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小的小学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ie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前门外的施家胡同里有座“袖珍小学”——施家胡同小学。在那小小的两进四合院里,满装着我们的童年梦想,它就像一条漂洋过海的小船,曾经载着我们走过很远。
  施家小学到底有多小?炎炎夏日,用两根粗铅丝,穿上四块苇帘子,就能遮盖整个小院。小则小矣,却不乏儿时的欢乐。苇帘遮盖下的小院就是我们欢乐的“大操场”。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王起林只用几个沙包和铁环就能让孩子们玩得意兴阑珊。他用石灰粉在地上画几个白圈,在几米之外让孩子们练习沙包掷准。他在地上等距放几个铁环,让孩子们双脚跳进铁环,然后自脚至头将那环套将出来,先者为胜。记得总有几个“笨家伙”慢如蝉蜕,日子一长,架不住老师的催促和同学们的奚落,慢慢竟变得身手矫捷。
  遇有“大操场”施展不开的跳高等项目,就将课桌椅堆在教室一隅,听王老师身体力行地讲跳高、跳远。一次,他费劲巴力地向孩子们讲完跳高的要领后提问:“起跳时,需要什么地方使劲?”一个叫潘增水的同学答曰“脚面使劲”,引来爆堂之笑。后来,为了不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只好向附近的甘井学校借操场用。孩子们排队去那里上体育课时,有点像如今的大企业专门到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去开会,隐含一种炫耀和张扬,走在路上精神头儿十足,口号吼得山响,生怕周围的大人们看不见。雨天,干脆在教室里玩起“捞小鱼”的游戏,“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个小尾巴、尾巴、尾巴鱼……”
  施家胡同有一对著名的“夫妻老师”——计武和张立英。他们先后当过我的班主任,夫妻两人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都使我受益终身。张立英老师执教严苛,上课时的每一个小动作都难逃她的法眼。放学后经常和其他几个淘气包儿到她的办公桌前枯站,巴巴地望着她批改作业。她与其他老师随意交谈,对旁边站成一排的鼻涕孩子视若无物。倘若她剑眉一竖,对谁开始了劈头盖脑的一通批评,当事人心里马上就会涌起一阵窃喜。因为这预示着他可能会在家长来接之前被勒令“滚蛋”回家。否则,她会连接孩子的家长们一同“教育”一番,弄得淘气包们先挨(老师)批、再挨(家长)揍,身心俱损。时间一长,曾对她心存敌意。但当“文革”初起,眼看着一帮高年级的红卫兵给她剪了阴阳头,撅在台子上斗,心里那点宿怨立时如硫酸泻地,尽失了先前的劲道。细想来,张老师对我的调理还是非常成功的,例如长时间的专心听讲,心无旁骛的潜心做事,就是被她骂将出来的好习惯。
  如果说,张老师是对我们生杀予夺的“活阎罗”,那么她的丈夫计武老师简直就是普度众生的活菩萨。他能随时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优点,一不留神,你就可能被他“抬举”了。我喜欢画画,上图画课时,他总会长时间地站在我的身后。每当感觉他那可爱的身躯就伫立在我的身后,便有一阵阵莫名的亢奋,画得也格外专心。“你们看看,这可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画的哟!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哟!”听到这些,我总会更加发奋地画画,按照计老师的要求疯狂地为班集体做事情,渐渐变成了一个很乖的孩子。
  作为班主任,计武老师颇进行过几次大胆的教育改革尝试。一次,两个学生逃课,他不批不罚,带着两个淘气包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让他们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默诵周总理题写的碑文。有人说这种做法有点“乌托邦”,有点“理想主义”。其实,倘若大环境允许,计武老师的教育思想及其成果是很有一番推广价值的,可惜突然降临的文化大革命断送了这一切。
  那年暑假,学校像往年一样,准备了图书和一些玩具向孩子们开放,所不同的是在阅览室旁边开辟出了一间“大字报室”,孩子们可以在那里使用备好的纸墨写批判某老师的大字报。屋子小,贴不了几张,就拉上了几根铁丝,写完的大字报就像晾被单似的一层层叠落在上面翻着。后来,运动升级,小小的施家胡同小学里也充满了血腥。小后院有一个自来水井,一个出身不好的老师曾被禁锢在井中,木盖盖住,只露出头颈,被红卫兵们以热水浇头,死去活来,惨不忍睹。
  学生如流水,看门总一人。学校传达室曾有一个常年看门的刘大爷,时年该有六十多岁,没文化,夏天总是忽闪着衣襟,露出半拉大肚子,笑如弥陀。有淘气的高年级小子经常趁他不备弹他的“脑奔儿”,他亦不恼。我有一次迟到,学校的两扇黑漆木门已经关闭,想拍门进去又怕老师说,正犹豫着,刘大爷猛开门把我拉进来说:“你小子又‘晚车’了吧?赶紧喊报告进去,发昏也脱不了死啊!”话糙理不糙,好多年后,我才领悟到它的道理——个人需要自信、果决、坚韧,犹豫和彷徨是会贻误很多人生机遇的啊!就是这样一个好老头儿也受到了“文革”的冲击,运动的时候,他时常挨打,后来就再也看不见他了。
  几十年过去了,想当初的施家胡同小学如今变成了一个小旅馆,外地人的南腔北调代替了昔日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从这里走出的孩子有的已经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了。前些日子突然得到了计武和张立英老师的消息,说他们现在身体尚好并时时挂念着我们。尽管母校已不在,但儿时的老师和同学,依然是每个人温馨的牵挂。
  
  编辑 李小灵
其他文献
前几天孙女和同学参加“香山红叶观赏游”,带回来5枚红叶,说是山底下买的,一块钱一枚。我听了孙女的话,去翻找我的旧书,在书柜最上层的《古文观止》中,找到了已经褪色的红叶。我拿给孙女看,告诉她这是60年前我回老家时亲手在香山摘来的。  我的老家就在香山公园南边一里地,翻过一座“红山头”的小山包,山根底下有两排民居,地名叫“正黄旗营房”。香山周围一带,都是360多年前,清代八旗兵驻防的地方。我的先人是八
期刊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人类的生活进入到数字时代,记忆的形态也开始变化,从传统形态演变为数字化形态,数码相片、私密视频、个人博客、个性音乐等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记忆的每一根神经。但由于数字设备的不稳定,我们珍贵的记忆往往因为硬件设备的损坏而灰飞烟灭。高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许的无奈。当数码记忆岌岌可危时,我们又如何去拯救那些美好的、珍贵的记忆呢?    移
期刊
地震,无法言说的伤痛——抗灾一线手记  赖 飞    地震发生时,我像平常一样,坐在四川省消防总队办公室的电脑前写着稿子。突然,我感觉四周剧烈晃动起来,石灰水泥的碎块簌簌落下。  看着同事们惊恐地冲出办公室,我意识到——地震来厂。只记得当时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了两个字:完了。  幸运的是,我们都逃了出来,楼也没有垮。  站在楼下的篮球场,踩在不断摇晃的大地上,望着不断晃动、落下碎块的大楼,我
期刊
5月16日,北京的一群生意人为一个生日聚会凑到了一起。“5·12”汶川大地震的惨烈场景梦魇般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无心吃喝,嗟叹痛惜之余,去灾区做志愿者的想法渐渐清晰。  研习心理学是他们共同的兴趣。入川服务的重点自然放在灾区儿童的心理重建上。无疑,在意识上,这个爱心传递团队走在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前面。  爱心传递团队的核心力量之一,是某家医药公司总经理周群。他发动他的15名医药代表找了300名医生,
期刊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已进入倒计时,在北京这座奥运之城的许多角落,时常可以看见一群群身着橙色服装的年轻人在忙碌着。他们就是以志愿服务为己任的奥运会志愿者。  据了解,北京奥运会赛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为10万人、城市志愿者40万,主要在北京地区招募,赛会志愿者报已于3月31日结束,申请人数为112.5799万人,其中90.8334万人同时报名残奥会志愿者,北京地区报名的赛会志愿者申请人中以年轻人为主
期刊
鹰勾鼻、浓眉大眼、自来卷、大腹便便、嗓音洪亮。此和人也?斗爷是也。  采访李金斗不容易,他的时间被大小演出占去一半,余下的也排满了各种社会事务。10月10日,记者终于见到了他。李金斗时间观念极强,提前一刻钟已到达约定地点,聊天中,他突然意识到,48年前的今日,正是自己作科学相声的第一天。    踢球踢到了相声阵营    父母走得早,李金斗从小在奶奶家长大。小时候,他最大的爱好是踢足球,跟他玩得特别
期刊
太阳少有露脸,金秋有了萎靡的迹象,变奏仿佛对应着这一年的不平静。没有狂欢的音乐青年苦等一年,都指望着音乐节上几天的恣意放肆。各地各国的青年打扮土气或时髦,聚集在9月30日的海淀公园东门,排出了一条令人惊愕的长龙。  苦大仇深的迷笛头顶飘扬的大红旗已经艰难地走过了好多年时光,愤怒随风慢慢消散,我们迎来的是一个消费与享乐的时代。可巧,今年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连消费与享乐都受到了严厉的限制,迷笛音乐节
期刊
我喜欢带香味儿的文字    是那首叫《日子》的歌,让我认识了小柯。  枯黄的树叶飞着,寂寞的人儿看着,满街的歌谣唱着,随便地听听算了,何必苦苦等待呢——对于小柯,与其说是等待,还不如说是坚持。  12岁的小柯,左手是还未消退的童年记忆,右手却已在人生画布上规划自己的人生和音乐。  小柯说,我12岁的时候就成功了,就在我用钢琴弹出第一首曲子的时候。小柯特意向我提起了他的钢琴老师,谈到老师,小柯的目光
期刊
三下泰国,情动花觚    现在收藏界有个毛病,就是不论什么东西,总喜欢说故事。但凡有点心得的藏家,对这些故事都一听了之,是真是假还得打个问号。但没入门的人就专爱听故事,那也是一乐儿。  2007年春天,罗先生从朋友那儿听说,泰国的一位老华侨藏有一件乾隆时期的粉彩花觚,其中的故事那叫一个百转回肠。一开始,罗先生还真没太信,忙了些日子以后,又听另一位朋友说起这位老华侨和他的粉彩花觚。正好赶上个去泰国的
期刊
神探眼神不清亮    倪殿国的名字,20年前就曾经在北京市公安局内传扬。他与战友曾经生擒管子帮,勇斗千里迢迢从川入京的割包窃贼,更有欲擒故纵、抓得老贼服服服帖帖的得意之举。当然,也有擒贼中的打斗,一头撞在墙上,磕起鸡蛋大的包,被贼耍的尴尬。  倪殿国,1979年从警,1980年开始职业打扒,与战友一起累计擒贼6000余人,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现为北京市公安局崇文公安分局崇文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