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区将成增长新引擎

来源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保险公司的资产端看,投资的稳定性要求与养老产业所需的长周期相匹配。养老社区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而保险公司的优势恰好在于资金体量大,能够满足养老社区初期较大的拿地、开发支出。且保险资金负债久期长,与养老机构的回报期相匹配,长期来看,在经营得当、运营良好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2021年注定成为中国银发产业发展里程碑式的起点,也必然成为康养行业黄金发展期的爆发点。
  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1亿人,较上年的1.76亿人增加了1500万人,增幅8.52%。2019年65岁以上人口增幅为5.67%。从近20年时间看,2019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比较2000年提升5.47%,比全球同期2.1%的增加值高一倍多。按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来看,中国已基本进入老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14%)。而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显示,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老龄人口数量庞大、占比快速提升,中国加速进入老龄社会,既带来冲击也蕴藏机遇。在“健康中国”战略下,中国银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20年,新增注册资本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与银发产业相关的初创公司数量达到1900多家;2018-2020年,智慧老龄产品与服务数量翻至三倍,新兴医疗设备、净化和智能养生产品的普及率也进一步提高。而智慧科技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催生银发产业的创新实践。
  健康产业作为中国银发产业的核心领域,朝着更加细分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康养产业更是空间巨大,成为众多资本觊觎的“蓝海市场”。据相关机构统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22万亿。与大健康产业、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有着天然优势和契合点的保险业,自然成为这一市场的最主要“玩家”。而沉寂近10年之后中国平安再度高调宣布进军高端养老社区,将保险公司在养老社区行业的跑马圈地运动推向一个小高潮。
  “服务康养产业,保险业要扮演好三种角色,即要当好老年保险产品的供给者,当好医疗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支付方,当好康养产业数据资源平台投资方。”在首届中国康养30人论坛上,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
  规模:保险系养老社区已超50个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在商业健康保险方面,保险公司在售产品5000多个,涵盖疾病预防、医疗服务、生育保障、医药供给、失能护理、健康管理等各个领域,已经从简单的费用报销和经济补偿,向病前、病中、病后的综合性健康管理保障发展。在商业养老保险方面,2020年1-9月,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2.7%,积累了超过5600亿元的保险责任准备金。
  与此同时,自2018年5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迈开了以税收优惠激励个人养老储备的第一步。此外,保险业还积极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受托管理和投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超过1万亿元。
  从养老社区的投资看,截至2020年9月末,共有约10家保险机构投资了47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东部沿海以及中部的20个省市区,床位数共84155个。再加上2020年四季度至今,中国太保落地的武汉项目、中国人寿国寿·悠享家健康护老中心、新华保险首个大型CCRC社区新华家园·颐享社区等,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社区项目已超过50个(表1)。
  模式:重资产下的多样化探索
  在养老社区的投资运营模式上,各家保险公司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作为最早布局养老产业的泰康人寿,战略坚定,依托泰康集团巨大的资产及资金优势,全部采用重资产模式自建,着力于发展大型CCRC养老社区“泰康之家”。其社区集居家生活、美食餐饮、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健身運动等全方位的服务与功能于一体,并搭建“三甲医院临床诊疗+社区配建二级康复医院+CCRC持续关爱养老社区”三层次医养服务体系,强调“医养结合”,一个社区配备一家医院。
  目前,泰康之家已在全国约19个核心城市建设和开业运营,且其先行先试的候鸟式度假养老等模式,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中国人寿在养老产业上的布局以“自建+与政府合作”为主,自建落地项目有苏州、天津、北京和三亚“国寿嘉园”项目,初步完成了“三点一线,四季常青”的首期战略投资布局,其中苏州国寿嘉园已经开业。国寿嘉园各地主题定位各异,苏州为复合型养老(规模最大),天津为医养结合型(康复特色),三亚为旅居休养型(度假特色),北京为健康管理型(养生养老)。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与深圳市各区政府合作了4家“颐康之家”的普惠型高品质社区养老项目,目前均已开业运营。为了更高效布局养老产业,中国人寿于2019年7月成立国寿健康产业投资业务板块,将全力打造养老养生“投资、建造、运营”全产业链业务。
  中国太保虽在2014年就规划养老社区布局,但前几年一直潜心调研和构建商业模式,2018年才真正开始大手笔投入,第一次出手就是百亿级别的投资规划。而且由于前期调研充分,太保养老社区的战略清晰,打法明确。其养老社区品牌“太保家园”将社区划分为三大业态:度假型、城郊型和城市型医养社区,对应于55-100岁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态的长者需求,短短3年时间在“东西南北中”战略布局下顺利落地了8个养老项目,后期运营环节又提早引入法国欧葆庭养老照护体系,直接对接国际标准,并植入科技产品和服务来管理老人健康、提升运行效率。
  尽管太保尚未有开业社区,但随着2021-2022年多个项目进入开业期,太保家园的后发优势将更加凸显。
  显然,具有雄厚资产规模的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都选择了重资产运营模式,公司重金投入,集“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角色于一体,更有利于后期的集约化、高效化运营。   恒大健康依托股东恒大地产的优势,同样采用重资产自建的模式布局恒大养生谷。养生谷不局限于老人入住,而是围绕孕前、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慧年、期颐等9大生命阶段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太平人寿、合众人寿则不约而同采取了“自建+与第三方合作”的轻重资产模式相结合扩展全国养老社区,但二者定位有差异,前者瞄准高端,后者着力中端市场。目前太平有自建的梧桐人家,合作运营的上海快乐家园等5个园区,着力于发展多元化的养老社区,以旅居型、高端医养型产品为主,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合众优年养老社区主要在二线省会城市进行布局,目前在全国拥有19个旅居养老基地,其中合作基地17个。自建社区中有武汉、南宁、上海、南京和沈阳五大社区,配套有独立社区、专属医院、休闲会所等,收费标准相对较低。
  光大永明汇晨养老社区以轻资产模式运营,其依托光大汇晨养老服务社区的房源,直接对接公司的寿险产品。汇晨拥有较成熟的社区运营经验,可以提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旅居养老等多样化服务,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已建立13个社区。在轻资本模式下,光大永明汇晨养老社区服务收费价格亲民,对接保单的保费标准较低。
  总体而言,不同于美国的模式,中国保险公司布局养老社区,一般集“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三个角色为一体,采取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自建团队或引入国外成熟模式两种。如泰康是自建运营团队,太保、太平分别与法国、美国知名的养老社区运营公司合作,引入国外的运营经验并进行本土化。
  除了光大永明、合众人寿外,其他养老社区均定位高端客群,包括医养结合的大型 CCRC 社区、适合健康老人的度假型养老社区、适合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城市型小型康养社区。传统的中端养老社区以照护为主,高端养老社区除了满足老人基本的陪伴、照料的需求,更强调长者精神需求的满足和退休生活方式的重塑,包括学习、社交、娱乐的需求,以及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因此高端养老社区一般设有专门的公共生活区域,如台球室、书画室、健身房、游泳馆、舞蹈馆、棋牌室等,组织老年大学、兴趣俱乐部等活动,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另外,部分高端养老社区还配备专业的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医疗的服务。
  收入:五大来源
  入住资格的设定,显示出养老社区的几大收入来源。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均推出了“消费者购买指定种类及金额的保险产品即可取得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挂钩模式,挂钩产品的总保费为150-300万元不等,部分公司会在业务推动期间降低保费要求。另外,还可以缴纳押金或会籍费直接入住。
  泰康需支付入门费20万元,并购买乐泰财富卡约100-300万元,入住前一次缴足,即可永久锁定“免房屋基本居住费用”的优惠。乐泰财富卡为记名且不可转让,与入住社区的相关资格绑定,若客户退卡则失去社区的入住资格。
  太平采用“会籍制”,一次性缴纳会籍费(约100-400万元)即可入住,每月免交房屋使用费,但会籍可在使用期限内(50年)转让、继承,也可指定非亲属入住,具有“投资”属性。
  总体而言,客户需要支付入门费,投保挂钩保险产品,或者购买会员卡等,成功入住后,客户需要支付月费、餐费、护理费等等(表2)。
  竞争力:“保险+医疗+养老”生态链
  相比其他险企,两大头部险企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近年在养老社区的投资上稍显怠惰。2020年之前,在北京和海南两地落地养老社区项目后,新华对养老产业的投资观望态度明显,无进一步的战略布局。而中国平安在2012年开始在浙江桐乡打造一体化、全龄化全配套养生养老社区之后,近10年基本对养老社区的投资按下了暂停键。
  不过,两家险企在2021年5月不约而同高调宣布,推出高端养老品牌,彰显再度出击养老社区的战略决心。
  据悉,中国平安发布的“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模式,布局康养产业。
  新华保险推出首个大型CCRC社区——新华家园·颐享社区,标志着其养老产业布局中的“乐享”“颐享”“尊享”三大社区产品线全面落地,形成全方位、全年龄段覆盖体系。不过,新华养老社区暂无对接保险产品,入住资格通过缴纳押金获得。
  目前,头部险企已全部入场,而中国平安的“回归”也并非简单地加入竞争,而是携集团着力构建的“保险+医疗生态”体系再度加入战团,这或许将为养老社区行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带来新的突破。本质而言,养老社区的核心不仅在于舒适的物理环境,更在于“摸不着”的服务,“互联网+保险+医疗”服务模式的介入,必将为养老社区的带来运营模式的变革。
  事实上,“保险+医疗+(养老)地产”模式覆盖了养老金管理和消费两端,有效打通后将是养老产业链中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最顺畅的一环。从当前的养老产业构成来看,养老金融业主要负责养老金管理,养老房地产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用品业则更多属于养老金消费。而保险公司天然具备“服务+”的属性,获取养老资金收入后,通过提供年金返还、养老社区、健康管理等服务,直接参与养老金管理和养老金消费两端,或将成为养老产业中最为受益的一环。
  未来:以养老服务替代保险给付的模式
  养老社区投资与保险资金负债久期长的特性匹配,但物业自持等因素導致养老社区盈利周期较长,若无保单绑定销售,仅依靠养老社区租金,保险公司很难在中短期内收回初期投资。而在盈利压力下,保险公司也很难持续投入,最终必将影响养老社区的可持续营运。因此,构建保险保单与养老社区之间的长效服务闭环,对保险公司来说极具战略意义。
  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养老健康数据的不断积累,有助于产品的精细化定价。应该看到,随着保险与医养的不断融合,投资养老社区行业对保险产品设计正产生日益长远的影响。
  原先保险产品的费率与条款设定,主要参考某些疾病患病几率与医疗平均费用等因素,但随着医养战略的落地,保险公司开始研究如何用最小费用,包括康复、慢病干预健康管理、急病专业救治等投入,获得投保人最大限度的健康,逐步降低理赔支出。
  显然,通过投资养老产业和介入养老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服务等,保险公司可获得大量的客户健康数据,进一步优化保险产品费率与条款,持续提高业务竞争力。
  现阶段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的对接尚处于浅层次,大部分养老社区的入住费用并未与保险给付挂钩,但未来有望逐步形成以养老服务替代保险给付的模式(图1)。
其他文献
中国太平重资产打造了CCRC社区梧桐人家,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单体项目;公司同时甄选符合标准的优质第三方养老机构,合作运营。两条腿走路下,通过引入美国水印公司的成熟模式,公司构建了养老社区的运营模式。  2015年,中国太平经原保监会批准,设立了国内第二家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平台——太平养老产业管理公司,正式涉入养老产业。  在此之前,中国太平就已试水投资运作养老地产项目,其首个“太平小镇”旗舰项目——上
期刊
在“9073”养老体系下,机构养老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具有资金规模大、负债久期长、品牌信誉高、产业整合能力强等特点的保险公司,必然成为高端养老市场的主力“玩家”。  无论是在地域的布局还是产品研发方面,与其他民间资本“散兵游勇”式的打法相比,实力雄厚的保险机构更像是集团军作战,虽然耗资巨大,但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为了打造“保险+醫疗+养老”产业链,保险公司还重金投入相关产业企业。截至2
期刊
短期看,投资养老社区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销售与之挂钩的产品,对销售业绩产生协同效应,还可以帮助公司提高中高端客群的市场占有率。长期看,通过养老社区带来的保单,保险公司可获取非常可观的利差收入,再叠加养老社区的运营盈利,使得公司获得长期持续的回报。  由于中国险企养老社区仍处于初期阶段,“只租不售”的监管要求也使险企养老社区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养老社区的项目成本由拿地成本、开发成本加上后期运营成本
期刊
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统筹规范银行业保险业关联交易监管。吸收整合银行业保险业两方面制度优势,既统一关联交易管理规则,又兼顧不同类型机构特点,力争实现监管标准一致性基础上的差异化监管。  二是明确了监管总体原则。银行保险机构应当维护公司经营的独立性,提高市场竞争力,控制关联交易的数量和规模,重点防范向股东及其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风险,避免多层嵌套等复杂安排。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
期刊
合理的投资配置、严格的风险把控、可期的预期收益,一个“守”字,是刘超对客户的承诺。  “如果未来想做财富管理,一定要到中国,因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高净值的人群及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庞大,这对从业人员来说将是巨大的舞台和机遇。”刘超在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就读会计与金融硕士时,他的授课老师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正是这句话,点燃了刘超走上财富管理道路的星星之火。  综合类财富管理  硕士毕业后,刘超毅然决然回国发
期刊
保險业与健康管理和养老产业有着天然的纽带和深度的合作空间,构建全方位、全场景、全覆盖的“保险+健康+养老”生态圈,正在成为保险业新的增长引擎。对保险公司来说,投资养老社区,中短期内可以推动相关产品销售,获取高端客户资源,抵抗经济下行周期和低利率带来的冲击;长期而言可通过介入养老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服务等,可获得大量的客户健康数据,进一步优化保险产品费率与条款,持续提高业务竞争力。  目前头部险
期刊
作为国家农业大灾风险保障机制的核心,中国农再将实行约定分保与市场化分保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并主导中国农险向“普惠型农业保险”+“补充型农业保险”模式转变。  2021年5月26日,成立未满半年的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农再”)发布了2021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这是公司的首份偿付能力报告,也是给市场提交的第一份成绩单。报告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01亿元,净利润-3.15
期刊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罚单近期密集抛向保险业。2021年一季度,25家财险公司共被罚款4243.6万元,26家寿险公司共计被罚2093.8万元。在罚单中,虚列费用(套取费用)、编制虚假报告材料、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欺骗投保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等高频词汇,在近几年的行政处罚书中也年年出现。  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禁而不止的背后驱动力,是在保险传统代理人销售模式下,保险公司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利用
期刊
对于渤海财险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非只是资金问题。如何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才是公司当下必须跨过的“鸿沟”。  陷入“贫血”多年的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财险”)关键时刻终于得到股东输血。渤海财险起家于天津,由天津的国有骨干企业发起设立,2005年10月18日开业,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  2021年6月中旬,天津银保监局发布批复文件显示,批准渤海财险增加注册资本金约3
期刊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推进将会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并连接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实现二、三支柱间的转换,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不断发展。  2021年5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展开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决定于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期限暂定一年,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以及新华人寿等六家保险公司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