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二次元文化共鸣与扩散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lianyang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媒介融合思维进行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是达到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路径。2019年的最后一天,Bilibili(以下简称“B站”)与新华社联合主办的《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会另辟蹊径,找准受众定位、合理编排节目、调动用户积极性,使原本流行于年轻群体的二次元文化在媒介技术的助力之下产生了强大的共鸣,收获好评无数,被誉为“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中第一台专为年轻人打造的新年晚会”。B站跨年晚会为何能够在众多卫视的跨年纷争中脱颖而出?这既得益于其带给受众别开生面的感官和视觉体验,也体现了年轻群体对二次元文化的集体认同和扩散,更是媒介技术融合与内容融合的共同交融,其经验和思路值得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B站;跨年晚会;媒介融合;二次元文化;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5-0039-05
  一、 媒介融合背景下B站内容生产与传播的特征(一) 独有的二次元文化“集散地”
   在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视频平台因契合用户的信息接收习惯、填补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而深受年轻人的喜欢。为了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各类视频平台纷纷依据自身定位进行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专业性和针对性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较为异质化的内容生态。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网站用户的细分倾向也更加明显。作为国内领先的二次元文化社区,B站是2009年6月推出的一个弹幕视频分享平台,聚集了大量的二次元文化爱好者,深受年轻群体的喜欢,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小破站”。初成立时只是一个以动漫视频分享为主的二次元文化社区,如今已拥有漫画、VLOG、鬼畜、纪录片等15个分区,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据B站官方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18~24岁的用户占比为60.28%,25~30岁的用户占比为16.71%。亚文化的集聚以及用户群体的年轻化使得B站一直被视为相对边缘且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圈层,但定位的精准化并不代表B站排斥和拒绝圈外文化。相反,B站在强化自身特色的同时十分注重文化圈层的交流与融合,在推进媒介深度融合的进程中,除了经营好独有的二次元文化之外,还努力深耕其它领域,注重严肃类优质内容的输出以及二次元和三次元在新媒体时代的跨界融合,使得越来越多的优质内容突破单一的垂直圈层,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二)高定制化的PUGV内容生产
   随着新媒体技术赋权和传播权的不断下放,在UGC环境氛围的影响和带动下,以青年一代为内容生产主体的原创自制视频逐渐占据了网络视频平台的半壁江山。为了有效地规避风险,B站以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即专业用户制作视频)来进行内容生产,各类UP主根据自己所长,在各自领域内持续输出经过专业策划和制作的优质内容。B站每年都会根据“创作力、影响力、口碑力”等维度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百大UP主。据DT财经发布的“2018~2019年B站百大UP主分区变化”的统计数据显示,生活、游戏和鬼畜三个分区的UP主数量位居前三[1];美食UP主“爱做饭的芋头SAMA”“盗月社食遇记”陪伴了无数学生党“就着视频吃食堂”的匆匆岁月;游戏UP主“中国BOY超级大猩猩”携600多万粉丝在游戏的海洋里乘风破浪;鬼畜UP主“瞬间爆炸型LowSing”以其独特的剪辑方式搭配魔性的节奏感,承包了鬼畜爱好者多年的笑点。
   当下,媒介融合对内容生产提出了个性化、定制化的要求,唯有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才能针对特定的用户群体进行分众化传播,把更好的产品送达用户并产生共鸣。B站的内容生产因分类细致、个性化强、辨识度高,使得不同圈层用户的喜好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满足。优质的PUGV内容还成为UP主和活跃用户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在群体意见的碰撞下,UP主的内容生产更加得心应手,受众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参与度,用户黏性不断提升,形成了基数庞大的忠实用户群。
   截至目前,B站衍生出了7 000多个文化圈层,活跃用户过亿,成为新媒体时代包罗万象的新兴文化社区[2]。为了保证高质量内容的持续输出,B站在近几年先后推出了“创作激励计划”“新星计划”等,努力培植垂直领域优质的内容生产者。
  (三)高度集中的社区化运作模式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使得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传播,受众积极性不断提升,受众反馈的及时有效反过来也促进了内容生产的不断优化,形成良性循环。B站不仅是优质内容的集聚地,它对内容的精准化区分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使得有着共同兴趣和相同爱好的群体在社区聚集,话语空間得以延伸,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引发共鸣,形成了B站独有的社区文化,B站也得以成为互联网时代罕见的高黏度社区化平台。
   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使B站的社区生态充满活力,社区文化为用户和用户间、用户和UP主间搭建了一个沟通桥梁,形成“言论自由市场”,用户间的交流强化了他们彼此间的认同感,巩固了文化圈层;用户通过评论或弹幕反馈意见,为UP主视频内容的完善和再创作注入新鲜灵感,形成了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良性循环。
  二、B站跨年晚会的内容精编与资源整合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10~39岁的网民群体占网民总体的51.8%;对网民职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数量最多,占比21%[3]。“95后”和“00后”的青年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互联网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B站作为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的集聚地,在各大卫视竞相比拼流量的跨年夜里,通过精准的受众定位、仪式感带来的共情感和共鸣感以及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充分展示了圈层文化的魅力。此次晚会虽然以网络视频平台为创办主力,但也得到了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央视名嘴朱广权担任晚会主持人,《人民日报》《共青团》等主流媒体也给出了“这场晚会很懂年轻人”的肯定评价。   (一)精准定位,找准“发力点”
   在媒介融合时代,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受众定位是关键。媒体应当摒弃守旧思维,全面提升用户意识,以用户为中心。B站作为当前国内最大的潮流文化娱乐社区,汇集了“95后”“00后”的二次元爱好者,他们对于媒介的使用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在网络空间里对相关话题进行交流扩散而追求身份认同。本次跨年晚会在创办之初,就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站内观看数据进行统计,以青年用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为导向进行内容策划与节目编排,牢牢锁住年轻人这一“窄众”,知晓并尊重年轻人的真正喜好,在充分洞察其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推行精准化服务,使得二次元文化在新的策划创意之下以新形式呈现于舞台,引发了年轻用户群体对二次元文化的集体认同和扩散。
   2019年12月31日20∶50分,B站跨年晚会分别在B站和云视听小电台同步播出。央视知名段子手朱广权以一段经典的双押拉开了整场晚会的序幕,他曾因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一度在B站鬼畜区走红,人送外号“押韵狂魔”,张口瞬间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内容呈现上,这场B站举办的首届跨年晚会打破了传统的卫视晚会模式,在避开流量明星操作路径的同时另辟蹊径,把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影视、游戏作品进行重新编排、再现经典,同时结合站内典型的热点事件进行设计,内容多元、氛围活泼,给人以年轻热血、积极向上的感觉。晚会分为日落、月升和星繁三个篇章,以优质内容带动B站口碑,也带给受众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新闻晨报》于2020年1月4日在微博发起一则投票,“你认为B站跨年晚会能获得大家好评的原因是什么?”,在这则6 263人参与的投票中,有约1/3的网友选择了“内容走心,符合年轻人喜好”[4]。开篇《欢迎回到艾泽拉斯》的魔兽世界舞蹈秀代入感极强,让众多魔兽玩家一秒入戏,纷纷高呼“为了联盟、为了部落”;世界级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哈利·波特电影主题曲《Hedwigs Theme》一响起,无数哈迷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回到童年。有网友评价,可能很难再看到这样一场方方面面都合乎心意的跨年晚会了。无论你是“80后”还是“00后”,无论你是资深二次元迷和还是骨灰级动漫爱好者,作为千千万万青年群体中的一个,你都可以在B站找到属于你的那几分钟。
  (二)“仪式感”带来共情体验
   跨年晚会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辞旧迎新的仪式,也是一种特有的媒介事件,历年的跨年晚会都因追求高收视率、高舆论热度而成为各大媒体平台精心筹备的重要项目。2019年的B站跨年晚会节目单中包含35个精彩节目,其中不乏“95后”“00后”熟知的经典内容。当《数码宝贝》《名侦探柯南》等经典动漫的主题曲在现场响起时,童年回忆在现场氛围的带动下温情再现,引得不少网友“泪目”;美剧《权力的游戏》在播出8年后已于2019年正式完结,伴随着Luka Salic演奏的主题曲和經典场面的舞台再现,网友们重温了这部史诗级美剧。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凯瑞在1898年出版的《作为文化的传播》中提出了传播的仪式观。他把仪式作为传播的隐喻,将传播视为一种文化,传播不是表面上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维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仪式性活动[5]。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信息接收的碎片化和认知的差异化,受众处在彼此分离的环境中,缺乏共情体验。从仪式观的视角出发,跨年晚会这一媒介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文化表演”的仪式,通过节目中隐含的文化符号引起观者共鸣,以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促进社会整合,使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跨越空间感,共同见证重要历史时刻的到来。据B站官方数据显示,跨年当晚观看直播的观众超过了8 000万人,截至目前,站内播放量超过1亿次,获得站内9.9的高评分。B站以优质的内容积攒口碑,高口碑又促成二次传播,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观众前来“补课”。
  (三)技术支撑带来沉浸式体验
   在新媒体时代,新兴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使得信息产品有了新的呈现方式,内容生产更加智能化。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6]。媒介融合促使内容表达渠道更加丰富多元,技术支撑为受众带来沉浸式观感。
   此次跨年晚会十分重视舞台包装与呈现效果,借助新兴技术为观众带来丰富立体的感官体验。全息投影技术的使用让虚拟歌手“洛天依”在观众的欢呼与惊讶声中突破次元壁,与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方锦龙联合演绎歌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在技术支撑下,二次元文化与传统文化在舞台上完美融合,洛天依在琵琶声中翩然起舞,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无缝集成,真实感倍增,为观众带来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电音女王张蔷倾情演绎歌曲《Less Disco》,手机用户将屏幕分辨率调整至360P,显示比例调为4∶3,手动镜像翻转,代入感极强,仿佛置身于20世纪70年代的Disco舞厅,唤起用户的集体记忆,众人现场“考古”引发复古浪潮。
   为了使观众获得全情投入的沉浸式观感,晚会的主创团队在策划之初就十分注重收集用户意见,将现代传播科技应用于舞台呈现,不断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兴技术打造出兼具高融合性和多传播形式的全息媒体是形成良性互动的传播生态体系的关键。尽管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也分别引入了现代技术作为支撑,但科技的强行加入并没有使内容深入人心,用力过猛反而与预期结果背道而驰。B站此举为卫视上了成功的一课,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技术支撑,都是为了观众能有耳目一新的体验感而存在,好的内容有了科技支撑方能收获锦上添花的效果,新兴技术与内容完美适配才得以发挥技术的魅力。
  三、B站跨年晚会的跨界融合与视觉新体验为了让小众文化更好地适应大众审美,调动不同性质的媒介进行跨界重组是常用手段。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受众的审美疲劳,若搭配得当还能收获一加一大于二的传播效果。卫视的跨界混搭很多时候是让流量明星表演其并不擅长的东西,但是这样物理搬运的混搭不同于化学重组的融合[7]。B站在节目编排之初就充分利用跨界融合思维,首次将中西文化、二次元与三次元、小众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等原本相互独立的元素进行高度创新融合,通过反差强烈的混搭,带给受众别开生面的视觉体验。理查德·克莱德曼曾谱写了《梦中的婚礼》《童年的回忆》等世界名曲,然而其在B站舞台上的表演也毫无违和感,这种跨界混搭让观众即便是在“小破站”的舞台上也能享受到来自世界级钢琴家的听觉盛宴。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老师携百人乐团演奏了《韵·界》,将锯琴、中阮、西塔尔琴等观众并不常见的中外乐器集体演奏、同台炫技。此外,物理媒介的跨界混搭还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深层次融合,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注入新鲜元素,使观众在感受国韵的同时也享受到西方乐器的韵律之美,不忘根基的同时面向时代。该节目核心稳,形式好,形散神却不散,体现了传统艺术与电子音乐的深度融合,观众直呼“神仙打架”。    此前,不少人对圈层文化的理解存有刻板印象,认为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事实证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渐相互渗透。“95后”“00后”曾作为二次元的主要受众群体,现在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话语体系和生活方式正逐渐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例如,我们日常所说的“呆萌”“打call”“宅男”等,都是ACGN界用语演变为网络流行语、跻身社会主流话语体系的最好说明。B站虽为亚文化的展示平台,但十分重视与主流文化的深度融合,擅长以二次元特有的表达方式传播主旋律的声音,输出主流价值观。晚会中,南征北战演唱了军事题材的爱国主义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的片尾曲《骄傲的少年》,全国各个省份的网友纷纷发送弹幕进行报到,“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的中国红弹幕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屏幕上,爱国情怀溢于言表。B站很好地完成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平衡,在“小破站”的舞台上成功渲染出爱国主义的情感氛围。
  四、B站跨年晚会引发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就传播效果而言,这场跨年晚会引发了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强化了大众对于二次元文化的认同感。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组成部分,二次元文化自诞生以来就因不被主流文化接纳和认可处于弱势地位。此次跨年晚会将以往相对封闭的二次元文化呈现于大众视野,为二次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使他们可以跨越时空限制,獲得更大的书写自我情绪与观点的空间。这场晚会中,每个节目都被源源不断的弹幕刷屏,屏幕前的人们放下身份、年龄、阶层的差异,共享此刻,形成了一种虚拟的部落式的参会氛围[8]。亚文化风格的弹幕语言成为了青年群体身份认同的符码,个人化的情感表达转化为群体实时互动,强化了文化认同感。
   此外,这场晚会不仅是二次元爱好者的狂欢,它在“没有记忆的互联网时代”却成功地唤起了受众的集体记忆,引发情感共鸣。美国学者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和丹·克尔德森在他们合著的《圈层效应》一书中指出:“每一代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圈层,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和很大影响力的圈层效应”[9]。我们身处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世代间因物质技术条件、人文生活环境等不同导致圈层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对于文化的理解存在个人主义情感。Z世代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成长环境被以动漫、游戏为载体的二次元文化所包围,但因与父辈所倡导的主流文化格格不入而缺乏话语权,在不被理解中久而久之筑建起文化壁垒,代际间的冲突和误解逐渐加深。但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为塑造集体记忆、重建文化认同感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B站晚会虽以二次元文化为编排重点,但其在迎合年轻人口味的同时也将老一辈喜爱的元素融入其中,还试图将二次元文化通过别样的方式进行呈现,努力转变偏见思维,寻求广泛的接纳和认同。复古怀旧风的节目唤起了大龄观众的集体记忆,国韵古风的歌曲表演让二次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增进了文化认同感。老一辈在欣赏中学着理解和接受,青年一代不再消极抵抗,以代际为标志的圈层边界变得模糊,次元壁不攻而破。这是二次元文化认同在新媒体时代的最佳展现,正如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所说:“首届Bilibili新年晚会获得巨大成功,不仅在年轻群体中形成巨大共鸣,更吸引了包括‘70后’‘80后’在内的广泛群体,成为2020开篇的现象级节目”。
   从节目的内容选择及呈现形式上看,B站善于找到亚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共鸣点,节目类型既符合B站自带的亚文化风格,又能够实现多方照顾,使得二次元成功破圈引发全网共鸣。战争题材剧《亮剑》一直是中老年群体心中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晚会上,楚云飞的扮演者张光北与退伍老兵共同演唱了《中国军魂》和《钢铁洪流进行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与抑扬顿挫的合唱声不仅引来弹幕满屏,更是在中老年群体中引发共鸣。B站这场晚会的内容编排在兼顾小众的同时不忘大众,实现了个性与共性并存,增进了代际间的理解和沟通,收获了雅俗共赏的效果。此外,投用户之所好的内容设计引发情感认同,促成了二次传播。
  五、结语
   每逢跨年之际,为兼顾大众口味,各大卫视都使出浑身解数调动多方资源,力求呈现出一场“大而全”的晚会。而在2019年,这种“大而全”的出发点却输给了立足于“小而美”的B站。对庞大受众基数的过分追逐反而忽略了精准供给,收视率虽然可观但传播效果非常一般。身处媒介融合的洪流之下,我们应当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抓住技术变革带来的发展契机,将多种技术应用于媒体呈现,对内容产品进行立体化表达和沉浸式传播,让受众在调动感官接收信息的同时收获耳目一新的体验感。此外,将融合思维内化于生产和传播的服务当中,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和服务才能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保持恒久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刷B站的年轻人,到底在刷什么?[EB/OL].DT财经,https://k.sina.cn/article_5726009017_1554bf6b9 00100llz2.html?wm=13500_0055&vt=4.
  [2]张鑫.从B站跨年晚会看小众媒体与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J].视听,2020(2):7-8.
  [3]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 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2728645.htm.
  [4]为什么B站跨年晚会能出圈[EB/OL].新闻晨报,https://weibointl.api.weibo.cn/share/135705083.html?weibo_id=4457038102478629,2020-01-04.
  [5](美)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1.
  [7]付晓光,林心可.圈层文化的大众化路径探析——bilibili2019年度跨年晚会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0(2):86-90.
  [8]胡良益.亚文化出圈:B站跨年,红色文化跨界[N].中国青年报,2020-01-13(002).
  [9](美)托马斯·科洛波洛斯,丹·克尔德森著.闫晓珊译.圈层效应:理解消费主力95后的商业逻辑[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
  [责任编辑:杨楚珺]
其他文献
摘 要: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的伟大理念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也为童书中国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表达路径。本文以博洛尼亚书展为视角,分析童书对外出版肩负的文化使命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以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为框架,以期为新时代童书的对外出版提供新思路、新路径、新表达。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童书 “ 走出去 ” ;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期刊
摘 要: 《四个春天》以导演陆庆屹家庭生活为背景,以 2013 年至 2016 年间的四个 “ 春天 ” 作为时间节点,拼贴了导演一家五口人发生于春节期间的生活日常,描绘了平凡日常的无尽诗意,传递了家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尽管这是一部将镜头对准自己和家人的私影像,但却通过刻画普通人的普通日常,引发了对于家庭、爱情、父母和儿女之间关系等多个命题的深思,通过私人记录挖掘出博大的人生观,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具有
期刊
摘 要: 当下,在文化传播的世界性格局和媒介融合语境下,文化作为国家综合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已被广泛认可,作为中华文明肇始起源的 “ 炎帝文化 ” 也逐渐引起了媒介的注意。因此,研究媒介传播语境下 “ 炎帝文化 ” 的传播特点,对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 炎帝文化 ” ;媒介形象;失语因素;未来规划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
期刊
摘 要: 新闻漫画兼具新闻性、艺术性和评议性,具有独特的传播效果和美学价值,它通过夸张放大的表达方式,为外卖骑手塑造了体力劳动者、服务界楷模、 “ 逆行者 ” “ 马路赛车手 ” 、基层工作者等特征鲜明的媒介形象。这不仅影响了大众对外卖骑手的认知,也有利于外卖骑手建立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树立积极正面的职业理想、端正工作态度。   关键词: 新闻漫画;外卖骑手;媒介形象;《讽刺与幽默》   中
期刊
摘 要: 在社交媒体深度嵌入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背景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官方与个人社交媒体并行传播的景观。本文基于G省Y县的田野调查,对当地官方和个人社交媒体两个传播场域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双方在传播非遗内容、方式和效果上存在差异和互补,但缺乏互动。建议官方与个人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形成有效互动,协同建构非遗文化表征和文化内核合力传播的场域,以促进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播与传承。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历来重视 “ 师徒制 ” 和 “ 教学工作室 ” 的模式,而本文主要从传统到重塑: “ 师徒制与教学工作室 ” 创新机制研究;顶层到微观: “ 师徒制与教学工作室 ” 存在的主要问题;校企合作 “ 学校热、企业冷 ” 的问题;能够创新 “ 第三方 ” 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融合培养模式; “ 师徒制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推进与发展,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渐凸显,而作为城市竞争软实力的城市形象塑造,也在逐步被城市管理者纳入城市规划发展的内容之中。洛阳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当下也面临着城市形象传播效果不佳、城市文化发展遭遇瓶颈等诸多问题。在媒介方式不断变革的今天,如何借助政务微信平台有效进行洛阳城市形象的传播,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政务微信平台;城市形象;传播策
期刊
摘 要: 随着健康常识的普及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上升。 “ 均衡膳食 ” “ 低碳低脂 ” “ 控制热量 ” 等词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 薄荷健康 ” 是集查询热量、记录饮食、体重、健身于一体的移动健康APP,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具体分析 “ 薄荷健康 ” APP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一些未来发展解决之策。  关键词: “ 薄荷健康 ” ;健康传播;APP   中
期刊
一部《易经》,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中外研究者,刘明武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研究实在,在当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易经》传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来人们都称赞它博大精深,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设教之书”,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认识和预测世界、把握世界规律与理论之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的古代文明百科全书。这部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凝聚的天下之公器,一直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我国近代哲
期刊
结识革命老前辈吕奎章,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作为在高校从事中共党史教学工作的一名年轻教师,由于对诸多党史人物研究的原因,曾多次访问旬邑革命起义的见证者、老一辈革命家马志超,得他串连进而结识吕奎章。通过多次交往,使我这个晚辈人文学人,自然地走进吕奎章的人生世界,对其过往经历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虽然有些是近乎平凡的往事,但其中透露出全身心奋斗和默默无闻的奉献,一桩桩一件件,讓人更多产生的是钦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