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举措,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职业能力,又可以缓解企业的用工压力,值得我们职教人做好这一模式,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 顶岗实习,实习指导,生产项目
所谓“2+1”模式,即以企业为中心,吻合工程施工周期,1年顶岗实习。
“2+1”顶岗实习模式在实施方法上是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校内学习和实训2年、校外顶岗实习1年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模式下,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实训任务,并取得中级专业技能证书;三年级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实习期内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答辩和高级工考证。
一些职业学校往往从二年级末暑假起,将实习生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以企业为片、岗位为点,组织安排学生的实习地点,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一方面,顶岗实习服从和满足生产任务和企业的需要,有效地解决学生实习时间短、不便于企业工作安排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时间上基本解决一些企业生产周期长和学生实习时间短的矛盾,确保了毕业生参与生产周期全过程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在实质上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因此,实习期间,实习单位为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合理报酬,使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业上的经济负担;而实习生在工程第一线增长才干,为实习单位和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性循环。“2+1”模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实习单位的用人,也更有利于实习单位考察聘用实习生。
一、顶岗实习的种类
1、直接就业型顶岗实习
学生学习两年期满后,由企业直接招工到企业上班。对于企业来讲,学生已经成为自己的职工,实习一年也等于就业一年;对于学校来讲,学生虽然已到企业就业,但毕竟还是在第三学年的学制期内,还是学校的学生。因此,这类学生在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期间既是企业职工,又是学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2、实习型顶岗实习
这类学生到企业实习前,企业并没有确定安排就业,只是考虑安排顶岗实习,至于说学生实习一年后表现好的是否留用,将视一年后的情况而定。对于企业来讲,主要是按照与学校事先协商的条件按要求标准安排好顶岗实习;对于学校来讲,要充分地配合好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这个时期只是具有学校的在校生一种身份。
二、实施“2+1”模式的关键点:顶岗实习管理 “2+1”模式的关键是在长期以来学生顶岗实习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实习管理办法,配备高水平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实现规范化管理。基本做法是:根据“相对集中”的原则组织安排,到各主要实习点进行全过程的实习管理。
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并发放实习资料(包括实习计划及分组名单、实习指导书、实习日记本、月度小结、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封面等)。现场实习指导教师同样手执实习计划和指导书,以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
实习期间将所有实习点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专职教师负责对学生全过程管理,具体负责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互相配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专职教师定期在各实习点进行专题讲座和相关教学活动,巡查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学生实习情况,批阅实习日记、实习月度小结,并与企业兼职教师配合考核实习成绩。
实习结束,根据每个实习生的全部实习文件,结合实习巡查的情况,由学院指派的实习指导教师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三、 实施“2+1”模式的要求:三个“合一” 一是“教师与工程师合一”。即要求专任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的比例达90%以上,同时聘请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成一支高技能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专兼教师的比例不小于1:1。二是“教室与车间合一”。即要求在校期间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训练,实现“教室”与“车间”的零距离对接。一些专业的课程教学案例使用真实生产项目内容,关键施工工艺使用“动画仿真教学资源”,还要设立专业网站等为学生提供大量专业信息及虚拟教学,使学生在校内两年学习期间,接受生产性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内容就是车间或工程现场的内容,指导老师就是工程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师傅。从校内到校外,均为“教室与车间合一”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作业与生产项目合一”。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作业必须与生产项目紧密结合。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一系列实训项目、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命题均与真实生产、工程项目,按照相应的实际标准完成,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均直接置于企业的环境与标准之内,以达到“作业与生产项目合一”的要求。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推进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当然在推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能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就业得到妥善解决,我们就应义不容辞地做好这一工作,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顶岗实习,实习指导,生产项目
所谓“2+1”模式,即以企业为中心,吻合工程施工周期,1年顶岗实习。
“2+1”顶岗实习模式在实施方法上是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校内学习和实训2年、校外顶岗实习1年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模式下,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实训任务,并取得中级专业技能证书;三年级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实习期内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答辩和高级工考证。
一些职业学校往往从二年级末暑假起,将实习生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以企业为片、岗位为点,组织安排学生的实习地点,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一方面,顶岗实习服从和满足生产任务和企业的需要,有效地解决学生实习时间短、不便于企业工作安排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时间上基本解决一些企业生产周期长和学生实习时间短的矛盾,确保了毕业生参与生产周期全过程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在实质上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因此,实习期间,实习单位为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合理报酬,使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业上的经济负担;而实习生在工程第一线增长才干,为实习单位和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性循环。“2+1”模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实习单位的用人,也更有利于实习单位考察聘用实习生。
一、顶岗实习的种类
1、直接就业型顶岗实习
学生学习两年期满后,由企业直接招工到企业上班。对于企业来讲,学生已经成为自己的职工,实习一年也等于就业一年;对于学校来讲,学生虽然已到企业就业,但毕竟还是在第三学年的学制期内,还是学校的学生。因此,这类学生在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期间既是企业职工,又是学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2、实习型顶岗实习
这类学生到企业实习前,企业并没有确定安排就业,只是考虑安排顶岗实习,至于说学生实习一年后表现好的是否留用,将视一年后的情况而定。对于企业来讲,主要是按照与学校事先协商的条件按要求标准安排好顶岗实习;对于学校来讲,要充分地配合好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这个时期只是具有学校的在校生一种身份。
二、实施“2+1”模式的关键点:顶岗实习管理 “2+1”模式的关键是在长期以来学生顶岗实习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实习管理办法,配备高水平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实现规范化管理。基本做法是:根据“相对集中”的原则组织安排,到各主要实习点进行全过程的实习管理。
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并发放实习资料(包括实习计划及分组名单、实习指导书、实习日记本、月度小结、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封面等)。现场实习指导教师同样手执实习计划和指导书,以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
实习期间将所有实习点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专职教师负责对学生全过程管理,具体负责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互相配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专职教师定期在各实习点进行专题讲座和相关教学活动,巡查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学生实习情况,批阅实习日记、实习月度小结,并与企业兼职教师配合考核实习成绩。
实习结束,根据每个实习生的全部实习文件,结合实习巡查的情况,由学院指派的实习指导教师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三、 实施“2+1”模式的要求:三个“合一” 一是“教师与工程师合一”。即要求专任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的比例达90%以上,同时聘请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成一支高技能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专兼教师的比例不小于1:1。二是“教室与车间合一”。即要求在校期间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训练,实现“教室”与“车间”的零距离对接。一些专业的课程教学案例使用真实生产项目内容,关键施工工艺使用“动画仿真教学资源”,还要设立专业网站等为学生提供大量专业信息及虚拟教学,使学生在校内两年学习期间,接受生产性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内容就是车间或工程现场的内容,指导老师就是工程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师傅。从校内到校外,均为“教室与车间合一”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作业与生产项目合一”。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作业必须与生产项目紧密结合。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一系列实训项目、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命题均与真实生产、工程项目,按照相应的实际标准完成,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均直接置于企业的环境与标准之内,以达到“作业与生产项目合一”的要求。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推进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当然在推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能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就业得到妥善解决,我们就应义不容辞地做好这一工作,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