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从教师本身来说,在受教育的时间里,基本上接受的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育方法,自身一般也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加上现实考核教师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很多教师担心因方法改革影响考试分数。这对普通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都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我国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失去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失去了时代感,没有创造欲。机械模仿式的练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业量过大,学生无暇进行深入思考,全方位探索。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教学思想和方法构成。其中教学思想和方法是一堂课的关键,而教师是它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越先进,所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越先进,从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彻底改进教学方法。下面就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改进数学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让数学交流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民主化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点,是数学教学民主化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问,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运用数字知识的目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尽地可能让学生当主角,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感化学生探索知识。这样学生能把自己的观点和疑虑展现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又使学生开拓了思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克服“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
在当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填鸭式”教学,认为定理、性质教科书上已经证明了,课堂上不需花大力气证明,会用就行了。于是概念、定理、性质一带而过,迅速转到习题应用,做完练习,做习题,做完习题,做讲义,机械重复,令人乏味。虽然在大题量的训练下,在教师的高压下,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却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难怪连优秀的学生都感叹,“并不盼望上数学课”“数学课给我一种压抑感”。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才能,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暴露出“怎样想”“想什么”,从而使教师能够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够对症下药,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讲“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学生很自然想到,过点P(x0,y0)作直线1:Ax+By+C=0的垂线l′,垂足为Q,先求Q点的坐标,再求|PQ|。教师没有因其较繁而打断学生的思路,而是让其继续操作,并加以解决。因为怕繁、畏难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意识的。正因为难、繁才能激发学生求简的欲望,这种永不满足的追求正是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解决后自己也感到繁,意识到应该寻找更简捷的解决办法,探索性思维得以展开。这时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若思维方法不变是否可以从计算技巧上想办法,运算繁为什么繁?繁在哪里?繁在求Q点的坐标,能不能不求Q点的坐标呢?如果设Q(x1,y1),我们从式子,|PQ|=■ 中可以发现,知不知Q点坐标无关紧要,我们所关心的是■这个整体(这里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整体思想的渗透),而不是x1y1,这就产生了设而不解的这一新的简捷的计算方法。
将1的方程改述为:
A(x1-x0)2+B(y1-y0)2=-(Ax0+By0+C)……(1)
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l′,垂足为Q(x1,y1),由l′⊥l可设l′的方程为:Bx-Ay+C1 =0,
∵P∈l′
∴Bx0+Ay0+C1=0……(2)
由(1)2+(2) 2 并用x1,y1代替(1)、(2)中的x,y得:
(A2+B2)[( x1-x0)2+(y1-y0)2]=(Ax0+By0+C)2,
∵A2+B2≠0 ∴d=|PQ|=■,
∴d=■。
运用设而不解的整体思想优点在于,计算量小且不分类处理。
如果从方法上想办法,能否达到简捷的目的呢?我们先来求当l与坐标轴平行时点P到l的距离。
■
图1
当A=0,B≠0时,如图1
∵y1=-■,
∴|PQ|=|y0-y1|=|y0+■|=■。
当A≠0,B=0时,如图2
■
圖2
∵x1=-■,
∴|PQ|=|x0-x1|=|x0+■|=■。
想一想在上面特殊情况下,|PQ|为什么那么好求?(因为PQ与坐标轴平行。)既然两点与坐标轴平行时,这样的两点间的距离很好求,当A≠0,B≠0时,要求|PQ|你能否将其转化为先求与坐标轴平行的某一线段的长度,来达到求|PQ|的目的呢?受到以上的启发,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较容易地想到如何作辅助线。(可以过P作x轴的平行线,也可以过P作y轴的平行线),自然地得到课本上的推导方法。(这里很自然地向学生灌输了一般化特殊,特殊推一般的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如图3。
■
图3
把求|PQ|转化为求|PM|,最后由|PM|求|PQ|时可用三角函数知识,也可以用三角形中的等积法。
在以上公式的教学进程中,我不是给出结论让学生证明,而是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克服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通过公式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了一般化特殊、特殊推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及设而不解的整体思想。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能力, 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真正解放出来。
三、根据具体数学知识,采用恰当方法
数学教学已有一种规范的模式:复习引进——讲授新课——例题练习——小结作业。我们要灵活理解讲授新课这一环。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设计这一过程时要根据具体数学知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深入钻研教材,选用恰当的方法,以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具体教学过程,学生自己努力能得出的结论,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猜想,大胆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悟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是我们教师备课的追求。
四、大胆采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
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教育网站的建立,使教学技术和手段发生了新的革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这一现代化工具。比如,在讲“立体几何”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画出复杂的几何图形,以增强直观感,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是大有好处的。又如,在讲“三角函数图象变化规律”时,可以运用动态软件把其变化规律形象地展现出来,在讲“椭圆定义”时可直观演示定义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国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失去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失去了时代感,没有创造欲。机械模仿式的练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业量过大,学生无暇进行深入思考,全方位探索。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教学思想和方法构成。其中教学思想和方法是一堂课的关键,而教师是它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越先进,所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越先进,从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彻底改进教学方法。下面就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改进数学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让数学交流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民主化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点,是数学教学民主化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问,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运用数字知识的目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尽地可能让学生当主角,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感化学生探索知识。这样学生能把自己的观点和疑虑展现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又使学生开拓了思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克服“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
在当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填鸭式”教学,认为定理、性质教科书上已经证明了,课堂上不需花大力气证明,会用就行了。于是概念、定理、性质一带而过,迅速转到习题应用,做完练习,做习题,做完习题,做讲义,机械重复,令人乏味。虽然在大题量的训练下,在教师的高压下,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却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难怪连优秀的学生都感叹,“并不盼望上数学课”“数学课给我一种压抑感”。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才能,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暴露出“怎样想”“想什么”,从而使教师能够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够对症下药,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讲“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学生很自然想到,过点P(x0,y0)作直线1:Ax+By+C=0的垂线l′,垂足为Q,先求Q点的坐标,再求|PQ|。教师没有因其较繁而打断学生的思路,而是让其继续操作,并加以解决。因为怕繁、畏难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意识的。正因为难、繁才能激发学生求简的欲望,这种永不满足的追求正是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解决后自己也感到繁,意识到应该寻找更简捷的解决办法,探索性思维得以展开。这时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若思维方法不变是否可以从计算技巧上想办法,运算繁为什么繁?繁在哪里?繁在求Q点的坐标,能不能不求Q点的坐标呢?如果设Q(x1,y1),我们从式子,|PQ|=■ 中可以发现,知不知Q点坐标无关紧要,我们所关心的是■这个整体(这里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整体思想的渗透),而不是x1y1,这就产生了设而不解的这一新的简捷的计算方法。
将1的方程改述为:
A(x1-x0)2+B(y1-y0)2=-(Ax0+By0+C)……(1)
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l′,垂足为Q(x1,y1),由l′⊥l可设l′的方程为:Bx-Ay+C1 =0,
∵P∈l′
∴Bx0+Ay0+C1=0……(2)
由(1)2+(2) 2 并用x1,y1代替(1)、(2)中的x,y得:
(A2+B2)[( x1-x0)2+(y1-y0)2]=(Ax0+By0+C)2,
∵A2+B2≠0 ∴d=|PQ|=■,
∴d=■。
运用设而不解的整体思想优点在于,计算量小且不分类处理。
如果从方法上想办法,能否达到简捷的目的呢?我们先来求当l与坐标轴平行时点P到l的距离。
■
图1
当A=0,B≠0时,如图1
∵y1=-■,
∴|PQ|=|y0-y1|=|y0+■|=■。
当A≠0,B=0时,如图2
■
圖2
∵x1=-■,
∴|PQ|=|x0-x1|=|x0+■|=■。
想一想在上面特殊情况下,|PQ|为什么那么好求?(因为PQ与坐标轴平行。)既然两点与坐标轴平行时,这样的两点间的距离很好求,当A≠0,B≠0时,要求|PQ|你能否将其转化为先求与坐标轴平行的某一线段的长度,来达到求|PQ|的目的呢?受到以上的启发,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较容易地想到如何作辅助线。(可以过P作x轴的平行线,也可以过P作y轴的平行线),自然地得到课本上的推导方法。(这里很自然地向学生灌输了一般化特殊,特殊推一般的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如图3。
■
图3
把求|PQ|转化为求|PM|,最后由|PM|求|PQ|时可用三角函数知识,也可以用三角形中的等积法。
在以上公式的教学进程中,我不是给出结论让学生证明,而是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克服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通过公式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了一般化特殊、特殊推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及设而不解的整体思想。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能力, 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真正解放出来。
三、根据具体数学知识,采用恰当方法
数学教学已有一种规范的模式:复习引进——讲授新课——例题练习——小结作业。我们要灵活理解讲授新课这一环。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设计这一过程时要根据具体数学知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深入钻研教材,选用恰当的方法,以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具体教学过程,学生自己努力能得出的结论,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猜想,大胆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悟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是我们教师备课的追求。
四、大胆采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
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教育网站的建立,使教学技术和手段发生了新的革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这一现代化工具。比如,在讲“立体几何”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画出复杂的几何图形,以增强直观感,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是大有好处的。又如,在讲“三角函数图象变化规律”时,可以运用动态软件把其变化规律形象地展现出来,在讲“椭圆定义”时可直观演示定义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