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朗朗书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f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也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朗读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一、精心备好朗读,进行整体性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只有少数的教师能够在备课中设计朗读方案,很多教师在备课中根本不备朗读指导的环节。教师对课文的朗读处理心中无数,必然导致朗读指导的盲目性和低效率。所以,在教学中针对朗读,要做好以下两点。
  1.在备课时强调备读。强调教师的备读,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反复训练,自己首先读熟、读通、读好课文,进而掌握本文朗读和默读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的技能指标,如,语气、语调、情感、停顿、重音、轻声和有效速度的掌握。二是结合所教的学生实际,确定读的训练重点和指导读的方法步骤,力求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在备课时有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所以,朗读前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对于美读,不仅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而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可以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可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二、巧妙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而这种情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以及教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才能使学生乐读、好读、善读。如,《安塞腰鼓》一课,如果没有亲眼见过,亲耳听过,是无法体会那“原始生命”的厚重的。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忘情的狂舞,亲耳感受沸腾的鼓声,学生被带到了那时、那地,感受了“那么一股劲”,激起了朗读的热情;再配以朗读指导,学生在自己激情荡漾的朗朗读书声中,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热烈与激荡,透过文字,感受到生命和力量的喷薄。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由于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在网上找出很多课文中所写到的春天美景的图片,上课伊始把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再因势利导:“这么美的春天,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位学生都想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三、教师重视示范,适时指导朗读
  范读是朗读指导中最原始、最朴实、最有效的手段,朗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通过教师优秀的示范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在以下教学时机进行范读。
  1.揭题后,范读全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在学生对重点句段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时,即兴范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
  3.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感情、语气。
  4.在指导学生品赏课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
  例如,文言文《狼》的教学设计,就可以让范读起到火车头的带动作用。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应读得平缓;第二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急,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至此,屠者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读,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两句是结局,写屠者的心理状态,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经过这样的范读,学生感觉是在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
期刊
一、标题含义答题思路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小说《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参考答案: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这是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这是第二层含义)
期刊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必须在
期刊
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凭借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对学生心理误区的形成及校正浅释如下。  一、消除逆反心理,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
期刊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每当听到这几句歌词,我的心总会从喧嚣走进宁静,在宁静中感受歌词带给我的那份伤感、凄凉的美。是的,这首《菊花台》让我百听不厌。  你“泪光”“柔弱”,我“呼啸”“沧桑”,整首歌中,有“你”的忧愁与等待,有“我”的苍凉与无奈,似乎怒放的生命挣扎,终抵不过花谢的命运肃杀,所以反复唱“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
期刊
一、意象之奇  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李贺诗歌中众多意象的独特运用形成了特殊的意境,读来使人惊叹。  (一)鬼魂意象  在李贺的二百余首诗中,曾多次用到鬼魂意象。“死亡、鬼魂不是故作“鬼神之语”而是在生命忧患压抑下灵魂的痛苦呻吟,他通过这些鬼诗表达的是他内心种种急需发泄的压抑已久的情感,就是在对鬼魂的呻吟中去排解生命与人生的思考的抑郁痛苦情绪。”所谓鬼诗,不过是借鬼
期刊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精辟点明了生活与作文息息相关,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  一、广泛阅读,认识生活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也不可能旁征博引,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因此,要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也大多讨厌写作文。可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越来越成为了考查的重点。直言不讳地说,写作表达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得不让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慎重的审视了。但现今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模仿。作文教学该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呢?其实,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一个最有效的资源,那就是“课文”作为例子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探究学习”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全面关注每位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第斯多惠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探究的内涵,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如何才能摆脱错误观念的干扰,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促进有效的探究学习呢?  一、不搞“形
期刊
儿时以为书法就是练字。妈妈是语文教师,从小便耳濡目染,从一上学开始就训练起,什么点横撇捺规范写法,什么坐姿要正,脖子要直,头不能歪,眼要集中等等。每每唠叨,开始有点烦人,时间长了就习惯不再乎了,感到练字挺好玩的,慢慢地也喜欢去看别人的字,看同学写的,老师写的,后来妈妈给了我一些字帖,于此,开始与书法有了缘分。后来妈妈为了培养我的爱好,我又去学习了国画,虽然国画只是略学了点皮毛,但却也是培养我对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