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单元设计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企业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对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单元设计进行探索,阐明教学单元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旨在解决当前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探索;单元设计
  
  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按照这一要求,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还需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探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职业人才。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大量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底子薄。第二,自尊心较强,自卑心理也较严重,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团队合作精神较差;责任感不强,经受不起挫折,不服从学校的管理。第三,高职生虽然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距,但也有自己的优势: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水平高。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指的是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整套计算机教学新模式。“任务驱动”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总体任务与多个子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任务涉及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实际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传递所要传授的知识点。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因而广受学生的欢迎。
  2.两个目的。
  ⑴以提高职业实操技能为目的。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能力型人才是教学单元设计的目标。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核心在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校要改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流向过于简单的课程设置。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都不应局限于形式上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要着重于内容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才市场输送真正的能力型人才。
  ⑵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为目的。
  坚持实践性原则不是不要理论知识,相反地,只有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提高实践的能力;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南,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避免出现盲目性,才能真正地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才干。因此,教学单元设计中,教授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要真正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3.三个贴近。
  ⑴教学贴近专业技能。
  教师在传授必要的知识点时,应列举一些与专业工作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如《计算机文化基础》中“邮件合并”内容比较抽象,对此笔者结合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固定资产卡片的制作,成绩单的分发等)进行讲解,这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⑵教学贴近日常生活。
  在教学单元设计中,可以列举出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在选择教学单元的设计内容时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中“查找替换”的内容,在教学单元设计中,笔者把从网上下载来的文字中的换行符(下箭头符号)要求学生换成段落标记,然后再进行排版,这时使用查找与替换就可以一次完成。这样可以真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因而倍受学生的欢迎。
  ⑶教学贴近知识重点。
  在教学单元设计过程中,如何把教学的重点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工作任务。笔者认为,教学单元设计应以任务驱动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线索,以知识点分类和教学目标导向的教学原理为指导,在综合分析课程结构、知识点类型和相应的学习目标等基础上,把相关知识点串起来,精心安排工作任务,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单元。教学单元的内容、顺序不一定要遵循原有的教材章节排序,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当然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也需要随之调整。如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中EXCEL教学单元的设计,可以先把知识点汇总出来,然后再把它融入到教学单元的工作任务中,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理论知识的重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见图2)
  
  三、教学单元设计的原则
  
  教学单元设计是教学设计者从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各个章节或各个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而不一定是1个课时)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教学单元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实用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教学单元设计要贴近日常生活,具有实用性。这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学习的内容符合社会所需,因此可以提高学生今后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单元设计也不能片面地强调实用性,因为高职教育毕竟是高等教育,不是培训班;实用性是教学的手段,理论知识才是根本。所以,在设计教学单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和知识性两者相结合的原则。
  2. 整体性与层次性相关联原则。
  在设计教学单元时,教师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知识点的分类、汇总,并厘清各知识点的层次关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面的知识点尽可能较为简单实用,然后慢慢加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积累知识。教学单元设计的优势在于打破个别知识点之间的壁垒,不但重视如何让学生掌握个别的知识点,而且也关注让学生理解各个教学单元中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这种整体性与层次性相关联的教学单元设计方法,既能帮助教师整体把握各个教学单元的知识要点与教学形式,同时也方便学生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形成一个结构更完整、知识更坚固的教学体系。
  3. 趣味性与技能性相统一原则。
  笔者认为,教学单元设计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这些出发点、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掌握职业技能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学单元设计中,不能只强调趣味性而忽略技能性,也不能因为强调技能性而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无味,必须要遵循两者统一的原则。
  教学实践表明,笔者的教学单元设计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单元设计,不但能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驾轻就熟把控课堂,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目的明确,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阿茹汗.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与教育问题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2008.
  [2]李华.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EB/OL]. www.govyi.com, 200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腺苷激酶(ADK)小干扰RNA(siRNA)修饰的角膜内皮细胞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增生和分泌的作用。方法取第3~5代人角膜内皮细胞,实验分为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转染组采用Lipofectamine® 3000将FAM-ADK siRNA转染进入角膜内皮细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中腺苷的质量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转染对照siRNA]、雷帕霉素组(转染对照siRNA后培养液中加入1
天然气低压平焰烧咀在锻造炉上的应用632463四川荣昌益民机械厂徐如松平焰燃烧装置是70年代国际上逐步发展完善和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节能低污染燃烧装置,其中平焰烧咀是该装置的关键节
为衡量土地健康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以及压力—状态—响应框架(PSR)来判断武汉市2000—2010年的土地健康状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并运用动态耦合度模
一名涉及192亿印尼盾伪钞案的退役军人在法庭上供证,印尼军方对伪钞印制事件掌握得一清二楚。《雅加选邮报》引述被告之一伊斯梅尔·普特拉的话说:“苏达托先生非常清楚,印
加强系统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减少系统污染根源,是提高系统清洁度及可靠性的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
从1989年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以来,广西对越经贸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到1992年,广西对越边贸进出口总额已从1989年的4.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1.92亿元,增长6倍。到1993年虽然下降
近年来,一些深受崇洋文化影响的泰国妇女争先恐后赶时髦,金发碧眼成了她们追求的理想形象。加上现代化妆术日新月异,一些女性把头发染成金红色仍不过瘾,还要戴上有色(蓝、绿)隐形
目前,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主要是指马来西亚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别是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马来西亚大张旗鼓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海港区景观重建是实现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威海新港景观环境建设为例,尝试提出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海港区低碳景观规划的新模式,改观过去港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