期刊
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识培训会在南昌召开  本刊讯 (记者 许雅健)2012年3月23日,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识培训会在南昌召开。来自全省各设区市(县、区)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基础教育科科长、教研室主任以及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省教研室教研员300余人到会。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程样国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原
期刊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激发人向上进取的内在动力。现代心理学、教育学都十分强调自我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下面以名师课堂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一、正向的引导——自我评价之源  人的自我意识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轻信、接受他人的评价。所以,教师的正向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评价,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垂直”一课时,课前他这样跟学
期刊
柳树是六年级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景物,它们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通过各种手段颠覆了学生心目中柳树的传统意象,重塑坚韧的钢铁意象,将高原柳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精神领地。  【片段一】在文字与意象融通中建立自然意象  师:这是一株树,不过它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通过朗读,读着、读着,这棵树就会从语言文字的后面显现出来,你信不信?好,挑一句你最拿手的展示一下,好吗?  生
期刊
体验,就是凭借语言想象画面,还原当时的场景,进入情境;体验,就是通过语言进入到人物的情感和世界观内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与生活世界、人的心灵世界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在教学中引入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特级教师蒋军晶在上《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一段语言表达特别的话,反复朗读咀嚼,随着作者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真真实实地体验了那“蜜蜂、蝴
期刊
1998年,《人民教育》和《江西教育》同步刊发了长篇通讯《面向全体天地宽——萍乡市上栗中学实施“分流教育”写真》,描述了上栗中学这所地处农村且颇有影响的省级重点中学连续五载优化办学模式,实施分流教育,一校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鲜活的办学经验。报道刊发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分流教育”一时间不仅热在上栗、热在萍乡,外省市学校也纷纷来上栗中学学习。  2012年,记者再次来到学校。当车子
期刊
观看了特级教师王君《敬畏自然》的教学片段录像,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的设计选点新颖,善于设置语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层层追问,运用对比手法明确文章主题,最大限度地发现文本言语的精妙所在,为更深层面上理解文本服务。  【片段】  (投影出示: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狂妄”吗?狂妄就是极端自信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现在千万不要看书。如果你遇到一个狂妄的人,你会怎么样?  生: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