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的观察力小议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科学教师观察力的概念
  细心观察日常生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本能,这类先天性的能力个体几乎都可以掌握一些。而小学科学教师观察能力中课堂观察起主导作用,课堂观察有别于广义上的观察,它依靠个体的眼睛、心智以及观察工具来达到正确观察的目的。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观察效果来进行组织与设计,使观察者深度洞察课堂中的事物。简言之,小学科学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师观察力的作用
  (一)改善学生学习状态
  “学习是一种必需,它是自我保存和生长过程的一部分。”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学习的进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就会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效果如何等方面,这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影响。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在观察学生的同时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能力也在逐渐提升,是教师向专业性发展的又一途径,通过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反思即反过来思考,是思想返回自身思考,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人的自我意识及其自觉程度的重要表现。”
  (三)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仅仅在自身的教学经验上进行总结、升华,而开展课堂观察,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成合作互益的工作方式,互相交流建议,欢迎其他教师到自己班级听课,吸取更多的建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只有互助才能互益,从而取得跨越性的成功。
  三、小學科学教师观察力的要求
  (一)观察要敏锐而准确
  教师观察的核心就是准确,也是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正确措施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观察细致入微,准确无误。如果判断错误,就不能采取适宜的措施,也体现不出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就需要感官知觉和思维进行结合互补,通过将感知到的表意和分析出的本质推论验证,获得高效、准确的观察效果。这被心理学家称为“思维”。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状态就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观察基础也是很有必要的,包括对学生的性格、心理、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和生活环境都需要去事先了解,才能以学生的角度解读出学生的微表情、微动作以及语言变化习惯,并找出恰当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效果。
  在小学这一学习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未成熟,需要经历生活实践从而获得心理、生理上的经验,所以每一天的情绪、爱好、心理状态都会有所差异。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某些个人原因或者外部原因将心理状态体现在面部表情上,这时教师如果能够立刻捕捉到学生一些细微的表情并且瞬间理解之所以产生这种情绪或者表情的原因,并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就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电与磁》这节课中设计了动手操作环节,第一环节的通电导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的。分组时也经常按照四人一组,并按照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分工好每个人的任务,这样的分工,貌似使小组探究更高效、省时,但实际却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个小组中,往往有一大半的孩子在充当看客的角色,并不能真正融入这个探究活动中去,甚至久而久之,有些连看客都不愿当了,只顾自己在做着的其他事情。无论什么事情,当自己切身体验了,才会加深记忆并产生好奇心,所以他在第二环节中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至于怎么操作要求学生自己探索,而且通电线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这也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同时还尽可能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份探究材料、一张记录单,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究,自己记录,之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位教师在课堂中观察敏锐而准确,及时制定了解决方案,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观察要细心,深入了解学生
  小学科学课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课堂上每个人之间的交往对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还要观察学生的交流互动,种种现象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发言互动,活动行为规范,实验效果明显,那么学生就是进入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出现扰乱课堂秩序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需要教师调整策略,这就需要准确掌握学生最近的思想上的波动以及言谈举止上的变化,有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微不足道,不值得关注,但这些现象可能说明了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例如,有些女学生原本热爱学习,穿着干净朴素,但现在开始注意个人形象,好穿着打扮,上课没有集中注意力,在社交上喜欢结交外班或外校的朋友,这可能就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教师捕捉到了上述变化,及时采用改善措施,学生可能就会改变思想,回到正轨。如果对学生的细微变化不予理会,长此以往,问题渐渐严重了再去补救,可能为时已晚,所以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
  教师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深入了解学生,青少年情绪容易变化,如果不深入接触很难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要有足够的耐心、花费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观察,而且要适应学生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变化的心理去观察。这样才能把握学生最真实的性格特点和发展状态,再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制定专属的培养计划使其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例如,本是乐观积极、活泼好动的学生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同他人交流,这时就是考验教师的观察能力了,直接开口询问不是一个可取的方法,那么多角度深入观察就是最好的选择。另外观察的场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课上、课下、课内、课外、集体活动、个人活动等等情况随时都会发现学生的某些性格特点是从未了解到的,场合越多,了解就愈发全面。
  (三)要全方位观察
  教师应该从第三方的角度观察学生,主观观察学生会附带情感因素,导致对学生不能进行客观评价,只有以第三方的出发才是最合适的观察位置,全方位观察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全方位观察也就意味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自身条件中的思维能力、性格特点、运动能力;或者是生活的家庭情况以及所处的周围环境等。这种观察方法更加客观具体、可行性高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要全面具体地实施观察,总体上应该从校内表现和校外调查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做到多方面、多形式观察。例如,有的学生在每位教师面前表现的状态完全不同,可能在班主任面前很积极上进,热爱学习,而在其他教师面前却恰恰相反;有的学生在学校行事稳重,乖巧懂事,而在家里脾气较差;所有的现象在校内或者课堂上并不全面,不能完全了解到学生的秉性,还需要调查他周围相处的朋友、亲人等,掌握生活中的全部表现。这样才是全方位观察、认识学生。   四、小学科学教师观察力的提升
  (一)提倡定量、定性去观察
  定量观察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模式、框架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通常情况下有规定的布局体系和具体的观察工具,还会预先设置完成目标并记录下规范的数据。比如制作一个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进一步研究观察目标非投入行为,如:打瞌睡、左顾右盼、侵扰其他学生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等。而定性观察是无规则地收集细节,没有一定的模式限制,经过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之后,总结并且不断地进行补充完善,要通过如课堂视频及观察实录中的描述性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来进行思考和感悟,再将观察目标的某种类别的行为进行比较。
  (二)自我观察和观察他人结合
  自我观察就是教师在科学课上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人际交流情况和授课过程中的学习反应以及学生装扮、仪表等方面的表现。而观察他人就是在其他教师授课过程中,观察其他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能否巧妙利用课程资源,课堂上能否流畅地讲解,能否有效提问,能否综合管理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充足,课堂中形成什么样的班风,设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何种状态以及对学生是否进行激励性评价等。
  (三)合作观察和独立观察融合
  合作观察就是多人一起合作,每人负责观察目标的某一方面;也可以多个小组之间互相分配任务,无论哪种方式都能发挥合作的最大效能。比如一个科学组的教师分别观察学生的不同方面,再加以整合,充分了解学生。独立观察是个人单独观察目标,完成观察任务,这样能对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
  (四)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协同
  集中观察是将极少数学生作为观察目标,就针对一类学生系统观察,制定计划。比如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比较典型的同学是和整个班级的状态有所不同的,针对这类学生具体观察,制定一套独有的方案。同学的分散观察则是没有固定的观察对象,在授课过程中任何人和事都可能成为观察者的观察对象和目标。依照教师现时需要研究的学生类型特点选取观察对象,把任何时间地点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五)诊断性、提炼性和专题性观察
  这三种观察方式互补。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反映出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做出的診断性评价就是诊断性观察。而在不同的课堂中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或者共性特征,将这些总结得出相对的结论就是提炼性观察。而当为了某些研究性课题所进行的课堂观察则是专题性观察。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和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和信息传递的方式,而不是教授的内容。”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观察力,使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有效率。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辽宁】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被运用到教育方面,由此产生了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的一种教育形式——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微课逐渐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伙伴,大大提升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本文对微课的概念及优缺点进行具体的论述,并进一步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优化策略,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中,
以XSMJ-1型臭氧水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水进行试验。当臭氧浓度为0.26ppm时作用1分钟,可杀灭试验用细菌繁殖体,2.21ppm时可杀灭细菌芽胞。破坏血清中HBsAg,需2.10ppm浓度作用60
目的探讨分析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临床诊断根据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于2011年2月~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16例存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患者,总结其诊断依据;随访了解患者腕部功能的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的性质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核心课程”。科学认知作为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自然就使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基本理念中,《标准》也指出要坚持“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探究活动中建立科学概念就必然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主要任务。  以探究为核心,“探”就是
高效的小学教学方法将对我国小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在新课改提出的近几年,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被提出并运用,有效地满足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本文主要以北师大版本的教材为例,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言  目前,提升小学生的教育质量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充分考虑情感这一因素,要明确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情感,紧扣教材,开发学生的情感源泉,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的模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把数學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们对某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既然情感是学生学习效果高与低的关键,老师便要善于运用情感教
临床观察表明,用次氯酸内,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与福尔马林对再次使用的消耗性血液透析器材进行综合消毒处理,可防止感染的发生,消毒后的透析器对尿素氮与肌酐的消除率均不低于合格指
研制的健乐牌洗消片以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主成分,对细菌繁殖体与芽胞有良好杀灭作用。用于餐具消毒,以含500ppm有效氯溶液作用1~2分钟即可。其杀菌作用可被有机物减弱,但所试pH
在实验室气雾罐中进行40%乳酸溶液对空气中细菌杀灭效果的观察,当喷药460mg/m^3,于温度20℃,相对湿度90%下作用26分钟,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99.99%;作用8分钟可杀灭大肠杆菌达100%。消毒时,最适相对湿度为60%。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主要形式。而我园园本课程研究中,将集市游戏巧妙融入区域游戏活动中,把模拟真实集市中买卖和游艺的情境,创设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环境。在集市游戏活动中,我们一直研究如何实现幼儿自主、认知、社会交往等身心全面发展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特点。  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幼儿有了一个自由快乐的游戏氛围,从中通过同伴交流和同伴合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