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的艺术,一直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致力研究的问题。上海市教育功臣顾泠沅先生认为,应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这比直接感知教材有更大的优越性。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提问的艺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而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徒劳提问”相当多,甚至在一些公开课、优质课比赛中也屡见不鲜。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把握提问的辩证法
  (一)要把握和區分课文中的本质性问题和现象性问题
  所谓本质性问题是指涉及课文内涵和中心思想以及与此有关的词语、句子等方面的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本质是事物普遍的、必然的、较为深刻和稳定的部分;而现象是指感性直观的,由直接经验产生的非本质的、外部的、偶然的变化部分,它是从不同方面表现本质。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教师的提问要从有助于理解课文本质的现象性问题着手,但是不能停留在现象性问题的层面上。当学生熟悉课文以后,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课文本质性的问题,避免在现象性问题上纠缠不清,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我们的落脚点。
  (二)掌握重点性问题与辅助性问题的关系
  所谓重点性问题,是指理解课文的关键问题。例如《李时珍》的教学,有老师问:“李时珍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问题是理解李时珍创造性研究精神的关键,因而是重点性问题。当然,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提出的重点性问题要有一定的铺垫。对学生的思维也要有一个“热身”的过程。例如,先提“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做了哪两样的准备工作?”“这两样工作哪一项重要?说说道理。”
  (三)要分清深入思考的问题和带有练习性的问题
  深入思考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层次叙述与重复,只是浪费时间。因此要提高提问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不断提高思维的品质,即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创造性等。至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这样的问题,是练习性的问题,一般在解决深入思考的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或在课后作为作业来解决即可。
  二、注意提问的阶段性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体现着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提问的方法要与之相适应。根据阶段性的内容与要求,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
  1.整体感知阶段。要通过提问达到这样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帮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2.深入理解阶段。要通过提问达到这样的目的: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入的了解,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问的形式不但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所以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难度。
  3.概括总结阶段。要通过提问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的理性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课文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加深对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提问的形式可以有:通过阅读课文你懂了什么?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它好在哪里?等等。
  三、注意提问的发展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在提问时就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注意提问的计划性、层次性、针对性;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
  (一)在提问的内容上,要提问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
  1.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但要提问“是什么”还要提问“为什么”。例如,在《草船借箭》中,提问“诸葛亮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借箭呢?为什么诸葛亮知道利用这个环境来借箭呢?在这样的环境下借箭有什么好处呢?”这样三个问题,由训练形象思维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之目的得到了实现。
  2.提问的内容要注意学生的精神发展。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发展也会不在一个起跑点上。教师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在提问的形式上要变“填鸭式”提问为启发性、引导性提问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对不对”“是不是”之类肤浅问题的提问在很多课堂上屡见不鲜。这些问题让思维沿着固有的方向,矛头直接指向最终答案,对过程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学生的思想呼唤置若罔闻,没有紧张的智力活动,根本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提问和反问,这样通过提问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符合探索性学习和发现法学习的一般规律。
  (三)在提问的方法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目标的提出,课堂教学提问的形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局限在老师的提问,更重要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问。这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公认的。孔子提出“不耻下问”;李政道提出“求学问,只学答,不学问,无学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能否实施与成功的关键所在。
  总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听评课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授课者的问题,但要改变这一现状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长期进行不懈的努力。
其他文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就备课的基本要求作如下分析:  1.认真研究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英语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适应新时代社会激烈竞争、高速发展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摸索出以下几条有效途径,与广大同仁共享。  一、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思
课堂效率不高,课业负担过重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1.精心设计导语。一篇好的记叙文,总有感人的故事情节;一篇优美的写景文,总能让人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教师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文章中特有情境设计导语。  如《桂林山水》这课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目的探讨骨软化型氟骨症的骨骼影像学表现及其形成的机制.方法报告来自高氟地区的骨软化型氟骨症12例,对其临床表现、化验室检查、X线摄片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有不同程
<正> 板栗为壳斗科栗属,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优良干果树种。果实营养丰富,种仁含淀粉62.2%、蛋白质6.04%、脂肪2.89%、糖量13.7%,可鲜食、炒食和煮食,还可制作淀粉、罐头和糕点
<正> “种子包衣”,是在传统拌种和浸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种子处理技术。它是在种子外表经一定的工艺处理均匀地包上一层药膜,能有效地控制鼠雀及苗期地下害
四川省井研县金丰乡村民方小群,1994年春,在约2分的荒地里种植优质良桑,经过密植嫁接后的一年多的精心培育,1995年秋,对砍收的桑条精雕细刻、制成栩栩如生的龙头拐杖,并在龙
在农村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可以看到不少蚕农由于对使用方格簇上簇技术掌握不好,方法不当,入孔结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提高纸板方格簇的结茧率,要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多种研究表明,无论是职业性还是非职业性慢性砷暴露对人体都有严重的危害,长期中毒可导致慢性毒性,引发各种与砷有关的癌症和疾病.慢性砷中毒临床常用螯合剂治疗.由于砷是严
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的理解,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才是实验的探索者。所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分析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