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接口的温度控制器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温度在工、农业生产中起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它对工业的生产和生存有著显著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传输并进行处理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温度测量模块能否准确、迅速、快捷是工农业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以及效率能否符合初期设计的根本。对温度进行采集,并送到PC机实时处理,以前往往采用的是计算机的串行接口,但这一老式计算机接口存在着诸多缺陷,比如接口规格不统一、非共享式接口、占用资源大等等的一些缺点。随着计算机的普及,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作为计算机技术领域拓展的新型接口,USB接口的出现就意味着接口技术的重大变革时代来领基于USB接口的温度控制系统就是经过温度传感器对现场的温度进行感知,并运用微型处理器。通过串口转USB的模式转换快捷为计算机运输数据,计算机利用应用软件通过已经模拟好的要求对其进行阈值报警等处理。它是计算机技术、单片机技术、温度传感器技术融合于一体的科技智能产物。适合于工业等需要对温度进行实时大范围的精确的处理。
  二、系统方案设计研究
  系统要实现以上功能,则必有以下几部分构成:温度采集单元、下位机温度初步处理单元、USB设备接口、上位机应用程序。
  温度传感器单元测量生产环境的温度,将测量的温度数据传递给下位机(单片机),微控制器收集温度初始完成后,数据将通过USB接口上传到 PC的PC应用软件和主机将实时显示收集的温度,如果要处理现场环境,主机可以打开串口发送命令,通过USB到串行数据线 到下位机,下位机机器基于收到的数据及其分析处理,如阈值报警等操作。
  对于本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设计方案选择。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传感器:集成模拟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对于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将会有不同的方案。下面设计出了两种不同的策划,根据传感器的不同对其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其中一种策划。
  方案1:选择集成模拟温度传感器
  集成模拟温度传感器是采用硅半导体集成工艺而研发的一类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它的原理是将温度传感器以及其他元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可完成温度测量及模拟信号输出的IC芯片。其主要特点有功能单一(仅温度测量),测温精度高,响应速度迅捷,价格便宜,输出的信号没需要进行非线性校准。外围电路较简单,在国内也算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集成温度传感器。但由于单片机是属于数字信号系统,只能识别数字信号,所以这种方案要想利用单片机对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必须将对模拟信号数字化,也就是说要对其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么一来就系统要添加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单元,实现这一功能的是A/D转换器,市场对于这一A/D转换器有许多类型。所以选择这一方案也是可以有效而快速的设计出本系统。
  使用集成模拟传感器这一方案的设计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方案1的结构原理图
  方案2:选择智能温度传感器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智能温度传感器(也称为数字温度传感器)问世。他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测试技术(AT)的结晶。目前国际相关专家上已开发出一连串智能温度传感器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由温度传感器,A / D转换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等组成。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输出温度数据和进行相关温度控制,适应各种微控制器。对于一类智能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寄存器设置其A / D转换速率分辨力和最大转换时间。所以智能温度传感器输出是一个数字信号,易于数字处理器进行直接处理。他是通过软硬件实现的,通过软件实现测试功能,其智能化程度取决于软件开发水平。利用数字传感器设计的方案图如图2所示:
  图2  方案2的结构原理图
  以上提出的两种方案,下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分析: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传感器在未来的发展将是以下方向:(1)以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宽测量温度范围。随着电气自动化生产程度的提高,传感器的要求必须提高,必须产生高灵敏度,高精度,快速响应,新型传感器的良好互换性,确保生产的可靠性。(3)发展的小型化。各种控制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是要求每个组件的容量可以说越小越好。因此涉及传感器本身,这需要开发新材料和加工技术,目前使用的半导体传感器体积产生的硅材料已经非常小。(4)微电力和被动发展。传感器一般是无功功率的转换,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与电源分离,在现场或远离电网,经常用太阳能发电,微功率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5)发展智能数字,具有初始处理功能的数据。
  综上所述,两种设计方案各有自己的优缺点,第一种方案设精度高,第二种方案更简单便携,精度也能满足大多数场合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我国科技水平逐渐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网络信息的发展,我国逐渐迈入了网络时代。在当前网络高速发展背景下,为电视摄像提供了全新发展平台,同时也提出了较高求。在网络时代下,电视摄像要想实现创新与发展,就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创新措施。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网络时代下电视摄像的特点,第二部分则详细阐述网络时代下电视摄像的创新措施,从而推动电视摄像的创新与发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交通运输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主题展开论述,重点围绕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交通运输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数量掌握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依赖性较大,导致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不
期刊
摘要:实习教学是提升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根据目前中职生实习教学现状,就怎样提高中职机械专业实习教学水平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目前中职机械专业实习教学有所帮助。  一、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现状  由于中职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的特殊性,目前大部分入读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也有所欠缺,这就导致现阶段理论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也给中职机械专业
期刊
摘要:《PLC技术应用》是中职机电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在学习和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而项目式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对中职《PLC技术应用》项目式教学的应用优势和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PLC技术应用》;项目式教学  中职《PLC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理解不到位、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问题,很多学生会在学习中半途而废,这就
期刊
金融行业是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主体核心,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项目。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金融综合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是我国目前多数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够提高金融管理水平与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中的竞争力与品牌的打造,只要将企业的金融管理能力提升、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才能够确保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金融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  金融就是资金融通的简称,金
期刊
摘要:我国在我国大力发展铁路客运下,我国动车组的应用规模逐渐扩大,并逐渐成为我国铁路客运的重要主力。本文将通过结合相关研究资料,着眼于TCN网络的动车组,在对其网络控制系统构成进行简要说明的基础上,探究TCN网络下的动车组常用制动控制方式。  关键词:TCN网络;动车组;制动控制  引言:  当前,我国正在运行的大多数动车组中,运用TCN通信网络实现各系统的相互连接与各项指令信息的发送、接收。本研
期刊
摘要:实训教学是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好焊接课程这门技术的必要一个环节,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及思维探讨能力。机械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利用实训来强化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使学生能更好的提升技术,又能快速的掌握重点。  关键词:中职;焊接;实训;机械专业学生  1、技能班实训焊接课程的现状  技能班机械专业学生的现状:1、大部分
期刊
摘要: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中职教育已经有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成为当今社会新形势下的实用型人才。本文将重点阐述,基于在新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各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  新时代人们的生活出行,已经离不开基本的交通工具,而汽车作为最便捷
期刊
摘 要:在分析了超声波在钢轨上的传播和衰减特性的基础上,设计高铁轨道应力的超声监测系统。钢轨中超声波传播速度与应力是线性关系,通过测量钢轨上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钢轨所受的应力,对研究高铁轨道的受力与变化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轨道;应力;超声波;监测  1 引言  列车运行过程中会不断与钢轨发生冲击、弯曲、挤压与摩擦作用,钢轨在这些应力的重复作用下,极易出现疲劳裂纹,而疲劳裂纹但凡出现后便会快
期刊
摘要:电工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社会组成,在现代社会电力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做哟娜,因此在现有情况下需要根据提升电工素质完善电力系统建设水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认为在现有电力教育系统实践部门主要来自于中职教育体系,而中职教育体系当中也承担相当一部分培训任务,因此需要根据现实实际情况分析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考核问题需要进行重点关注,以实现效果提升与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