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历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比如下面这道入学试题,就颇为耐人寻味。 题目:请在下面这组图形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如图一所示)。 分析:面对这6个图形,许多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似乎看不出什么规律,甚至这些图形让人觉得很陌生,除了第三个是“8”字形,最后一个是倒三角形,其余4个显得古怪离奇,所以许多考生无从下手。 只要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历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比如下面这道入学试题,就颇为耐人寻味。
题目:请在下面这组图形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如图一所示)。
分析:面对这6个图形,许多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似乎看不出什么规律,甚至这些图形让人觉得很陌生,除了第三个是“8”字形,最后一个是倒三角形,其余4个显得古怪离奇,所以许多考生无从下手。
只要仔细观察和耐心琢磨,你很快会发现这6个图形的共同特点——都是轴对称图形,即左半边与右半边对称。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观察和深入分析每个图形,就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图形的右半边,依次是数字1、2、3、4、5,最后一个数字是7。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题中这些图形存在的规律是:阿拉伯数字1到7和它们的轴对称图形的组合。
既然如此,第六个横线上方的空白处,应填的图形是数字6及其轴对称图形的组合(如图二所示)。
其他文献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需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男人在遇到合法妻子之前,情窦初开时大多用心爱过一个女人。这就是听爱人说旧人的妙处——寻常的倾诉里,说的人和听的人内心各有各的情愫暗涌。 他们一起经历了毕业、异地恋、等待和分手。他讲着讲着,担心说得太多对自己无益,于是草草收尾了。可他转念一想,担心这样仓促收尾反倒显得吊诡,又补两句“我早已不记得她了,她真的不如你”之类的话。 “后来你们见过吗?”女人问。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说:“去年同学会的
一个女人生下来,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都是用这一根针穿下来的。 我颇犹豫了一阵,才决定去看“寻衣问道”展。这是“无用”的创始人、设计师马可策划的一个与服装相关的展览。 展厅里展示的50多件作品,均为民间搜集而来的手工衣裳,有些历经百年,有些传承了几代。在进入展厅之前,它们都是无人知晓的私人物件。 比如,一件红色短上衣,出自一位母亲之手,陪伴女儿留洋、成家、回国;一件藏族的手工羊绒大衣,是一
和鲍鱼、排翅同席,不以为贵;与青菜、萝卜共煮,不以为贱。在富豪的酒宴中与龙虾同烹,不以为喜;在穷人的大锅里与剩菜杂烩,不以为悲。与竹笋、青菜做朋友,它不显露;与红鲟、九孔结伴走,它不隐藏。 豆腐就像先知,在自己的家乡不受重视,却无损于它的价值。
发现自己被骗、被利用、被摆布的时候,主动者和被动者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 两者都会痛恨欺骗自己的人,觉得不甘心,但是被动者很容易被仇恨冲昏头脑。主动者也会怨恨,但是他们更懂得吸取教训,对欺骗自己的人产生本能的厌恶,不想再和这样的人有任何联系。 我讲一个故事。 有个烟花女子非常信任自己的一位恩客,那个人经常对她说:“我只有在你面前才会穿短衬裤,这是我最轻松快乐的时候。” 她很高兴,因为这个男人
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发生的。我们无法阻止,只好由它,例如爱情。 喷嚏是不能按捺着不打的,而且每个喷嚏自口腔和鼻孔冲出气流,切莫残酷地把这股气流逼回体内。哈欠亦是同样的道理。 京都的樺岛和尚道:“就是途中成功地阻止它的发生,它终究会再来。总之不管好丑,一定要打发了它。” 既然逆其自然反伤己身,则还是尽情解决,免留后患。 发热时让它消耗。疟疾时让它发抖。非常瞌睡,则睡醒再干活也罢。想哭就哭,不想在
徐有功,在武则天朝任大理寺丞,为纠正冤狱,敢于据法和武则天廷争。武则天要杀他,他说:“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有个姓皇甫的酷吏,污蔑徐有功是逆党同伙。后来,皇甫也被人告发。有人劝徐有功借机从严审讯。徐有功说:“你说的是私愤,我要守的是公法,怎么能以私愤妨害公法呢?”
一个旅行者说:“啊,太阳多么明亮啊!” 附近的一只萤火虫说:“那一直是我们种族的特征。” “你这是什么意思?你这个厚颜无耻的小东西!”旅行者说。 萤火虫回答:“我的意思是,明亮是我、太阳、星星和其他发光体的共同特征!” “啊,”旅行者说,“万物都盛行虚荣啊!”
宋朝文士徐履,善画墨竹,尤擅风竹劲节,神韵超绝。绍兴十八年(1148年)省试,徐履考了第一。秦桧想把女儿嫁给他,以示笼络人才,徐履却不愿攀附权贵,为人所轻。秦桧屡次逼迫,徐履无奈,只好佯狂作态,装傻充愣。 待到殿试时,徐履竟不答一字,并作新篁于卷尾,题云:“画竹一竿,送予试官。”宋时皇帝对文人最宽容,皇帝不以为忤,还很欣赏他这种文士的狷狂作风,将徐履点为末名进士,并未除名。同科一时哗然,深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