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过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it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节日是品德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立足儿童生活,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自主探究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科学认识传统节日的新理念,这样才能儿童在学习传统节日中得到成长。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传统节日;儿童立场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品德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小学品德课中,“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是以“散点”的形式分布在各册教材中的。纳入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旨在加强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普及,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传统节日往往以成人为主角,儿童特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基于这样的课程性质,它所倡导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真”“童趣”。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始终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激发起儿童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亲近传统节日、进而爱上传统节日。
  一、立足儿童,为传统节日创设新“趣味”
  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们中国的节日过于传统、死板,不如“洋节”的热闹、新颖。如果孩子参加了一些节日活动,也只是停留在吃喝的层面上。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儿童立场,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打造“有趣”的品德课堂。
  在教学《过新年》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新年物品,主动参与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观念,训练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升华感情。
  新年,作为中国人一个盛大的节日,其背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依托。让孩子感受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体会新年给人们带来的新气象和美好祝福,只是最浅层的目标。让孩子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了解春节的一些习俗,了解过新年各地各国不同的习俗及其变化,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让孩子因知而爱,爱上这个节日,爱上这些习俗,爱上家乡和祖国,发自内心地去喜欢,才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上课伊始,我用音乐渲染过年气氛,很快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进入“过年”的氛围中。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春联、年画、灯笼、窗花等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我让他们自己贴对联、贴福、贴窗花等,学生一边贴年画,一边听老师讲解年画的来历,从而知道了秦叔宝和尉迟恭等门神的故事;有两个学生为了对联的读法争论起来,也因此知道了对联从右到左的读法,以及其中丰富的祝福含义……过年当然少不了吃饺子,瞧,在学生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老师的帮助下,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学生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并且都希望自己能吃到那个有硬币的饺子,说是会有好运降临。然后从吃饺子引开,说说你知道的过年习俗还有哪些。以吃、玩、活动等一一细讲,由家乡习俗到各地习俗,用图片、影像等让孩子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让孩子在《新年好》的声声传唱中,细品新年的快乐!
  从儿童立场开始,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让传统节日变得“有趣”“好玩”,才能受到儿童的喜爱,才会收获精彩的品德课堂。
  二、自主探究,为传统节日设计新“衣裳”
  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传统节日”的教学过程也应该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激发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行为,为“传统节日”设计新“衣裳”。也许,我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新品德课堂。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还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享誉国内外的赛龙舟活动,特别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自己民族这些传统的东西怎么能一无所知呢?所以,我决定要让学生好好研究研究端午节。
  孩子们跃跃欲试,大家都来为“今年我们如何过一个‘新端午’”献计献策,师生群策群力,很快形成了如下研究方案:(1)搜集端午节由来、端午节习俗等有关资料,进行编辑整理,最后设计出一张或几张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2)学做香囊、学包粽子。(3)搜集、摘抄、吟诵与端午节有关的诗文,感受端午节文化。(4)设计、制作“龙舟”吉祥物,写清设计意图送给屈原家乡的小朋友。(5)观看或阅读与屈原有关的电影、小说,举办“屈原在我心中”的论坛。
  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方案实践,并自愿组成小组合作完成。随着活动的蓬勃展开,学生感悟着“端午”的文化,享受着查寻的乐趣!
  端午节到了,那真是一个“新端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手抄报最引人注目!它介绍了端午节传说、赛龙舟起源、发展及比赛规则、粽子种类、屈原生平等。大大小小、花色各异的香囊,挂在了每个孩子的胸前。“奇形怪状”的粽子,虽然让人忍俊不禁,但却别有风味。诵读吟唱《和端午》《五月五日》《端午节悼屈原》等诗词、吟诵者感情真挚,使听者入情入境;我们班的才女更是创作了诗歌《追寻屈原》,让人感受到了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
  孩子们用自己的“儿童心性”对传统节日习俗作出了独特的诠释和演绎,带我们走进了不一样的品德课堂。在这里,孩子们的生命获得如风般的舒展,体味着传统节日的美好,更感受着美好的生活。
  三、科学认识,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理念”
  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传统节日中多蕴含着积极健康的文化内涵:春节举家团圆、辞旧迎新;元宵节赏灯猜谜、共叙天伦;清明节家庭团聚、缅怀先人;重阳节登高望远、尊老敬老……然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其中既有民族精神的精华,又有非科学的、落后的因素。因此,在“传统节日”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理念,使传统文化星火相传。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已经与包饺子、贴春联、看春晚等活动一起成了中国人民迎新春、庆新年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不光污染空气,而且危险,所以,在学习《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笔者就“春节要不要放鞭炮?”这一话题,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讨论。正方同学说放鞭炮很热闹,可以增加节日气氛,他们小孩子特别喜欢放鞭炮。而且放鞭炮是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反方的观点是放鞭炮太吵闹了,现在人们居住的都很近,很多住在大楼里边,一放鞭炮,声音很大,人们都没办法休息,说话都听不清,特别是老人小孩都受不了。放鞭炮还有危险,经常有人把手炸伤。而且放鞭炮污染空气,现在空气中经常出现雾霾,我们不能再污染空气了。双方争执不下,只好由筆者出面协调:虽然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的一大习俗,但从燃放鞭炮的安全性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两方面考虑,“燃放烟花爆竹”这一春节习俗在如今已是弊大于利。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节日气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营造,如,文艺活动、游园、体育竞赛等。接着,学生合作撰写了一份“春节不放鞭炮,过健康环保绿色年”的倡议书,印刷后在村子里进行发放宣传。“虽然鞭炮声少了,但我们的春节依然喜庆红火”,是孩子们对这一年过春节的最深感受。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座皇冠,民俗是皇冠上面的宝石的话,那么传统节日就是宝石中最大最亮的那颗。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教育要从根本抓起,从小教育。面对由成人创设、由成人主导的传统节日,教师更应该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给他们拥有并展示独特内心的自由。从儿童的真实需要着手,充分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理解并尊重儿童的思维特点,真正引发儿童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在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中快乐学习,收获成长。
  编辑 王团兰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生不像初中生和高中生,有着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动力往往还需要依靠兴趣作为支撑。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关键,而采取游戏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堂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游戏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是近年来小学
(浙江省嵊州市三江街道阮庙学校)  摘 要: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增强、挫折体验、关注同伴评价、注意力欠集中等心理原因造成学生不爱举手发言,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对举手发言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鼓励、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等方式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关键词:不爱举手;心理障碍;认识;鼓励;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问题不是太难,一二年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安小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德育的渗透。语文作为小学教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包括了丰富的德育资源,成为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良好品质的重要课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德育,是教师探索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谈渗透德育的幾点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写作实践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品质高、德行好的高素质人才
摘 要:思维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等,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大量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积极培养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孩子,这是现阶段对每一个教师发出的呼唤。  关键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为抓手,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摘 要:问题解决教学应以建立问题背景与运算意义的联系为支点,以事理分析寻找数量关系为突破,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统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意义;事理;思想;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课标教材把问题解决融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领域之内分散编排,面对这种分散没有“体系”的问题解决,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教学内容的变化呢?联意义、
摘 要:在新的课程视角下,小数课堂应该活泼泼地点燃孩子们兴趣,让课堂更有趣;应该让孩子们自主自悟,动手操作,让教学更高效;应该设计一些童趣作业和探究活动,让课堂更增值,以此打造厚重、精彩、高效的理想数学课堂。  关键词:点燃兴趣;动手操作;童趣作业  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应该“趣”字当头,想方设法点燃孩子们寻求知能之火和智慧之火,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情境教学,或
“在阅读教学中寻找适切的言语训练点”的主题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后,老师们交流分享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样是把“品读感悟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残疾青年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却有着不同的教学途径——达到目的的路不止一条。  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自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探究:(1)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教师在注重数学知识教学之余致力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现代小学数学,需同时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如此方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与运用的基础,更是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保障。因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并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是面对学生,用关怀备至、深思熟虑、小心翼翼的方式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我们不求回报,坚守理想,用智慧与汗水,用爱与双手托起幼儿如花的童年,这就是师德,就是浸透职业良知的点滴关切。今天我们一起谈论的师德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不一定是轟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也许是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也许是一次不分彼此的互动,甚至是一节精彩的课堂……这些都体现着我们教师高尚的师德和迷人的风采。
摘 要:试图从改善幼儿园体能训练游戏组织的角度,从实践层面就体现幼儿体能发展特点、增强体能训练到位性、提高体能训练的主动性、强化体能训练的有效性等方面,阐述循“序”渐进、动态调整、巧妙引导、倾情投入四大策略的具体实施,开展幼儿体能训练游戏活动,使体育游戏能够真正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体能发展  游戏是儿童时代的忠实伙伴,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愉快的生活、体质的增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