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想象中的童年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刺激,这部小说不仅是马克·吐温所处的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反应,也是作者想象中的童年的一个缩影。
  一、马克·吐温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吐温从小生长在密西西比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他的著作也多半取材于那里的童年生活,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是如此。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蓓姬·撒切尔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最终,他们走出了山洞,村里人发现他们,他们讲述了在洞中的经历,之后,村人用石块堵住了山洞口。汤姆和贝琪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江·乔,当村人在洞中找到印江·乔时,他已经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贝利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成了这个村的英雄。
  文学创作都带有倾向性,艺术家通过创作过程,把自己的情感态度,理性知识和理想追求凝聚在艺术作品之中。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创作过程中,结合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把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情感态度和理性追求都融合在作品中,并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对小镇日常生活的叙述,对宗教迷信以及学校陈规的讽刺,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马克·吐温想象中的童年
  1.对家庭生活的陌生。马克·吐温对家庭生活持怀疑态度和他自身经历有关。他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此后就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所做学徒,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这些工作使得他走遍了美国约一半的州,辛苦工作的同时忍受着跟家人分别的痛苦。父亲的死和同家人的分别使马克·吐温逐渐对家庭生活变得陌生起来,在成为作家之后这种陌生也体现在他的小说中。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主人公汤姆是一个孤儿,在姨妈的监护下生活,汤姆对家庭生活的幸福尤其是父母的爱是陌生的。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没有母亲,而他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喝醉时经常打他,他从家庭生活中体会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伤害,后被一个寡妇收养。汤姆和哈克的经历有马克·吐温的影像,他们的童年都没有家庭的幸福和父母的关爱。
  2.对悠闲生活的渴望。在马克·吐温的小说里体现了他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去做工,生活忙碌而艰辛,闲暇成了他的一种愿望。当同龄的孩子都在休息和娱乐的时候,他却要努力工作,这种生活无疑对需要玩耍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折磨。童年时的娱乐时光成为他生活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根据心理学所说,人们潜意识里总是希望拥有他们无法得到的东西。如果这种愿望不能成为现实,人们会找其他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在梦境中或者通过写小说来满足愿望。马克·吐温属于后者。在他的小说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他充分享受了悠闲自由的生活。汤姆和哈克不需要干活担心生计,他们尽其所能的玩耍,他特意给他们安排了让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并让他们出乎意料地获得一大笔财富,在故事的结尾他们过上了富有的生活。这一切都是马克·吐温童年渴望的东西,他通过汤姆和哈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对财富的向往。马克·吐温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财富的梦想。在他父亲去世后他没有钱交学费而辍学,后来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做过各种工作却一直没有改变经济情况。甚至在他晚年,还要因为还债而到处做演讲。这个梦想他也通过他的小说来实现。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哈克起初是没有钱的,马克·吐温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让他们找到了隐藏在一个洞穴里的财宝而变得非常富有,他们再也不用为生活担心被金钱困扰,这种生活正是马克·吐温向往的,但是残酷的现实使他不能实现,于是他用自己的笔在小说中实现了这个梦想。
  三、结语
  《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全世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它讽刺和幽默的语言吸引了所有的读者。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汤姆·索亚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他的原型,那就是创作者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不光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转移到汤姆·索亚身上,还倾注了许多个人情感。完全可以说汤姆·索亚所追求的就是马克·吐温年少时所迷恋的东西。汤姆·索亚这个人物,不仅反映了马克·吐温的很多观点,如种族和宗教问题、快速发展的工业以及它对那个时代社会模式的冲击,它同时还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他从小就对名声、认可和财富的迷恋,他对名声和富有的愿望在小说中贯穿了整个冒险过程。在汤姆与哈克身上,我们时时可以看到吐温想象中的童年。汤姆和哈克那种刚毅、正直、敢于冒险积极向上和富于幻想的开拓精神是同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和美国独特的历史不可分的,真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其他文献
教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要使精神文明之花在校园盛开,就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劳动时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于社会的其他活
期刊
本文以罗纳德·伯特的著作《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为中心,辅以相关资料,从理论基础、内涵、创新等方面并结合转型期的中国的具体情况对结构洞理论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结构洞理论在经济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本文将以这一理论的提出者罗纳德·伯特的著作《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为中心,并参考相关资料最这一理论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概念界定   首先,有必要对结构洞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进
期刊
PICC技术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以下简称PICC)技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作为一种较新的中心静脉输液方法,具有不需要重复穿刺,插管快速方便,病人的穿刺部位不受限制,并发症少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在第一时间内方便病人输液和补充营养。 PICC技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创伤小、保留时
期刊
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网络教育的新时代。网络教学综合利用文本、声音、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室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其灵活快捷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对现代网络教学的现状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网络教育的特征与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多媒体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现代网络教学的现状分析  网络教学是指学校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
期刊
我国的黄金资源储量总体来说较为丰富,不过有识之士也指出贵州、云南、辽宁等多个储量过百吨的特大型金矿山均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外资矿业公司控股圈占,黄金开采大量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将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国家金融安全。①如何宽严有度地把握黄金矿业的外资准入,是我国矿业权制度面临的问题。  一、 我国矿业权的内容  我国将矿业权区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业权的内容即体现为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相关
期刊
国家利益是一个反复被各种媒体、文件乃至法律提及的概念,但在宏大表象的背后,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却缺乏应有的明晰与严谨。以国家利益为题的文章大多只是对其进行孤立的分析,以国家为切入点,从政府的职能和义务角度对国家利益的内涵进行论述并界定其外延,造成了学界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国家利益的过崇高化,二是国际利益与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混用。  一、庞德利益三分法中的国家利益  庞德基于实践的
期刊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修养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迈进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既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和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教育学术性机构,也是末来社会公共信息的枢纽和中心,因此更好地为学校的科研、教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读者提供个性
期刊
“死亡”一直以来都是让人畏却的一个词,对待死亡问题的态度如同对待“有无”问题一样,成为困扰和推动人类哲学思维的一个根本问题。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的主奴辩证关系中,对死亡之于主奴关系的形成展开了论述,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死亡的态度是站在自我意识的层次上来解读的,而他更多的是从隐寓的意义上来阐发,并没有做更进一步的说明,文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奴辩证关系,对死亡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做了详尽的分析,以
期刊
自上个世纪20年代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以来,后经印顺法师、赵朴初等人的发展,如今,人间佛教已成为海峡两岸汉传佛教的主流,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综观人间佛教90年来的发展,一个不得不涉及的问题就是宗教的世俗化,人间佛教是佛教的世俗化吗?这首先要从什么是世俗化说起。  一、人间佛教的社会化  讨论人间佛教的社会化,我们需要先来看一下与其相关的世俗化概念。宗教世俗化伴随着现代性、理性化而来,指宗教的
期刊
北大艺术系教授朱青生先生的《十九札》以书信的方式解答了在校大学生关于学习和研究的众多疑问,字里行间透露出先生理性严谨的治学风范、执着敏锐的学术热忱和对后辈晚生的殷切关注。笔者读后感受颇丰,认为这是正确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至珍经验和基本规范,遂将其中数札揣摩细读并做以述评,一则表示对先生思想的理解程度,二则欲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研究储备一些经验。  《十九札》是北大艺术系教授朱清生先生将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