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手工制品产业妇女参与现状调查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e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解我省手工制品产业妇女参与现状,在省妇联统一协调安排下,我们从青海省手工制品产业的形成过程、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入手,在青海省东部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调查了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参与手工制品制作的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妇女从事手工制品的工作生活情况、参与培训情况和培训后的实际效果、妇女对培训的需求情况等,了解我省妇女在手工制品产业中的地位、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手工制品产业水平,吸纳更多妇女就业,实现增收致富能力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青海手工制品 产业 妇女
  一、调研背景及调查说明
  (一)调研背景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妇女占65%以上,是农业发展的主力,没有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就不会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近些年,农村又出现了“男工女耕”的情况,即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干农活、操持家务、侍奉老人养育孩子的分工状态。男劳动力除了春秋两季在家从事农活外,其余时间几乎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土地上和家庭中的多是各年龄段妇女劳动力。由于现代农业耕作水平的提高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当代农民花费在土地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普遍产生劳动力剩余现象。其中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剩余形式为大批量、季节性剩余。这些妇女劳动力渴求的是既可照顾家庭又能在家或者距家较近的地方从事能够灵活支配时间的劳动,以增加收入,而手工制品产业恰好能满足该需求。城市下岗女工40--50岁的人群,再就业难度较大,也适应手工制品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近年来,青海省妇联针对手工制品行业女性从业人员较多的特点,成立了青海省妇女手工制品协会,将省垣妇女手工制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杰出的妇女手工制品带头人吸纳进来,进行资源整合,协调发展,以妇女手工制品企业带动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同时实施了农牧区妇女技能培训项目,培训了大量的妇女技能型人才,深受基层妇女和手工制品企业的欢迎。近几年,省妇联引领手工制品行业的女企业家积极参与“青洽会”,同时举办青海妇女手工制品大赛,给妇女从业人员展示自己产品和技艺的平台,极大的提升了妇女手工制从业人员的技能,调动了她们的从业积极性,也促进了妇女从业人员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升了妇女手工制品的质量,青海特色的手工制品逐步从青海走向了世界。
  (二)目前青海手工制品产业现状
  1.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手工制品产业非常适合女性心灵手巧的特点,是一个比较贴近妇女实际、深受妇女欢迎、具有可操作性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群体项目,尤其在经纪人带领下,创建公司+农户(社区)模式,既能促进销售,又能保证生产,符合政府倡导的全民参与创业就业的理念。以公司+农户(社区)的模式运行即:①公司设计一款产品;②选取有一定手工制品技能基础的妇女;③开展技能培训;④根据培训情况分类;⑤分配到各个层次的生产线;⑥按照流水线发放原材料;⑦制作半成品;⑧回收半成品;⑨再加工;⑩销售。这是一个完整的流水线,流水線的“制作半成品”和“再加工”环节是妇女手工制品人员参与的主要环节,也正是一个成品手工制品的关键和核心部分。这种模式既能促进销售,又能保证生产,切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方向、大政策。发展手工制品产业等家庭加工业是对现代工业的有效补充,手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份额。我省发展手工制品产业有资源优势更有劳动力优势,符合手工制品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特征。手工制品特别是一些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产品如堆绣、掐丝、皮绣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受到国外消费者的追捧,这些都为发展手工制品产业提供了机会,创造了市场发展空间。
  2.帮助城乡妇女创业就业
  由于手工制品不受学历、年龄、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又能增加收入,这一优势是其他工作无法超越的,为妇女创业就业打开了一条门路。在互助五十镇班彦村调研盘绣技艺时,我们见到盘绣园的绣娘年龄都较大,大多数人在50岁到65岁之间,年龄最大的73岁,虽然年收入相较其他行业偏低,但这么大年龄不受年龄局限还能就业创收实属罕见,这是手工制品行业独有优势。
  3.传承民族工艺,承载传统文化
  在调研中,从业妇女一致认为,堆绣、唐卡等手工制品很好地传承了青海省特有的民族工艺,堆绣还是佛教圣地“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这些手工制品承载了地方民俗和文化的内涵,具有中华民族文化鲜明特征。同时,手工制品消耗少,一些产品可以大量使用边角余料,可以废物利用,低碳、环保,也符合时代可持续绿色发展的要求。
  4.美化生活、增加收入、和谐家庭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农村大部分妇女留守在家,空闲之余生活单调枯燥,容易染上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城市下岗失业妇女因自身和社会原因,再就业门路较窄收入受限,农闲之余易生是非,容易滋生影响家庭稳定和谐的事端。从事手工制品制作,妇女们互相学习探讨如何提高手工艺品制作技术,交流中加强了感情沟通,增加了邻里团结,丰富和美化了妇女的生活,不再沉迷于不良嗜好,使风俗淳,收入增,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5.拓展思维,创新传统手工艺
  手工制品在制作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研发了很多新的产品,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传统手工艺品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获得了消费者认可,赢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手工刺绣绣在羊绒披肩上;盘绣绣在皮包、手包、桌旗上;堆绣绣在盖被、杯罩上等,极大提升了各种生活用品的品位,提高了产品销售价格,从而增加了妇女手工制品从业者的收入。
  综上所述,手工制品制作在引导城市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实现增收致富方面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2018年年底,青海省政府提出打造“青海刺绣”品牌,为此,2019年1月7日至9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省非遗保护中心、青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赴西宁、海东、黄南、海南等地,就规范行业发展、做好技艺传承、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宣传推广、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方面开展也做过深入调研。调研组深入热贡艺术(堆绣)、土族盘绣、藏绣、河湟刺绣、皮绣等民间刺绣作坊、绣户、公司、地方行业协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与各地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非遗传承人、刺绣从业者、设计师、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通过调研,基本掌握、摸清了青海刺绣发展现状和“家底”。据了解,青海刺绣门类众多,题材丰富,工艺精湛,制作精细,用途广泛,特色鲜明,产品丰富,从业人员较多,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从现有资料来看,从妇女角度出发,对妇女在手工制品行业从业状况的调研凤毛麟角,鲜见类似的调研报告,鉴于此,在省妇联统一部署下,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三)调研情况说明
  本次调研主要以调查问卷和座谈走访的方式进行。调研对象主要是
  从事手工艺制品的妇女。共发出调查问卷455份,其中刺绣、藏绣、盘绣、皮绣、堆绣等工种随机发放28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46份其它特色手工包括石艺、剪纸、串珠、掐丝唐卡、民族服饰等工种随机发放17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70份。
  二、我省手工制品产业妇女参与现状
  (一)调查问卷分析情况
  1.妇女从业现状
  (1)从455名妇女手工制品工种从业人员抽样分析看,掐丝唐卡从业人员最多,占比36.15%,手工刺绣其次,占比30.61%,其中盘绣、堆绣、皮绣、民族服饰位列3、4、5名。
  (2)根据调查可知,妇女参与手工制品业的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比18.94%,高于传统的养殖业和种植业。据调查,60.6%的手工制品从业人员收入每年在5000元以内,5000—10000万元以上的占36.95%。
  (3)妇女从业人员群体比较稳定。对目前继续从事手工制品业不满意的仅占6.21%,超过一半以上的从业者安于现状。对行业组织、发展的期待,希望有人带着干占比29.5%,希望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的人员占29.19%,希望多参加技能培训的占比27.95%,希望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的占比12.42%。可以证明妇女手工制品从业人员的思路越来越广,想法越来越多。
  (4)妇女从业人员从事行业的原因主要是为提高收入,占比79.19%,纯属兴趣爱好者占比21.12%,为了提高动手能力的女性占比13.04%,可见妇女手工制品从业人员的主要意愿就是想通过做手工工艺品来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
  (5)妇女从业人员从业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收入不高,占比49.38%,其次就是产品的生产程序繁琐,工期较长,认为费时费力的占34.47%,认为影响健康、家人不支持和成本太高各占21.12%、10.87%、14.91%,说明相当一部分手工制品还是对从业人员身体有很大影响,成本高也是刺绣行业的一个特点,作为一个从业人员独立去完成手工制品的生产链,成本势必会很高,所以要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来带动妇女从事手工制品行业,以上这些不利因素恰恰是影响家人支持的关键所在。
  (6)妇女从业人员将现代生活元素加入传统手工制品的知晓率很高,希望在自己的手工制品中融入现代生活元素的意愿强烈,占90.37%的人希望将现代生活元素融入自己产品,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思想比较活跃,了解到将现代元素融入手工制品提升品位,进而打开销路,增加收入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妇女手工制品的销售渠道及模式
  (1)妇女手工制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公司+农户”模式,占比49.69%,其次是乡村旅游,占比28.88%,第三是通过参加政府展示展销活动销售产品,占24.53%,紧随其后的是电商,占比9.01%,由此可见,目前虽然还是以公司销售为主,但是旅游行业销售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2)大部分妇女手工制品从业人员参加过展示展销活动,占比61.18%,其中主要展示展销活动是青洽会,占比35.71%。说明政府的平台建设也是未来手工制品行业销售的有力补充,也是青海省走出青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有力支撑。
  (3)妇女从业人员在开发销售模式方面也有积极探索,根据调查,对网络销售稍有了解并会一点的占27.64%,熟悉电商的人员占比4.97%,说明开创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渠道已有良好势头。
  3.妇女从业人员培训情况
  (1)妇女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参加过培训。培训渠道主要以参加所在公司的培训为主,占比53.94%,参加妇联系统机能培训占比13.88%,位居第二,其次是劳动部门培训的占13.56%,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占12.3%,通过妇女之家培训的占6.31%。目前妇女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人数占比较大,培训意愿也很强烈。大多数是因公司需要而进行的培训,省妇联的技能培训和妇女之家开展的培训占比较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从下一步妇女手工制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愿望来看,42.86%的人希望赴省外参加培训,40.99%的人希望参加婦联系统组织的培训。
  (3)对培训的种类和效果的分析来看,47.81%的妇女希望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44.9%的希望培训形式多样化。目前手工制品培训的效果比较明显,只有:4.66%的人认为培训后收入没有提高,1.75%的妇女从业人员认为技能没有提高,这说明从业人员对培训的期望值较高,对培训效果较满意。
  (二)座谈走访情况
  本次调研中,我们奔赴湟中县、互助县、湟源县、循化县等地,分工种、有重点地与手工制品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及部分从业人员座谈,了解从业人员及企业运营情况:
  (1)堆绣手工艺品制作
  从我省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堆绣从业人员中了解到:作为堆绣产品的主要产出地之一,湟中县现有从业专、兼职人员40余人(专职人员为堆绣公司正式员工,兼职人员是农户),主要付酬方式是计件付酬;专职从业者年收入30000余元,兼职人员年收入5000余元;专职从业人员负责大型作品制作,兼职人员主要从事小件工艺品的基楚制作无论技术还是收入二者差距巨大。堆绣企业领头人谈到企业的发展时,认为堆绣产品制作周期长,工序复杂,需多人、多工种协同完成产品,其中高端产品需专职高级技师制作十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兼职人员只能负责中低端产品基础制作工序。缺乏高技能型人才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不能及时研制出与市场接轨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市场研判能力弱,导致产品囤积,占用流动资金,不利于进一步技术开发和扩大生产规模。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使企业量产能力很弱,不能满足大订单和短期订单的要求,处于发展瓶颈期而无法规模化发展。   (2)皮绣手工艺品制作
  皮绣手工艺,主要源于河湟谷地的湟源县一带。皮绣技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含,据传已有好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加之湟源处于农牧区的交接地带,皮张货源充足,这又有力促进了皮革加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技术高超、专门从事皮革加工生产的匠人,为丹噶尔皮绣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皮绣绣法独特,它是以刺绣为主的将堆绣、盘绣、刺绣等手法综合应用于皮革上的民族传统手工艺。绣品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很具艺术价值。但皮绣针法千变万化,较刺绣更为复杂,技术掌握难度大,因此绣工的手工费所占成本比例高,约为60%。其次皮绣技能培训局限性较强,培训成本也高。此外,产品设计与生活用品不宜结合,后期保养不易,市场运作难度大。湟源皮绣企业的负责人决定迎难而上,目前已与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师合作,设计出了很多青海特色的时尚生活用品,后期他们还要和国际知名品牌合作,走奢侈品研发的路线。
  (3)石头画手工艺品制作
  据了解,石头画的制作已经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虽然起步晚,但石头画手工制作的势头强劲据了解,当地从事石头画制作的从业者有近100多名,绝大多数是撒拉族妇女。循化黄河石艺生产车间的撒拉族妇女每月收入可达到2000--3000元。收入的多少与产品质量和出勤率挂钩。随着公司的慢慢发展,石头画行业局限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市场开发难度大,效益不明显。
  (4)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制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各项经济指标迅速提升,中国正在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文明的冲击波已经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步伐也大大加快,经济变革日新月异,但民族服饰文化的存留与保护却在经济大潮中呈现着一种尴尬的境地。据我们走访的湟中县拦隆口镇红林村的两家民族服饰加工作坊了解到的情况,小作坊企业主都是返乡农民工,其员工构成均为女性,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属于有固定生产场所和员工的小微型企业。据了解,女工的年收入在2-3万元左右,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订单生产,经营业主都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场地小,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产业效益不明显。
  (5)盘绣手工艺品制作
  盘绣是青海互助土族独有的民族手工艺品,其作品以太阳花为主要图案。传统的盘绣是绣在土族民间传统服饰上,后经盘绣企业研发,开发出盘秀杯垫、书签、皮包、桌旗等种类产品。目前从事盘绣的人员以互助50岁以上土族妇女为主,从业人员以公司+农户的方式获得工资报酬,年收入2000—3000不等。盘绣的绣法独特,培训难度较大,主要由土族妇女之间口口相传、手手相授,很难进行程式化、规模化培训。
  (6)刺绣手工艺品制作
  青海刺绣产业前景较好,衍生产品较多,主要以非遗传承人为领头人发展产业。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政府对市场的支持和监管不够;二是手工制品行业高端人才紧缺。三是群众将刺绣作品转化为产品的意愿不够强烈,刺绣技能培训不够规范,群众参与意愿不足;四是政府培训项目结合企业方法较单一。
  我省手工制品行业前景广阔,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逐步落实,在旅游行业的带动下,手工制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女性手工制品从业人员普遍文化层次较低,学习研发和传承手工制品能力较低;只有农闲时进行手工制作,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研发手工艺产品,大部分从业妇女工资收入极低;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手工艺品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太少;手工艺品企业举步维艰,大部分企业主以对手工艺品的热爱勉强支撑;手工艺品行业需要政府支持和统一监管;企业急需高技能型人才和产品设计专家;个别手工艺品制作面临后继无人的风险。
  三、我省手工制品业妇女从业存在的问题
  1.收入偏低,基层妇女从业愿望不强
  传统手工制作如掐丝、堆绣等,工艺要求高、作品耗时长,但支付的手工报酬相对偏低。调研中走访了一位从事掐丝制作两年多的从业者,她目前为一位老板加工藏羚羊等铜盘摆件,拿计件报酬。产品完成后,每个市场售价大约300元左右,支付给艺人的手工费为20元/个,按每天完成4个计算,她一天最多只能挣80元,而这仅是简单的掐丝制作。同样大小,复杂些的作品有时一天只能完成一个,报酬却只有30元,她告诉我们,之所以还一直坚持在做,主要原因是她对于掐丝工艺的喜爱。另外一对夫妻,从事20多年的堆绣制作、销售工作,据他们反映,堆绣作品主要用来送礼及作为旅游纪念品,但由于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好产品难以售出好价格,这几年的收入在不断地下降,2018年的收入大概在5、6万左右,远远低于前些年,而苦苦坚持的原因是入行时间长了舍不得放弃与其产生的深厚感情,所以还在想办法寻求突破。手工刺绣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劣,堆绣、掐丝等无法用机器代替人工,但刺绣可以,大量机绣产品的出现充斥着市场,同样精美的饰品,但价格便宜,相比之下,买卖双方都倾向于选择机绣产品。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做一双盘绣鞋垫,至少要用一至两天时间,产品却至多买到50元左右,而支付给从业者报酬只有25元。相比之下,机绣鞋垫的市场价值在几元左右,因此做这种产品,会产生公司方面销路不行,艺人觉得报酬太低,不划算等产生分歧。
  早些年,某職校开办了手工制品制作专业,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习以堆绣、掐丝等为主的传统手工艺,学制三年,在校期间系统、全面的学习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流程等,学员毕业后自主创业或去企业就业,从2000年开始到2012年停止招生,学校前后共培养学生共500多名。但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在手工制品行业就业的学生寥寥无几,据企业负责人和学校教务主任反应和分析,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想创业但能力有限,而入企业就业收入又太低,所以学生们放弃学习了三年的专业转向其他行业就业。
  2.销路狭窄,衍生产品太少   我省的手工制品,目前以堆绣、掐丝为代表,其出售地点基本只限于旅游景点周围面向游客,销售方式单一,购买主要是用作纪念品。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无法应用于生活用品,更不能加入时尚元素,导致消费群体受限,市场需求偏低。
  3.政策支持过少,手工制品产业举步维艰
  手工制品企业在资金、政策方面得到的扶持不足,技术培训、产品开发力度不够,难以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新产品开发利用不够,花样品种更新不够快,产品相似度高,特色不鲜明。
  4.妇女手工制品培训低层次徘徊,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这些年,政府为了推广手工制品制作技能,免费开展各种培训班,然而现状却是由于只做普及性的无层次培训,很多培训班、培训方为了省事、省钱,培训方式和内容基本只选简单、易学的十字绣等,对堆绣、掐丝等工艺要求高、制作比较复杂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能的普及和宣传未能起到推广作用。
  另外,调研中企业负责人和制作者普遍反映,很多培训把几个工种混杂在一起,如仅仅为期五天的培训,却包含堆绣、掐丝、刺绣、串珠等多工种混合培训,时间又短,导致有些手工艺品工种培训时间不能保障,甚至有的各种只培训半天。同时培训内容不能和企业以及市场挂钩,往往是学和用脱节、培训和企业脱节、内容和市场脱节,对于技能提升方面的培训不够,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5.从业者有畏难情绪
  在调研中与妇女们座谈时,多数人反映,由于手工制品制作时长时间坐立、低头、眼睛要紧盯,随着入行时间变长,艺人会出现眼花、视力下降、腰酸背痛等表现。在民族服饰制作现场,我们看到由于裁剪、使用皮毛原料等原因,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粉尘,现场的制作者却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甚至没有基础的防护口罩,普遍没有意识到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四、思考和建议
  1.加大对手工制品行业的扶持和培育
  (1)要建立健全机制。对开发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建立明确的协调机构,组织成员单位研究市场开发,落实部门责任,在措施、资金投入和督促指导等方面给予保证。
  (2)要提供政策服务。手工制品产业涉及的部门,在市场开发、税收、投融资、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和创业培训等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将妇女手工制品培训纳入政府免费培训的范围,将手工制品纳入享受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行业范围,为想创业的妇女提供场地和技术力量支持。要用好用活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资金方面给予手工制品产业更多的支持,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扩大群众的认知度。
  (3)要将扶持工作落到实处。建议政府投资建设手工制品产业园,引进、吸纳一些优秀的传统手工制品企业与人才,融合传统手工制品的制作、研发、销售过程,并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传统手工艺品。
  (4)积极发挥妇联及手工制品协会的作用
  妇联组织要充分利用政府开展的全民参与创业就业的大好契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培训、资金、场地等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发挥行业优势加大宣传力度,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妇女手工制品展示展销活动,搭建手工制品信息平台,组织发动广大爱好手工制品的妇女加入这个行业,大力推动形成培训、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积极发挥妇女手工制品协会的作用,组织会员单位开展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活动,提升手工制品行业“领头雁”的能力,引领妇女从业人员集聚智慧、挖掘潜能、拓宽思路,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2.解决销路过窄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为手工制品销售搭建绿色通道,拓展市场,形成长期稳固的供销关系,适时舉办各种形式的手工制品展销会、新产品推介会,扩大影响。
  (2)巩固旧模式、进行新探索。进一步加强公司+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为发展手工制品产业牵线搭桥。鉴于大多数从事手工制品制作的妇女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在产品研发、销售方面,几乎不具备相关能力,一方面继续做好公司+农户模式和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参照现有的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运作方式,探索手工制品合作社的模式。
  (3)促成平台建设,加强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整合资源,省垣很多零敲碎打的妇女手工制品点既没有资金和资源,也没有新产品开发能力,但是却有群众基础和精湛的技能,有一些较大的手工制品将企业有技术开发团队、有规模化生产的机器,但是缺乏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只有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零散的加工店和大型企业进行对接,实现企业、个人之间的联动发展,并建立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发展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真正达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3.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在提高艺人制作工艺、宣传手工制品制作方面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培训分层次。手工制品培训应分层次培训,初学者组织普及班,学习一些基本制作工艺,如绘画、裁剪上色等。基本功扎实的艺人应该组织提高班,已经有一定研发能力的艺人应该组织精英班,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分工种培训,提升培训效果。
  (2)细化培训项目。政府扶持的培训项目,严格按工种分开培训,每个工种的培训内容、培训阶段和模式细化、量化,从源头上防止培训机构投机取巧,影响培训质量。
  (3)强化传承人的“传、帮、带”模式。近年来,政府免费培训项目大量开展,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明显弱化。在调研中发现,政府免费培训项目培训由于学员较多,培训内容简单,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培训学员很难学到手工艺品制作的精髓,而传承人亲自“帮、带、传”模式,不但让学员学到精湛的技艺,还能将每一个手工艺品制作的历史文化渊源传承给学徒,而且从手把手的传授中,学徒可以领悟到传承人对于工制品行业的执着、热爱的情怀。
  4.帮助解决妇女的畏难情绪
  (1)在技能培训班及企业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时,将手工制作会影响到健康的情况、表现及预防方法作为一项专题教育,积极指导制作者劳逸结合,做工的同时要保护自身健康。
  (2)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工作场所粉尘过大等,应积极重视,做好防护措施。
  (3)有条件的企业,应定期组织制作者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确诊并积极治疗。
  作者简介:索生清(1973),女,藏族,青海西宁。讲师,本科,妇女就业创业及妇女儿童健康教育,青海省妇女干部学校,青海省西宁市,810001.
  田刚(1976),男,汉,陕西华阴。本科,党的理论、基层妇联宣传工作,青海省妇女干部学校,青海省西宁市,810001.
  马梦麟(1971),女,汉族,青海乐都。教授,汉语言文学,青海省师范大学,青海省西宁市,810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国家成长和发展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文章结合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基层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 党建工作 企业党建 国有企业 党建质量  引 言  国有企业党建共建模式即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组织共建、活动联动、资源共享、机制互通,形成国有企业党建共同体,提升国有企业党
期刊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凝聚力。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则是企业建设和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个大课题,安全文化对企业来说,尤其是对煤炭企业来说就好比是命脉。那么,作为政工干部,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企业竞争的焦点其实说白了就是文化。因为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创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党员正值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且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而廉洁观念,则是“三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在高校中加强青年大学生党员的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拧紧、把好人生“总开关”,事关个人、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高校廉洁教育 廉政文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防腐倡廉的力度空前加大,在大学生“三观”养成的
期刊
【摘 要】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在我国的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强化党支部建设,能充分发挥企业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此,本文以江苏大唐国际金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探讨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支部标准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支部 标准化建设 党建  国家对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求不断升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注重党组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指出“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对于宁夏烟草系统,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按照自治区局(公司)党组提出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销量、优结构、增税利、严党建、强基础、补短板工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从严治党是各行业发展环境净化的基础,烟草行业也不例外,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要端正心态迎接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与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推动烟草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烟草行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相关知识,希望对行业发展有参考性。  【关键词】 烟草行业 从严
期刊
【摘 要】 在现代化社会的快速發展中,各个行业的企业发展也比较迅速,党建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发展的稳定性提供了支持。在企业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党建工作管理的有效性[1]。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了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研究了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创新及优化。  【关键词】 企业党建工作 精细化
期刊
【摘 要】 在现在企业管理当中,党政工团在企业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企业起着承上启下的润滑剂和助推剂的作用,重大决策通过党委会决策方向,联心工作用工会组织联络,素质工作用团委来强化,公司形象用行政工作来提升,凝心聚力用文化来引领,只有党政工团各模块工作高度协同才能立体作战,才能为公司战略发展和转型起到助推作用,才能为公司业绩提升添砖加瓦,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关键词】 党政 文化 行政 宣传  一
期刊
【摘 要】 受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加剧,中原大化公司也和全国国企一样,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确保了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区监察委员会已全部组建完成,2017年12月27日,X区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以后,原有的纪检组更名为派驻纪检监察组,X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启了新篇章,文章拟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学习培训主要做法及存在不足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派驻纪检监察组学习培训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派驻纪检监察组 学习培训 建议  一、纪检监察体制
期刊