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熱鬧的背後,效益幾何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秋以來,擁擠的小城澳門似乎更加熱鬧了些,一個個會展活動“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方休。形形色色的會展活動,如“第八屆APEC旅遊部長會議”、“第二屆澳門國際收藏品展”、“第七屆澳門國際房地產交易會”、“世界華商高峰會議”、“第十九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澳門2014”等等先後舉辦,讓人眼花繚亂。至於這些會展活動究竟給澳門帶來多少實際利益,筆者持懷疑態度。
   據說今年MIF的入場參觀人數就比去年有明顯下降,有參展商透露今年人流量不足,生意比去年明顯減少。而根據特區政府制定的獎勵計劃,對在澳舉辦的會展活動提供多方面的財政支援,這就意味著至少目前而言,在澳舉辦的會展活動越多,特區政府在會展業上所支出的公帑也就越多。也不知澳門發展“會展業”是用來掙錢的,還是用來花錢的,只知會展業為澳門財政收入做出貢獻,才算是對澳門有實際意義。雖然不可否認政府對組展機構的資助細節有嚴格限制、規定,令資助流動至本澳企業受惠。但自特區政府定位會展產業為經濟適度多元一環,會展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卻也良莠不齊,未能建立起標誌性展會,除政府的品牌展會外,市場化會展活動寥寥可數。而這幾年為支持澳門會展業發展,國家商務部及不同政府部門紛紛把國家級會展活動移師澳門,如日前落幕的汽車、遊艇及商務機會展,本周舉行的中醫藥會議亦是一例。中央以實際舉措支持澳門適度多元,鞏固澳門會展業定位。可是本地業界如何借助國際級會展活動加快成長,怎樣走向產業化?於筆者看來,好像誰都心裡沒底。總是強調澳門資源規模有限,市場狹小,缺乏大型國際會展所需的空間和人才,沒有競爭優勢。所以,靠市場自然成長非常難,尤其起步階段,必須靠政府來大力推進。
   聽落是理,好像一旦政府停止“輸血”、“餵奶”,會展就難以為繼。甚而欺政府錢多人傻,以為擺幾張桌椅,豎幾面展會旗子,招來幾潑看客,就可套得政府扶持款。熱衷此操作者,事實上,本澳大有人在,不然,會展業何以發展到現在還停留在“公眾展”格局上?誠然,以展銷掛帥的展會,人氣無疑是關鍵,但以展覽洽談為主調的展會,需要的卻是質量。一直以來,政府期冀展覽會,既有展銷,亦有展覽,優勢互補,既可“量化”展覽會成效,又可彌補因為專業買家不多的尷尬。但隨著會展業逐步發展,要辦專業展會,最終須與展銷部分剝離,提升展會檔次,尤為必要。當中,如何吸引更多國際專業買家來澳參與展會,更是提升展會“含金量”的關鍵,如上例公務機展及遊艇展,面向的非一般大眾,而是潛在買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展會的含金量。
   但要買家紛至遝來,除會展本身規模、品質外,邀請買家方面的專業人才便不可或缺,而這正是本澳會展業軟肋。鄰埠香港具有專業部門負責買家資料的收集與邀請買家,本澳在這方面的人手及專業程度不足,因而“數量”上去了,“質量”跟不上。而參展商所追求的恰是大宗的交易量或批量訂單,專業買家為會展的靈魂人物,而非公眾的零買,參展商的零賣。所以特區政府日前出臺了“會展專業人才培訓支援計劃”,準備每年資助五百萬元來鼓勵團體或企業的成員參與會展相關的課程學習,培訓,以此來提升會展從業人員的專業程度和素質,此舉無疑正確而又及時,筆者樂見,感覺這才叫把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維繫在表面虛空“鬧熱”上。
  (澳門/吳漢清)
其他文献
一  人生要處理的貫穿始終、重大而基本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恐懼,貧窮,傷害,災難,暴力,失業,都能引起人們的恐懼。對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恐懼,就要養兒防老,現代社會是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對疾病的恐懼,使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對暴力的恐懼,使國家建立制度保護公民自由。失去權力,在一些社會並不會構成恐懼,但在另一些社會,它卻是一種最大的恐懼,因為權力在這裡包含了太多的和常人難以想像不正當利益。擺脫各種恐懼,是
期刊
“粵港澳青少年足球  交流活動”圓滿舉行  由體育發展局主辦,廣東省體育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澳門足球總會協辦的“粵港澳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動”,一連兩日順利圓滿舉行。賽後主辦單位假君怡酒店舉行頒獎儀式,並設午宴款待各支球隊,場面熱鬧。   11月9日,首場A組香港對澳門,上半場香港隊施以猛烈進攻,並四度攻破澳門隊大門,下半場澳門隊積極防守,頑強抵抗,香港隊卻再下一城,以五比零擊敗澳
期刊
首先映入眼簾的“碧仙茶行”四個大字是澳門印社社長、瀘澳文化發展公司執行主席陸康先生所題寫的。昭示著茶行老闆將茶飲與華夏書法文化與華夏書法文化進一步的深化和傳承,使之將茶文化和傳統書法藝術相交融合。茶是自然界賦予人們的精靈,茶在日月之間汲取著深山大地的靈氣精華,在中華古國五千年的文化裡積聚,凝結成一種永恆的民族情結。   “碧葉杯中留大雅,仙茶壺裡聚精神。”這是四川詩人邵新泉先生為“碧仙茶行”而創作
期刊
澳門中聯辦文教部正部長級助理李正橋於11月12日下午率澳門中文媒體採訪團出發赴雲南西部保山市騰沖縣、瑞麗市、芒市等地採訪,全程內容豐富,見聞感悟頗為受益,至17日圓滿回澳。   採訪團13日上午觀賞了著名旅遊景點石林地質公園,下午參觀雲南報業集團,並與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田虎青、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劉水雲、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田靜等領導學習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李正橋部長介紹了採訪團的此行
期刊
澳門需不需要設立聯招統考的討論由來已久,卻一直沒有定奪。自7月底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透露:有意將澳門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學院、旅遊學院四所高校的入學試聯合起來,推行“聯招統考”的制度,以減輕學生的負擔、提升澳門的整體教育素質。此消息迅即引發坊間廣泛討論。  “聯招統考”會不會減輕學生的負擔?這項新的制度會不會抹殺澳門現有的教育特色?“聯招統考”會不會發展成為應試教育?“聯招統考”能否真正如願提高
期刊
澳門回歸以來,本澳教育事業的突飛猛進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政府對教育資源投入年年大幅增加,羨煞鄰埠。如:落實十五年的免費教育、全澳學生發放書簿費補貼等一項項利民政策,都展示了政府對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視。今期本刊邀請了中華教育會何少金會長和澳門大學教育研究中心黃素君教授,與她們一起探討本澳教育所面臨的困擾,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她們對四校聯考的心得體會。  補習成風  家庭教育不可忽略   在澳門,一個
期刊
崔世安高票當選第四任行政長官,達到順利連任的願望,筆者認為其“順利”也就到此為止。因為未來五年他要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比過去五年還多,民眾對他的要求也會更高。更需小心的是,內外都會有人藉機說三道四,企圖橫加干預,因而他和他的施政團隊應把“聽民意,敢承擔,迎挑戰”的方針,百分之百落到實處才行。  儘管如此,澳門特首還是會被人或中外傳媒垢病,其狀有時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究其因,《澳門月刊》九
期刊
澳門回歸十五年來,隨著博彩業開放,經濟一飛衝天,成績亮麗。然而,博彩一業獨大未變,帶來眾多隱憂。在內,社會及政府稅收對博彩依賴太深,資源分配、成果分享不均;住房、物價,以致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中小企發展受擠壓,產業多元舉步維艱。於外,國際經濟起伏不定,周邊國家和地區如日本、臺灣等蠢蠢欲動,準備開賭搶客,加之內地反腐浪潮波及澳門博彩業,近月賭收接連下跌。中央領導人多次提醒特區政府及澳門社會要居安思危,
期刊
“求穩、求安全、怕出事”,在工作中力求“講好話,做好人”,遇到“難事、複雜的事、可能引發矛盾的事”繞著走,不敢得罪人,不敢碰硬,怕萬一有矛盾,會被人舉報。也有一些官員為不惹上麻煩,在審批大額項目或者處理較為敏感的工作時,猶猶豫豫,不敢承擔責任。  9月8日,在福建廈門出席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接見行政長官崔世安。  ▲9月30日,澳門中華總商會舉行酒會,慶祝澳門特區成立1
期刊
澳門律師公會,對於外行人來講,一個神秘又令人仰望的機構,不少人都想窺探一番卻又望而卻步。今次,本刊記者有幸採訪到了澳門律師公會秘書長石立炘,與他一起揭開澳門律師公會的神秘面紗。   初期與石律師預約採訪時,記者就已經感受到律師嚴謹的工作態度,經過反復溝通和確認,終於敲定了採訪時間和地點,記者如約前往位於世貿大廈的澳門律師公會。一出電梯就被莊重的公會環境所吸引,小小的一層樓宇別有一番天地,擁有可以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