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4年11月7-9日,全国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七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在武汉体育学院成功举行,参与本次会议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其研究人员,分别从青少年体育、高等学校体育、体育与运动、学生体质、体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报告与讨论。本文吸取了会议的时代精神,以潘志琛教授的专题报告为主体内容,结合“三大球”等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来探讨当前青少年体育与运动的发展形势,研究认为通过发展青少年运动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体育运动价值观。
关键词:时代精神;学校体育;青少年;运动;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12
1 引言
2014年11月7-9日,全国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七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在武汉体育学院成功举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秘书长王华倬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教育部副总督学杨贵仁教授、潘志琛教授、黄汉升教授、郭建军教授分别从青少年体育、高等学校体育、体育与运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报告与讨论。另外此次会议的特色是吸收了大量的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给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通过此次全国性的学校体育学会议,众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使得此次会议的氛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潘志琛教授依据时代的价值观,从青少年运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探讨了运动对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倾向于强化“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解决学生、学校等方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网络,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个人修养、道德情怀、生活习惯等,注重品格和能力要求融合学校体育改革历程之中,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改革目标。
2 运动对青少年发展的价值导向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建国之初毛主席提出来的,号召全民健身。对于当前青少年体质下降这一问题的思考,潘志琛教授特别提出了“体育运动”,而不是单纯的“体育”。中央巡视组对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要求,即:扭转“金牌至上”的观念。因为“金牌至上”的观念扭曲了体育精神,一定不能把体育看做只拿金牌的事,“体育”一定要走进千家万户。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是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一定要走进千家万户,体育运动一定要走进校园,体育运动一定要走进全民健身,一定要让全国人民真正的运动起来。青少年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习总书记高瞻远瞩,看到了中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情况,也站在世界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振兴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为什么要“振兴三大球”?因为它们是运动,在世界发展的过程当中,在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发展当中,在发达国家当中,都是通过这些运动,来凝聚民心,增进交流,来振奋精神,实施优化教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以,让运动进入学校,进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现在是站在国家的战略角度上面来谈论的。潘教授谈到:“习总书记把足球这个任务交给了教育部,以教育部为主体,来抓足球,今年有两万个学校搞足球运动,这是一个战略转折,这是我们全体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机遇和面对的挑战。”站在国家的职能上面,站在对人民、对青少年儿童素质的提升上面,真的要让运动回归教育,真的让运动进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需要上层建筑的设计。研究的视角,不仅仅在研究体育课怎么上,教材怎么编、怎么建设,其中一个最主要的责任是通过运动来发挥一线体育工作者的真正作用,让运动走进青少年儿童,让青少年儿童动起来,让全国人民动起来,国家才能充满活力。
3 运动发展的实现
青少年运动的全面发展要以一些具体的运动项目为依托,通过运动项目才能更加直观地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潘志琛教授在会中说到了教育部针对青少年运动的发展有两个任务:第一,把足球全面推向校园,用足球带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第二,提高足球水平,不能仅仅搞普及,普及和提高是一体化的,即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那么现在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怎么真正的让体育回归呢?怎么让体育在教育的大环境下为国争光和实施高水平竞技呢?这都是新的时代命题。今天的中国逐渐向国际水平靠拢,真正和国际接轨,真正实现让运动进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在学校体育改革中这显然成为重要的转折点。运动与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是体育运动规律的命题,是全球性的人类发展的规律。追寻人类发展的本源,认为:人类是动物,人类的原始本意就是“玩”,那么如何来“玩”呢?先是创造了“玩”的诸多办法,称之为“game”,继而创造了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又建立了规则,称之为“rule”。进而发展到世界层面,没有任何一项文化运动能够像体育运动一样,是深入到全世界各个领域的,在奥运会中就有200多个国家参与,不分国家、民族、肤色、大小、强弱等,聚在一起。运动就是个载体,通过运动,增进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友谊、了解和团结。另外运动是和平时代的战争,通过运动,让国家的人民有归属感,有集体主义感,有爱国主义精神,去宣泄和释放情感,这都是运动的价值体现。
潘志琛教授结合人类社会学理论谈到了像奥运会这样的都是以运动为载体,实际上向人类社会揭示了三个大规律:第一,公正、公平和公开。它建立了一个规则体系,运动的规则体系是人类社会法律道德的依据和精神,很多东西是依据规则建立的,包括现在的依法治国,包括我们平时的建章立制。它教会人们遵守规则,遵守纪律,遵守秩序,文明举止,这都是通过奥运会来展示的;第二,揭示人类社会不断向上的更高、更快、更强。人到底有多大的潜力?有什么样的功能?医学通过解剖来探索,体育通过挖掘人的巨大潜力和挑战极限来诠释人类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和功能,它是社会积极向上精神的一种载体;第三,文化的融合。文化是关系、语言、情感等的集合,通过运动奠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运动是世界的语言,也是国际化的语言。另外,通过运动,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走上运动场,彰显着健康、朝气、精神向上。运动是载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育运动,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追求的事业,是国家人民进步的标志,是国家文化综合实力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 4 以运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会议中潘教授认为:“08年奥运会后,中央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之前国家一直强调体育运动要为国增光,以少数人在奥运会上的胜利来振奋民族精神,但随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增加,中国人要走向国际,要通过运动来彰显自己的精神和活力,这个时候,中央要求,开始抓全民运动,抓全民运动的核心是抓好学校体育,它的完整的诠释是学校体育运动,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通过运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主要的是发展特色的运动项目,不论篮球还是足球、排球,只要参加一项运动,青少年就可以通过该项目获得身心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一,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常年累月坚持打篮球,篮球中是有累计和竞争的,通过打篮球,身体获得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体格健壮,发育健全,个人展现出的精神和活力,就是篮球运动对身体发展的影响。第二,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意志、个性、情感、注意力的控制,情绪的把握,学习、生活等的态度积极向上,具有竞争拼搏的勇敢精神,及其他精神状态可以得到蜕变。运动员的精神是积极向上、永不言败、敢于拼搏、勇于坚持、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个性鲜明等等,这都是通过运动获得的心理发展。第三,社会发展。每个团队就是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每人有分工,有角色,有责任,通过社会分工获得一个社会关系,在这个社会关系里获得自己的社会角色,个人通过拼搏达到成功,都是在这个社会关系里的个人价值所在,实力提高了,就会获得尊重,这样的话,个人就会在团队中积极进取获得良好的社会关系,团结、友谊、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都是通过集体获得。在获得社会关系和社会运动的发展当中,学会将来走向社会后,怎么明确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分工,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责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第四,运动促进智力的发展。人体两个地方:神经和肌肉是基础。神经是支配所有器官的基础,神经不发达,人就悟性慢,就会愚钝,肌肉不发达,身体就不协调。通过神经和肌肉的发展,促进智力的发展,认知能力、反应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这都是运动发展学。例如在加拿大和日本,都很提倡运动发展学,提倡通过运动发展智力。智力是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个人在社会上能得到更好发展的前提。但是,我们不运动,结果就会导致身体系统和肌肉平衡不健全。第五,道德的发展。我们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是社会进步的程度,是个人进步的程度,是社会秩序规则的遵守程度。这里的德是指在运动中获得的德,尊重领导、尊重老师、尊重裁判,服从指挥,坚守规则,遵守纪律,运动中有规则,必须坚持,要用运动来进行德育的教育。第六,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一种归属感,是情感的变迁,是语言的交流。结合日常生活,在英国,看足球、说足球、踢足球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在国外,竞选总统的候选者如果不会运动,他很难得到人们的选票。所以,运动,是人的一生必须遵循的,也是青少年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当前中央提出了老百姓的运动,“衣食住行”后要加个“动”,构成了新时代人们生活五大要素,运动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这也是运动的文化属性和目的。
5 结语
本次会议的主题:让运动回归学校体育,让运动走进青少年儿童,让运动成为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手段和载体,让学校体育真的通过运动而发展起来,真正通过运动改善我们国家青少年儿童的人种弱化、人格弱化。潘志琛教授认为:“青少年发展的现状表现为娇生惯养,营养过剩,懒惰、自私等,具体概括为‘软、硬、僵、钝、挺、高、残’,即为肌肉是软的,骨骼是硬的,忍耐是僵的,动作是钝的,肚子是挺的,身体指标是高的,身体协调是残疾的,我们已经沦落到人种弱化的地步。”所以通过时代精神来考量青少年运动的全面发展是有必要的,在学校体育的体制建设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协调统一,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去淬炼精神和民族的气魄,实现体育与运动的一体化,运动是核心,在学校体育中要真正实现让孩子进入运动场“动起来”,让运动成为民族教育、素质教育和青少年儿童教育的载体,实现青少年运动的全面发展。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关键词:时代精神;学校体育;青少年;运动;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12
1 引言
2014年11月7-9日,全国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七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在武汉体育学院成功举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秘书长王华倬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教育部副总督学杨贵仁教授、潘志琛教授、黄汉升教授、郭建军教授分别从青少年体育、高等学校体育、体育与运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报告与讨论。另外此次会议的特色是吸收了大量的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给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通过此次全国性的学校体育学会议,众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使得此次会议的氛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潘志琛教授依据时代的价值观,从青少年运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探讨了运动对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倾向于强化“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解决学生、学校等方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网络,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个人修养、道德情怀、生活习惯等,注重品格和能力要求融合学校体育改革历程之中,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改革目标。
2 运动对青少年发展的价值导向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建国之初毛主席提出来的,号召全民健身。对于当前青少年体质下降这一问题的思考,潘志琛教授特别提出了“体育运动”,而不是单纯的“体育”。中央巡视组对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要求,即:扭转“金牌至上”的观念。因为“金牌至上”的观念扭曲了体育精神,一定不能把体育看做只拿金牌的事,“体育”一定要走进千家万户。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是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一定要走进千家万户,体育运动一定要走进校园,体育运动一定要走进全民健身,一定要让全国人民真正的运动起来。青少年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习总书记高瞻远瞩,看到了中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情况,也站在世界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振兴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为什么要“振兴三大球”?因为它们是运动,在世界发展的过程当中,在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发展当中,在发达国家当中,都是通过这些运动,来凝聚民心,增进交流,来振奋精神,实施优化教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以,让运动进入学校,进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现在是站在国家的战略角度上面来谈论的。潘教授谈到:“习总书记把足球这个任务交给了教育部,以教育部为主体,来抓足球,今年有两万个学校搞足球运动,这是一个战略转折,这是我们全体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机遇和面对的挑战。”站在国家的职能上面,站在对人民、对青少年儿童素质的提升上面,真的要让运动回归教育,真的让运动进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需要上层建筑的设计。研究的视角,不仅仅在研究体育课怎么上,教材怎么编、怎么建设,其中一个最主要的责任是通过运动来发挥一线体育工作者的真正作用,让运动走进青少年儿童,让青少年儿童动起来,让全国人民动起来,国家才能充满活力。
3 运动发展的实现
青少年运动的全面发展要以一些具体的运动项目为依托,通过运动项目才能更加直观地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潘志琛教授在会中说到了教育部针对青少年运动的发展有两个任务:第一,把足球全面推向校园,用足球带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第二,提高足球水平,不能仅仅搞普及,普及和提高是一体化的,即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那么现在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怎么真正的让体育回归呢?怎么让体育在教育的大环境下为国争光和实施高水平竞技呢?这都是新的时代命题。今天的中国逐渐向国际水平靠拢,真正和国际接轨,真正实现让运动进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在学校体育改革中这显然成为重要的转折点。运动与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是体育运动规律的命题,是全球性的人类发展的规律。追寻人类发展的本源,认为:人类是动物,人类的原始本意就是“玩”,那么如何来“玩”呢?先是创造了“玩”的诸多办法,称之为“game”,继而创造了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又建立了规则,称之为“rule”。进而发展到世界层面,没有任何一项文化运动能够像体育运动一样,是深入到全世界各个领域的,在奥运会中就有200多个国家参与,不分国家、民族、肤色、大小、强弱等,聚在一起。运动就是个载体,通过运动,增进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友谊、了解和团结。另外运动是和平时代的战争,通过运动,让国家的人民有归属感,有集体主义感,有爱国主义精神,去宣泄和释放情感,这都是运动的价值体现。
潘志琛教授结合人类社会学理论谈到了像奥运会这样的都是以运动为载体,实际上向人类社会揭示了三个大规律:第一,公正、公平和公开。它建立了一个规则体系,运动的规则体系是人类社会法律道德的依据和精神,很多东西是依据规则建立的,包括现在的依法治国,包括我们平时的建章立制。它教会人们遵守规则,遵守纪律,遵守秩序,文明举止,这都是通过奥运会来展示的;第二,揭示人类社会不断向上的更高、更快、更强。人到底有多大的潜力?有什么样的功能?医学通过解剖来探索,体育通过挖掘人的巨大潜力和挑战极限来诠释人类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和功能,它是社会积极向上精神的一种载体;第三,文化的融合。文化是关系、语言、情感等的集合,通过运动奠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运动是世界的语言,也是国际化的语言。另外,通过运动,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走上运动场,彰显着健康、朝气、精神向上。运动是载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育运动,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追求的事业,是国家人民进步的标志,是国家文化综合实力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 4 以运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会议中潘教授认为:“08年奥运会后,中央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之前国家一直强调体育运动要为国增光,以少数人在奥运会上的胜利来振奋民族精神,但随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增加,中国人要走向国际,要通过运动来彰显自己的精神和活力,这个时候,中央要求,开始抓全民运动,抓全民运动的核心是抓好学校体育,它的完整的诠释是学校体育运动,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通过运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主要的是发展特色的运动项目,不论篮球还是足球、排球,只要参加一项运动,青少年就可以通过该项目获得身心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一,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常年累月坚持打篮球,篮球中是有累计和竞争的,通过打篮球,身体获得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体格健壮,发育健全,个人展现出的精神和活力,就是篮球运动对身体发展的影响。第二,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意志、个性、情感、注意力的控制,情绪的把握,学习、生活等的态度积极向上,具有竞争拼搏的勇敢精神,及其他精神状态可以得到蜕变。运动员的精神是积极向上、永不言败、敢于拼搏、勇于坚持、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个性鲜明等等,这都是通过运动获得的心理发展。第三,社会发展。每个团队就是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每人有分工,有角色,有责任,通过社会分工获得一个社会关系,在这个社会关系里获得自己的社会角色,个人通过拼搏达到成功,都是在这个社会关系里的个人价值所在,实力提高了,就会获得尊重,这样的话,个人就会在团队中积极进取获得良好的社会关系,团结、友谊、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都是通过集体获得。在获得社会关系和社会运动的发展当中,学会将来走向社会后,怎么明确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分工,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责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第四,运动促进智力的发展。人体两个地方:神经和肌肉是基础。神经是支配所有器官的基础,神经不发达,人就悟性慢,就会愚钝,肌肉不发达,身体就不协调。通过神经和肌肉的发展,促进智力的发展,认知能力、反应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这都是运动发展学。例如在加拿大和日本,都很提倡运动发展学,提倡通过运动发展智力。智力是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个人在社会上能得到更好发展的前提。但是,我们不运动,结果就会导致身体系统和肌肉平衡不健全。第五,道德的发展。我们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是社会进步的程度,是个人进步的程度,是社会秩序规则的遵守程度。这里的德是指在运动中获得的德,尊重领导、尊重老师、尊重裁判,服从指挥,坚守规则,遵守纪律,运动中有规则,必须坚持,要用运动来进行德育的教育。第六,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一种归属感,是情感的变迁,是语言的交流。结合日常生活,在英国,看足球、说足球、踢足球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在国外,竞选总统的候选者如果不会运动,他很难得到人们的选票。所以,运动,是人的一生必须遵循的,也是青少年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当前中央提出了老百姓的运动,“衣食住行”后要加个“动”,构成了新时代人们生活五大要素,运动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这也是运动的文化属性和目的。
5 结语
本次会议的主题:让运动回归学校体育,让运动走进青少年儿童,让运动成为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手段和载体,让学校体育真的通过运动而发展起来,真正通过运动改善我们国家青少年儿童的人种弱化、人格弱化。潘志琛教授认为:“青少年发展的现状表现为娇生惯养,营养过剩,懒惰、自私等,具体概括为‘软、硬、僵、钝、挺、高、残’,即为肌肉是软的,骨骼是硬的,忍耐是僵的,动作是钝的,肚子是挺的,身体指标是高的,身体协调是残疾的,我们已经沦落到人种弱化的地步。”所以通过时代精神来考量青少年运动的全面发展是有必要的,在学校体育的体制建设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协调统一,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去淬炼精神和民族的气魄,实现体育与运动的一体化,运动是核心,在学校体育中要真正实现让孩子进入运动场“动起来”,让运动成为民族教育、素质教育和青少年儿童教育的载体,实现青少年运动的全面发展。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