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一、有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和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多少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教师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培养出的是一些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复制型”人才。新的教育观念提出:教育的灵魂,是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一个不懂得创新的民族,在世界上是没有竞争力的民族。
二、具有创新精神
教师应是创造性的模范,其自身应有创新精神;其本人应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能够随机应变地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富有创意而不怕失败。许多年来,传统的教育太模式化、保守化,教师一直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刀耕火种”的原始教学方法上,而学生只是机械地、拼命牢记旧有的知识,在教师设计的圈子里不停地转。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我说你听,听完了就做,做完了就考;教师有教不完的知识,改不完的试卷,学生有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不敢冒失败的风险来创新,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怀疑,束缚于先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导致了思想萎缩、人格空白。难怪外国人惊叹:“中国人本事真大,能把千差万别的学生变成一个模子”。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21世纪,富有创新精神应是一名合格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三、具有创新能力
教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要将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唤醒、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能力。
一是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长流水。教师除了要吃透教材外,还应了解和把握学科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善于不断地进行学术探讨,不仅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提供给学生,而且能够鼓励和引导学生努力钻研,勇于探索。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是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教师要懂得怎样才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怎样组织教学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尤其要具有探索、使用有助于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并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维习惯,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每说一句话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其潜在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激发起来。
三是教师本人应具备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个性特征。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广泛的兴趣爱好,较强的自信心,作风民主,善于鼓励,喜欢创新学生等。教师本身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疑问如何处理,营造怎样的课堂气氛,布置什么性质的家庭作业,拟定什么形式的测验题,组织什么样的课外活动等,都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履行创新教育的职责,言传身教,探索求新。
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方面形成一些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特点和特色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冲出旧教育模式的围城,打破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大兴教改之风,形成一些有利于唤醒、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美国学者哈尔曼曾提出过创造性教师应具备的10个教学特点,对我们教师很有帮助。一是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尝试;二是作风民主,不以权威自居,提倡互教互学;三是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四是能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如鼓励学生自由联想,编故事等;五是延迟判断,不立即对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作出评判;六是发展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墨守成规;七是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的想法;八是训练学生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洞察力;九是善于提问,经常提出一些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十是创造条件扩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接触面,如各种概念、观点、材料等。
素质教育是中国21世纪的曙光,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而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人的悟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发扬大胆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也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豫让桥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芳)
一、有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和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多少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教师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培养出的是一些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复制型”人才。新的教育观念提出:教育的灵魂,是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一个不懂得创新的民族,在世界上是没有竞争力的民族。
二、具有创新精神
教师应是创造性的模范,其自身应有创新精神;其本人应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能够随机应变地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富有创意而不怕失败。许多年来,传统的教育太模式化、保守化,教师一直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刀耕火种”的原始教学方法上,而学生只是机械地、拼命牢记旧有的知识,在教师设计的圈子里不停地转。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我说你听,听完了就做,做完了就考;教师有教不完的知识,改不完的试卷,学生有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不敢冒失败的风险来创新,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怀疑,束缚于先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导致了思想萎缩、人格空白。难怪外国人惊叹:“中国人本事真大,能把千差万别的学生变成一个模子”。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21世纪,富有创新精神应是一名合格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三、具有创新能力
教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要将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唤醒、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能力。
一是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是长流水。教师除了要吃透教材外,还应了解和把握学科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善于不断地进行学术探讨,不仅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提供给学生,而且能够鼓励和引导学生努力钻研,勇于探索。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是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教师要懂得怎样才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怎样组织教学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尤其要具有探索、使用有助于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并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维习惯,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每说一句话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其潜在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激发起来。
三是教师本人应具备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个性特征。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广泛的兴趣爱好,较强的自信心,作风民主,善于鼓励,喜欢创新学生等。教师本身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疑问如何处理,营造怎样的课堂气氛,布置什么性质的家庭作业,拟定什么形式的测验题,组织什么样的课外活动等,都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履行创新教育的职责,言传身教,探索求新。
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方面形成一些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特点和特色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冲出旧教育模式的围城,打破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大兴教改之风,形成一些有利于唤醒、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美国学者哈尔曼曾提出过创造性教师应具备的10个教学特点,对我们教师很有帮助。一是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尝试;二是作风民主,不以权威自居,提倡互教互学;三是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四是能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如鼓励学生自由联想,编故事等;五是延迟判断,不立即对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作出评判;六是发展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墨守成规;七是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的想法;八是训练学生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洞察力;九是善于提问,经常提出一些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十是创造条件扩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接触面,如各种概念、观点、材料等。
素质教育是中国21世纪的曙光,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而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人的悟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发扬大胆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也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豫让桥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