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之前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年间,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叛乱。被平息后,王辅臣重新投降了朝廷。不过,王辅臣知道,这一次,康熙皇帝不会饶了他。于是,他做了一系列事情:
  先找了一个莫须有的事由,与媳妇干了一仗,并高调宣布休了她。等老丈人来,王辅臣悄悄把老丈人拉到一边,叮嘱老丈人,此地不宜久留,赶紧领着女儿远走高飞。
  拿出手中的所有银子来,分成若干封。然后召集所有的将卒仆役,说,你们死心塌地跟了我这么长时间,这些银子,你们各自领一封,赶紧逃命去。但,无论去哪里,千万不要说从前跟过我。
  他看到一个盛鱼的银碗,想,给谁呢?正好看到一个送茶的童子。问,娶妻了吗。童子摇头。王辅臣取银碗送与童子,说,回去卖了,娶媳妇去吧,不要再回来了。
  这样,王辅臣的手下仅余数人,召来,与之共饮。一直喝到深夜,喝着喝着,王辅臣哭了。他说,我,一叛逆之臣,死是必然的了,与其死在刽子手的刀下,不如有尊严地自杀。但是,我想过了,无论用刀自刎,上吊自杀,还是喝药而死,都会留下自杀的痕迹。这样,就会连累到你们,以及本省的经略大人以及督抚大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王辅臣说,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等我喝酒喝到爛醉之后,绑上我的手足,用纸盖在我的脸上,然后,含凉水在嘴里,以水喷面,即刻便死。这种死法,看起来,像得病暴死一样。这样,你们去报官,就不会连累你们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话说有一个叫蔡三的老头,患重病,将死。但就是不咽气。他每天嘴里念叨的,是一个人的名字。谁呢?欠他钱的一个人。这个人家境凄惶,老的老,残的残,病的病,真正是一贫如洗。他怕这个人还不了他的钱。
  欠钱的人听说后,跑到蔡三的病床前,当着他全家的面,说,蔡叔,欠你的账,我记着呢,等有钱了,一定还你。
  蔡三当面说不急不急,但心里总是放不下。有时候,病得昏昏迷迷,嘴里还是不断念叨着这件事。
  欠钱的人急了,磕头下跪,四处筹借,总算把钱凑够了。他赶紧跑去还给了蔡三。蔡三虽病恹恹的,表现出一脸的不高兴,唠叨说,难道我还在乎你这点钱。等着欠钱的人走了,蔡三示意儿子把钱藏在米柜里。
  然后,一抿嘴,死了。
  王辅臣是清朝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却也反反复复,起起落落,争议颇多。但是,他赴死之前所做的这一切,让人看到了他心底的仁与良善。蔡三呢,是我老家附近的一个人,活一辈子,心胸不过芝麻粒大小,到死,也没做出件荡气回肠的漂亮事。
  摘自《渤海早报》
  
其他文献
日本朋友告诉我一个故事:  爷爷虽然七十岁了,他所做的陶器、瓷器仍全国闻名,每年都要来东京的百货公司开展览会,在我们家住一晚,隔天就回乡下去。我们家的小孩子很喜欢这位爷爷,他常把一些素描给小孩子看,让他们高兴。  一次,我们全家到爷爷的工作室去做客,見他全神贯注地在陶器上绘画,表情凝重,顽固又严肃,吓了孩子们一跳。“从前这些陶器,都是粗品,现在卖得那么贵,我做了却觉得没意思了。”爷爷很喜欢喝日本清
期刊
我常常想起孩提时分见过的一位补碗老人。  他扛着一条板凳,板凳上挂着一只小木桶,走街串巷地吆喝——有爛碗破碗拿来补呦……  老人补碗像绣花,凡是烂了的碗,拿给老人,老人就用自制的钻头,配上二胡拉杆一样的东西,把钻头别在弓弦上,固定住,来回拉,直到钻成了两毫米左右深度的眼儿,沿着碗的裂痕钻下去,然后,把烂掉的碗碴拼在一起,用订书针一样的补碗钉把裂纹巴在一起,接连钉下去,碗就又能化零为整了。  我曾听
期刊
人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小时候,等待长大;长大后,又等待成功。等待是一根无形的绳子,贯穿人生每一个阶段。  据说在撒哈拉炙热的沙丘上有一种草籽,它们暴晒在阳光下。但只要有一场短暂的雨,它們就能在几天内完成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的全过程。  撒哈拉的雨是多么的难得,然而这种草籽在近乎“千年等一回”的等待过程中,积蓄了所有的能量,在这短暂的一场雨中完成了开花的使命。这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命啊!  不禁想起
期刊
不论男女,无关老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说别的,只消觑一眼当下电视广告即可明了:两大主题,一是药品,二是化妆品。不外乎说生命诚可贵,美貌价更高。较之“痛并快乐着”,“活并美丽着”舒坦得多,也理想得多——不但要活着,而且要活得美,美美地活着。不妨认为,中国已进入最爱美和消费美的历史阶段。美酒、美食、美景、美女……个个谈美,人人好美。  不过有一点我忽然觉得奇怪,关于美的说法或对美的评价用语尽管那么
期刊
梁漱溟说,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叫嚣的街头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揚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这样的鸡踏入战场,
期刊
美國耶鲁大学曾有一个大学生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她的同学们暗地里评为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她也因此整天沉默寡言,情绪低落忧郁。她的父母很担心,就去咨询当时著名的心理医生戴恩博士。戴恩博士听完这个大学生父母的描述后,笑着说,“你们的女儿没有病,回去吧,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这个大学生的父母刚离开,戴恩博士就联系上了耶鲁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说明了情况,并提出让这个大学生的同学们都努力改变以往对她的
期刊
从古至今,靠文学发财的人是很少的。明代的袁枚算是一个。他34岁归隐南京随园,整天诗酒唱和,娶过一妻五妾或者更多,狎过妓,还把妓女买来赠送朋友。他能如此风流潇洒,当然需要相当的经济基础。此公确有经济头脑,他依侍自己诗坛盟主的身份,收了不少女弟子,这些女弟子大多是官太太,不差钱,所以袁枚在收取高学费之外,还享受了不少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的好处。他利用撰写《随园诗话》之便,公开收取编辑费,谁掏的银子多,入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流行全自助。一些人宁愿亲力亲为,也不相信社会提供的公共品和市场流通的商品。  我的朋友星空,在杭州做出口贸易,最近左手受伤,打上了石膏。但他宁可一个人自驾900公里去山东出差,也不乘坐高铁和大巴。他说,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残缺的手中,也比寄托在小概率的奇迹上强。  朱峰,天津的程序员,最近开始自己种菜。他和朋友以2400元的价格租下了郊区的66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在农艺师的指导下,雇
期刊
有些事蛮蹊跷。有人将一只杯子或一瓶酒随手放在桌上。是独自一人还是高朋满座,是清净还是嘈杂都无关系,也无论桌子的大小,这人一定是将杯子或瓶子,不经意间就精确地放在桌子的最边缘。别人看一眼都发慌,说,哎哟,放得多悬。那人说,悬吗,不是好好放着,蛮大一块地方。——几十年,总如此,很少有打翻过。难道说,那人总那么放,也总有提心吊胆的人帮忙挪开?  有人泡咖啡,冲上满满一大杯,喝一半,剩一半,十多年如一日。
期刊
张局卤鸭,就是张局长喜欢吃的卤鸭,在小镇很有名。  张局长还是一个科长的时候,就喜欢到小食摊上啃卤鸭脖、卤鸭翅什么的,再弄上二两小酒,搞得嘴上美滋儿滋儿。后來当了局长,似乎就没去过了。  卖卤鸭的小范,是个人精。他总是这样吆喝:“卤鸭,卤鸭,张局最爱吃的卤鸭!”  时间久了,镇上的人们就都知道了。于是“张局卤鸭”就很畅销。每天,不到黄昏就卖光了。  张局长已经听说了卖卤鸭的拿他当招牌的事。听说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