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感悟·运用

来源 :时代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F66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导读】
  《平均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的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教学时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从让学生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经历“平均分”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片段】
  师:星期六,小丽、小华来老师家做客。老师准备了6个苹果,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准备好的圆形摆一摆,分一分,看谁的分法多。
  ①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分法。
  ②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不同分法),学生提出如下三种分法:
  生1:我是这样分的:左边1个,右边5个。
  生2:我是这样分的:左边2个,右边4个。
  生3:我是这样分的:左边3个,右边3个。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师:观察以上三种分法,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3种分法,两边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些。
  生2:我喜欢第2种分法,要是我分得话,我要少的,给别人多的。
  师:通过圈一圈的分法,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师:第①、②种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不是?
  生:两份分得不是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师:如果要把它们变为平均分,该怎么办?学生到板前演示,使之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师:小朋友们帮小华和小丽分好了苹果,他们正要吃苹果的时候,邻居家的小明来了。
  师:现在的6个苹果,应该平均分成几份呢?每份是几个?让我们用手中的圆形摆一摆吧。
  生:动手操作。
  生:汇报、展示。
  师: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摆一摆。问:这是平均分吗?你怎么知道这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师:小丽、小华、小明在老师家玩得很高兴,不知不觉到了孩子们该回家的时候了。老师有9支好看的铅笔送给他们,我该怎么送呢?帮帮老师,好吗?
  师:用学具盒里的小棒表示铅笔分一分,想想可以怎样平均分?比一比谁的分法多。
  生:(1)可以1根1根地分。
  (2)可以2根2根地分。
  (3)可以3根3根地分。
  师:哦,我明白了,我把这9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们3个,每人3支。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课,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一节课。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每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参与。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平均分。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我从小学生乐于表现自己这一重要心理现象出发,从招待客人人手,创设分配苹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纷纷动手,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组分得同样多,这其实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意识了形成了初步的平均分的表象。再发挥了小组团体作用,动手合作进行实际的分配,尽量给予他们自由度较大的活动空间,引发他们主动思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发现的机会,探索出了平均分的含义,深层理解了平均分概念。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获取过程,努力使其成为一个个“发现者”,一个个“创造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亲历操作过程,探讨平均分。
  动手操作是思维的启钮。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我为学生创设了两个平均分的具体情境,在愉快的实际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具备了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历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过程,把动手操作同观察、思维、表达有机结合,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维也充分自由发展,发现平均分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是多样化的,体现出课改的重要理念,学生充分体验到一种自己“发现真理”的乐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全课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活动理解了平均分概念。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经历亲自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培养了他们自行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与人合作,独立探索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的兴趣和深入。如何让学生了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并使探究充实有效,是一线科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探究学习;提出问题;有效教学  科学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更是贯彻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才会去试图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建立假设进而制定解决问题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灵活地运用概念教学,概念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灵活地运用概念的过程中,既能使概念得到深化,又能使学生验证和演绎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数学;演绎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灵活地运用概念教学,一切数学的分支学科都是从数学概念出发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可以说,没有数学概念,就没有数学。数学概念教不好,学不好,会严重影响教学数学的质量。所以,要教好
期刊
【摘要】根基西藏地区新《语文课程标准》,按照西藏特色,创新、灵活、多变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创新;尝试;实践  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堂是体现学生主体的主要阵地,也是
期刊
作者简介:康建峰,男,汉族,44岁,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省、市级教学能手,区级学科带头人。1988年参加工作,现任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方泉小学教学处主任。所写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曾多次代表市上到基层学校送课下乡。  【摘要】体验学习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体验感知、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主体活动,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
期刊
现代家庭大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子女成才的心理非常迫切,教育向家庭延伸已形成一种趋势。如何做好在校生家庭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刻不容缓的大问题。这里我就家庭教育中细节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常言道:“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都是细节问题。  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非常注意细节的。当经过严格训练后的加加林和其他宇航员第一次进飞船实地训练时,其他
期刊
【摘要】所谓错误资源是指互动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正确的想法、说法等。它经常造成课堂的意外,这种意外有时会令教师措手不及,但这种意外又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而对这种资源,我们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让生成的课堂成为精彩的课堂.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  【关键词】错误;资源;课堂 
期刊
【摘要】《数学新课标》对小学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数学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贯穿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学生由小学刚步入初一,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中学学习既好奇又困惑,尤其是英语学习,他们感到新鲜又无从入手,如果教师缺乏一系列的措施,只一味地进行传授知识的教学,将会影响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变化;步入;新鲜  学生由小学刚步入初一,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中学学习既好奇又困惑,尤其是英语学习,他们感到新鲜又无从人手,如果教师缺乏一系列的措施,只一味地进行传授知识的教学,将会影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深入分析小学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引言  西藏的发展,就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林芝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的课题。课堂提问
期刊
【摘要】盘县地区语文朗读教学研究,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西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朗读;感知;领悟;表达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围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主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